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社交禮儀論文1000字

論文2.28W

社交禮儀是指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交際能力等。下面請看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社交禮儀論文

社交禮儀論文1000字

社交禮儀論文【1】

一、“項目教學法”的涵義及應用於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的優勢

項目教學方法是行動導向教學中的一種代表性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將具體的項目或任務交給學生自己完成的教學方法。

具體包括以下五項基本模式:(1)確定項目內容;(2)談論項目方案;(3)制訂項目計劃;(4)實施項目;(5)項目結束。

《社交禮儀》課程的目標,不僅是進一步普及基本常識,更重要的是透過模擬訓練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使之符合未來職業人的禮儀規範。而這一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分工協作的基礎上最終獨立完成任務,同時實現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提升。項目教學法的特點就是在具體項目中,學生完成收集資訊、設計方案、實施方案等任務,並從中學習和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在教學中,學生透過一個個項目的學習和完成,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與方法。因而,在社交禮儀課程的教學中使用項目教學法可以有效強化教學效果,豐富教學成果。

二、“項目教學法”在社交禮儀課程中的實施策略

1.確定項目內容。根據學生的禮儀現狀及未來工作對社交禮儀的具體要求,在遵循“最需要、最有效、一切以培養表達能力爲目的”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本課程對所用教材進行了精心挑選、整合、優化,共設計了五大模組、八大項目、若干任務的課程內容體系。

“五大模組”指個人進階(禮儀概述)、個人禮儀、交際禮儀、職場禮儀、禮儀展示(考覈評價)。“八大項目”是儀表禮儀、儀態禮儀、交往禮儀、通聯禮儀、饋贈禮儀、商務禮儀、餐飲禮儀、求職禮儀八個方面的內容。每個項目由若干個工作任務,即禮儀活動訓練組成,每項任務就是一次禮儀活動訓練,由“知識講壇”、“案例展示”和“模擬訓練”三部分構成。

2.實施項目途徑。(1)告知項目範疇,明確項目要求。(2)劃分團隊。邀請八位同學成爲本課程的團隊隊長,再由各隊長自行招募本團隊隊員,確定團隊口號。面對每個項目,各小組制訂實施計劃,包括資訊收集、人員分工、訓練地點、完成時間、成果標準等。(3)教師監督指導,客觀評價。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的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得更加明顯,體現在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指正、監督、評價等方面。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就是指導者,指導及組織安排教學工作,給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訓練實踐空間,真正成爲課堂教學主體。教師主“導”,學生主“學”,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3.評價項目方法。課程考覈的目的是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考覈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考覈的激勵作用,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實踐能力。

三、“項目教學法”在社交禮儀課程中的實施實例。

項目實例:求職禮儀

1.項目目標。知識目標:瞭解求職面試時應該具備的禮儀行爲。能力目標:運用禮儀技巧,在求職面試中沉着應對。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正確面對成功和失敗的人生態度。

2.項目的實施過程。教師和各組預先準備面試真題數道,首先教師提問,八組同學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學觀察。其次,由學生組織一場模擬招聘會,各組分別派代表擔任面試官對其他組的求職者進行提問,其他學生進行記錄、互相評價。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以面試官、諮詢員等角色出現在學生中,學生成爲這一實施過程的行爲主體。透過這種真實有趣的學習,學生對求職時個人儀容、儀表、儀態及與他人交流、握手等內容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並能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由注重“教法”轉變爲注重“學法”,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訓練項目相結合,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枯燥的理論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項目檢查。教師根據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解決問題、團隊合作、學習態度、記錄完整等方面的情況綜合打分。

4.項目展示。各小組透過成果展示,讓學生髮現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優點,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學習主動性。

四、結語

在社交禮儀課程教學中,採用“項目教學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在生活中運用知識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社交禮儀論文【2】

禮儀的出現代表着人類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由於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素質也得到提升,禮儀文化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因此,高職院校不僅僅要注重學生的文化知識的教授,還要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而禮儀歸根結底就是人們的基本行爲,要從言行舉止入手來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向社會輸出一批批高質量的綜合型、應用型人才,由於高職院校的生源來源廣泛,良莠不齊,因此社交禮儀教育顯得尤爲重要。

一、強化高職院校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的作用

(一)有利於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道德水平

禮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標誌,是一種行爲規範,可將其列入道德範疇。禮儀簡而言之就是“恭敬辭讓”,其本質就是尊重別人。也就是說禮儀是現代社會道德觀念的化身,是道德的具體體現。[1]高職院校的學生接受的教育較多,對道德有着自己的認識,但是傳統教育一直弱化了道德教育,尤其是最基本的道德素質教育,使得大多數學生並沒有良好的道德習慣。因此,怎樣使得抽象的道德能夠具體化,使學生真正瞭解到禮儀的內涵,將其付諸於實踐,成爲了當今社交禮儀課程的關鍵所在。

(二)有助於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生存交往能力

越來越多的條條框框制約着現代生活,而人們的日常社交就是透過禮儀來進行規範的。開展禮儀教育有助於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社交能力。禮儀對個人在社交中的行爲提出了“舉止不出格,談吐不失禮,交往不失態”的基本要求。因此在人際交往中,禮儀不僅能夠提升一個人的外在氣質,也能夠使其表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精神氣質,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他人的尊重、敬佩、友好與善意,從而營造出和諧共處、彼此信任、其樂融融的人際關係。[2]

(三)有助於塑造高職院校學生的良好形象

高職院校除了要關注學生掌握文化知識的程度,也應重視學生的文明程度,將其道德素養和文化素質處於同一水平上。利益作爲外向的表徵,能夠表現一個人的內在的素養、情感,並透過行爲、服飾、語言、姿態、表情等最終具象化爲直觀的禮儀。社交禮儀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從以上幾個方面向高職院校學生傳授行爲規範,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促進他們的全方位的健康成長。

二、高職院校社交禮儀課程整體設計的構思與改革措施

(一)講好第一堂課,調整教學內容

禮儀是溝通技巧、行爲規範的一種外在表現,其內涵隨着時代的變化也發生了改變。因此教學要從學生心理出發,深挖其內涵,使其能夠主動地融入到課堂中來。社交禮儀課程的第一課非常重要,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筆者認爲,第一堂課可以總結概括爲八個字:“慎獨、二勿、三省、四非”。這八字箴言能夠強化學生自律自重的觀念。除了要尊重他人,更要獲得別人的尊重,只有強調尊重的相互性,才能真正與他人和諧相處。這八個字容易記憶,通俗易懂,接受性強。雖表述簡單,卻內涵豐富、意義深遠。

(二)調整課程設定,提高禮儀課程的教學地位

首先,高校應該開設專門的社交禮儀課程。第一,對於文科院的學生應該將其納入公共基礎課。在所有專業學生的範圍內開展社交禮儀教育,使得全校師生都對道德禮儀有着充分的重視;第二,增加社交禮儀公共選修課的人數容量,能夠讓更多的學生選擇這門公共課,使得道德禮儀規範在每個人心中逐漸成爲一種共識和通識;第三,透過校園文化的建設來宣揚社交禮儀的重要性。可以開展禮儀知識講座,觀看禮儀錄像、表演,小品,豐富校園生活的同時,也能夠潛移默化給學生帶來認識上的影響。禮儀的重點不應該放在教育上,而是在滲透上,學生將認知內化爲自身的感悟,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踐。

(三)增強禮儀教育的實踐

社交禮儀課程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實踐。如何讓理論聯繫實踐是每個教師所要思考的。首先就應從課堂教學着手,提升課堂教學的親和力,調動課堂氛圍,培養實踐能力。以服裝禮儀爲例,關鍵知識點在於服裝的三色原則、搭配原則等,若只是紙上談兵,學生必定沒有興趣,且與實踐脫節,導致所學知識只是空談。爲了加強理論的理解,可以將班級分爲幾個小組,進行服裝搭配,後由老師指出其中的不足,加深學習的印象。

社交禮儀課程有利於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道德水平,有助於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生存交往能力,有助於塑造高職院校學生的良好形象。因此,我們要講好第一堂課,調整教學內容;調整課程設定,提高禮儀課程的教學地位;增強禮儀教育的實踐。

社交禮儀論文【3】

“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習慣是一個人素質的具體體現,也是個人的終身財富。高校要重視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爲習慣,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然而,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90”後,很多又是獨生子女,再加上受到現行教育制度弊端的影響,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升學上,家長和老師代辦了學習以外的事,造成了良好日常行爲習慣的缺失。進入大學後,學習的壓力得到了釋放,脫離了父母和管教和包辦,當學習和生活中的諸多事務需要獨立面對時,很多大學生無法適從,許多不良的行爲習慣也逐漸暴露出來,如: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經常打架鬥毆;對學習沒有興趣,經常厭學逃學;沉迷於網絡,上網成癮;不愛護環境,隨處亂扔垃圾;不懂節簡,生活鋪張浪費;缺乏誠信意識等等。這些不良行爲習慣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教學與育人效果,高校加強大學生的禮儀養成教育刻不容緩。禮儀教育是從人類基本的行爲入手,教導人們在規範自身行爲的同時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它與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都有着不可分割的關聯。社交禮儀課程的開設能促進素質教育的實踐。

一、高校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以說,人們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日常習慣的.外在表現,習慣透過日積月累的養成,它便融會成爲生命中的一部分。習慣往往滲透於一個人的思維、語言、行爲等各種活動之中,主宰着個體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大學階段是塑造自身形象和鋪墊人生髮展軌跡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習慣狀況直接影響着他們的行爲[2]。然而,在高校,部分大學生表現出來的“習慣”,很讓人擔憂,一些學生文明意識淡薄,禮儀知識缺乏,知書但不達禮;一些學生不注重個人形象,經常衣冠不整,行爲不端,張口便是粗話,上課隨意遲到甚至曠課,公共場所大聲喧譁,自修室裏手機鈴聲大作,無視他人的存在,吃飯、上車不排隊等等。這些不文明行爲屢見不鮮,但更讓人擔憂的是他們不以爲恥,反認爲理所當然,這不得不引人深思[3]。我們應該認真分析總結高校學生禮儀素養缺失的現象和原因,思考加強高校禮儀養成教育的必要性。不要讓辛苦完成大學學業的學子們滿懷期待地走向社會時發現自身禮儀素質有多麼的欠缺,不要讓我們培養的學生變成一人有知識沒文化、受教育沒教養的人,應該讓他們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高校加強禮儀養成教育是學校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禮儀素養不足的現象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損人利己,友善意識缺乏

一些學生蔑視社會道德,無視校紀校規,漠視他人的感受,一切從個人的願望出發,對別人缺乏理解和寬恕。對學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事務,不是從有利於解決問題的意願出發,冷靜分析,積極溝通,而是頭腦發熱,誇大事情,稍不如意就妄加評論或牢騷滿腹,而對自己的草率行爲帶來的消極影響滿不在乎。

2.重利輕義,拜金主義盛行

孔子主張“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孟子主張“捨生取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孟的“重義輕利”觀,旨在要求人們不可過度妄求物質利益,對“利”的追求應以“義”爲前提[4]。然而今天,很多人重利輕義,見利忘義,完全不顧道德理想和法律法規。正是由於在義利觀問題上陷入了誤區,一部分學生不再追求遠大的理想和人格的塑造,而是“一切向錢看”。在校期間,有些學生爲了獲得獎學金和其他評優獎項,不惜詆譭同學;畢業時,有些學生主要着眼於尋找掙錢多的工作,急功近利,講求實惠,從而喪失了積極向上的熱情和朝氣。在這樣的道德價值取向的指引下,學生的人格必然會扭曲,自身的發展也會受限。

3.唯我獨尊,尊重意識淡薄

一些學生唯我獨尊,自我感覺良好,不尊重長輩,不敬重師長,不尊重同學,待人總缺少些友善平和,較難建立和諧人際關係,難以融入集體。大學禮儀素養教育的缺失,不僅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而且也影響了高校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深化。

二、社交禮儀課程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

禮儀是人生的必修課,社交禮儀是現代人通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證。禮儀教育是高校學生健康成纔不可缺少的要素,其獨特作用是其他任何課程都無法替代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思想道德修養

思想品德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政治觀點和價值觀念的集中表現。根據所處的時代,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以及社會對它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道德是一個人的靈魂,是一個人內在素質的核心,它決定着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同時它也是一個人重要的社交素質[5]。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僅是維持社會穩定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力量,而且它也是人們進行社交的一個基本準則,它是獲得對方的尊重和信賴的基礎,也是使社交得以持續開展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個人蔘加社交活動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基石,它對任何人都有強大的吸引力,它能給人以信任和安全感。良好的道德品質包括多方面的元素,比如誠信、寬容、善良、謙虛。透過社交禮儀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們逐漸養成舉止文明,談吐風趣,待人友善,尊重他人的良好的行爲習慣和道德品質。

2.培養良好的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透過人文學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養大學生的內在品格和修養。人文素質培養是指透過人文知識的傳授、環境的薰陶以及自身的實踐,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轉化爲人格、氣質、修養,成爲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5]。透過博覽羣書,廣泛涉獵歷史、哲學、藝術、文學等學科的學習,可以獲取系統的理論知識,培養多方面的文化藝術素養,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反之,透過社交禮儀課程的學習,能促進和加深對人文學科的理解,因爲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資訊時代,參與社交活動要求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我們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會涉及各式各樣的問題。社交就是一種資訊交流,如果知識欠缺或知識結構不合理,在社交中就會張口結舌、捉襟見肘、舉步維艱,自己既不能引起別人的關注,也很難融入與別人的交流中,自然成爲“局外人”,在複雜的競爭與合作中,就很難擁有一席之地。因此,學習文化藝術知識,提高自身的禮儀素養實在大有必要。

3.增強心理的承受能力

青春期的大學生,思維活躍,感情豐富,渴望與人交流,渴望真誠、友誼、愛情。面對大學校園這個新的環境,接觸新的人羣,加上緊張的學習生活,有些學生的心理矛盾就會加劇。他們雖不缺少交流的環境和對象,但內心常被孤獨寂寞的情緒所折磨,因爲他們普遍缺乏社交技巧,既不善於表達自己,也不理解別人。有些學生性格孤僻,自以爲是,心胸狹隘,容易產生焦慮、易怒、悲觀、抑鬱等不良心理狀態,這些壓力往往又不能以正確的方式及時緩解。長此以往,這不僅會損害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會阻礙他們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甚至可能導致有的學生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社交禮儀課程有助於培養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使他們學會尊重他人、誠信待人、言行適度,從而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在獨生子女將成爲社會主體的當下,對大學生進行禮儀修養教育尤爲重要,在高校開設社交禮儀課程並作爲必修課程已經勢在必行。一個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能應付交際活動中的各種突發情況,始終保持冷靜和穩定的心態,遇事不慌,善於溝通,能夠採取最適當的行爲,化險爲夷,爭取主動。相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在交際活動中,往往會結結巴巴,驚慌失措。這樣的學生畢業後,不敢出去找工作,不敢面試,甚至不敢見人,整天窩在家裏,成爲“啃老族”,這樣的人就會成爲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4.增強學生自信心

整潔優美的儀容儀表可以體現出個人的自信、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以及良好的道德修養。社交禮儀課程中關於儀容儀表的教育就會給予學生細緻的指導,讓學生得到系統訓練,比如在社交場合,它指導人們要注意自己的服飾禮儀,遵守TPO①原則,即你的穿着打扮應當與相應的時間、場合、身份、職業等相一致[5]。比如言談舉止方面,在工作和社交場合,當和別人談話時,要講文明,講禮貌,有修養,還要講究語言藝術,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的尊敬和好感,給人以紳士、淑女的良好形象。久而久之,這就會讓學生們不斷獲得精神的鼓勵,更加註重整潔的儀容儀表和優雅的談吐舉止,自覺地使內在美與外在美和諧統一,從而讓自卑和害羞的心態逐漸消失,自信心逐漸增強。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雙方都儀表整潔、儀態端莊、舉止文雅、言語文明,就會產生良好的“人際氣候”,使交往雙方互相吸引,建立和發展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5]。積極的人際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使人愉快,充滿激情,增強信心。

三、小結

高校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在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禮儀修養是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受教育程度的標尺,它不僅是形成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教育。高校開設社交禮儀課程並規定爲必修,這既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又能夠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使他們成爲知書達禮的高素質人才,讓高校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培養目標。

標籤:禮儀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