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將重唱教學引入聲樂課堂的研究論文

論文5.04K

摘要:

將重唱教學引入聲樂課堂的研究論文

由於目前聲樂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落後,導致高等師範院校聲樂課程存在一些弊端。文章針對高師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並提出將重唱教學引入高師聲樂課堂的方法,從教學形式、具體效果與實際運用幾方面論述這一聲樂教學方法的優勢,以期使這一教學模式得到指導。

關鍵詞:重唱教學;高師;聲樂教學

一直以來,高等師範音樂專業的聲樂教育都沿用音樂專業院校的教學模式,較爲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從招生到大學課程的設定,以及教師的教學方法,都特別強調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在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教學技能的培養方面尤顯單薄。事實上,這種授課方式並不適用於高等師範院校音樂專業學生,筆者認爲,目前的高師聲樂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高師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衆所周知,高等師範院校四年制本科音樂專業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小學、初中和各種教育機構的音樂教師。作爲一位長期工作在高師一線聲樂教學的教師,筆者深知目前聲樂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弊端,教師、學生的積極性都不高,教學效果普遍較差。許多考入師範專業的學生,往往聲樂底子比較薄弱,有的人經過半年到一年的“突擊培訓”考入大學;有的人甚至完全沒有接觸過聲樂學習,以其他民族樂器或西洋樂器爲主專業考入大學。根據各學校情況的不同,聲樂課程在本科一、二年級往往採用一對二、甚至是一對多人的小組課形式。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彌補高校擴招後師資緊缺的問題;另一方面也使教學資源能夠合理利用,有助於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然而,小組聲樂課程雖然從形式上看可以彌補諸多不足,卻沒有從本質上改善高校聲樂課堂中產生的問題。在傳統音樂教學中,學生往往習慣被動地學習知識,不會主動進行思考,不能發揮自身的能動性,日積月累,就會對聲樂課失去應有的興趣。另外,從學生的角度而言,一部分學生學習目的性比較明確,認爲選擇師範院校教育專業的原因,就是爲今後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打好基礎,因此對於聲樂的專業要求並不高。相對而言,他們更加熱衷於學校的各種社團、比賽、晚會編排等活動,並認爲這樣對於日後的教學質量、組織能力的提高會有所幫助。因此,學生花在聲樂方面的時間少之又少。然而,聲樂是一門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才能微見成效的學科,雖然教師在課堂上用各種方法調整學生的聲音,但課後學生卻不練習、不鞏固,使得聲樂專業水平難以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受到打擊。

二、將重唱教學引入高師聲樂課堂

如何才能將高師聲樂課程變成教師與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的課堂,如何提高聲樂課程在高師教育中的實用性,是亟需解決的問題。重唱,是聲樂演唱的形式之一,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演唱表演者,根據自己所擔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樂曲。淺層次和低難度的,可以是對唱、齊唱、輪唱,也可以是歌曲簡單的和聲組成;深層次和高難度的,在歌劇中表現得尤爲明顯,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等。幾個不同的角色按照各自特定的情緒和戲劇情節同時歌唱,具有很強的藝術效果,如歌劇《弄臣》中知名的四重唱、《塞維利亞理髮師》中的六重唱等。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教學與研究,認爲將重唱教學引入高師聲樂課堂,可以彌補目前聲樂課程的許多弊端。首先,從形式上看,將“重唱”運用於高師聲樂課堂,可以打破聲樂教學一直以來以獨唱爲主的演唱形式,多人蔘與、團隊合作,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擺脫聲樂在“發聲方法論”上的束縛,從而協調各發聲器官的配合,做到“以情帶聲”。教師在此基礎上略加指點與提醒,可大大提高歌唱的效果。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髮聲時,應儘量避免把學生引入“發聲方法”的禁錮中,應該使用“旁敲側擊”或是比喻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感受正確的歌唱情緒。比如,在氣息練習中,有的教師強調“氣息下沉”,反覆讓學生關注氣息的運用,反而會造成學生歌唱狀態僵硬、不靈活,適得其反。其實,歌唱氣息是歌者本身就有的基本發聲狀態,歌唱實際上需要找到一種適合的歌唱情緒,情緒有了,狀態自然就會興奮,氣息運用就可達到要求。同時,學生一旦提高了興趣,就會在課後勤加訓練,有助於鞏固教學成效。其次,從教學效果上看,要想在重唱中完美配合,每位學生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重唱”這一演唱形式對於學生的音準、節奏等音樂素質都提出了嚴格要求。每位學生要傾注所有的力量來配合其他學生,因爲一點點音準、節奏的錯誤就會影響到整個團隊的歌唱進行與聲響效果。這在一定強度上訓練了學生的整體把控能力。另外,從實際情況看,有些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看到教師給其他學生布置詠歎調等大作品,希望教師也爲自己佈置大歌。遇到此種情況,教師一方面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明白聲樂“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教導學生耐心打好基礎,正確把握大作品,避免產生高音喊叫、喉位不穩定等發聲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明確將重唱教學引入聲樂教學的`方式,有助於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以及團隊合作意識的增強,可有效避免學生之間“攀比歌曲作品大小”的問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學習聲樂,最終形成正確的歌唱評估體系。再次,從實際運用上看,重唱作品由易到難不等,可以適用於各種程度的學生。最基礎的作品包括《對花》《河邊對口曲》等;稍有難度的作品包括《洪湖水浪打浪》《阿拉木汗》等。對於聲樂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爲其佈置《舉杯吧朋友》《貓之二重唱》等作品。將重唱教學引入聲樂課堂,可以契合高師聲樂教學應該分層次的需要,同時,每一首重唱作品經過訓練,都可以直接搬上舞臺。這不僅打破了“獨唱”這一表演形式只能給少數學生提供登臺表演機會的現狀,而且可以避免學生的怯場心理,體現教育的公平,培養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將聲樂教育用到實處,爲學生畢業後的實際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聲樂教學引入重唱形式應注意的問題

在聲樂教學實際操作方面,如何將重唱引入高師聲樂課堂是個問題。筆者認爲,需要在授課模式方面進行調整。首先,要採取“一對一”的單獨授課與“一對多”的集體授課穿插交替進行的上課形式。“一對一”的單獨授課重在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發聲狀況進行調整。由於每個人的發聲器官各具特色,因此教師對於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十分必要。但在授課中,教師應將個別授課融入到集體授課之中,以集體授課爲主,個別授課爲輔。“一對多”的集體授課,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把學生分成二至多人不等的小組來進行授課。在上課時,教師首先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些共性的集體“開聲”練習,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重唱作品的學習與演唱。而演唱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歌唱情況對個別學生進行發聲上的單獨輔導,其他學生可以繼續練習重唱作品,也可以聽教師授課。這種做法類似於短時間的“教學觀摩”,一方面,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鑑;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針對發聲問題,學習如何進行日後的教學,這充分體現出高師教育的“師範”特徵。其次,將重唱教學引入聲樂課堂的教學模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前對學生的學習程度和音樂基礎進行準確的把握。有的學生性格活潑開朗,喜歡與別人交流,教師容易掌握其發聲感受,從而採取適合的教學方法;有的學生比較內向,缺乏自信心,教師要更加細緻與耐心,鼓勵學生,幫助其建立自信心,引導他在聲樂學習中敢於表達和表演。另外,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狀況的同時,還必須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並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例如可在時間上進行調整,把幾節課結合在一起,並讓個別授課與集體授課交替進行,以適應教學的需要,保證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將重唱教學引入高師聲樂教學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近幾年,已有不少高校教師開始嘗試在聲樂教學中採用“重唱”的形式,並且取得了相應成效。但無論是從教學大綱,還是從教材運用方面,這一教學模式還缺乏權威性的指導。筆者期望經過專家的認證和實踐考察,可以讓“重唱教學引入高師聲樂教學課堂”的方式得到進一步的完善,爲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晉瑋,李晉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華東出版社,2003.2.

[2]馬臘費奧迪.卡魯索的發聲方法[M].朗毓秀,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3]唐琳.聲樂教學泛論[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4]程淑安.聲樂與教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

[5]徐穎.民族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中開設重唱課的可行性[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6).

[6]區潔.新體系下高師音樂教育聲樂重唱實驗課程探索[J].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4(1).

[7]董雷.重唱教學在藝術院校中的“靈魂”地位[J].大衆文藝,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