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閱讀教學論文

論文1.36W

葉聖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強調的是“自讀自悟”。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透過教師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自主學習體現的正是這種精神,它符合以人爲本的人文觀。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的實踐中落實這一精神,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呢?

小學閱讀教學論文

一、抓因素,促進學生學習自主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爲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可尋找從興趣、習慣、方法等諸多因素去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地、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欣賞課件,聽着老師生動地口述:“小壁虎在牆角捉蚊子,一條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沒有尾巴多難看哪!這可怎麼辦呢?同學們想知道嗎?”“想”一聲整齊而響亮的回答,足以證實學生已被老師設定的懸念“懸”着了,一種強烈的求知慾被激發了,很快便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不待教師教,便能自主地去學習了。但是,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還需要教師在不同時機隨時注意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學生一旦有了新的興趣,也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2、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有着重要的積極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爲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受用。如我在教學《長征》一課時,學生對“長征”的歷史背景十分陌生,爲了讓學生能走近“長征”,在教學之前,我讓學生從報刊上、從網上收集有關“長征”的.資料和圖片,並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圖片和資料,使課上得很成功,學生走進了《長征》。像這樣,教師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培養,這對於學生學習其他課文大有幫助,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便能自主地學習,主動地汲取知識。

3、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閱讀的方法有很多,僅拿“理解詞語”來說吧,就有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組詞式、找近義詞或找反義詞等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學生便能形成能力,去自主地學習。如“怎樣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教學,教師可以教學生先反覆閱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講的是什麼,再給文章分段、歸納段意,最後連續段意,就是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另一種方法是根據課後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再想想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後組成一段話。學生掌握了這些閱讀方法,無論何時閱讀,不待教師教,就能自主去學,真正“會學”。

二、講究策略,訓練學生學習自主

學生“自主”的功能在於他的主動性,這是稱得上自主的真正標誌。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巨大潛力挖掘出來,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促進學生自主、主動地學習應採取以下幾方面策略。

1、學習內容——讓學生自選

現代教育觀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爲主體,把獲得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學習過程中消極、被動的地位,而主體性地位的確立,離開了自主選擇就難以成爲可能。因此,小語新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編入“你喜歡讀哪幾句?”的類似思考練習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喜歡的那部分內容進行閱讀,學生的“自主”權得到體現。如《鳥的天堂》的教學,我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學習,並要求學生在反覆吟讀中,讀出韻味,讀出爲什麼喜歡。教師讓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讓學生充分發展的機會和空間,由於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生透過學習,總是能表現得興致盎然,說得頭頭是道,氣氛相當熱烈。

2、學習疑問——讓學生自辯

古人曰:“學貴有疑。”而疑問,該由誰來解答呢?顯然,學生應是解難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多讓學生討論、爭辯,就是以學生爲主體,透過積極思考,相互交流、探討,以求得認識的深入。“辯”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智慧,使思維迅速發散與集中,擴大資訊交流和思維容量。如教學《凡卡》一課,學生質疑:“假如爺爺收到凡卡的信,他會來救凡卡嗎?”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時,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頓時,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紛紛舉手發言。“我認爲爺爺不會來救凡卡,因爲他自己已經很老了,冬天那麼冷,還要給老爺家守夜,可見他維持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難。”“我還從課文‘做甜蜜的夢’可以看出爺爺不可能來接他,因爲‘夢’就暗示我們不可能實現的。”“我也同意這個意見。因爲作者用‘夢’來結束課文,是要告訴我們凡卡要想擺脫痛苦生活是不可能的,那隻能是一場夢。這就是更揭露當時沙皇黑暗統治下窮人的悲慘命運。”……這不能不說是創造性思維所帶來的奇蹟。由此可見,課堂上疑問讓學生多爭辯,對學生思維的發展有顯著的作用,也促使了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3、學習方法——讓學生自悟

學生透過自身積極參與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教師可抓住這一契機,要求學生歸納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如《鳥的天堂》的教學,教師在學生理解完全文之後,要求學生回去試着學“導遊”組織一段話,將你最喜歡的“鳥的天堂”的景色介紹給大家。課堂上學生紛紛將自己的導遊詞拿出來展示。一篇篇導遊詞是那麼生動、具體,一個個小導遊是那麼形象可愛,真讓人讚不絕口。“遊客們”從中瞭解了書本上沒有介紹的關於“鳥的天堂”的知識,讓人大開眼界。此時,教師抓住這一美好時機,問:“你們的這些資料是哪來的?”有的說是從電腦網頁上下載來的,有的說是去圖書館查閱有關書籍找來的,有的說是學電視上的導遊的……多好的學習方法啊!此時此刻,教師再也沒有必要乾巴巴地告訴學生怎麼去寫導遊詞。這樣,讓每個學生積極投身到學習活動中去,並從活動中總結出自己的學習方法,所取得的效果遠遠比完全由教師歸納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他便會無時無刻地去汲取知識,從而也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