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中醫藥專業畢業論文

論文1.48W

中醫藥也叫漢族醫藥,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爲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以下是中醫藥專業的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中醫藥專業畢業論文

中醫藥專業畢業論文

[摘要]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後,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並伴有全身不適等。是當今婦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西醫對於痛經缺乏有效地根治方法,本文將痛經分爲氣滯血瘀、寒凝血瘀、溼熱下注、氣血虛弱四個常見證型,進行辨證論治,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 痛經 病因病機 辨證論治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週期而發,嚴重者可伴噁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西醫將痛經分爲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痛經多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者,繼發性痛經則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所致[1],病因多與內分泌因素,子宮因素,遺傳因素等相關,治療方法包括止痛藥、激素類藥,手術等。病人對西藥極易產生耐藥性,而手術的'複發率較高,因此西醫對痛經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致使大部分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而中醫則從病因着手,採取辨證論治的方法,根據患者不同的證型表現而施以不同的方藥對痛經進行治療,從根本上緩解了症狀,降低了痛經的發病率。

1 病因病機

月經週期是女性生理過程中陰陽消長、氣血變化節律的體現。中醫認爲痛經多因氣血執行不暢,衝任阻滯所致。或因鬱怒,氣機不利導致氣滯血瘀,經血滯於胞宮,排出不暢而疼痛;或因經期感寒涉水,寒溼內侵胞宮,經血爲寒溼所凝滯,排出不暢,不通則痛;或因素體虛弱,氣血不足,行經後氣血更虛,致胞脈失養,不榮則痛,其病位在衝任、胞宮,與肝、脾、腎三髒密切相關。

2 辨證論治

《景嶽全書·婦人規》中記載:“經行腹痛,證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或因熱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然實痛者,多痛於未行之前,經通而痛自減;虛痛者,於既行之後,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爲虛,拒按拒揉者爲實。有滯無滯,於此可察。但實中有虛,虛中亦有實,此當於形氣稟質兼而辨之,當以察意,言不能悉也。”所以,根據疼痛發生的時間、性質、程度,以及月經期、量、色、質,兼症,舌、脈等進行辨證分型論治。

2.1 氣滯血瘀型

每於經前1~2 d或月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或伴胸脅乳房脹痛,或月經先後無定期、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血塊排出後痛減,常伴有心煩急躁易怒,經淨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澀或弦滑。治宜理氣活血、祛瘀止痛。基礎方用膈下逐瘀湯加減。

2.2 寒凝血瘀型

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或經期延後,月經量少,經色瘀黯有塊,或畏寒身痛,手足欠溫,面色白,舌黯苔白潤或膩,脈沉緊。治宜溫經散寒、暖宮止痛。基礎方用少腹逐瘀湯加減。

2.3 溼熱下注型

經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熱感,或伴腰骶脹痛,或平時少腹時痛,經期加劇,或低熱起伏,伴經色暗紅,質稠有塊,或帶下黃稠,小便短黃,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濡數。治宜清熱除溼、化瘀止痛。基礎方用清熱調血湯加減。

2.4 氣血虛弱型

經期或經後1~2 d,小腹隱痛,喜溫喜按,經水色淡,量少質稀,或月經後期,面色萎黃無華,神疲乏力,氣短懶言,納少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細。治宜益氣養血、調經止痛。基礎方用八珍湯加減。

3 臨牀病例

在廊坊中醫院婦科實習期間,臨牀上治療痛經的病證以氣滯血瘀型及寒凝血瘀型爲多見。

氣滯血瘀型痛經的診斷標準:①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拒按,或伴乳房疼痛。②經行量少而不暢,色紫黑有塊,塊下痛減。③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沉弦或細。

寒凝血瘀型痛經的診斷標準:①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②經行量少,色黯有塊。③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脈沉緊。

以上診斷標準爲本院內診斷標準。

3.1 病例一

王某,女,26歲,未婚,2010年9月19號初診,正值月經來潮第一天,面色蒼白,表情痛苦,四肢冰冷,雙手抱腹,噁心嘔吐,輕微腹瀉,自訴月經量少,色紫黯有塊,經期一般爲兩天,行經期間小腹絞痛,且有脹痛感覺,痛經三年,經前一週乳房脹痛有塊,平素性格內向,爲小事斤斤計較,愛生悶氣,對傷害不能忘記,常和同事發生口角,易抑鬱惱怒,經前或經行期間腹痛難忍,偶有嘔吐暈厥,不能堅持工作,自服中成藥逍遙丸效果不明顯,對西醫非甾體藥物已不敏感,最嚴重時注射針劑654-2,現在注射劑已不起任何止痛作用故來我院要求中醫治療,患者體型消瘦,月經量少,經色紫暗有塊,舌質紫黯有瘀點,脈沉弦,辨證爲氣滯血瘀型痛經,方藥:膈下逐瘀湯加減,當歸15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枳殼15克,延胡索15克,五靈脂15克,烏藥15克,香附15克,桃仁20克,紅花20克,丹皮12克,甘草6克,三劑,水煎服,連服三個療程,疼痛消失,隨訪未再復發。

氣滯血瘀型痛經因情志抑鬱,衝任氣血瘀滯,肝失調達,氣血執行不暢所致,故於經期一、二天或月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行不暢,經血瘀滯故而經色黯且有塊,血塊排出後氣血暫通瘀滯減輕故疼痛減輕,膈下逐瘀湯理氣活血,消瘀止痛,方中枳殼,烏藥,香附理氣調肝,當歸養血活血,川芎,赤芍,桃仁,紅花,丹皮活血行瘀,五靈脂,延胡索化瘀止痛,甘草和裏緩急,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之效。

3.2 病例二

李某,23歲,學生,患者自訴前一天曾吃冰激凌,今日來月經三小時,下腹痛劇,伴手足厥冷,冷汗淋漓,頭暈噁心嘔吐,經量少色黯,有家人扶來急診,檢查:腹部平軟,無壓跳痛及反跳痛,舌質淡黯,苔白潤,脈沉緊,診爲寒凝型痛經,即針刺雙側合谷和三陰交,用補法留針20分鐘,同時用艾條溫和灸關元和中極,經處理患者疼痛逐漸減輕,面色有蒼白轉紅潤,手足轉暖,經行通暢,治法:溫經暖宮,化瘀止痛,擬方少腹逐瘀湯,小茴香(炒)7粒,乾薑(炒)0.6克, 延胡索3克, 沒藥(研)6克,當歸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黃9克,五靈脂(炒)6克。連服五劑,月經乾淨後服用當歸、羊肉煮湯,口服烏雞白鳳丸,每天一丸,經前幾天及經期禁吃生冷寒涼之品,連用三個週期,隨診三個月無痛經出現。

寒凝血瘀型痛經多因感受寒邪或過食生冷,寒客衝任,與血搏結致氣血凝滯不暢,不通則痛,故發爲痛經,出現小腹冷痛,畏寒肢冷,月經量少色黯,少腹逐瘀湯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方中當歸、川芎,赤芍活血散瘀,養血調經;小茴香、乾薑、官桂散寒通陽,溫暖衝任;蒲黃、五靈脂、延胡索、沒藥活血祛瘀,散結定痛。諸藥相配,共成化瘀散結、溫陽散寒、調經止痛之功。據臨牀觀察,對於疼痛發作時可以採用鍼灸,鍼關元、內庭、三陰交,用雀啄術 5~ 7分鐘,施針後疼痛程度緩慢減輕,取得較好的效果。

4 討論

本病屬婦科臨牀的常見病,發病原因複雜多樣,對於痛經的治療,西醫強調止痛、鎮靜及前列腺素抑制劑進行治療,取效雖然快捷,但副作用大,且療效難以持久。而中醫則依據整體觀念,對痛經進行具體辯證,確定證型,採用相應方藥治療,效果明顯,中醫治療痛經特色是藥物對人體副作用小,不易產生耐受且療效持久,治療上以湯藥爲主鍼灸爲輔,取得較好的療效,被病人所認可,臨牀上痛經的病因不同、治法各異,在正確辨治的同時,尚須把握好用藥時機、綜合分析、對證遣方用藥,方能達到痊癒目的。我們應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繼續鑽研,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孔雙芝.中醫治療痛經辨證分型探討[J].邯鄲高等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0,14(5):4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