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中小學“班班通”應用現狀調查論文

論文3.2W

摘 要 “班班通”工程建設推動着教育資訊化進入縱深發展階段。爲推進班班通切實有效地應用,透過對鄭州市縣及市直公辦中小學實地考察,瞭解和分析教師的具體使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從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平臺資源建設、吸引學生參與、加大學校激勵等方面提出建議,爲提高班班通的有效應用及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中小學“班班通”應用現狀調查論文

關鍵詞 班班通 教師能動性 學生參與 學校激勵

一、前言

鄭州市自20xx年開始實施“班班通”工程,4年來已投入資金4億元,實現鄭州市所有縣及市直公辦中小學百分之百覆蓋。班班通的普及應用給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先進設備和資訊化環境不僅改變了教學手段和方式,更極大地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和學生的學習觀念,甚至是家長的教育觀念,將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都納入到這個全方位、立體化、開放式的課堂。筆者透過對班班通的實際應用狀況進行調查與分析,着重反思小學教師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

二、調查方法與對象

本研究問卷調查與隨機訪談相結合,以保證調查的真實可靠。

三、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主要了解教師如何使用“班班通”,因此,調查內容包括:教師的使用及感受調查,從教師的使用觀念、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教師對資源的使用和創新、教師的培訓需求等方面全方位瞭解教師作爲班班通使用主體的行爲表現和內心感受。

四、應用現狀

1.教師的具體使用及觀念

教師的使用觀念存在偏差是教師和教育未來發展的隱患。不少教師都反饋使用班班通挺方便的,大量現成的課件和教學材料可以用,可以使用標準朗讀視頻,甚至直接使用專家或優質課視頻代替自己上課。班班通平臺提供的資源和網絡環境讓教師們嚐到了甜頭,卻養成思維和行動的惰性,課堂教學成爲媒體演示的場所,反而影響了課堂的有效性,與“班班通”使用的宗旨大相徑庭。

2.教師對資源的使用和創新

由表2數據可見,教師大多對班班通平臺上的資源比較熟悉,利用網絡資源主要是爲了搜尋教學材料、製作教學課件、方便課堂教學等,極少用於課後與學生交流、課堂延伸之用,更別說遠程教研活動、遠程教學觀摩、合作教學等活動。

在廣大教師眼中,應用班班通平臺就是爲了備課搜資源――做課件――上課展示。班班通的應用不僅是資訊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進行教學,還包括凡是與教育教學直接相關的活動,如網絡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校本研修、集體電子備課、數字化學習型學校建設、學生自主學習、家校互聯等[1]。甚至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改革也都可以藉助班班通平臺得到傳播和實現。班班通應該在教師專業化發展、師生、生生、師師、校校之間的零距離溝通、優質資源互享及創新、教師及學生的資訊化素養的提升等方面發揮它得天獨厚的平臺優勢。教師對班班通所提供的資源使用有餘而創新不足,這不僅僅影響班班通的使用效率,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更阻礙班班通的可持續性發展。

3.教師的培訓需求

由表3數據可見,當教師碰到問題後更多是向同事、朋友、家人請教學習,這可能反映了學校或校外培訓不夠及時,或太過宏觀,不如直接針對某個問題馬上向就近的人請教效果好。而希望提升的技能大多也集中在資訊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設計、課件製作等方面,相反教學觀念和教學科研能力的培訓需求不多,這與大多教師認爲自己的教學觀念還是比較先進的、並沒有充分認識到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爲的重要聯繫、小學科研壓力並沒有那麼大等現實狀況有關。

調查中還發現,大多教師在思想認識和具體行動上有反差,如都認識到資訊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重要性,認識到做好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卻還是直接使用現成的課件。學校激勵教師積極使用和創新的力度不夠,提供的培訓並沒有透過考覈和激勵來落實,導致培訓的效果沒有落到實處。

4.教師對學生的引導

由表4數據可見,教師在應用班班通的同時也在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資訊化素養,只是比例不高。拿目前翻轉課堂的實踐活動來說,教師必須先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的能力才能夠採用某種資訊化的教學手段,因此,注重課堂上下對學生資訊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

五、提升中小學班班通的應用價值

1.生成資源是基礎

“班班通”設備所承載的資源是師生順利開展日常資訊化教學的保障,應該重視資源平臺建設,建立有效的資源開發和配給機制。教師在方便地獲取班班通平臺上豐富的'教學資源時,也要發揮自己的主體意識,將自己的創造性成果、優質教學資源分享到班班通平臺上,提高“班班通”的應用效率和效益。

只有建設班班通平臺的資源,發揮每一位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一個集實際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授課實錄、教學反思與點評爲一體的綜合性教學資源包在實際的教學中才具有最佳應用效果。

2.發揮主觀能動性是關鍵

教師是教育技術的使用者,是資訊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整合的踐行者,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創造者,能否發揮班班通的最大效能,關鍵在於教師的觀念和素質。教師只有具備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加快自身資訊素質的提高,全面掌握教學設計指導思想,擺正教師“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位置,重視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並樂於創新,讓教育技術與教師智慧融會貫通,才能適應創新教育、素質教育、資訊教育的步伐,正確處理教學和媒體的關係,使之更好地服務於教學,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帶動學生在“班班通”教學環境中發散思維、開拓思想,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健康發展。

3.學生參與是目的

資訊化教學的本質特徵是轉變師生關係,讓學生能夠深度參與課堂,在參與中解決問題、內化知識和訓練表達[2]。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班班通平臺營造探究的學習氛圍,創設合作的情境與機會,讓學生參與到資源的收集、處理和評價過程中,體會與人合作的樂趣與價值。同時,教師可以透過建立站和分享平臺給學生提供一個交流討論的情境,放入學習資料供學生課外學習和參考,拓展課外知識,任務驅動,網上學習、網下實踐,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還可以自主展示自己的成果,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和成就感。

4.學校激勵是保障

爲了更好地應用班班通平臺,學校的管理和激勵也十分關鍵。學校除了做好班班通設備的常規管理,還要做好教師和學生的培訓管理、評價管理與激勵管理。培訓管理即按需對各層面的教師進行培訓,對培訓情況記錄在案,並注重跟進培訓效果。培訓應嚴格遵循按需培訓、案例分析、學用結合、注重實效等原則,切實提高培訓效果。首先是對學校領導思想上的培訓,讓他們轉變觀念,重視遠程教育工作。其次是班班通管理人員的技術和服務意識培訓。再次是對學校骨幹教師培訓,讓他們開發優質教學資源,注重科研及專業發展,並可以帶動身邊其他教師的研發熱情。最後是學科教師培訓,幫助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積極地將優質教育資源融入到學科教學中。另外,學校應制定切實可行的、量化的評價標準評估教師的資訊化教學技術和教學效果,並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

中小學“班班通”工程的建設與實施給教育教學帶來了全新的變革,面對“班班通”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必須正視不足,直面困難,以積極的心態和勇於創新的精神,不斷學習、研討、更新理念、提高技能,進而有效地利用班班通,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班班通系統會隨着時代的發展,呈現動態、開放的過程,我們需要隨時根據形勢變化,積極探索新的解決方案,促進教育資訊化的健康、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