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初中語文如何掀起課堂教學小高潮論文

論文2.9W

掀起課堂教學小高潮的藝術,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遵循教學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採用某種措施,把課堂教學的某一階段推向高度發展的、富有創造性的教學活動

淺談初中語文如何掀起課堂教學小高潮論文

那麼,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掀起課堂教學小高潮呢?筆者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和平時閱讀中積累的經驗,整理出以下幾例進行分析,以供大家參考,不足之處,給予指正。

一、活躍氣氛,激發興趣,運用教學幽默輕鬆掀起語文課堂教學小高潮

教學幽默能使教學產生活力,創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教學幽默掀高潮,這樣就能取得極佳的教學效果。

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有一段鄒忌與徐公比美的文字:“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作爲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避免乾巴說教,把課講得很“活份”。其中“孰視”,仔細端詳,細心打量。“窺鏡”,暗中照鏡子。在上述引文的21個字中前後用了兩個“視”很關鍵。我們可以這樣說:“這說明鄒忌很有眼力,在對照(先看別人,後照自己)中,發現自己不如,‘不如’‘又弗如遠甚’。鄒忌大有‘調查研究’之風。”(學生大笑)進而指出他善於照鏡子,有自知之明,避開了妻妾,客人的矇蔽,頭腦始終保持冷靜。他根據比美的體會悟出治國之道,諷喻齊王廣開言路。鄒忌不愧是個有見識的臣子。在談到如何借鑑古人“照鏡子”精神時,我們可以補充說:“不是讓我們天天抹化妝品,美我。”學生們聽了又鬨堂大笑起來。課堂氣氛顯得更加輕鬆活潑。在笑聲中學生們意識到:老師是透過打比方說明了品德修養問題,滲透了德育教育。這時我們可以繼續往下說:“鄒忌所照的是銅鏡,都能對自己的模樣看得一清二楚,而現代人所用的鏡子其質量、性能都比戰國時代的好的多,而人們‘窺鏡自視’時,又如何自我反思呢?”學生在教師富有趣味的語言啓發下,細細地品味,咀嚼老師的提問,不僅嚐到了知識,而且受到了啓迪,同時調節了課堂氣氛,振奮了學生的情緒。

二、學生主講,全員參與,運用熱烈的課堂辯論掀起語文課堂教學小高潮

開展熱烈的課堂辯論,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投入學習,調動全體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自始至終參與教學全過程,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帶動學生,讓學生影響學生,讓學生評價學生。這樣使老師得心應手,學生如沐春風。

在教學完《愚公移山》後,設定了正方論題爲《愚公應該移山》,反方論題爲《愚公應該搬家》,讓四位男生和四位女生分別代表本組,組成正方和反方在講臺上進行辯論,老師當主持人。學生在辯論中,既有立論,又有駁論,既能自圓其說,又能針鋒相對;既能依賴課文,又能觸及課外;既能開拓思維,又能訓練口才;既能講現象,又能談本質;既能明確主題,又能接受思想教育。雙方欲罷不能,全班其樂融融。

三、突出重點,巧指核心,運用巧設懸念直接掀起語文課堂教學小高潮

巧設懸念,是老師運用簡潔精彩的語言、生動傳神的表情、惟妙惟肖的講述,將學習的知識、掌握的技能,集中地演化成一個懸而未決的“迷團”,適時地“掀”給學生,以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的一種教學方法。 我們在進行《孔乙己》這篇文章教學時,可以就直指核心處設計兩個懸念。第一個懸念:“凡是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讀過《孔乙己》這篇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社會鄙薄的‘若命人’的形象的。據魯迅先生的'學生孫伏羅回憶,魯迅先生在他自己所寫的小說中最喜歡的是《孔乙己》。魯迅先生爲什麼那麼喜歡《孔乙己》呢?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藝術形象?魯迅先生運用了怎樣的鬼斧神工之筆來塑造這個形象?我們仔細學了這篇文章之後,就可以得到回答。”第二個懸念:“過去有人說,古希臘的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劇,而易卜生的悲劇是社會問題的悲劇。人們看了悲劇往往流出同情的淚水或感到悲傷,而讀了《孔乙己》這篇小說,我們的眼淚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內心的刺痛。那麼,孔乙己的悲劇又是什麼樣的悲劇呢?”這兩個懸念化做了一種強烈的需要,驅使全體學生急切地到書中去尋找答案,使學生掀起一個學習的小高潮。

四、以讀動情,以情激趣,運用繪聲繪色的朗讀掀起語文課堂教學小高潮

朗讀是清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繪聲繪色是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繪聲繪色的朗讀是指教師引導學生用富有感情和感染力很強的語音、語調、語速等反映教材內容,表現教材意境。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繪聲繪色的朗讀,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情感因素,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從而形成教學小高潮。

我們來看下面一則朱自清《春》的教學案例:

老師先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斗大的“春”字。接着他首先採用語言藝術的優勢,用抑揚頓挫的語氣說:“一提到春,人們的眼前就會展現春光明媚、萬象更新、百鳥爭鳴、生機勃勃的景象。人們熱愛春天,描寫春天。古往今來,文人筆下的春天是百花齊放,絢麗多姿,令人神往,令人陶醉的。”一席話像清泉流入學生的心田,像洪鐘敲響孩子們的心靈,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緒體驗,學生們目不轉睛地注視着老師。“大家想想看,唐朝大詩人是怎樣描繪春天的?”“北宋詩人王安石在他的《泊船瓜州》裏又怎樣描繪的?”“蘇舜欽的《淮中晚泊犢頭》又是怎樣描繪春雨春潮的?”老師和同學們一塊吟起了詠春佳句……。這時,老師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愛我們家鄉的春天嗎?”“我們家鄉正值陽春三月,你們每天上學的時候,看到了哪些春景?鳥兒是怎樣叫的?花是怎樣開的?樹上的枝條是怎樣搖曳的?田野裏,山坡上又是什麼樣子?能不能描繪出來?”同學們靜靜地聽着,隨即小聲議論起來。這時老師抓住同學們思維的契機,語鋒一轉:“好,讓我們先來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樣描繪春天的。”其中三首古詩的回味和吟誦使學生們心馳神往,推進教學的主旋律,將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推向高潮。

綜上所述,掀起課堂教學小高潮,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可以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可以引導學生的情感向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