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途徑的探索

      

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途徑的探索

    新世紀人才的成長不僅要有較全面的素質結構,更需要具備創新的活力,以承擔知識創新的重任,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的需要。這就對培養人才的學校教學--尤其是基礎教學提出了挑戰。而語文學科作爲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以及該學科本身的性質特點與功能,決定了它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那麼,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呢?筆者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以下幾種途徑。 

     一、在知識傳授中夯實學生創新的基礎。 

     知識爲能力奠定基礎,要在科學研究中具有取得創造性成果的能力,就一定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而語文知識作爲基礎中的基礎,尤其應給予相當的重視。如果沒有語文知識的積累,創造就失去了基礎,學生的創造慾望即使被激發出來也難以上升爲真正的創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準上。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也不能把語文基礎知識作爲教學的終極目標來追求,不能僅僅滿足於學生把學得的語文知識儲存起來,而應引導他們拿去應用,去獲取新知,在獲取新知中學習創新。著名數學家希爾伯特的教學目標是“爲解決具體問題搭一座橋”,他認爲在搭橋之前,先應讓學生打下紮實的基礎,以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新知,在以後的學習中善於創新。 

     當然,語文知識的教學不能僅侷限於教材之內,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削弱了創造力產生的根基。語文教學必須使學生的學習超越課本,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甚至向其他學科延伸,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生正是在廣泛的閱讀中汲取知識、認識社會。 

感受生活的。我們知道,廣博的知識修養,是創造力智慧之花盛開的沃土,特別是在當今各學科相互滲透、綜合發展的趨勢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更顯得重要。 

     二、在改進教法中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能讓學生順利解決對他們來說是新的問題,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識,並能把這些知識廣泛遷移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習活動順利完成。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語文學科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工具學科,同時也是一門訓練、培養創新思維的基礎學科。要培養創新思維,就要變就範式教學爲創新式教學。前一種教學方式不給學生留有積極思維的空間和餘地,不允許學生有任何意義上的標新立異,抑制了學生的思維。而創新式教學則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想方設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我在教學中最常用的是啓發式,啓發式教學最重要的'方法是探索法,即教師提出問題後,指導學生開動腦筋,幫助學生獨立思考,透過啓發誘導,使學生按知識的重演律,探索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的思維活動雙向暴露,在讓學生看到教師的思維過程的同時,教師也看到了學生思維的真實過程,從而能指導學生沿着正確的方向思維,他們在尋求答案獲取新知的過程中,也就有效地促進了創新思維的訓練。 

     例如,我在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而得到答案後,總要再追問一些啓發性問題,如你是如何想到這個答案的,你爲什麼這樣想,這樣解決問題是否合適,能否再透過其他途徑解決等,從而促使學生積極有效地思維。 

     三、在品德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一個人的素質像一座冰山,露山水面容易被人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而真正決定一個人能否取得創造性成就的則是那水下不容易看到的一大部分--進取心、獨立性、堅韌性、責任心、求異性等創新人格。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培養其創新人格。尤其在中學階段,培養創新人格比訓練創造技能更爲重要。因爲我們知道,中學生還未進人直接創造的黃金時期,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繼承前人的創造成果,在繼承學習中培養創造力和創新人格。創新人格要透過教育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來培養。培養創新人格,實質上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使他們具有勇於開拓、敢於吃苦、樂於思考、~絲不苟。 

團結協作、胸懷寬廣、堅忍不拔以及自尊自信等品格,一句話,即培養學生日後成爲創造型人才所必備的博大的人文精神。中學語文課本中能培養學生上述品格的篇目很多,我們要在教學中注意滲透這些品格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各種高尚人格力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爲他們日後發揮創新能力、實現人生價值備下深厚的人格底蘊。總之,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是以語文爲載體的學生的人生導師。 

     四、在語文活動中激發學生創新的火花。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能使學生活躍思想,自由地、有選擇地吸收知識,能促進他們對新知識的追求、探索,以及對多種思維方式的借鑑。 

     近年來,我舉辦的語文活動可分爲兩大類。一類爲單向個體活動,如古詩詞欣賞、辦語文手抄報、時文選讀等,有的配合作文教學進行。這類活動不僅使學生加大了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還常使他們產生新的觀點,激發起創作的靈感,並能將其訴諸筆端。 

短短兩年時間裏,我所任教的班級有近 50 篇學生作品在省、市、縣報紙雜誌發表或獲獎。在這些創作訓練中,學生們抒發情懷,萌發創見,暢想的思緒得以在思想的藍天自由飛翔。另一類是多向集體活動,如文學沙龍、社會熱點問題討論,以及學生辯論會等。 

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和教師以及其他外請人員地位平等,大家隨意交流、辯論。這種氛圍中自由寬鬆的思想交流,常使同學們超越老師,對某些問題產生新的觀點和想法。這些觀點和想法對別人來說也許是陳舊的,甚至還顯得幼稚,但對他們自己來說卻是難能可貴的新思想的“火花”。學生參加這樣的活動,既拓寬了思路,又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實在是~舉多得。 

     五、在生活實踐中幫助學生獲得創新的源泉。 

     應試教育下的語文教學存在着許多弊端,忽視生活實踐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則是最有害的一種。 

生活對於應試教育下的學生來說似乎成了一件奢侈品。衆所周知,在基礎教育階段,語文學習和生活經驗之間的關係較其他學科更密切,語文教學應該奏出時代生活的最強音,語文學習一旦失去了生活這一源頭活水,就很難談得上真正在教學中培養創造力。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使語文課堂成爲展現學生生活的舞臺,生活實踐成爲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使他們有時間去多接觸生活,參加社會實踐。 

諸如進行實地考察,撰寫調查報告;瞭解社會動態,組織新聞採訪;參加公益勞動,品嚐生活甘苦等等。 

要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悟人生、洞明世事,培養敏銳的洞察力。同時,透過生活實踐培養健康、豐富的生活愛好,從中陶冶情趣、情操,於愉悅中開闊視野,振奮精神。總而言之,語文教學只有迴歸生活,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永不枯竭的創新的源泉。 

     六、在教學評價中增加學生創新的比例。 

     教學評價在教師和學生行爲的塑造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有什麼樣的教學評價,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教學和學習行爲。傳統教育之所以存在很多的問題,就是因爲和它相配套的評價體制束縛了師生的手腳。要真正實施創新教育,就要改革教學評價體制,在評價中凸顯個體的創造性,給個體以獨特闡釋、理解、表達以及策略的尋求留下必要的空間。作爲~名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要想改革教學評價體制談何容易,但我們不能知其難爲而不爲之,我們要在最大容許的範圍內進行努力,在教學評價中增加學生創新的比例。比如在平常考試中,我們在考知識記憶性和技能技巧性的內容的同時,還可考一定量的沒有統一標準、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以表現學生創見的題目。這樣,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就會重視自己擴散思維、求異思維等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考試形式上,我們還可以筆試和口試相結合、閉卷和開卷相結合。總之,教學評價要力求民主性、開放性、激勵性,以促使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精神。 

    可喜的是,近年來全國語文高考試題中創新性內容已佔一定的比例,這將有力地推動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的實施。 

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學中探索出的不成熟的幾點做法,需說明的是,關於某一方面創新能力的培養透過哪一途徑不是絕對的,只是說某~途徑主要能培養哪一方面的能力。當然,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途徑還有很多,不同的教師可根據各地區的實際和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自己的特長“因材施教”,但最關鍵的一點是教育者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大膽創新,在具體教學中摸索出更多的實施創新教育的方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