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論文1.77W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課的教學是整個環節的主體,所以說如何上好閱讀課,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所期望的。閱讀教學即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活動中,進行文字的感悟、理解、欣賞、評價,進而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和個性品質。下面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觀點與大家共同探討,使語文這朵花在教學中開的更加燦爛。

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正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既要遵循語文發展性原理、注重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又要引導學生識字、寫字,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閱讀、寫作等綜合性學習。即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培養感悟、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同中求異,要上出自己的特色。其次,在閱讀教學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爲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學過程中要搞清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意義。隨着教學的改革,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角色正在轉變爲課堂中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爲本,爲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但是放任主體,並不是將學生放任自流,一方面,該講的知識教師仍要做重點講解;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地遷就。例如,當在課堂中出現意見分歧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得出更爲合理的答案,在必要時也要做出果斷的結論。

二、注重學生的整體感知。初讀課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對文字進行整體感知,應該放在課堂教學的第一位。因爲只有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後,才能作進一步的分析及感悟。教師在指導學生分析課文時可採取以下三個“角色轉換”,以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師生之間的角色轉換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並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增添探索的慾望和信心。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轉換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範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的不斷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3)學生與學習內容中的角色轉換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往往凝聚着作家的靈感、激情、思想以及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多元化的角色,爲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讓他們與這些角色同喜同悲,這樣,學生內在的情感與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鳴,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學生的再創造中得到延伸,學生學習語文的時空得到了拓展,學生創新的潛質也可以發揮了。

三、要激發學生的“情”,在激發時要講策略,轉換角色讓學生設身處地,聯想、想象也同樣要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閱讀中的表情是從句子中、詞語中理解出來的,並不是強加進去的。例如,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渴望讀書的“大眼睛”》中小女孩渴望讀書的段落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繫文字背景、抓住重點字詞,體會小女孩渴望讀書、渴望知識的心情,之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學生的感情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

四、回答問題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動手時間,邊讀邊畫邊批註,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回答,此時纔是學生的真正感知。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沉悶地、被動地學習,而是樂於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的目的。

五、教學過程中不要求面面俱到,但重點要突出、要有深度,不要只在面上挖坑。閱讀教學不同於做練習題,並不一定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你知道了什麼”不可少,但是中高年級要傾向於揣摩重點段落,整體感知其背景,抓重點句子。例如,在教學《渴望讀書的“大眼睛”》一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先透過多種渠道瞭解、感受貧困山區孩子們求學的艱辛、學習條件的惡劣,然後針對小女孩那雙“大眼睛”重點感悟課文的第2-5自然段即文章的第二部分。“這雙大眼睛,是那樣專心,那樣明亮。它注視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每一個字,生怕漏掉老師講的每一句話。”兩個“生怕”道出了小女孩對知識的渴求。“雖然清晨教室光線並不明亮,雖然她上學前連梳頭洗臉的時間也沒有,可是就連這樣的學習機會她也擔心會失去。”兩個“雖然”又告訴學生:小女孩的學習環境是如何的惡劣!但是就是這樣的條件她也渴望上學、渴望知識,非常擔心會失去上學的機會。此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感悟與揣摩,並且引導學生進行拓展訓練:你還能從小女孩的照片中看到什麼、想到什麼。然後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第三部分“大眼睛”照片所展示的魅力和第四部分“大眼睛”照片直到今天的意義。

六、閱讀教學時間設計要合理。閱讀課堂教學中對重點段落的揣摩要放在一節課的第6—30分鐘或10—35分鐘之間,否則就不是一堂精彩的課。實驗研究發現,學生課堂上處於最佳狀態的時間爲5—30分鐘之間,這就要求教師課前一定要備好課,在簡短、精彩匯入後直奔文章重點,抓住學生的思維活躍時間。

七、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理解字詞句,不要脫離文字。文字對話中,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最重要,因此閱讀教學中,不要長時間離開課本誇誇其談,拓展也不要太多。有些教師在講優質課時,雖然把學生的情調動起來了,但在進行文字的感悟與拓展時,大談文字之外的東西,脫離與文字的直接對話,這樣整節課就顯得空洞、不切合實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閱讀教學時一定要緊緊把握文字,在感悟文字的基礎上再進行有價值的拓展訓練。

八、注意閱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於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薰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遊子吟》這一課時,讓學生理解了詩句的含義後,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後的感受,並說說他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他們想將來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後,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並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養育子女的艱辛,懂得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是一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做人的道理,使他們領會到: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默默奉獻的人。這樣就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我認爲,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在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修養。只有做到這些,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真正地體現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