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爲的重要性分析論文

論文1.23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爲的重要性分析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爲的重要性分析論文

摘要: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爲是至關重要的。這一次課程改革其主要的落腳點是在日常的教師教學的過程當中切實將新課程理念以及課程教學研究者的思想貫穿到日常的教學行爲中,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教師日常的教學行爲是否能夠有效、科學直接關乎這次課程改革的科學性與效果性。在今後的教師教學中,只有從教師的課堂行爲出發,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一步的進行課堂教學行爲的轉變與優化,從而實現預定的課堂教學目標。

關鍵詞:

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爲;行爲轉變;

1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師教學行爲

相比較而言,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圍繞教師教學行爲,無論是在理念方面還是在具體的教育哲學方面都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特別是在終身教育、民主教育、素質教育以及個性化教育等諸多理念的影響下,教師教學行爲在內涵與外延方面也有了嶄新的變化。從20世紀初到現在圍繞教師教學以及教師教學行爲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較爲豐碩的成果。特別是在教師教學中,注重教師教學行爲的開放性、民主性以及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化、創新性是推動整個教育教學邁入新臺階的重要基礎。從整個國際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出發,進一步整合我國當前的教師教學資源,提高教師教學行爲的科學性是當前課程研究領域所關注的一個主要問題。

1.1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課程價值觀

人的全面發展是教育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是新課程改革實施的價值取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一書書名正是突出了新課程改革核心的教育理念——“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在進行教師教育行爲的研究之前,一個重要的落腳點是關注學生的發展。學生是整個教育的主體,也是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關注對象,需要了解學生當前的教育需求、發展需求。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諸多方面來進行系統的改革。只有堅持以學生爲本位的課程改革,才能夠更好地體現出人本主義教育以及學生爲本的課程價值觀。這也是當前整個課程教育改革所需要提升的一個主要方向,更是今後教師教學行爲進行改進的一個主要思路。

1.2尊重學生多元化與個性化差異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在進行教師教學行爲完善的過程當中,其所秉承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主要理念就是要注重學生的多元化以及個性化差異。由於教育背景性格家庭環境等諸多微觀因素的影響,在學生進行日常的學習、探究、認知的過程當中都會存在着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需要在今後的教師教學中予以關注,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以及差異化教學的原則才能更好地踐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

1.3強調教學中師生角色相互轉換

在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上,教學是師生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與學生雙方應該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在這一輪課程改革中,進一步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強調教師與學生不斷地圍繞個人的經驗以及社會的精神文化世界產生更多的互動與共贏。教學相長,實現學習教學共同發展,這也是這一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主要的焦點。

1.4提倡自主、合作、交流以及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此次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主要的焦點。相比較而言,當前的自主合作以及注重交流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爲課程改革的一個主要的方向。在課程改革中,明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注重啓發式教學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學。透過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發揮出更大的主觀性和能動性,進一步地培養學生在價值、情感、體驗、交往等諸多方面的維度產生正面的變化和影響,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等諸多領域的進步與發展。

2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課堂教學行爲現狀

在整個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課堂行爲雖然相比較而言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與新課程理念以及相關的.標準而言,還存在了一定的不足,爲今後的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課堂行爲的改進提供了方向的指引。

2.1課堂教學流於形式

隨着新的課程理念逐漸被廣大教師所接受,在課堂上帶着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已成爲課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被廣大教師所採用,是一種在課堂上實現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的教學策略。[3]但是討論的真正意義並不能被學生所理解,在討論中學生不能夠準備的把握討論的意義,這樣就導致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的並不明顯,教師在討論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小組討論的時間隨意性較大,有的小組不去討論教師所規定的任務,討論的問題或淺或深,缺乏討論的價值,學生參與度不均衡,有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教師不注重問題引領,甚至有的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缺少細緻的講解,不進行必要的總結概括和思路梳理,教師的課堂即時性評價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評價缺乏準確性和真實性。

2.2課堂提問質量不高

課堂提問在教學中是很重要的,它是師生之間的交往、課堂互動、資訊交換的主要形式,是促進學生合作、探討、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在課堂上,教師有時的提問存在着隨意性,受主觀思想所制約,從而導致了教師往往是爲了提問而提問,提問的質量不高對於學生的高水平認知方面的提高效果不大。因此,教師需要全面瞭解學生,就要從學生的最基本的認知規律中着手,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就要設計更多高層次的問題,對於通俗易懂的問題教師應當一代而過,對於深層次的問題,應該耐心講解。在學生方面,對於不懂或者難懂的問題,應該以及向老師請教,這樣才能提高問題的質量,提高每節課的課堂效率,真正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

2.3後進生顧及不夠

在課堂上,教師爲了趕教學的進度,完成教學目標所設定的教學內容,在讓學生回答問題、師生相互交流時,班級成績排名好、表達能力強的學生通常被教師選定爲回答對象。在班級中學習成績較差的後進生,就這樣被老師忽視、甚至冷落,基本體現不出自己存在的價值,致使“差”的更“差”。有的老師認爲,在課堂上叫這些後進生回答問題,會影響教學進度,影響其他學生的時間,教學任務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2.4課堂練習作業缺乏層次化和自由化

課堂練習作業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是很重要的,在課堂作業上大部分老師都是整齊劃一,統一給學生布置練習題。佈置練習題的好處是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但是對於層次不同的學生完成的程度是不同的,成績好的學生很輕鬆地就能完成,成績不好的學生完成起來很困難,這樣也就成了他們的負擔。《新課程標準》強調要突出學生學習內容的多樣性和選擇性。因此在佈置作業時,應當設定一個最低標準,對於成績好的學生,在此標準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地安排一些難度較高的練習,練習的作業內容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自主選擇,自己確定。

3新課程中教師課堂教學行爲影響因素分析

3.1教師教學習慣的影響

教師的教學習慣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教學行爲方式。新一輪教學改革的變化較大,教師難以適應。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在教師觀念的更新、教師習以爲常的教學習慣、固話的教學方式等方面都應該進行改革。面對教師長期形成的教學習慣,新課程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3.2思維定勢的影響

思維定勢是在進行教師課堂教學過程當中,由於受到教師傳統的教學習慣的影響,不可避免地產生思維定勢。思維定勢會引導教師採用自己所熟悉的或者比較常用的方法來進行相關問題的解決。

3.3工作負擔及時間的限制

由於教學班級的增多,學校的教師就相對缺乏,這樣就導致了很多教師同時擔任多個班的教學任務,有的班主任一職也是有教師所兼任的,這樣就使得教師的負擔重、壓力大,沉重的負擔限制着教師參與課程改革。新課程強調在課程的開發與建設中,要讓學生參與與體驗,教師的任務重,沒有時間帶着學生一起來參與新課程改革,這樣就給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行爲的轉變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4改善教師課堂教學行爲策略探析

4.1進一步優化教師課堂教學行爲

優化教學行爲,要樹立新的教學觀,認識到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所構成的一種動態雙邊活動”。這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動態交往、共同學習、共同發展的實踐活動。新課程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密切關注每位學生,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以提高教學效果。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行爲之一,在課堂中教師的提問對教學質量有着重要的影響。在提問時,提問的問題的數量、質量以及是否符合本節課的要求、對學生有沒有重要意義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問題設定上,數量要恰當,過多過少的問題對本節課的質量都有影響,在提問時,教師要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時間以及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自我思考,這樣的課堂提問,才能讓學生作出深層次的思考,以促進問題的解決。

4.2有效促進教師由觀念到行爲的轉變

教師要在教學中經常反思,促進觀念向行爲的轉化。教師要學會反思。教師的教學行爲是在課堂教學中所體現出來的,教學行爲常常在重複一個過程,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框架,最終就形成了一種因行爲習慣所形成的定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經常在教學中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那麼很可能停止不前,教學也就成了一種穩定的、相對滯後的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進行思考與總結,以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同時,教師要在教學行動中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效嘉.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學行爲研究[J].讀寫算:教研版,2014(8):123-125.

[2]陳霞.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課堂教學行爲研究[D].成都:四川師範大學,2008.

[3]胡吉蔚.數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爲的剖析[D].揚州:揚州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