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中學語文教學實踐探索論文

論文1.96W

【摘 要】 中學語文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新課改運動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從廣闊視野不斷探索。首先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教學過程要遵循美的原則,按美的規律的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還要有意識的培養的學生創造性。

中學語文教學實踐探索論文

【關鍵詞】 中學語文教學方法

語文是個工具性學科,是我們學好其他學科的工具,可以說語文對於其他各門功課的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導和提高作用。比如學生在做一道數學證明題時,如果他沒有很好的理解能力——讀的能力的話,他就會走彎路,就會遇到困難。如果已知條件他不能夠讀透徹,那麼他就很難做好。因此,作爲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語文課程不僅肩負着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任,更是訓練和培訓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課堂。目前進行的新課改運動是一場較徹底的教學改革運動。怎樣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不斷在實踐中提高教學質量?筆者認爲,只有從更廣闊的視野去思考,去探索,求得正確的回答,纔可能在中學語文教育改革的道路上邁出真正的、堅實的一步。

1激發學生興趣,是語文教學的首選方法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如果學生對某一學科發生興趣,那麼無論是多麼複雜的學習內容,還是緊張的操作(包括作業),他總是興致勃勃、全神貫注、廢寢忘食地去研究、探索,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設法培養學生的興趣,使之對此門課程發生興趣?只有當學生對某門課程產生了興趣,他才願意去學、去接受知識並鑽研之。只有培養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由被動地、不情願地學習變爲主動地、自覺自願地學習,並且還會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各種器官,很好地運用有意注意規律進行學習,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可以掌握學生學習認知的特點,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在引入課文之前可以用相似的樂曲開篇,以訴說方式引起學生聯想。在教學中,有許多課文能夠激發學生的感情共鳴。如講《荷塘月色》前,先給學生聽一段《思鄉曲》,讓《思鄉曲》的旋律跳躍在學生的耳畔,使學生沉浸到一個寂寞、感慨萬千的環境中,營造出與《荷塘月色》相應的氣氛。然後透過朗讀可以“聲入心通”,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培養了學生朗讀興趣,而且增強了學生理解課文中朱自清是怎樣描寫心情、環境的。此外,還有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適當開設欣賞課,提高鑑賞能力,進行詩歌朗誦比賽,培養學生喜愛詩歌的興趣等多種方法。

2語文教學必須遵循美的原則,按照美的規律進行

要充分體現出語文教學中美的三維結構:教學文字所蘊涵的美、教學過程中所發現的美和教學對象所感受的美。這三維結構又表現出複雜的審美關係:主要有教師從文字中感悟體驗出的審美關係;學生自己對文字所感受體味出的審美關係;學生又以教師爲中介間接認識理解的審美關係;學生從教師教學藝術手段中享受體驗出的審美關係;教師又從學生的反饋反思中發現的審美關係等等。在這一系列的審美關係中,學生是審美的主體,他們既是美育的對象,又是美的接受者和感悟者,更是最終體現出美育效果的反應者和實踐者。因而在語文教學中發揮美育功能,必須以育人爲目的,從塑造人才出發,運用種種方法,採用種種途徑,使廣大學生真正能夠在語文學習中體會美、感受美、熱愛美、享受美、創造美,真正成爲美的精靈、美的化身,在他們的靈魂深處激發美的火花,在行動實踐中顯示出美的光華!

3要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要切實掌握字的形音義。漢字在語文教學中很重要,它既是形體單位,也是讀音單位(一個音節)。現在不少中學生寫錯字形,讀錯字音,都是在“字”這個單位上出了問題。我們如能切切實實地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肯定會大有裨益。詞語的誤用常常也同字義(語素義)有關。語文教學要講求科學性,講清字的形音義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學生語文水平不高,與字詞句教學未能落到實處有很大關係。

閱讀能力在語文訓練中十分重要。特別是處於現代社會,不只要求人們讀懂文章,而且要求很高的速度。可以設想,在效果大致相同的情況下,甲用一個小時讀了一篇萬把字的文章,而已只用了半個小時,那麼可說乙比甲的效率要高出一倍。呂叔湘先生在《關於中學語文教學的種種問題》一文中舉例說陸志韋先生當年教他們心理學時曾提出一個問題:每天看報要用多少時間?這個問題對大多數人來說恐怕不太好回答,因爲這往往要根據當天事情的多少來定。可是陸先生說,應該每天看20分鐘的報,要在這20分鐘裏把報的全部內容都看進去,並指出這需要經過訓練。這件事對我們很有啓發。

4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在閱讀教學中,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多元化思維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接受美學認爲,作品的形象和意義不是作者創造的,而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創造的,應該允許讀者對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我國受“師道尊嚴”傳統思想的影響較深,在多數教師和家長的眼中,具有獨立見解、敢於發表反對意見並向老師的結論質疑,敢於說“不”字的學生,往往被視爲壞學生,要受到斥責。長此以往,惡性循環,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器,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缺乏富有個性的創造,一個個都是機械化的產物。黃全愈博士說:“創造性是鼓勵出來的,是培養出來的。它需要生長的環境……允許藍色的太陽、方形的太陽出現,才能打破千篇一律的常規舉動。”學生答出與教師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答案應不應該算錯呢?是該鼓勵還是該指責呢?培養與扼殺僅一步之遙,稍不注意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閱讀教學中切忌教師跳出來將自己的想法見解和盤托出,這樣學生會有依賴性,懶得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根本沒有創造性可言。教師應爲學生提供任意馳騁的天空,發揮他們想象的舞臺。我認爲在教學中也不必將與課文有關的時代背景都要交代清楚,這樣做會使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思維跳不出作者的“意圖”框架。在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名導演,起引導、拋磚引玉的作用,應把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去理解、去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要將自己的見解強加給學生。

總之,任何事物都具有其自身的規律,語文教學也是如此。無論是“教”還是“學”,都有規律可行,也只有按規律去教,按規律去學,才能達到教師順手、學生得法的目的。教師應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感興趣並有意識地擴大知識面,培養他們分析、思考、欣賞等方面的能力。要讓學生會更喜愛我們的母語,更熱愛自己的祖國,更好地更有效地學好其他各門學科,更好地服務於社會,達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只有這樣,我們中學語文才能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纔會使素質教育的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