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服務性學習研究論文參考

論文2.95W

服務性學習內涵

服務性學習研究論文參考

服務性學習是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在美國興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方法,是一種在行動和反思過程中進行的經驗性學習,它將學業學習和社區服務有機結合在一起,已成爲近年來美國教育改革運動的重點之一。1996年,著名經濟學家傑里米瑞佛肯(JeremyRifkin)聲稱,21世紀“服務性學習可能會成爲解決社會問題的主要方法”。

反思和互惠是服務學習的關鍵概念,美國高等教育協會(AmericanAssociationforHigherEducation)在其系列叢書《學科中的服務性學習》中,給服務性學習下的定義是:“服務性學習是學生透過精心組織的服務進行學習並獲得發展的一種方法。這種服務要滿足社區的需要,與高等教育機構和社區協調安排,幫助形成學生的公民責任感。它必須與學生的學術課程整合,強化學術課程,並安排結構性的時間讓學生來反思服務經驗”。

總而言之,服務性學習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現實社會的問題和需要結合起來,既促進了學生的智力發展又增強了學生的公民參與度。同時,服務性學習不用打破學習的嚴密性和學科目標,使學生在活動中滿足人類以及社區活動的需要,並從建構性的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服務性學習提供了一個非傳統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角色,拓展知識來源,將課堂講授轉變成爲非集中行動,並以此作爲教學的重點,打破通常的課堂教學模式,整合出新的學習資源。

 服務性學習的特點

服務性學習的特點是學生學習學術課程,社會爲學生提供所需要的服務項目,由學生自己參與社會服務過程、運用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在現實世界產生真實有形的成果。服務性學習也是一種主客體互惠性的學習,學生透過服務學習觀察問題,從而在處理現實世界的問題中,獲得機會認識社會、拓展技能、培養信心去認真思考問題和提高解決的能力,擔負起社會責任。

協作性。所謂協作性即雙方是平等、互利的一種關係,雙方一起分享責任、權力,共同努力,共享成果。在服務性學習過程中,學生透過參加經深思熟慮地組織的服務性實驗活動,幫助別人,讓自己和與他人“簽訂愛心合約”,建立起相互間的溝通橋樑,實現學生之間、學校與社區之間的協調和合作。

互補性。彼此既是教導者也是學習者,雙方相互學習。學生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知識透過直接的服務滿足社會需求,學校透過社會服務豐富學生學習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推動他們既關心現實、瞭解社會,又完善人格,促進全面發展。

學習性。服務學習與傳統服務最大的不同,乃在於其強調學習與服務的連結,透過服務的具體體驗性反思,以提高學生思想與行動、理論與經驗的有機結合,來實現學習目標。這些帶來新認識的內涵價值的服務不僅意味着與他人分享、以利他人,而且是繼續學習,學習與運用結合,在運用中學習。服務性學習活動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學識水平的一次檢驗和提高,在服務的過程中學生觀察事物的視角大爲開闊,對事物的理解也較以往深刻,此間的感受和獲得知識的過程也很新鮮,這是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少有的體驗。

 服務性學習蘊涵的德育價值

德育價值是作爲客體的德育活動及其功能對於作爲德育價值主體的社會、個人的德性需要的滿足與否、促進與否的關係。德育價值主要反映的是德育活動的屬性、功能與德育價值主體的需要之間的關係,主要是由社會、個人對德行的需要來決定的。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社會首先是人的社會,社會的`發展是透過人的發展來實現的。德育價值就在於提高、擴展人的價值,在於使人活得更有意義,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的創造才能,更有人的尊嚴,進而使其人格更高尚,真正意識到自我存在的意義。

服務性學習的目標是要求學生髮展知識和進取的態度,要求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學會適應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技能,提高個人的成長,成爲負責任的公民。服務性學習可以將服務整合到學校德育課程內,透過提供固定時間,促使學生思考、討論或記錄下有關他們的實際服務活動,以及在真實服務活動期間的見聞。開展服務性學習,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使學生掌握促進人格發展的積極價值,推動他們關心現實、瞭解社會、完善人格。這不僅是學習方式的變革,在其深層次意義上是“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探究和創新意識的增強”、“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而這些無不體現着獨特的德育價值。

(一)激發學習興趣

服務性學習是一種體驗性學習。透過直接服務活動,讓學生髮展批判性思考技能和知識,使學生了解人類心理、生活技能、社會需要和資源、公民責任、職業選擇及人的多樣性等。服務性學習活躍了正規學習,開發豐富的學習內容,可以極大地激發和鼓勵他們學習。服務學習與傳統服務最大不同,乃在其強調學習與服務的連結。服務性學習課程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於核心地位,透過服務的具體經驗反思,來達到預先設定的學習目標。人們經由具體經驗接觸,透過反思去觀察、體會自己實際經驗,學生所獲得的不僅是能力和知識的自我認識,而且認識到他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幫助同學們產生對學習的渴望,由反思中悟出新的原理、觀念,將新觀念應用到新的具體實踐中去。

 (二)提高認知水平

服務性學習的另外一個效能是增加學生對校園外部世界的認知,包括校園外面的社會、居民和他們先前沒有接觸到的觀念。服務性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讓思想教育的內容充分融入生活,讓一種以知識教育爲主的道德教育走向強調知識、能力、情感態度,整合價值觀並以感受體驗爲基礎的道德教育,使過去孤立封閉在學校和課堂的道德教育變成一種全面開放的道德教育。服務性學習影響了他們看待社會和世界的方式,而這通常會涉及到對他們原先持有的觀念批判。比如“好八連”的共建服務活動,每月二十日風雨無阻的爲民服務,同學們爲“好八連”戰士們“無私爲人民服務、不計較得失”的精神所感動,這一活動本身對學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而服務性學習又將這一課題中外顯的和隱性的德育因素加以內化,使其成爲學生自身內在的自覺需求,實現了道德認知到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轉化,從而最終形成良好的德育行爲。

(三)增強社會責任感

服務性學習使學生的目光由課本轉向世界,由狹小的課堂走向廣闊的社會。學生透過寒暑假、每月、每週在學校、社區及其他機構服務,找到了自己所學的文化知識和在社會範圍內自己應負起更大責任的意義。服務性學習強調讓參與服務者看到自己的能力,幫助學生更清楚地瞭解現實社會,學生爲學習將承擔更大責任,使他們從自我的小圈子裏跳出來,去關注社會熱點,如生態環境問題等,促進個人價值觀、信念、自尊、自信、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和發展。2006年上海商學院舉辦了“明日商界之星”的評選活動,在結項的學生課題中,就有許多如“關於洋打工的勞動維權”、“保健品的過度包裝”、“失地青年的現實問題”等比較真實地反映社會現實問題的課題。服務性學習透過將學校所教授的東西延伸到社會,藉此幫助培育學生關愛他人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學生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將知識的學習融入到實際行動中,想得多了,思考能力提高了;反省多了,自我得到了提升;實踐多了,加深了對生活的瞭解;關注多了,纔會用心去體諒社會中許許多多不同的羣體,增加保護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四)培育團隊精神

服務性學習以小組形式開展活動,在小組內,各人分工不同,每個人都圍繞着一個共同的目標發揮自己的作用,都有自己的一份責任。服務性學習的活動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學會人際關係合作的過程。團隊合作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建立信任,如果一個組織缺乏信任,夥伴關係就會破裂,反之,誠實的溝通和開放的態度會促進團隊的合作。在上海商學院組織的房產調查的過程中,許多學生體會到,在決定做某項工作時,大家往往會有意見不統一,而在這個從不統一到統一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少數服從多數,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寬容和尊重,學會了容忍不同觀點並接受其他意見,包括批評。在外出調查中,課題組成員相互幫助,遇事同商量,同學之間成爲密切的合作伙伴,在這樣一種相互學習、交流、切磋、合作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逐步形成了團結、合作、嚴謹、鍥而不捨的創造性人格。

 (五)提升公民意識

公民意識是指公民個人對自己在國家中地位的自我認識,也就是公民自覺地以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爲核心內容,以自己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爲思想來源,把國家主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權利義務觀融爲一體的自我認識。它圍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關係反映公民對待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行爲規範,等等。它強調的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責任意識、公德意識、民主意識等基本道德意識。服務性學習強調的是學習與服務的同時進行和二者之間的雙向協調的關係。在整個服務性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不僅自己努力學習,不斷把所學到的知識與他人分享,幫助需要照顧的人,以知識服務他人,又從服務中不斷學習,而且這些對於培養大學生公民意識是非常有效的途徑。同學們除了學習如何運用學識去服務羣衆,也在向其服務的對象學習社羣相處的態度和民間生活的智慧,參考他們的視角與經驗。透過服務性學習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別人的需要和感受,體會到作爲社會上的一份子,更有責任去了解和關注更多社會上的人和事,從而提升學生的公民意識。

綜上,服務性學習與德育相互交叉、相互涵蓋,幾乎所有的服務性學習活動都蘊含着豐富的德育價值和德育功能。服務性學習不僅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更爲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我們要重視服務性學習內含的德育價值,同時也要有意識地將德育貫穿於服務性學習的整個過程之中,透過學生自身的體驗來實現道德準則的內化和昇華,以實現服務性學習的德育價值,達到塑造人格、完善德行的目的。

內容摘要:服務性學習是一種透過社區服務來完成學習目標的學習,其本質內容是社會學習,鼓勵學生參與社區各種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公民意識,提供真實的學習經驗。本文從服務性學習的目標、特點等視角來審視其所蘊含的德育功能,期待服務性學習德育價值的迴歸。

關鍵詞:服務性學習道德發展

現今德育課程改革對學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德育新課程的改革是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爲主線,以理想信念教育爲核心,以思想道德教育爲重點,以培育人、發展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爲本,幫助大學生立志、樹德和做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德育課程作爲平臺聯結學校和社會生活,使得經驗和結構性知識的整合要求被強化,這也是德育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它不僅深刻影響着學校道德教育理念的改造,而且對學校道德教育的實踐產生有力的衝擊。這要求我們不斷探索新的實踐方法來配合完成整體教學,而服務性學習正是一種透過社區服務來完成學習目標的學習方法,其本質內容是社會學習,鼓勵學生參與社區各種活動,透過提供真實的學習環境,以塑造學生個人的社會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公民意識,這對德育的擴充學習是有益的。

 參考文獻:

1.劉寶存.美國高等學校的服務性學習[J].比較教育研究,2005(11)

2.李太平.德育功能德育價值德育目的[J].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6)

3.莫敏秋.淺談大學生的公民意識及培養[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