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科學教學探索論文

論文2.08W

小學科學是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新課改中的科學課要注重引領學生樂於探究、動手實踐,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科學教學探索論文,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科學教學探索論文

第一篇:小學科學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摘要:

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讓當代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理念得到更新,教學目標也發生改變。將創新精神的培養納入到小學科學教學目標體系,是完善科學教學工作的重要舉措。在科學課堂教學中重視小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才能體現科學學科的特色,讓小學生找到思維擴展的平臺。實現創新精神培養目標,還需要教育工作者進一步努力,開創全新的教學方法。本文以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爲主題,展開了探討與分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啓發。

關鍵詞:

小學科學;創新精神;課堂教學;培養;條件

引言

新課程標準的內容,給小學科學教師帶來了許多新的啓示。越來越多的科學教師開始反思,透過科學學習,小學生們到底能不能愛上科學、學會觀察、學會思考。科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要陣地,如何促進科學課堂培養創新精神作用的發揮,仍然值得每一位科學教師去思考。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困難

小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科學課堂的教學氛圍以及教師所利用的教學方法,小學生的個人學習心態,都影響着其創新精神的形成。目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困難有以下幾點:

(一)科學課堂教學氛圍較爲死板

科學課堂教學氛圍,影響着小學生習得科學知識的心態與情緒。只有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創新精神的培養,也需要和諧課堂氛圍的支援。但在當前的小學科學教學中,許多教師沒有認識到科學學科的特色,一直利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實施教學。教師過於重視小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本班學生的考試透過率,讓科學教學偏離了正確的方向。教師過多的講解,剝奪了小學生互動的權利,導致了課堂氛圍的死板,不利於小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

(二)課堂探究學習的條件不足

探究學習,是科學知識習得的正確方式。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組織小學生對未知的科學知識進行探究,是體現小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要方法。但許多小學科學教師並不認可探究教學手段,認爲小學生什麼也不懂,將課堂交給小學生,只會讓課堂變得混亂無序。教師沒有給小學生提供探究科學知識的時間與空間,沒有給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創新精神的培養目標無法達成。

(三)科學課堂實踐性有限

小學科學課本上的科學知識是有限的,是靜態的。科學知識來自於生活,生活是無限的、動態的。只有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才能激發小學生的創新精神。但大多數科學教師比較重視理論知識講解,忽視了實踐活動在科學課堂中的引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不同,不利於小學生內化科學知識,也限制了小學生思維的進步。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方法

解決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侷限性問題,是培養小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舉措。響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構建和諧的科學學習環境,培養創新精神

首先,教師要重視個人民主意識的建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將民主視爲課堂教學的原則之一,給小學生更多參與課堂的機會,讓小學生表達與發言。教師不要將自己視爲課堂的權威,將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在學生身上。無論學生的科學成績好與壞,教師都要認可學生的個性化想法,鼓勵學生。其次,教師要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小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發散自己的思維。教師要重視課堂互動對教學活動效率提高的積極作用,並利用師生互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像在講解有關於觀察植物的知識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牽牛花。教師可以就牽牛花的外形與學生溝通,說一說牽牛花像什麼。一些學生說像喇叭,一些學生說像帽子,還有學生說像垃圾筒的蓋子。用合理互動營造和諧的科學學習氛圍,有利於學生思維的開放。

(二)提供良好的探究學習條件,培養創新精神

重視探究學習條件的創設,給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奠定好基礎,需要教師認可小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具有好奇心,是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也是創新精神形成的前提。小學生對每一種新鮮事物都感到好奇,才能積極學習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活小學生的好奇心。像在講解指南針知識時,教師可以玩轉圈指南方的遊戲。教師讓學生每人說一個自己想要挑戰的圈數,轉圈之後提問“哪面是南?”的問題,回答正確則挑戰成功,反之,失敗。當許多小學生失敗之後,教師可以用指南針挑戰小學生認爲不可能的圈數,成功答出哪面是南的問題,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小學生投入到指南針知識的探究中去。

(三)引入更多實踐學習內容,培養創新精神

科學知識來自於生活中,小學科學課本中的知識點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需要重視實踐學習內容的引入,讓小學生意識到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奇妙的現象。實踐內容是最有力的科學證據,能夠促進小學生科學學習意識的堅定與開發新科學知識興趣的提高。像在講解各種各樣的蘑菇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採蘑菇實踐活動。將科學課堂設於真實的大自然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發現大自然的神奇,發散思維,建立創新意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而教師要做的,就是利用教學內容與活動,對小學生的創新潛能進行開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體現科學學科特色的關鍵。只有小學生建立創新意識,能夠在科學課堂或者日常生活中去發現、發明一些新奇之物,才能讓小學生的思維越來越開放。給小學生打造良好的發展平臺,是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齊先成.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7,12:52-53.

[2]武玲.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的研究[D].河北師範大學,2007.

[3]劉麗.小學科學課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J].課程教育研究,2015,03:127-128.

[4]陳晟明.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09:66.

第二篇:小學科學課教學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

摘要:

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時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課題。教學實踐中可透過激發實驗興趣、引導學生傾聽和建立評價、激勵機制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關鍵詞:

小學科學課教學;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我管理能力;培養方法

小學科學課程以探究式學習爲主要的學習方式。但在小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過程中,由於學生缺少自我管理能力,有些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覺得自己是觀衆,毫不理會教師和同學是怎樣去研究的,有些學生會把實驗儀器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裏,把探究的機會留給自己,並沒有與同學合作的意識。這些現狀使得很多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處於十分被動的狀態,探究問題的興趣和動手創造能力更是不能得到充分發揮,這直接影響着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積累和科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時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課題。

一、透過激發實驗興趣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興趣是指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爲對象,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並表現出心馳神往。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從而才能自律。因此,教師只有準備好每一個實驗,才能抓住孩子們的眼球和心理;只有狠抓實驗的各個環節,進行強化訓練,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自主探究時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科學課實驗中,應該讓每組同學都能在實驗後進行討論和交流,正因爲學生的見解未必是全面、有效的,在頭腦風暴和思維的碰撞中,學生才能集思廣益,對資訊進行適時的整理、修正,步步向真理逼近。要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最重要的就是教具和學具的準備。如在第三單元“宇宙”《太陽系》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具和學具的準備肯下功夫就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想要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自我管理,科學課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具學具的準備,還要在問題的設計上下功夫,只有這樣,科學課堂才能靈動起來,孩子們才能得到更多學習的樂趣,才能形成自我管理意識,教師也才能更加體會到教育教學的快樂。

二、透過引導學生傾聽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固然重要,但引導學生傾聽更爲重要。因爲學生終歸是學生,科學探究的程序,要研究的問題,無不體現學生思維的火花。但是現在的科學課上往往出現一名學生回答問題時,其他人無所事事的情況。小組合作探究時,一組學生的代表在闡述自己的觀點,當被老師和同學否定後,下一組代表上來還會重複上一組的錯誤,第三組亦然。尤其是觀察、實驗後的彙報階段,很多孩子只關心自己組的結果,而不願聽其他組的發言,課堂秩序較爲混亂。因此教師主導作用更多的應體現在引導學生的傾聽上,因爲學生只有在課堂上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話,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地、有意義地參與教學活動整個過程之中去,開啓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做到活躍而不失有序。教師要靜下心傾聽學生的聲音,要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髮言的態度,同時還應做出敏感的對應。教師要慎重地選用每個學生都能理解的詞語講話,這樣學生之間纔會開始互相傾聽,才能形成仔細傾聽別人的講話,互相交換意見的好習慣。教師可在教學中經常問學生這樣的問題:我強調的重點是什麼?我說的關鍵詞語是什麼?……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要及時評價:你很會傾聽,你真有禮貌,這麼尊重老師,老師要謝謝你。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三、透過評價、激勵機制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促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教育,只有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人,纔可能成爲真正的人。”現在的學生多少都能意識到人際交往能力是他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也是個體自我完善的重要內容。但是,由於他們對交流的原則、交往的技巧、交往所應具備的心理品質等知識還沒有足夠的掌握,往往出現各種各樣的小問題。在實際學習生活中會表現出個別學生同本班級、本年級的同學合不來、甚至和老師發生衝突,產生矛盾。這些都是學生在自我管理上存在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應建立起可操作的學生自我管理評價和激勵機制。在引導學生自我管理的同時要特別注重加強對學習效果的考覈和評價、定期考覈和獎勵。評價可採取教師評價和學生評議相結合的方式,儘可能的保證過程與結果的公正性和民主性。爲改進和完善學生的自我管理,可採取激勵手段,以保證學生參與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學生自我管理的目標是透過對學生充分信任,大膽放手,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等,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教師要不斷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的能力,實現學生從被動管理向主動參與管理的轉變,從強制管理向自覺執行管理的轉變,從接受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轉變。學生離不開管理,在發揮教師管理主導性的基礎上,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自我發展空間,要讓學生意識到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要不斷摸索學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努力挖掘學生潛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

四、總結

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必須持之以恆,同時還要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地進行修改和細化。在學生自我管理實踐中,教師還應密切關注進展情況並在方法上不斷進行指導,使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在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中要充分發揮班級中每個學生自身的潛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和諧發展。

第三篇:小學科學課教學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思考

【摘要】

小學科學課教學要充分針對學生特點,調動學生興趣,提供良好的課程學習材料與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做好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引導。具體操作上,需要依據不同年齡、不同課程內容與不同教學目標做適宜的調整,進而從大體方向與具體細節執行上得到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發揮。

【關鍵詞】

小學科學課;創新能力;培養方法

創新能力培養是當代全國乃至全世界教學界的主要任務之一,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從小開始。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依據學生情況展開針對性的創新能力引導與培養。其中適時的採用興趣引導、探究式學習方法來達到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建立,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效果,而具體的操作原則與細節上還需要不斷深入挖掘。

一、調動學生對知識探究的興趣

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上,要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纔能有效而持久的發揮學生創新意識與實操能力。在興趣的培養上,可以充分的讓學生髮揮思考的能力,首先需要充調動學生提問能力開始。在一定程度上,提問代表了學生對知識的思考,只有不斷的發問才能不斷抽絲剝繭的深入瞭解問題。而爲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年齡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興趣點,將知識點充分的與興趣點融合,透過生動的講述,豐富的形式,趣味的想象空間來擴展學生思維空間,讓呆板的課本知識教學更爲豐富活躍,具有可聯想條件。具體情況,學生與學生之前,班級與班級,年級與年級之間都有巨大的差異,因此更多情況下應該因地制宜的具體執行。一般像一年級等低年級的學生在聯想能力與理解能力上都較爲缺乏,因此,需要更爲細化形象與吸引性的引導,而隨着年級的升高,可以將教學內容滲入更多豐富資訊含量內容,在更高的理解與聯想能力下,其思考能力更爲活躍。

二、科學情景的建立,培養創新意識

在科學課教學中,可以透過多種材料與媒體手段做知識情景的演示,從而充分的調動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在具體的情景建立上,隨着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日益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的透過影像、圖片、聲音等具體有形生動的內容做知識內容的解釋。而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展示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的給予學生充分理解與思考的時間,特別是在聯合科學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由於透過動手操作的結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參與感、興趣和真實理解能力,進而讓知識能夠充分的消化。在具體情境建立上可以更爲形象、趣味化,滿足學生的理解能力。尤其在網絡資源不斷豐富的當下,在互聯網中尋找適合相應知識點教學的素材變得更爲便捷,同時也考驗了教師在素材檢索方面的能力。當然,在知識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還需要加入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形成探究式的學習習慣。但是引導創新意識不是替代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展開適當的舉例,或者適宜的提問來做好意識引導的準備。在知識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創新意識的形成可以有更好的基礎環境。失去基礎知識情況瞭解的新思維並不是真正意識上的創新,真正的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可以在已有科學成果之上進行更新、更深入的思考。小學生由於對科學世界沒有全面的認識,因此給予有限的知識內容情況下,可以避免成人化慣性思維對其創新意識的侷限性,促進創新意識的生髮。

三、強化實踐操作培養學生實際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形成在已有的意識產生後付諸行動會提升整個創新能力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在知識的學習中,積極的引入動手操作實踐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興趣性,去除呆板沉悶的書本教學侷限性,提升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對知識點有更進一步程度的認識,同時在不斷操作與認識中逐步形成創新能力的構成。這種實踐活動可以是課堂實驗操作,也可以是課下生活中的實驗操作。例如物體水中沉浮知識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運用含氣的空心塑料瓶與灌滿水的塑料瓶做沉浮的實驗操作,同時還可以透過相似原理讓學生對知識點的衍生進行聯繫,讓學生髮掘生活中相關原理的生活場景,甚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相關原理展開創新思維的聯想與具體實踐操作。但是在實踐操作上,要做好學生安全和便捷性的支援,避免學生創新性實踐操作中造成人身傷害,或者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對於高危險高難度的創新實踐可以進行充分的討論分析,擴展創新思維,但是避免學生操作。具體實踐操作前要囑咐學生與教師或家屬做充分的溝通,避免盲目操作而導致的不必要損失。

四、強調學生個性發展

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因材施教,不同年齡、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家庭情況的學生在創新能力上具有不同的潛力。因此在具體的創新能力培養上需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展開。對學生的要求不可統一化,應依據各自情況進行適度的拔高。同時要充分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做肯定,適當的鼓勵可以有效的激發缺乏自信學生的內心積極性,而對於自負性學生而言,在適當的鼓勵下要指出其不足,讓其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從而達到個性化處理的效果。

五、結束語

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需要教師具有更強的耐心和細心,針對學生與知識點具體情況做個性化的處理,力求達到學生最充分的理解與能力提升,挖掘學生潛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是考驗了學生的潛能,另一方面也是教師能力的磨礪。教師不僅在課堂教學的語言、行爲藝術上需要不斷提升,同時在課件、材料的準備上也需要不斷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發展形勢。特別是科學技術的運用要充分掌握,對互聯網檢索、課件設計與組織上不斷的升級,同時對於學生的情況瞭解也需要不斷深入,因此教師不僅需要不斷的積累相關經驗,同時還要不斷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