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新舊會計制度論文

論文1.33W

會計制度是對商業交易和財務往來在賬簿中進行分類、登入、歸總,並進行分析、覈實和上報結果的制度,是進行會計工作所應遵循的規則、方法、程序的總稱。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新舊會計制度論文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新舊會計制度論文

新舊會計制度論文 範例1

近幾年來,財政部再次對會計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這些改革的重大成果常常被稱之爲“新會計制度”。隨着新會計制度在我國企業逐步實施,有關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有關新會計制度的內涵,在學術界一直有爭論。一些問題曾經困惑着我們,現已逐漸明朗;一些問題至今仍有分歧,主要包括其規範的名稱、基本含義、基本組成和基本架構及時間範圍等,以下將圍繞有分歧的問題逐一展開探討。

一、關於新會計制度名稱的規範

現行關於新會計制度的名稱有許多不同的叫法,主要有“新會計制度”、“新會計覈算制度”、“新財務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系統”、“新會計制度體系”、“新會計制度系列”、“新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體系”、“新會計準則系列”、“新會計準則系統”、“新會計制度和新會計準則”、“新會計制度和新會計準則體系”、“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等。

筆者認爲,關於新會計制度的準確叫法應分爲兩種:一種是官方叫法,即新會計制度應稱爲新的“國家統一的會計覈算制度”。在國家已頒佈的新《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會計工作基礎規範》等會計法規中,都反覆強調了“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概念,但“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並不等於新會計制度,它是一個制度體系,由若干個具體制度來組成,如會計覈算制度、會計人員管理綜合制度、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制度、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管理制度、會計機構負責人任職資格管理制度、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管理制度、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管理制度、會計委派制度,等等。其中“國家統一的會計覈算制度”是“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這個體系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另一種是學術界的叫法,新會計制度應稱爲“新會計覈算制度體系”。新會計制度既包括具體的會計制度,也包括會計準則,還包括其它涉及會計覈算的規章等。我們通常所說的“新會計制度”實際上的涵義與上述兩種規範叫法的內涵是一致的,是上述兩種叫法的簡化,也是會計實務工作者的一種通俗叫法。以下爲了討論方便,我們繼續用這個簡化的名稱。

二、關於新會計制度的基本含義

有關新會計制度的基本含義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一本書就有一種說法,而且有些定義可謂既“全面”又細緻,還十分複雜。我們知道,新會計制度不是一個個別制度,而是一個制度系統,這已基本上被學術界認同。正由於它是一個系統,所以給它下一個較複雜的定義顯然是不恰當的。新《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和《會計工作基礎規範》都明確指出,單位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進行會計覈算,具體講就是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覈算制度”進行會計覈算,即按照新會計制度進行覈算。因此,可以把新會計制度基本含義簡單地概括爲:它是會計覈算的基本規範和共同標準。

三、關於新會計制度的基本組成

關於新會計制度的基本組成,學術界一直在爭議,已達到共識的主要有:

1.新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準則系列。包括:“關聯方關係及其交易的披露”、“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債務重組”、“收入”、“投資”、“建造合同”、“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非貨幣性交易”、“或有事項”、“無形資產”、“借款費用”、“租賃”、“中期財務報告”、“存貨”、“固定資產”。

2.新企業會計制度系列:包括《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暫定名)。

學術界沒有達到共識的內容包括:

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一種觀點認爲,基本準則是會計準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是起統帥作用的部分,它應是新會計制度的一部分;另一種觀點認爲,由於基本準則是1992年制定的,很多內容已經過時,與財政部新頒佈的一些會計制度不相符,把它列入新會計制度的一部分,容易引起當前會計覈算依據的混淆,所以新會計制度應不包括它。但對《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修改只是時間問題,一旦修改完成,它將成爲新會計制度最重要的一部分。

2.《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一種觀點認爲,該條例雖然是針對會計覈算結果的規範,但對會計報告前的會計覈算要求作了全面的規範,如對六大會計要素重新作了定義,對其它會計覈算原則和會計報表的編制要求也進行了新規範,這些新規定是制定“新企業會計制度系列”和“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準則系列”的重要依據,所以它應是新會計制度的一部分。另一種觀點認爲,條例雖然對會計覈算的一些內容進行了規範,但從該條例的整體規範內容來看,它主要是對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爲進行規範,嚴格來說它不應是一個會計覈算制度,所以它不應成爲新會計制度的一部分。但不管怎樣說,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未修改完成前,它是制定新會計制度的重要依據之一。

3.完善制度的專項辦法和補充規定。實際工作中發生的經濟事項是千變萬化的,新出臺的《企業會計制度》雖然是一部打破行業、所有制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界限的綜合會計制度,但它仍不可能包羅萬象。因此,對於新會計制度出臺以後不斷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專項問題和疑難問題,必須制定一些會計覈算的專項辦法和補充規定。因爲這些專項辦法和補充規定過多、過於分散,法律層次較低,似乎不成體系,所以一些學者認爲它不應作爲新會計制度的一部分。但退一步來講,這些專項辦法和補充規定仍然是目前相關會計覈算的依據,所以從這一點來考慮它應是新會計制度的組成之一。

四、關於新會計制度的基本架構

新會計制度的架構主要是講新會計制度的構成層次。一般來說,上一個層次應當是指導下一個層次的依據,下一個層次是上一個層次的具體體現。關於新會計制度基本架構的爭議也頗多,按廣義的新會計制度分類,主要有四種觀點:

1.按重要性設定架構

可以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爲《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由於條例對會計要素等重要原則重新作了規定,它是指導會計覈算最重要的依據。第二層次爲《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由於基本準則是1992年底制定的,它的一些內容已經“過時”,對於“過時”的那部分內容受第一層次《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指導,未“過時”的部分內容仍然是指導會計覈算最重要的依據之一。第三層次爲新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準則系列和新企業會計制度系列,是根據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重要原則而制定的。

2.按法律層次設定架構

法律層次主要分爲法律、法規、規章及規範性檔案,並由前至後一層規範一層。涉及到新會計制度的法律層次主要有三個:第一層次爲《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兩者都以國務院令的形式頒佈,屬於法規層次,是新會計制度的最高法律層次。第二層次爲新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準則系列和新企業會計制度系列,屬於規章層次,受第一層次指導。第三層次爲完善第二層次的專項辦法和補充規定,受第二層次指導。

3.按會計覈算模式設定架構

近來,我國會計學術界傾向於把會計覈算模式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爲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二層次爲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準則,第三層次爲企業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相應的各個制度正好與之對應。

4.按會計制度理論結構設定架構

一種主流會計理論把會計制度體系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爲確定主要會計原則的制度,第二層次爲確定專項和特殊會計原則的制度,第三層次爲確定具體會計覈算原則的制度。相應的新會計制度也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爲《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一般規定》、《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一般規定》,這幾類檔案都是確定企業會計覈算的主要原則,包括會計覈算的基本前提、會計覈算的一般原則、會計要素原則和編制會計報表的基本要求等。第二層次爲新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準則系列,是對一些專項或特殊的會計覈算作原則上規定。第三層次爲《企業會計制度——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是對具體會計覈算內容作全面規定。

綜上所述,按不同要求設定的新會計制度架構,有不同的理由、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作用,但從當前仍在完善的新會計制度現階段上來看,採用第一種——按重要性設定架構,較能體現適合現行會計制度的、層層指導的新會計制度架構體系。一旦新會計制度完善,如《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修改完畢、具體會計準則系列和新會計制度系列基本出齊,採用第二種——法律層次分類,比較符合我國的法律環境和國情,但這段時間估計相對較長。待我國會計法律環境和國情與國際全面接軌時,按第三種——會計模式設定架構可能更爲妥當。

新舊會計制度論文 範例2

摘 要:文章透過分析我國會計制度改革與發展進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及其成因,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具體思路。

關鍵詞:會計制度改革 不足 完善

爲適應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自9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在會計領域邁出了改革的步伐。會計改革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廣泛的範疇,它包括會計制度的改革、會計手段的改革、會計管理體制的改革、會計教育的改革以及會計觀念的變革等,其中會計制度改革是會計改革的實質和核心,它不僅是會計改革成敗的決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會計改革成效的優劣。

一、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不足

(一)行業會計制度的具體行爲規範不適應企業改革的要求

目前各企業所執行的具體會計規範是在《企業會計準則》指導下的行業會計制度,這套規範體系存在着諸多不合理之處:(1)不能適應企業經營多元化發展的要求。隨着市場機制的日益完善和風險機制的日益形成,多元化經營將成爲企業經營的必然趨勢和戰略選擇。多元化經營必然使企業涉足於各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經營業務,而執行現行會計規範要求企業對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經營業務分別設定帳戶,並採用不同的會計程序與方法進行會計處理,這不僅增加了多元化經營企業會計覈算的工作量,影響覈算效率和質量,而且難以保持口徑一致,反映綜合的財務會計資訊。(2)不利於會計資訊的行業比較和分析。執行行業會計制度,使得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會計處理所依據的原則、程序、方法各不相同,這就必然導致會計資訊在行業、企業之間失去可比性,不便於投資主體對潛在投資對象的比較、分析和選擇,最終不利於資金的合理流向和資源的優化配置。(3)不便於投資主體對企業實施有效的財務監督。企業各投資主體對企業實施財務監督的主要依據是財務會計資訊,然而,一方面各投資主體出於增加投資收益、迴避投資風險的考慮,會不斷的改變投資對象,使資金經常性地從一個行業轉向另一個行業,或同時分佈於若干不同行業;另一方面不同行業又執行不同的財務會計制度,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主體要實施財務監督就必需熟悉不同行業的會計處理原則、程序和方法,這無疑加大了財務監督的難度,影響財務監督效率。

(二)現行會計制度在構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

完整性和系統性是現代會計制度應具備的基本特徵。所謂“完整性”是指會計制度應包括和覆蓋全部會計實務,使每一會計行爲,每一會計事項都有相應的制度予以規範;所謂“系統性”是指現代會計制度應是在會計目標統一約束下,由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層次的會計制度構成的有機體系。然而,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基本上是圍繞企業常規會計事項由國家統一制定,在構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1)一些現代會計分支尚未納入會計規範體系。近年來,隨着會計領域的改革開放以及會計理論研究的深化,一些新的會計分支,如人力資源會計、質量成本會計、物價變動會計、金融工具會計等早已爲人們所熟悉,然而,有關這些會計分支,我國目前尚無具體的制度或準則規範,使得現行會計規範在內容上殘缺不全,儘管一些企業認識到需要透過會計系統確認和計量人力資源的耗費,需要覈算與報告物價變動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影響,需要覈算和報告金融資產、金融負債及其對股東權益的影響等等,然而由於缺乏這方面的準則、制度,使得企業會計人員力不從心,或只能按各自的需要作出不規範的會計處理。(2)許多企業缺乏健全、完善的內部覈算制度。完善的會計規範體系不僅包括國家統一制定的各個層次的會計規範,而且還包括企業根據其經營特點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內部覈算制度和辦法,包括會計覈算的基礎管理制度和辦法、成本覈算制度與辦法、內部財務成本的分析考覈制度及辦法等。然而,目前許多企業只執行統一層次的會計規範,而無完善的內部覈算制度與辦法,這一方面損害了會計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另一方面則往往導致企業成本不實、帳目不清、數據不真。

(三)會計制度改革的國際化進程緩慢

《企業會計準則》的頒佈實施,標誌着我國會計在國際化進程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但其進展不盡人意。現行會計規範在許多方面與國際會計準則尚未協調,甚至差異較大,例如有關固定資產折舊、存貨計價等會計方法,國際會計準則規定在保持一致性的前提下,企業可以自行選擇,而在我國的會計準則和制度中,有關這些方法的選擇作了較嚴格的限制,因此,一些在國外被廣泛使用的會計程序和方法,如加速折舊法、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等在我國尚未獲得用武之地,或在應用的範圍上受到嚴格限制。再如,國際會計準則對企業集團分部業績報告的編制、通貨膨脹條件下的財務報告等均制定了相應的會計準則,而我國尚缺乏這方面的準則規範。由於這些差異的存在,使得我國的會計資訊缺乏國際可比性,不能充分發揮其“國際性商業語言”的功能,這正如我國的涉外企業需要按照我國會計準則與上市地或子公司所在地會計準則編制兩套口徑不同的會計報表,並分別由不同國別的註冊會計師進行審計。這充分表明,由於會計規範的差異,一方面使我國涉外企業的會計工作量增大,會計資訊成本上升,不利於這些企業的國際性競爭,另一方面有礙於我國市場經濟的國際化發展和企業經營的國際化拓展。

(四)現行會計規範的協調性差

在我國,自《企業會計準則》出臺後,分行業、分所有制頒佈了一系列會計制度,對相關事項的核算與報告作了許多規定,如《公司法》第六章對公司制企業的財務會計作了一系列規定,《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資訊披露實施細則》第三章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編制和披露作了若干規定。這些規定從基本面看,與會計制度的規定是一致的,但也存在諸多不協調的方面,以報表種類的設定爲例,工商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應編制的財務報表主要是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利潤分配表和主營業務收支明細表(商品銷售利潤明細表),而《公司法》規定企業除編制幾個基本財務報表外,還應編制財務情況說明書,對主營業務收支明細表(商品銷售利潤明細表)則沒有明確要求。出臺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則規定企業須編制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股東權益增減變動表、應交增值稅明細表、利潤分配表以及分部營業利潤和資產表等。由於相關法律規定不一致,就可能導致企業會計人員在實務操作中無所適從,比如一個從事產品製造的股份有限公司,是應執行《工業企業會計制度》還是按《公司法》規定處理,是無從明確的,結果可能導致同一類型企業按照不同的規定進行處理,損害會計資訊的可比性。

會計制度作爲指導各企業進行會計處理的規範,具有強制性和嚴肅性,也即各企業會計人員均應自覺地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覈算和報告,但在現實中,一方面,由於監督措施不力,導致一些企業爲了自身局部利益而在會計處理上“各盡所需”,主要表現在一些企業的會計人員置會計制度規定不顧,完全按廠長、經理的意圖進行會計處理,導致覈算不實、數據不真,或設定“兩套帳”以應付財政、稅務等機關的審查,更爲甚者,一些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業務時,爲了不得罪客戶,不顧執業規範而按客戶意圖進行審計,提供虛假審計報告。另一方面,由於執法不嚴,縱容了違規違紀行爲,比如一些企業雖然在審計或財務檢查中查出了不少問題,但在處理上大多是“限期糾正”、“下不爲例”,對負責人從輕處理或不予處理,這就縱容了會計上的違規違紀行爲,致使一些企業違規行爲屢查屢犯,屢禁不止。

二、造成我國會計制度改革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企業會計制度》實施範圍過窄,而且尚未嚴格執行

《企業會計制度》先在股份有限公司實施,國有企業及其他類型企業尚未執行。2001年1月1日起,我國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實施《企業會計制度》,總體上看執行情況較好,有效地遏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爲。但是,仍有一些上市公司不嚴格執行該項制度的有關規定,甚至弄虛作假,瞞天過海,向會計資訊使用者傳遞不真實的會計資訊,嚴重損害了股民的利益,擾亂了資本市場的運作,妨礙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國有企業要執行新的企業會計制度,主要問題是如何消化和處理多年來形成的不良資產。儘管企業不良資產的形成原因較複雜,但《企業財務通則》等老會計制度的缺陷不容忽視。《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對資產要素進行了重新定義,《企業會計制度》對此作了一系列有利於消化不良資產的規定。但如何擴大新會計制度的實施範圍,做到嚴格執行新的會計制度仍是現階段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我國現行的會計標準有些規定不符合新經濟時代的發展要求,會計標準仍不夠完善

1 會計覈算以有形資產覈算爲重心,對無形資產的核算重視程度不夠。現階段,我國的會計職能分爲覈算和監督,但在實際工作中,仍以覈算爲主,會計覈算的重心仍放在有形資產的核算,未將人的智力、知識、自創商譽、衍生金融工具等一些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的事項納入無形資產覈算範圍。新經濟時代條件下,人的智力、知識、自創商譽、衍生金融工具已成爲生產力要素的主要內容之一,況且它們都符合無形資產的概念:不存在物質實體,可以在較長時期內爲企業提供經濟效益,所提供的未來經濟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2 現行會計標準對無形資產投資比例的規定欠妥。企業吸收無形資產投資,這是現代企業的通常做法,我國《企業財務通則》中對企業吸收無形資產投資比例進行了限制,明確規定企業無形資產的投資比例不超過註冊資本的20%,如果技術含量高的企業,經過主管部門審批,最高不超過30%.但是,隨着新經濟時代的發展,將來無形資產比重迅速上升,甚至成爲企業的主要資產。在經濟發達國家,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高達60%~80%.

3 在會計計量方式上仍以貨幣計量作爲手段,尚未發揮非貨幣計量和歷史成本計量方式的作用。

4 提供的會計報告資訊內容簡單,形式單一,不能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需要。

(三)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還不能滿足新經濟時代會計改革和發展的要求

1 改革開放,特別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我國會計人員隊伍不斷壯大,爲我國經濟和會計的改革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着新經濟時代的來臨,我國現有的高層次會計人才缺乏,而且老齡化現象嚴重,低層次會計人員供大於求,遠遠不能適應新經濟時代的要求。

2 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誠信”能力受到公衆的普遍質疑。一項《上市公司資訊披露質量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對於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會計資訊,只有8.45%的個人投資者認爲可信,而所有機構投資者都認爲不可信或不完全可信。深圳原野、瓊民源、紅光實業、猴王、黎明股份、銀廣夏、藍田股份等會計造假案的連續曝光。

三、會計制度改革面臨的主要困難

首先,我國將面臨的一些特殊會計問題,在國際上鮮有先例可循。

我們能否充分考慮這些會計問題的經濟後果,並作妥善處理,將是我國今後若干年會計改革面臨的一大課題,也是我國會計改革的艱鉅性所在。根據我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簽定的有關協議,未來對於會計資訊的披露將要求更加公開、透明,會計資訊的資源配置功能也將更加突出,而某些特殊行業將有可能面臨披露風險,在會計制度上如何處理,是會計制度改革面臨的一大課題。

其次,會計人員的素質將面臨挑戰。

一方面,大量外資企業的涌入和國內企業走出國門,需要大批懂外語、熟悉國內外法律法規的進階會計人才;另一方面,隨着中國會計改革力度的加大,中國會計標準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其技術性將更強,對執業人員的要求將更高,按照我國現行會計人員的教育背景、知識結構和業務素質來講,將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再次,會計標準的國際化面臨嚴重問題。

目前wto制定的有關規則基本上是由發達國家根據自己的利益需求制定的,考慮發展中國家特殊需求的情況較少。爲此,中國在加入wto後,積極呼籲展開新一輪的多邊貿易談判,以爲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多的利益,這也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權力支援中國加入wto的重要原因。在會計標準國際化道路上,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目前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上也是由發達國家制定的,體現了發達國家的利益,而發展中國家在其中的聲音是微弱的。另外,迄今爲止,世界上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在內的各主要發達國家執行的仍是本國會計標準,所以會計標準的國際化相當複雜,它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事,而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共同課題,因此,它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歷程,積極探索、研究、總結我國的會計改革,以便在會計標準的國際協調中爭取更多的利益,將是我國今後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第四,普及現代會計知識和會計理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如正確認識企業領導人對財務報表負有怎樣的法律責任,會計報表與投資決策、信貸決策存在怎樣的關係,會計資訊在怎樣的意義上影響投資信貸決策,各種會計報表之間有着什麼樣的聯繫,提高會計資訊的透明度對提高企業的籌資成本、改善市場形象有什麼意義,爲什麼要對資產提取減值準備,爲什麼不能根據商品是否已經發出來進行收入確認,而要看風險和報酬是否已經轉移等,顯得非常重要。只有使這些會計知識和會計理念得到普及或樹立,會計資訊和會計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深入人心,會計制度、會計準則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

四、深化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思路

會計制度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其總體目標在於建立與現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健全的、完善的會計規範體系。根據這一目標,我們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一)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構建企業會計制度

改革會計制度是建立和發展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而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從不完善到完善、從不規範到規範的動態過程,因此,從理論上說,會計制度應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完善,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各不同階段企業經營的特點。但事實上,會計制度變革與市場經濟發展具有不同的特徵。首先,市場經濟發展作爲客觀環境的變化,具有其內在的規律性,而會計制度變革是從屬於市場經濟的一種行政行爲,缺乏內在必然性的因素;其次,市場經濟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具有動態性和連續性,會計制度變革則是依據一定時期市場經濟執行的相對穩定特徵,對原制度進行修正和革新,其變化具有間歇性和相對穩定性。以上兩個方面表明,會計制度的改革不僅要考慮當前的市場環境,而且要能體現市場經濟發展的未來趨勢及其規範化的要求(即具有前瞻性),以便能指導和規範不斷出現的新業務、新事項的會計處理。

1、建立能適應各個行業的統一的會計規範體系。適應這一要求,國家有關部門應改革以行業會計制度規範企業會計處理的狀況,儘快制定和頒佈能適用於各行各業的《具體會計準則》,以使企業能對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經營業務按統一規定進行會計處理,簡化企業的會計處理程序和處理方法,提高財務會計資訊的綜合程度和可比性。

2、制定和完善各項資本經營業務的會計處理規範。隨着企業集團化經營戰略的逐步實施,每個企業都可能發生各種形式的資本經營事項,這就要求有關部門改革過去那種針對企業常規經營業務制定會計制度的狀況,爲各種形式下的資本經營事項制定出相應的會計處理規範,並納入統一的準則體系。

(二)按“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完善會計制度

現代會計在構成上具有橫向多元、縱向多層的特點。橫向多元即如前所述,現代會計除傳統意義上的企業會計、預算會計外,還包括人力資源會計、金融工具會計、租賃會計、通貨膨脹會計、破產清算會計等若干分支;縱向多層則指現代會計是由宏觀會計、社會責任會計、企業(單位)會計、內部責任會計等若干層次構成。以上各個分支、各個層次相互聯繫、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完整的現代會計內容體系。與這一體系相適應,現代會計制度應按“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予以構建和設定,這裏的“橫向到邊”就是會計制度的構成在廣度上應具有全面性,既要包括對傳統財務會計事項的規範,又要針對各現代會計分支,制定出相應的準則和制度,如通貨膨脹會計準則、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租賃會計準則、人力資源會計準則等。“縱向到底”就是會計制度的構成在層次上應具有完整性,它包括兩方面含義,其一,與會計構成的層次性相適應,現代會計制度既要包括宏觀會計、社會責任會計等方面的準則或制度,又要包括企業(單位)的會計準則與制度;其二,與會計制度制定主體的層次性相適應,會計制度既要包括國家統一制定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又要包括各企業(單位)根據統一會計準則或制度,結合企業(單位)實際情況制定的內部覈算制度。

尚須指出,無論是“橫向到邊”還是“縱向到底”均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過程,從辯證的觀點看,這裏的“邊”和“底”均是無止境的,理由在於:其一,隨着我國會計改革以及會計理論研究的日益深化,將會不斷拓展新的會計領域,形成新的會計分支,進而需要有新的會計制度來規範這些會計領域的會計行爲,這表明會計制度在“邊”的擴展上具有無限性;其二,隨着集團化經營的進一步發展,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層次不斷增多,進而使得企業內部覈算制度與辦法的層次不斷增加,這表明會計制度在“底”的延伸上具有無限性。

(三)加快我國會計規範的國際化進程

會計規範作爲一種上層建築,必須要隨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地修正和完善。由於基本經濟制度的差異,我國的宏觀經濟環境有別於西方國家,但就發展市場、規範市場體系這一點而言,各國的目標是一致的。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健全、完善的市場體系的日益形成,我國市場必然要融於世界市場體系,加入國際性的商業交易網絡。適應這種市場體系國際化的要求,作爲“國際性商業語言”的會計必然要走向世界,融於統一的國際會計體系之中。針對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現狀,加快會計國際化的進程是深化我國會計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會計國際化所包含的內容很多,但其核心在於會計規範的國際化。從我國目前情況看,要加快會計規範國際化進程,主要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1、按照國際會計規範的構成構建我國會計準則的結構框架,包括:(1)加快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頒佈和實施,儘早實現從行業會計制度向具體會計準則的轉變;(2)參照國際會計準則體系的構成,補充和完善我國會計準則的相關內容,如物價變動會計準則、施工合同會計準則、租賃會計準則、外幣匯率變動影響會計準則、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等等。

2、參照國際會計準則有關會計處理程序與方法的規定,修正和完善我國會計規範中有關會計程序與方法的選擇範圍和原則,如將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現值計量法等納入會計準則,並允許企業在特定的約束條件下自行選擇。

尚須說明,加快會計規範的國際化進程這一命題並非否認會計規範的國家特色,不容質疑,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特徵決定了我國會計規範應在加快國際化進程的同時,體現國家化特色,具體說,其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其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會計制度的制定應能體現會計主體利益與國家利益協調的要求,特別在目前我國財力尚十分薄弱的環境下,更要首先考慮所執行的會計制度對國家宏觀利益的影響;其二,我國的市場經濟是宏觀調控下的市場經濟,因此,會計制度的制定不僅要滿足會計主體覈算與報告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的需要,而且要滿足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

(四)強化會計制度執行的約束和監督機制

會計主體採取不同的會計處理原則、程序和方法,會得出不同的業績資訊,從而影響到會計主體與國家之間的利益分配。因此,會計主體出於增進自身局部利益的考慮,往往會偏離會計制度的規定,選擇執行有利於自身的會計行爲。這表明如何強化會計制度執行的約束和監督機制,確保會計制度應有的嚴肅性,是深化會計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1、各會計主體強化自我約束機制。相對於外部監督而言,自我約束具有防範性和能動性的特點,因而是確保會計制度正常執行的主要措施。從目前情況看,強化會計主體的自我約束,主要是各會計主體應根據國家統一準則和制度的要求,制定出與本會計主體生產經營特點及管理要求相適應的內部會計制度,以規範內部會計行爲。同時,各會計主體的管理當局應從增進局部利益、維護國家利益這一雙重利益觀念出發,督促會計人員嚴格執行制度規定,必要時應將會計人員對制度的執行和遵守情況納入業績考覈,以促使會計人員自覺遵規守法。

2、強化外部監督機制。主要是外在於會計主體的各有關部門,如財政、稅收、銀行等應定期對各會計主體的會計覈算情況實施跟蹤檢查和監督,經常性瞭解各會計主體對會計制度的執行情況,對於能嚴格執行會計制度的會計主體給予各種形式的嘉獎或信貸優惠,而對違反會計制度、損害國家利益的會計主體則視情節輕重、違紀金額大小等給予相應的處罰(如通報、罰款等),以督促各會計主體從維護自身的形象和利益出發,自覺遵規守法。同時,強化審計部門的監督職能,即審計部門應在對會計主體的審計業務中嚴格按照執業規範的要求執行審計業務,出具審計報告,對於審計中發現的有關制度執行方面的問題,應予以指出,並督促企業限期糾正,企業不予糾正的,則應在審計報告中如實披露,以促使會計主體從維護其社會形象出發,自覺執行會計制度。

參考文獻:

1.陳敏、陳金豔,“我國會計改革及其利弊分析”,《財會月刊(會計)》,2006.6;

2.徐建華,“論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不足”,《財會月刊(會計)》,2005.6;

3.張東扣、王伶、胡悅欣,“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評析”,《財會月刊(會計)》,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