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農民工文化建設強化措施論文

論文5.34K

近年來,嵊州市開展的系列文體活動中涌現出來的農民工文體隊伍和精彩的文藝節目,就是鮮明的例證。農民工的參與,使得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城鄉相互交流、碰撞、共融,透過吸收外來的文化來實現自身本土文化的發展,建立新型的農村和諧文化。隨着國家對勞動力市場的規範和職業准入法規的逐步推進,各用工單位對務工人員文化、思想、專業技能等方面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但農民工的整體素質還比較低,缺乏工業、服務業等專業技能,特別是農民工的城市意識、城市觀念相對滯後,生活方式、人際關係、風俗習慣等還不能適應城市生活。因此,只有用先進的文化給農民工以思想的啓迪、心靈的淨化、品格的昇華、精神的鼓舞、理想的引導,才能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及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農民工文化建設強化措施論文

加強農民工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一)人性化原則。所謂“人性化”,即以人爲本,處處從農民工的需求出發,設身處地的爲農民工着想,走近農民工生活、瞭解掌握農民工的心理、弄清楚農民工需要得到什麼樣的文化服務,並實施在工作之中。由於國情、省情、縣情的限制,目前可能滿足不了農民工的一切文化需求,但我們在制定文化政策時儘量做到人性化設計,多關心、考慮農民工的文化生存問題,

(二)公平化原則。平等是人的尊嚴的體現、交往的基礎、溝通的前提。在加強農民工文化建設時,我們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援農民工學習新文化、新知識、新技術,接受新觀念,縮小他們同務工地居民之間觀念、素質等各個方面的差距;要給農民工更多的人文關懷,鼓勵社區爲農民工提供各類服務;向農民工開放各種文化體育設施,吸納農民工參與企業文化、社區文化建設,開展文娛活動、體育比賽、技術練兵等活動,切實保障農民工的文化權益。

(三)多樣化原則。豐富農民工的文化生活,在設施上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在形式上,要小型分散,簡便易行;在內容上以地方文化、民間文化、通俗流行文化爲主,創造條件讓農民工演家鄉戲、唱家鄉歌、說家鄉情,以滿足農民工對文化生活的多樣化需求。

(四)差異化原則。差異化是在多樣化的基礎上對農民工文化需求差異的考慮,這體現出了對農民工文化需求差異的一種尊重。在加強農民工文化建設中,一定要根據農民工的文化層次、工作特點、消費水平、文化需求等實際情況,貼近他們的生產生活、所想所思,在內容上通俗易懂、富有內涵,在形式上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真正使農民工樂於享受、易於接受、便於參與,切實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

加強農民工文化建設的對策措施

改善農民工文化生活狀態,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維護農民工的精神文化權益,已成爲有關部門一項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必須通力合作,形成共識,強化服務,提供保障。

(一)樹立文化融合理念。所謂文化融合是指不同文化間在承認、重視彼此間差異的基礎上,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協調,將各方自身先進、優秀的文化融入吸收進來,從而形成一種你我合一的、全新的文化。首先,文化的融合應當是觀念的融合和思想的融合。作爲本地人應當從狹隘的地域觀念中解放出來,消除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偏見,樹立開放包容意識,樹立大家都是社會建設者的觀念,對農民工一視同仁,尊重不同的習俗和文化,做到彼此和睦相處、友好互愛。第二,從培養農民工的主人心理出發,按照公平化的原則,積極組織農民工參加各類活動,創造各種條件讓他們參與工作所在地政治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平等地參與競爭,平等地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逐步消除他們的“流浪感”和“過客心態”,培養他們的主人心理。第三,要爲農民工展示本土文化提供場地和舞臺,比如開展一些“唱老家的歌”、“跳老家的舞”、“講老家的故事”等活動,把外來文化融入到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村落文化中去,促進農民工儘快融入新的文化氛圍。

(二)滿足基本文化需求。針對農民工不同的文化層次、消費需求和工作生活特點,按照多樣化和差異化的原則,進一步提供“適銷對路”的文化服務。一是提供文化服務。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到農民工中,創作反映農民工生活、爲農民工所喜聞樂見的節目,鼓勵文化經營單位爲農民工提供免費或者優惠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多生產農民工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產品。同時,不斷擴大“文化綠卡”的覆蓋面,力爭使農民工人人有一本“文化綠卡”,爲他們免費接受各類教育培訓、參與公益性的文化活動創造條件。二是打響文化活動品牌。以“同一個家園”爲文化活動主題,以“廣場文化”、“電影廣場”、“流動舞臺”等爲抓手,積極開展“給予”式和“參與”式相結合的文體活動,打響、做強文化活動品牌。三是拓展文化活動陣地。在抓好公益性文體設施開放的基礎上,加強社區、村、企業搞好社區活動角、職工之家、村級文化中心等文體陣地建設,特別要在農民工相對集中、人數較多的企業、村和工地,建立農民工文化活動室和圖書角,爲農民工就近參與文體活動創造條件。

(三)形成合力共建機制。加強農民工文化建設必須聯合文化、財政、勞動、建設、公安等政府部門,調動社區、村、廠的力量,齊抓共建,形成合力。一是構建領導機制。加強農民工文化建設,是一項平安工程、民心工程,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形成黨委、政府領導親自抓、職能部門合力抓、社會各方參與抓的領導機制,把外來人員的精神文化建設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與統籌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發展一起規劃、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二是構建工作機制。加強農民工文化生活是一項系統工程、綜合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密切配合,齊抓共建。要充分發揮社區、行政村、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組織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外來人員工作、關注外來人員權益、關懷外來人員生活的濃厚氛圍。三是構建長效機制。根據各地的實際,建議先出臺一些相關條例或地方性法規,將農民工文化生活納入政府公共文化管理範圍,將農民工文化活動經費納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建立農民工文化專項經費或設立“農民工文化發展基金”。同時,應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民工文化生活建設之中,逐步建立以公共財政補貼爲基礎,國家投入、社會捐助、企事業參與等多種投入並舉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