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提高科學教學質量途徑的探索論文

論文1.46W

【摘 要】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科學課程的核心理念,科學課程強調學生自主學習,透過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因此爲提高科學教學質量,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是學習科學最直接和持久的內部動力,對此教師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革課堂實踐、設定課外作業和及時反饋資訊等方面去探索已顯得十分必要。

提高科學教學質量途徑的探索論文

【關鍵詞】提高 質量 途徑 探索

“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師對如何提高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學質量有着不同的途徑,如果要從中找出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最優教學法”是困難的。但方法問題確實是重要的問題。它直接關係到教學質量的提高。下面就自己的一些粗陋教學體會,根據教育心理學的一些原理、規律,初步探索關於提高中學科學教學質量的一些途徑。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育心理學家認爲:學生學習積極性固然受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各種教學條件的影響,然而,學生自身的因素——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卻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其中學習動機是學習積極性的核心,是學習的動力,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爲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着重加強這二個因素的培養。

提高學生對科學重要性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科學是以多樣統一的自然界爲研究對象的探究活動。因此新教材熔理、化、生、地等知識於一爐,有利於學生正確認識自然界,有利於能力的培養和科學方法的訓練,有利於科學和解決社會發展、社會生活問題的結合。衆所周知,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革新的基礎,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提高取決於科學的每一項突破。如蒸汽機的發明、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核能和激光技術的應用、生物工程的開拓無不給人類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穿插科學的發展歷史,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好科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當然,在談及學習動機時,教師本身也具有很大作用,因爲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教師不但關注着教授的內容,而且還應向學生講述正在學的內容的重要性,使學生對學習過程變得富有吸引力。很多經驗表明,教師本身的言行就向學生提供活生生的證據,是最具有感化和激勵作用的典型榜樣。

當然,還要對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意志等心理因素作全方位的培養,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變革課堂實踐,大力加強實驗教學

科學教學有不同於其它學科教學的特點。科學課程目標包括四個方面: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因此要完成新課標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的變革已十分必要。

增加每一節課的資訊量,強化學生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並得到深刻的記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儘量用各種模型、圖表、多媒體手段使學生對概念化知識的學習變得形象直觀容易掌握。使用通俗易懂包括學生身體在內的例子,如脈博、肺活量、血壓、膝跳反射等例子。使用各種手段和教學技巧,儘可能採用現代化的視聽教學手段和工具,以及諸如第二課堂活動,參觀實習等均有利於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大力加強實驗教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的加強決不僅僅是爲了驗證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研究科學的方法,培養觀察、設計、思維、動手等多方面能力,同時也有助於讓學生達到科學教學指導綱要的`目標。因此用各種辦法把實驗教學跟上去,科學的教學質量將會提升一個臺階。這就使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首先要重視課本上的演示實驗,演示實驗的好處是和講解或敘述內容緊密結合,我們可以講到哪兒做到哪兒,這將使課堂氣氛大大活躍起來。其次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做實驗。新教材的一個亮點就是讓學生多實驗、多探究,由於實驗具有真實的情景和豐富的題材等優點,因此不僅要開出《科學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實驗,而且要鼓勵學生走出實驗室不拘泥於實驗器材進行實驗,這樣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的認識和概念,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並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重視學生課外作業的設定

課外作業是教育測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佈置適當的課外作業能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強化知識結構,同時能使教師及時獲得來自學生方面的反饋。但是,爲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達到最佳效果,我們在佈置作業時必須精選習題,設計練習的網絡結構。只有這樣,才能既不會空耗學生寶貴的課外時間,又不會使學生陷入題海之中不可自撥,同時還能達到鞏固教材的目的。因此我們對佈置給學生的課外作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

有用性:作業內容要與教學目標相聯繫,跟學生興趣愛好相適應。

普遍性:作業內容應是學生普遍需要鞏固的內容。

補缺性:作業內容應能彌補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缺陷。

適度性:作業內容必須難度適中,對於學生認爲較困難的練習要加以整理和提示。

適當性:作業內容應適當,達舉一反三之效果。

發展性:作業應有助於學生髮展自己的潛力。

只有這樣,作業才能成爲教師佈置給學生的一種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有指導性的學習活動,成爲課堂教學的延續,成爲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四、充分利用反饋,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反饋,就是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達到的程度及結果。反饋的途徑很多,有作業批改、作業抽查、平時小測驗、課堂內提問、小結、實驗報告及教師的個別指導等。透過反饋,我們可以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結果,並及時給以適當的評價。透過反饋,學生可以瞭解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進步的方面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從而確定新的目標,增強學習信心,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總之,對提高科學教學質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關鍵,重視課堂教學實踐是基礎,講究作業練習手段是保證,利用資訊反饋是措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運用以上途徑,那麼對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將有很大裨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2]科學課[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3]徐英.新世紀教育啓示錄[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