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構建開放型體育課程學科論文

論文2.5W

摘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明確指出,體育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健康的發展。要完成社會適應學習領域的目標,必須堅決地脫離學科中心課程影響下高度競技化的課程觀,樹立開放型的大體育課程觀。這一目標不是單靠每週兩三節體育課就能完成的,如果一個學生只是在體育課上能完成學習任務,其餘時間不去參與體育活動,他的整體健康水平是難於得到提高的。因此,將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如課外體育活動、課外健康教育活動,課外其他教育教學活動等)相結合,家庭、學校、社區合作,樹立大體育課程觀,構建開放型體育課程,才能全面有效地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本文着重圍繞課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論述。

構建開放型體育課程學科論文

關鍵詞:開放型體育校園文化、開放型體育課程內容、開放型體育課程形式

一、理論基礎

(一)開放型的大體育課程觀

開放型的大體育課程觀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以現代運動爲核心的開放型學習內容,課內外結合的體育大課堂,學校-家庭-社區合作的學習形式。隨着終身體育對學校體育影響的加深,人們把各種休閒娛樂性的、反映本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新興的運動項目納入體育課程學習中,形成以現代運動爲核心的開放型學習內容;在學校教育減負後,課餘體育活動應成爲大多數學生的主要選擇,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各種俱樂部活動作出自己主觀的選擇,如減肥、形體、力量、康復等。體育俱樂部成爲學生生活中最頻繁接觸的場所,形成課內外結合的體育大課堂;最後是透過學校、家庭、社區合作的學習形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如體育家庭作業、親子活動日、社區體育活動等等。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社區可配備受過專門培訓的體育健康指導員,負責社區各種體育活動的組織,這對解決體育資源的貧乏和促進體育課程目標的實現都有積極意義。

(二)開放型的體育課程

開放型的課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活動場所來講,體育課程不能理解爲僅僅是學校課堂上的教學活動,體育課程應是學校體育活動場所與校外活動場所的結合;二是從參與者來講,體育課程不能理解爲只是體育教師和學生的事情,體育課程需要學校其他人員、家長、社區健身指導員等共同的參與;三是從課程的目標來講,體育課程已不再是單一的“強身健體”課程,而是一門具有多目標的綜合性課程,這些目標的實現單靠課堂教學是根本完成不了的,學校體育課程走向開放是一個趨勢。

二、構建開放型體育課程

(一)創設開放型體育校園文化

校園體育文化是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的範圍內所呈現的一種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是人們在教學和科研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體育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即學校的師生員工在體育教學、健身運動、運動競賽、體育設施建設等活動中形成和擁有的所有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以及體育觀念和體育意識。它是以學生爲主體,以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爲主要內容,以校園爲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爲主要特徵的一種羣體文化”。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是挖掘學生潛能、啓發智力、促進能力發展的廣闊天地,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一種羣體文化。

1、創設體育景觀文化

體育景觀文化是存在於校園內的一切有形的體育硬件設施,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基礎。特別是隨着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教育投資的大幅度提高,學校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必將有一個較大的改善,建起了塑膠跑道、籃球場、羽毛球場、足球場、網球場、游泳池等,這種改善必將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每個學生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適合於自己的體育活動。此外,還可以加強體育有形資源的建設,例如各種體育雕塑與壁畫,都爲體育環境的渲染與烘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創設體育制度文化

體育制度文化是全校師生共同進行體育運動參與和體育人文精神建設的保證。體育制度規範學校體育工作,約束學校體育行爲,指引學校體育發展方向。要把體育精神和體育文化內化爲師生的自覺行爲,就必須在日常工作中,依照學校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出學校體育工作管理制度,並開展現代學校體育管理制度構建的專題研究,從而使之逐步完善。例如我校制定的“※※學校體育教學常規要求”、“※※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體育管理制度”等正是使我校的體育工作開展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3、創設體育行爲文化

體育行爲文化是全校師生熱心參與,積極運動的具體表現。既是體育又是文化,既是鍛鍊又是娛樂,既是運動又是教育,既能觀賞又能參與。一是動員全民參與體育運動。學校建立校長掛帥,以體育科組爲主,各職能部門共同協作配合的學校體育工作領導小組。各類活動有計劃,有實施,有跟蹤,有記錄,有反饋,並都納入教師和班級的考覈之中。二是落實“兩課”(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課)、“兩操”( 早操和眼保健操)。三是組建體育俱樂部,開展相對穩定又不斷創新的體育傳統賽事,如運動會、跳繩比賽、長跑接力賽,籃球聯賽、三棋排位賽、乒乓球賽、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不但有“擂臺賽”,而且有“友誼賽”,更搞“對抗賽”,既有個人項目,也有集體項目,成爲點綴學校生活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4、創設體育精神文化

體育精神文化能在校園內營造一種健康文明、團結向上、高雅清新、競爭有序的校園文化氛圍。一是營造體育氛圍。增添色彩和諧明快、造型與功能不一的體育設施,善於利用板報、櫥窗、壁畫、標語、海報等宣傳陣地,結合市、國家、世界各類正在上演的熱點體育活動展示體育風情,介紹健康知識。開通學校體育網,發佈體育資訊,共享體育資源。二是舉辦體育文化節。融體育知識、體育遊戲、體育表演、體育比賽、體育徵文、體育繪畫、體育攝影等多種體育相關活動爲一體。既有家長一同參與的親子活動項目,又有學生個人與團隊參加的競賽項目,使這一週成爲師生回味無窮、張揚體育文化的節日。

(二)設計開放型體育課程內容

世界各國都以奧運會項目爲基礎來構建本國體育課程的學習內容。這也是傳統體育課程深受競技運動影響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學生畢竟不同於運動員,而且隨着終生體育對學校體育影響的加深,人們越來越傾向於擴大體育學習範圍,把各種休閒娛樂性的、反映本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新興的項目納入體育課程學習中。這實際上也是對現代體育發展趨勢和現代體育價值觀的一種認同,一種更本質意義上的體育文化傳承。

1、野外活動和野外生存自救

野外活動是同學們非常向往和熱衷參加的一項有意義的體育活動。參加這項活動,讓同學們考察祖國的山山水水,在瞭解大自然的活動中,既能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又能鍛鍊身體,磨練意志,調節心理;還能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適應自然的能力。但內容安排要適宜,適合學生特點,做到生動、活潑、健康、富有朝氣,可包括遊覽名勝古蹟、山水風光,進行社會調查、採集標本、野營、野炊、歌舞聯歡等豐富多彩的有意義的活動。在野外活動中學生可以接觸到衛生、安全、急救、包紮、野炊、定向、動植物的識別、攀爬、救生以及其他一些天文學知識(星座識別、看雲識天氣)、地理地質學知識(巖洞、火山、熔岩、斷層、礦石、溫泉)等等。在選擇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教學內容時,應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尤其是自然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像江、河、湖、海、草原、森林、山地、丘陵、溝渠、田野、海灘、沙丘等都可以作爲課程資源來加以利用。在時間上,除平時一般的教學課外,還可以利用雙休日、節日長假、寒暑假來安排必須在野外進行的教學與訓練。

2、傳統養生理論和方法

給學生介紹我國傳統養生理論基礎、養生特點和養生方法,例如身體運動、情志調攝、飲食調節、生活起居等,瞭解養生的內容和養生法的要求,理解養生的含義。從而教育學生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注重健康,參與運動,調節心理,參與社會和適應社會。

3、旅遊

旅遊是一項健康的體育運動,也是良好的文化活動。中學生在校期間的旅遊通常包括郊遊和遠足。郊遊通常指從市區到郊外去遊覽、活動,目的地是公園、名勝古蹟或風景點。學生在旅遊過程中,可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陶冶情操,也可增強體質,鍛鍊意志毅力。集體旅遊還可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增進人際交往和友誼。愉快的旅遊,可以讓人身心得到徹底的放鬆,從而精神百倍地迎接新的挑戰。利用學校每年的春遊和秋遊活動,向學生進行預防損傷、自我保護等旅遊知識介紹,在旅遊過程中,向學生提出有關旅遊方面的知識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給予評講。即使在校內體育教師也可嘗試上以旅遊爲主題的體育課。

4、跆拳道

跆拳道是一項動用手腳技術進行搏擊格鬥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亦是奧運會比賽項目。它以腿法爲主,拳腳並用,講究以硬制硬,以剛制剛,直來直去,以快制勝。讓學生了解跆拳道運動,學會觀賞跆拳道比賽。透過模仿練習、對鏡練習、對靶練習、沙袋練習、實戰練習等讓學生基本掌握跆拳道常用的幾種步法和腿法,提高自衛防身的能力。發展靈敏、柔韌、力量等身體素質,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反應能力。學習跆拳道推崇的“禮始禮終”的精神,培養勇敢無畏、頑強堅毅的意志品質,養成謙虛、寬容、禮讓的高尚品德和尊師重教、講禮守信、見義勇爲的情操。

5、南獅

南獅即廣東醒獅,表演時威武穩重,剛勁有力,形象生動,是民間慶典活動廣泛被採用的文體活動內容,是普及、推廣全民健身運動的'項目之一。舞獅是集體活動項目,包括舞獅兩人、鼓手一人,鑼鈸手兩人以上、男女佛頭(面具)兩人等,能培養集體榮譽感。讓學生掌握迎賓獅、羣獅、單獅等技術動作,提高協調、靈敏素質,發展體能,培養積極進取的意志品質,提高應急能力。教師可以創造機會讓學生參加社區活動,在慶典中敢於表演舞獅,體驗舞獅活動的樂趣。

(三)創新開放型體育課程形式

1、體育俱樂部

傳統體育課程模式關注的是教學計劃以內的課堂教學,課外鍛鍊僅僅是一種活動量的補充,是列入“每天一小時”的範疇之內的,也就是說,它只是一種時間概念上的延伸,從內容安排上它和體育課沒有密切聯繫,教師對體育課外鍛鍊的要求也是以學生自由活動爲主的。從課程改革的觀念來看,學校所安排的“體育活動”是課的形式,是屬於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一個環節,是整體學習中的一個方面,因此,我們應該對這個“體育活動”課有一個重新認識。“體育活動”課應該是教學課的延伸和補充,學生可以在這個時間完成課程學習需要的一些課外練習, 參加一些教師指導下學生自治的活動。這類“體育活動”課以體育俱樂部的形式出現,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俱樂部本身具有的團體性,首先就使其具有一定的組織性,而本身活動的特點和形式,又使其具有極大的針對性,並且其本身的容納性和參與性強的特點,能夠容納更多的學生參加。

學校體育俱樂部由學校主管,校長、教務處、體育科和學生會共同負責,組成俱樂部領導核心,下分設若干專項俱樂部。俱樂部在開學前,向學生公佈俱樂部的項目設定、教師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身的條件,自由選擇和確定參加俱樂部活動的項目。體育俱樂部中所有職位全部由學生骨幹擔任,透過學生選舉產生。課內主要由教務處、體育科負責教學管理,安排教師、教學時間、教學場地、協調學生選擇各單項俱樂部等。課外由學生負責組織各單項體育活動和課餘體育競賽,形成四級管理體系。在教學組織形式上,要求打破傳統教學組織形式,以專項俱樂部的組織形式開展課堂教學和課餘體育活動,而且,同一專項俱樂部要按學生性別、年齡、身體條件、運動技能水平,分初級、中級、進階3個層次,採用分層教學法,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參加,每個層次都有教師負責組織和輔導,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

學校體育俱樂部的存在,既可以促進學校體育的社會化,又可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體育俱樂部的主要任務除了運動技術的學習和訓練,還可以開展競賽活動。而競賽可以是校與校之間的俱樂部開展競賽,也可以參與社會上的比賽活動,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社會的認識,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在參與競賽的同時,也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這一點也是與新課程標準學習領域之一的“社會適應”相符合的,也是體育課課堂內無法做到的。當然,體育俱樂部的開展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學校的教學管理理念,場地器材,師資力量等,但是隨着觀念的更新和學校條件的不斷改善,這些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體育課和體育俱樂部是一種相互並存的關係,而相比之下,俱樂部有體育課無法比擬的優點,體育俱樂部是體育課更好的拓展和延深,應該成爲將來學生學習運動技術技能,掌握體育基本知識的主流形式。透過兩者的結合,有利於學生在五個學習領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有利於課程改革的深化和全面,爲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2、學校—家庭—社區合作的學習形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完善,它的社會性的深化,並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強。”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不是單靠每週兩三節體育課就能完成的,那種封閉的、僅在校內體育課堂上鍛鍊身體的做法已經被證明是落後的。家庭、學校、社區合作,已經成爲現代基礎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它也是透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讓學生髮展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方式。

根據活動的場所和實際組織者的不同,家校合作的活動形式主要有兩種:以校爲本的家校合作和以家爲本的家校合作。具體有以下幾種作法:

一是體育家庭作業

體育課佈置“家庭作業”即是給學生布置體育活動任務。增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可以減輕學生的文化學習負擔,能使學生的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身心得到平衡的發展。學校根據孩子們的喜好爲他們提供了幾十種回家可以鍛鍊的體育項目(見附表1),他們可以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進行鍛鍊。也可請家長與學生一起完成體育作業,一方面可以增加家長對自己子女的接觸和了解,另一方面家長藉此也參與了身體活動,形成了一種家庭體育活動的氛圍。這種做法很符合兩代人的心理需求,自然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有力的支援。

同時,體育家庭作業可以配合誠實教育,學生完成每一次運動將詳細填寫紀錄表並請家長簽名確認,學校透過每週一張的家庭記錄評價表瞭解學生完成體育作業的情況。

 附表1:運動內容可參考下列表格:

1、仰臥起坐

2、伏地挺身

3、棒球

4、跳繩

5、體操

6、跆拳道

7、游泳

8、籃球

9、排球

10、羽球

11、桌球

12、爬山

13、足球

14、呼拉圈

15、溜冰

16、競走

17、登階(爬樓梯)

18、舞蹈

19、瑜珈

20、滑板

21、民俗體育

22、慢跑

23、其它活動

二是“親子活動日”

一些學校雙休日實行場地開放,學校組織或歡迎學生攜父母同來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學生則可以把體育課堂上學會的各種運動技能與家長一起共享。這種做法不僅是家庭內部的交流,更形成了社會人羣的相互交流,即學生與學生、家長與家長在一起利用閒暇進行體育活動,同時也是一種體育活動時間上的彌補和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過程。這種課堂教學的延伸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心理健康目標和社會適應能力目標的達成非常有好處。我們也可能從有關資料中看到,國外許多家庭每逢雙休日或節假日都會全家出外旅遊或做短距離的郊遊活動,並形成習慣,可見目前我國的這種親子活動形式是確有裨益的。

三是參與社區體育活動

學校與社區利用各自體育活動設施進行互補,是充分開發體育資源的一種表現形式。雖然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社區體育活動侷限於關注老年人的健康,但從發展趨勢來講,學校是社區構成的一部分,學生又是社區成員中的一分子,未來體育課程將延伸至社區。目前已有些學校主動與社區掛鉤,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區的各種體育活動,如健身操、舞蹈、小型體育運動會等,還有些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到社區去進行體育活動的宣傳與表演,把體育課中所學的知識、技能奉獻給社區,還有的學校以學校爲中心與街道合作,開展了學區體育活動。教師也可以組織高年級學生對社區有關體育與健康的狀況進行調查,引導他們關注社會,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的辦法。這種做法既有助於促進學生更好地參與體育活動,又增加了學生與社會聯繫的機會。

三、結語

體育課程不再被理解爲課堂教學,而是更加重視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體育課程的所有目標,才能真正爲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

季瀏,胡增葷。《體育教育展望》,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主編羅茂華,《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用書》,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

蘇朝暉,構建學校體育文化 打造健康文明校園,2004年。

周革,論學校建立體育俱樂部的必要性,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