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幼兒園教師音樂素養討論研究論文

論文2.08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音樂素養討論研究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教師音樂素養討論研究論文

一、音樂素養概述

1、音樂素養的概念界定

關於音樂素養的概念,存在不同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尹愛青認爲音樂素養是指音樂方面的素養及修養,主要包括音樂知識理論方面、音樂欣賞方面、音樂表演方面以及音樂教育方面這四種修養。楊萬春認爲音樂素養包括音樂素質和音樂修養音樂素養不僅要有基礎的、最一般的音樂知識和實踐能力,還需要對音樂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晏曉東認爲音樂素養是指樂理知識、視唱練耳、音樂常識以及與音樂有關的自然音樂和人文音樂等方面的綜合知識,指的是個體在音樂方面長期積累而形成的修養。綜合各種觀點,筆者認爲音樂素養是一種綜合的素養,是有關知識、能力、技能、態度價值觀等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整合。

2、音樂素養的內容

音樂素養的內容主要包括音樂技能、音樂能力、音樂知識以及音樂價值觀四個內容。音樂知識是指和音樂有關的涵蓋在音樂體系內相對穩定的系統化的理論知識。這些知識主要有基於心理學和教育學基礎上的學前音樂知識,基本的樂理知識,和聲、作曲技術理論知識,戲劇、戲曲、舞蹈、美術等藝術樣式的基本知識以及中外音樂史的知識。音樂技能是指用各種技能來表達音樂的技巧,一個人要想具備這種技能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經過不斷地實踐練習才能真正的掌握這種技巧。音樂技能主要有三個方面,即演奏技能、演唱技能以及音樂創編和即興能力,具體又可分爲聲樂演唱技能、鋼琴彈奏技能,舞蹈表演技能,器樂演奏技能,舞蹈窗邊技能,自彈自唱技能,指揮技能,即興伴奏技能以及表演技能。

音樂能力是指的一個人對於音樂的整體感悟能力,具備優秀的音樂能力需要一個人擁有一定的音樂天賦,再加上後天的學習,所具備的一種對音樂的理解、感知、創造並將音樂以某種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力。評價一個人的音樂能力具體可以從他的音樂表現能力、音樂感知能力、音樂創造能力、音樂鑑賞能力幾個方面來進行評判。

音樂價值觀是指人在受過一定的音樂審美體驗之後,對於音樂當中所蘊含的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一種評價。在本文中主要是指有關音樂教學活動的價值觀和整體的評價中所體現出來的大方向上的音樂態度和音樂價值觀,尤其是音樂教學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音樂價值觀。

3、幼兒教師音樂素養的實踐性和發展性

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具有實踐性,是因爲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是從實踐中獲得的,並且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在其日常的教學活動的實踐當中不斷被運用,所以具有實踐性。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具有發展性是因爲幼兒教師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在進入幼兒園後,透過日常的教學活動運用和思考,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在不斷的提高,因此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具有發展性。

二、培養幼兒教師音樂素養的策略

1、構建敏銳的音樂審美感知覺能力

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是專業幼兒教師用音樂進行教學的前提,如果幼兒教師沒有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能對音樂的美有良好的把握,也無法用音樂來對孩子進行美的薰陶,更沒有能力來讓孩子用音樂來創造美的激情。

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林華先生把音樂審美感知分爲音感和樂感,音感是指人對孤立音響的感知能力,它是進行和音樂相關的學習、活動、遊戲的基礎。有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一歲半的時候就能分辨和模仿音高的音,但是如果長時間不訓練音高感的話這種感知能力就會減弱甚至喪失。當今社會存在很多音準能力低下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學前教育的時候音高感的訓練不足。所以作爲專業的幼兒教師必須要健全自身的音高感。另外對於音響的判斷是進行欣賞音樂的前提,如果不能夠對音響的好壞做出判斷,就會失去對音樂美的感知。對於幼兒教師來說,對音響和諧與否的判斷需要建立在正確的價值觀上,如果教師沒有正確的價值觀,那他對於音響的判斷肯定會黑白顛倒。同時需要注意幼兒心理髮展的特點,要從幼兒本體的發展出發,充分了解現階段幼兒的心理特點,爲兒童選擇和收集有利於其身心發展的音響,只有幫幼兒建立了良好的音響協和感,才能使音樂教育成爲兒童日後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樂感指認對音樂基本秩序的感知能力和對音樂形式變異的領悟能力。這是獲得音樂審美技能的必有之路,如果沒有樂感的支援,就無法對音樂產生情感上的心理。構建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需要長久的實踐,所以幼兒教師還在學生時期就需要有目的的主動學習音樂專業的知識技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有目的的培養和提高自身的音樂感知能力,只有構建了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才能在幼兒教育中把音樂的各種藝術元素綜合起來,並且很好的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之中。

2、提升音樂鑑賞的品味

幼師的音樂感知能力在達到合格的敏銳程度後,要想進一步的.提升幼師的整體音樂素養,可以將提升其音樂欣賞品味與鑑賞能力作爲一個突破口。音樂鑑賞的對象主要是普及性的音樂和深入型的音樂。普及型的音樂欣賞主要是針對音樂豐富的感性表述,雖然包括了一些對音樂的知性認識,但從整體來看還是沒有藝術的理性指向。在這個階段選用的音樂素材大部分都具有娛樂性、世俗性和功利性,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單純的對音樂自身的欣賞,而是在這欣賞之中餐咋了一些不理性的盲目感情,例如這時的欣賞已經從音樂轉移到了表演者的身上,所感受到的美也是比較膚淺的,感受到的只是感官刺激,與欣賞音樂本身的美背道而馳。所以在音樂欣賞能力培養的時候,應當有針對性的選擇感性表述健康,知性表達豐富的優秀文化音樂,從中得到豐富的音樂審美的愉悅體驗。深入型音樂的理性鑑賞是指對音樂所包含的意義進行有理性的追求,也即對於幼兒教師來說應當從音樂的表現形式中領會音樂的象徵意義,並且透過對於藝術音樂的聆聽,實現由欣賞向審美的轉變,讓欣賞者從情感體驗向情操昇華。深入型音樂的鑑賞能力培養是提升幼兒教師音樂素養的重要方面。

3、提高幼兒教師自身的音樂技能

上述已經介紹音樂技能分爲演奏技能、演唱技能和音樂創編與即興能力。樂器的使用和演奏技能是專業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但是縱觀目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技能課程設定會發現樂器的學習基本上只有鋼琴,所以高校應當增加其他樂器學習的課程。並且課程內容應當覆蓋樂器的彈奏方式,方法、彈奏內容、技巧定位等都多方面的問題進行訓練,主要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根據調查顯示我們的聲樂教學和幼兒園的實際環境脫節相當的嚴重,對於演唱技能的教學,應當從實際教學的目的拉近與幼兒園實踐之間的距離。在演唱技能的教學當中,應當以兒歌學唱內容作爲主要的教學內容,在音樂理論教學方面,摒棄當前教授幼兒以五線譜爲主的專業的音樂理論的教學內容,然後我們另闢蹊徑轉而將簡單的簡譜教學作爲對幼兒授課的主要內容,這樣的教學內容安排能夠減少幼兒學習那些過於理論化、專業化的音樂理論知識,透過幼師教授幼兒兒歌方式培養幼兒的節奏感、音樂感等音樂技能。另外,在教授幼兒基本的音樂知識,培養幼兒的基本音樂技能和獨自演唱的能力與勇氣時,音樂幼師可以採取聲樂教學的方式,爲幼兒示範唱歌時的準確音調和節奏,用歌曲教學示範準確的呼吸方式和演唱姿勢,引導幼兒唱歌時做到咬字和吐字的清晰。幼師還需要透過爲幼兒演唱不同類型、不同題材的歌曲,引導幼兒感受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領略音樂的魅力,感受音樂藝術的美,從而培養幼兒的分析、理解音樂作品的能力,並試着鼓勵幼兒敢於創造自己的音樂作品,將自己的感受以音樂的形式表達出來。

提高幼兒教師的音樂創編與即興能力,爲了提高幼師的幼兒音樂教學能力,深入淺出的教授幼兒音樂知識,音樂幼師需要努力地研究幼兒歌曲,根據幼兒音樂的基本特點,旋律與歌詞的相互關係,音樂旋律的基本要素,簡單旋律進行的特點,歌詞的結構特點,依據基本的音樂原理賞析幼兒音樂。幼師需要深入的認識學習幼兒歌曲,掌握主題音調的發展等創作方法,並自己試着編一些簡單地有幼兒歌曲,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透過這種自身的經歷幼師可以提高自身的編曲能力,昇華自身的審美能力,享受音樂魅力的同時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教學能力。幼兒教師即興能力的發揮是建立在具有豐富的知識儲量、高品位的能力以及高超的音樂技能上的,所以要提高幼兒教師的即興創作能力,必須要先提高幼兒教師的知識儲備量、鑑賞能力以及音樂技能,同時掌握一定的即興能力的技巧,這樣就能很好的掌握即興能力。

4、幼兒教師入職後的音樂修養提高

幼兒教師不但要在入職前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在教師入職後也要注重音樂修養的提高。職後進修是教師音樂素養提高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入職後,教師從個人發展出發,在實踐中不斷的學習、反思、創新、再學習,從而使自身的教育能力和音樂素養不斷提高。關注幼師的主體性、體現以人爲本的應是幼兒教師職後培養制度所必須要體現出來的基本原則,是完善幼師職後培養制度的指導思想和健全方向,這樣的職後培養制度對於幼師音樂素養的提升和良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關於培養提升幼師入職後音樂素養的具體措施,可以透過頒佈相關的法律法規,將入職後進修變爲幼兒教師的一項義務,並且政府和幼兒園應當充分給予支援,只有這樣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才能符合現代學前教育不斷髮展的需求。

三、結語

隨着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於幼兒園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爲學前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的音樂教育音對於培養幼兒的健全人格,提升幼兒的審美,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幼師音樂素養是否合格將直接決定幼兒所接受的音樂教育質量的好壞,但當前我國幼師的音樂素養普遍有待提升,因此我們有必要採取必要的措施提升幼師的音樂素養,這對於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促進整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