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中課堂教學研究論文

論文1.4W

第一篇:進階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探究式學習模式研究

高中課堂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在傳統進階中學語文教學中,灌輸式教學一直是進階中學語文教學方式,隨着我國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傳統灌輸式教學已經不再適應時代教育的需求。探究式教學作爲一種能充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模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本文從實踐出發,提出了探究式學習模式的內涵,並提出瞭如何在進階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探究式學習模式。

關鍵詞: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語文教學

引言

隨着我國對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化改革,進階中學語文教育正在面臨着越來越大的挑戰,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了對進階中學語文教學的要求“進階中學語文教學關鍵在於提升學生觀察、感受、分析一級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注重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的深度,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探究意識與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方法,促使語文成爲探索其他學科以及位置領域的重要工具”。在如今進階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探究式學習模式成爲了現代進階中學語文教學的必然趨勢,

1探究式學習模式的內涵

在進階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所謂的探究式教學指的是將探究作爲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具體來說,就是透過將整個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成由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合作討論學習爲主要模式,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啓發式教學,並且將教材作爲學生探究內容的全新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不但包含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主動探疑,更包括教師的釋疑以及自我總結等環節。進階中學語文探究式教學更加註重開發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在其中的作用在於透過教師的點撥以及調動作用,提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並且促使學生透過探究獲取相應的語文知識,鍛鍊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另外一項重要任務是爲學生的探究學習創設必要的情景與氛圍,從而促使探究學習的順利進行。最後教師也需要根據不學生的探究學習進行憑藉與總結。總體來說,進階中學語文課堂探究式教學就是讓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教學,打破傳統灌輸式教學,真正實現將學生作爲教學主體。

2探究式學習在進階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2.1透過提問激發學生探究慾望:所謂探究式學習,其關鍵在於從學科以及社會之中,選擇相應的主題作爲探究對象,在透過創設相應情景,從而促使學生自主、合作的進行問題的調查、資訊的收集以及資訊的處理,從而在這個過程中獲取相應的知識與技能,尤其是從中獲取探索精神以及創新能力。探究也被稱之位探討研究,也是學生對待知識的一種需要,而所謂的探究欲則是學生對待知識的求知慾。可以說探究欲是學生內心中的一種抽象思維,它對學生的影響在於解決想不想的問題。在進階中學語文課堂探究教學中,教師的基本任務就是透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究慾望,從而讓學生長時間處於一種對語文知識的探究衝動中。同樣教師在探究式進階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也要注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透過獨立以及合作等方式獲取語文知識,實現學生的發現問題以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也要爲學生創設必要的探究情景,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與興趣,把握情境中對語文知識的探究深度與廣度,保證語文探究教學適應學生情況,明確學生課程內的探究目標,總結探究教學的成果。由此可以看出,進階中學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師共同參與的教學方式。

2.2強化探究學習內容:在進階中學語文探究式教學中,並不是什麼問題都適合應用於探究中。對進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生字如何讀、如何寫已經不再適應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教探究問題有多大,那麼也就意味着學生的探究空間有多廣,想要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語文探究學習中,探究問題的選擇與設計是非常關鍵的。那麼探究問題的來源是出自何處呢,其主要來自於有兩方面,既就是對探究問題的設計以及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自我產生的問題。而作爲教學的引導者,教師對探究問題的設計要做到:首先在問題的內容設計上要保證問題“最近發生區”的理論性、實踐性與參與性,這也是探究式學習中創設問題的本質特徵,只有學生經歷過了語文探究過程,才能進一步昇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情感體驗,解決問題。進階中學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是促使學生換髮學習活力,保證學生自我發展的重要舉措。其次,在問題的形式上要設計一些具有發散性以及探究性的問題。發散性問題指的是從不同角度以及不同領域提出問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詞彙便是“除此之外,你還有何種解決方法”,這類問題的特點在於答案並不統一。而探究類問題就是對某些問題進行原因以及規律等進行說明,其代表詞彙爲“你從中得到了什麼”。

2.3爲學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機會與空間:在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吸收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過程,如何促使學生進行必要的交流,是探究式教學的重點所在。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決定了語文學習之間的差異,更決定了思維上的差異。因此教師要避免在探究式教學中出現“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也就意味着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究,教師要儘量以點撥爲主,將時間更多的留給學生進行探究。

參考文獻

[1]李乾紅.進階中學語文自主式教學初探[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09(11)

[2]張崇善.探究式:課堂教學改革之理想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1)

第二篇:進階中學資訊技術課堂教學研究

摘要:資訊技術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即注重理論,又關注實踐,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纔有可能有把它學好的更好,資訊技術的教育教學水平及學生的資訊技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素質教育的現有發展狀況。因此,在新的形勢下,作爲走在教育教學前沿的資訊技術老師必須與時俱進得轉變教學觀念、方法和模式,過時的教學手段應隨着新的教學技術的發展進行不斷的創新,在一些過時的教學方法中增加些創新的教學方法、理念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把事物抽象的道理用具體形象的形式來表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感染力和有效的說服力,另外,舉些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文學典故來說明問題,更有助於學生理解。對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學科整合

資訊技術課程在進階中學階段已開設有好幾年了。進階中學跟初中的要求不一樣的有較多,要求學生在初中的基礎上,着重在於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而這門學科的實踐性又很強,學生可以把所學的知識綜合應用,利用計算機,完成各種相應的任務,可以實現自己的相關創意。從中培養各種能力。因此,資訊技術課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意義重大。在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本人償試了一些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收到的效果較爲理想。現總結出來,真誠的希望同行們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以達到相互切磋、尋找更適合自己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教學管理觀念的更新

資訊技術作爲一門獨立學科在我們地區作爲中學教學的時間雖已將近二十年了,但不同區域、不同的學校的條件不同,因此學生資訊技術的能力水平差異大。以我每年所教的高一學生爲例,由於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一部分學生的資訊技術水平已相當高,不但可以獨立完成課內的相關內容,而且還可以根據主題設計不同的解決方案,可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資訊技術的基本常識知之甚少,這給教師平時備課、上課和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增加了不少難度。基礎教育的目的實質是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打下紮實的基礎,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每一個科目的培養都息息相關。資訊技術課雖然目前不是考試考查的科目,因此不要爲了升學而放棄了對資訊技術課的教學管理,如果教學管理層面忽略了,學生就容易把它當作“玩的科目”,教學質量要提高也變成空話了。現代教育是以“教師爲中心”轉向以“學生爲中心”的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爲指導思想。以"學生學爲中心"的教學活動,教師要透過精心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各種學習工具。若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難疑問,就可以藉助相互協作學習,或者透過認知工具得到解決。儘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保持良好學習狀態,只要學生在主觀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纔有最高的學習效益。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要精心分析,知識之關鍵要精講,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應多指點,教學的最高目的是爲了舉一反三,事半功倍,教師應側重於引導學生,學生的知識主要應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來學,學爲主,教爲輔。要做到精講,不但要抓住關鍵的知識,還要有相應技能。以教PowerPoint爲案例:讓學生學好學會PowerPoint,可以先播放一幅優秀的PowerPoint作品,吸引學生的眼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的興趣,然後逐一地分析每一部分的由來。要求每位學生都會用它,但不是機械的用。主要目標是,以後在學習其他軟件時能夠達到舉一反三的作用,那纔是教學的真正目的。

二優化教學方法的

資訊技術課目前是以課堂實踐爲主,任務驅動法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師採用的常用方法。但由於學生各自知識儲備的差別,因此接受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也有所差異,不同學生學習的效率自然存在差別。例如,課堂作業佈置後,一些學生完成作業可能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而另一些學生可能一整節課都沒辦法完成要求的任務,這種情況,教師對於課堂任務的設計和課堂紀律控制方面增加了不少的難度。因此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對目標的實現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分層教學是有效減小學生之間差異的一種教學方法。分層教學的方法,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最大限度地得到發展。根據每屆學生的真實情況,本人透過十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採用“按不同層次進行有效的分組,培優補差”的教學方法,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資訊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的。分層,入學時對新生的資訊技術的知識水平進行客觀的摸底,這樣對學生資訊技術知識的掌握情況就有所瞭解,心中有數,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認真、客觀的分析,把他們分爲不同的幾個層次:首層:“底子薄”的也就是學生資訊技術水平相對較差,對學習資訊技術的興趣不高,在他們心目中資訊技術是可有可無的科目,又不喜歡動手的,學習過程需要別人關照的。次層:資訊技術水平處在中等水平的,對教師上課所教的知識和技能掌握起來沒有難度的`,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夠強的,缺少主動的實踐創新能力的。最後一個層:“尖子”即自身有較高資訊技術水平的,掌握新知識和技能較強的,對資訊技術學習興趣濃厚的,求知慾望較強的,學習能動性、創新能力、自覺性都較強的。

接下來是分組,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爲不同的幾個層次,採取“強弱搭配”即按照學生對資訊技術掌握的能力水平高低差異進行組合,分組按照“好中有差,差中有好“的又有一定男女比例的組合排位。最後,分組後小組組長由組員民主選舉出。組長在教學中擔當“小教師”,他即起到協調組員關係,幫助教師收集課堂上的作業,負責對本組組員的學習情況的小結報告,組長與教師之間是頂層的交互式的關係,組長的職責又起到輔導本組的組員,對組長任用是動態的的管理。可根據學生接受速度,幫助同學的熱心程度,完成作品的速度效率與質量進行適時調整。教無定法,適當的案例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算法與程序設計》教學中存在大量的抽象理論和概念,這些內容如果只憑老師一張嘴反覆講述其定義,學生可能會聽得昏頭昏腦,從而感到索然無味,這樣難免造成教學效果不佳。有時借用日常普通用品做教具打比方,則可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趣味化。如“變量”的賦值問題,教師可藉助紙杯作比喻。課前準備好三個紙杯,在兩個紙杯上分別寫上“牛奶”和“果汁”,課堂提問學生如果要交換兩個紙杯中的飲料該怎麼做?由於高一學生已經在數學課中學過算法,大部分能回答出基本步驟,接着教師把三個紙杯比作三個變量X、Y、Z,假設X變量存儲“牛奶”,Y變量存儲“果汁”,要交換X、Y兩變量中的內容其算法與上述情況同理。隨後教師開啟VisualBasic程序,在窗體上添加兩個文字方塊和一個按鈕,文字方塊的text屬性值分別設定爲“牛奶”和“果汁”,按鈕Caption值爲“交換”,在按鈕Click事件中編寫代碼完成兩個文字方塊中字元串的交換,最後教師啓動程序演示交換結果。至此,學生不但理解了“變量”存儲數據的原理,還直觀地看到了變量間數據交換的代碼編寫及執行結果。最後,教師需要指出計算機中變量的賦值與現實中飲料的交換不同之處,即一個變量在對另外一個變量賦值後,該變量不會像杯中的飲料出後不存在,變量中的原有數據仍然存在,賦值只是將某變量中的值覆蓋。

三利用多種學科知識“激活”資訊技術課堂的方法

資訊技術獨特的優勢是在其他學科的教學當中得到廣泛應用,即學科的整合。資訊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有效整合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如語文教師上《荷塘月色》這篇課文,可以邊讓同學們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意境,邊利用計算機把精彩的的段落文字錄入到Word中,再根據各自對課文的理解去網上找圖、音樂等多媒體,進行文畫合配、畫文合配、文音合配的練習。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樣,在資訊技術自身的教學中,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既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又培養了學生使用資訊技術的興趣和學生的創造精神及實踐能力。總之,資訊技術課堂教學要根據自身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採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不應只從單方面考慮,應注重和其他學科的整合,發揮資訊技術的最大優勢,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爲目標,把資訊技術作爲終身學習和與其他學科合作學習的手段,從而達到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促使學生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苗逢春.《資訊技術教育評價:理念與實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藝,李冬梅.《資訊技術教學方法:繼承與創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趙藝.《資訊技術教學研究與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張義兵.《資訊技術教師素養:結構與形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劉儒德.資訊技術與教育相整合的進程[J].教師教育研究,1997(03):18-23

[6]張健.《發散思維大課堂》[M].龍門書局,2003.5

[7]孫秀梅,安劍,劉彬彬.《VisualBasic開發技術大全(第2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第三篇:進階中學課堂教學中育人目標的實現思考

【摘要】多年來,我們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導向和影響,在以往的進階中學政治課教學中過分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片面追求高考成績,僅僅把提高學生的學科分數作爲首要目標,卻忽視了其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正確樹立,以至於近年來青少年犯罪與自殺事件屢屢出現。我們思想政治課最根本的任務是立德樹人,教育學家赫爾巴特也說過:“中學德育工作是教學最高、最後的目的”。所以,把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育人作用,把學生培養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一代作爲我們新時期進階中學政治課教改的重要目標顯得尤爲正確和重要。

【關鍵詞】進階中學政治;育人目標;實現措施

“人若受到真正的教育,他就是最溫良、最神聖的生物;但是他若沒有受教育,或者是受了錯誤的教育,他就是一個世間最難駕馭的東西。”(《柏拉圖論教育》)著名學者、教育理論專家肖川也認爲:“教育使一個生而軟弱無助的個體逐漸成長爲自立、自強、自尊、自重、自信、自助的個體,因此,教育爲任何社會中健全的個體所必需。”由此可見,教育在人的健康成長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作爲一名進階中學政治教師,筆者更深刻地體會到,在日常的教學中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德育的育人作用,對於中學生理想、道德、文化、紀律方面的培養,以及學生思想教育需要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記得多年前自己剛剛走上三尺講臺時,覺得自己所教授的思想政治課在育人作用的發揮上僅僅侷限於教科書上的政治常識部分。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一線教學及班主任工作經驗相結合後,筆者對此有了新的看法,參考衆多教育理論著作,再聯繫本人教學實踐經驗,也總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那麼,如何實現進階中學思想政治課的育人作用,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採取措施。

一、重視進階中學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地位

要想完美實現進階中學思想政治課的育人作用,首先我們必須要能都引起學校和學生對於政治學科足夠的重視。但是,令人尷尬的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政治學科常常處於被冷落、被邊緣化的岌岌可危的位置。作爲文綜三學科之一,進階中學政治的學科性質決定其可能不如地理有趣,也不及歷史生動,從而導致學生“講起來重要、忙起來忘掉、做起來丟掉”。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更多的是追求高考分數,往往忽視了思想政治在培養自身健康心理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方面的重要作用。更讓人無奈的是在進階中學理科班的思想政治課由於沒有升學的壓力和高考的要求,進而淪爲了“60分萬歲”的地步,長期處於“學校不重視、家長不關心、學生不在乎”的困境。正是如此的尷尬境遇導致進階中學思想政治學科育人目標無法得意實現,因此,筆者認爲,要想實現這一重要目標,我們的學校及學生都應給予其足夠重視,從而爲落實進階中學思想政治學科的重要地位,也爲其成爲進階中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奠定基礎。

二、採取多樣靈活的方法實現有效教學

“過去,廣大的中小學教師只有關於“課”的觀念,一節一節地上課,卻很少思考或清晰地意識到“課”的知識內容是如何組織起來的。”肖川在《教育的使命與責任》一書中談到教師在傳統課堂中忽略的問題,這也或多或少地代表了我們進階中學思想政治課中存在的現狀。教師在思想政治課中因爲追求高考成績而忽略了發揮其育人作用,在強調分數的同時忽視了學生的理想發展應該是“自主的發展,和諧的發展,有特色的發展和可持續的發展”。在正進行的新課改中,教育專家們提出的有效教學這一理念對我們進階中學思想政治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正如肖川在《教育的使命與責任》所說的那樣:“有效教學,對於教師來說,意味着精神享受,意味着尊嚴的獲得與提升,意味着生命價值的實現。而對學生來說,意味着智力的愉悅、情感的陶冶、心靈的淨化和道德的昇華。”爲此,我們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思考與應對,採取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把教材中涉及的思想道德理論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從而將思想政治課變得生動活潑又貼近生活。我們追求的有效教學,應力求實現肖川筆下的“完美的教學一定能使學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倫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學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類心靈的博大與深邃,感受到人類所創造文化的燦爛與輝煌,能夠喚起學生對於生活的熱愛與柔情,喚起學生對未來生活的熱烈憧憬和樂觀、光明、正直的期待,能夠使學生以新的眼光審視生活、洞察人生。”

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要想實現進階中學思想政治的育人目標,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作用不可忽視。進階中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初步確立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沒能得到正確積極的引導,可能會導致學生未來的人生道路出現偏差。而我們的進階中學思想政治課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常識作爲基本的教學內容,教會學生能以事實求是的態度想問題、辦事情,即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教導學生運用聯繫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來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防止絕對化和片面化;促使學生靈活掌握科學的、正確的思維方法,從而成爲符合社會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才。在培養學生的價值觀方面,進階中學思想政治在日常教學中應幫助學生認識到“什麼是好的、什麼是應該的”,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爲學生成長爲符合社會要求的合格成員提供積極正確的觀念引導。進階中學生成長爲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四有新人還離不開正確的人生觀的引導促進作用。正確的人生觀是學生未來發展的指南針,指引着學生人生道路的選擇。進階中學生正處於人生目標確立的關鍵時期,特別需要的思想爲其加以引導。在這方面,不少學校和老師都採取過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學者李希貴在《學生第一》中介紹的北京市十一學校採取的“校長有約,共進午餐”活動,學生可以在很放鬆的狀態下暢所欲言,校長也可以與之進行比較隨意的溝通。學生可以感受校長隨和的一面,增進雙方的感情;校長則可以在不經意間走進學生真實內心世界,在言談交流間爲學生的未來選擇提供寶貴意見,這樣就非常有利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有價值的人生觀。而這一方式也在我校被實踐推廣,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四、進階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積極的心態與充分的耐心

正如《教育的使命與責任》中所說:“我們的教育不僅是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要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人生負責,教育也需要爲建設一個自由、民主、多元、開放、充滿法治和人權精神的社會負責,這就是需要我們牢固確立‘爲自由社會培養人’的教育宗旨。”我們的學校教育培養的不是關在“象牙塔”裏的學習模範,應是能適應社會需求並服務社會的“社會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的那樣:“在教學中應保持智力發展和道德發展的統一。”然而,育人目標的實現是需要長時間的準備的,張文質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中也贊成這一觀點。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讓一名普通的進階中學生成長爲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由於學生的資質各有不同,我們收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但我們教師不管處於怎樣不利的位置都要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特別是我們進階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如果自身都無法積極樂觀的面對學生,又如何幫助處在人生關鍵時刻的進階中學生擁有健康的心態呢?“我們最可怕的敵人就是對一切事物的消極心理。這種消極已經進駐了我們的靈魂,成爲我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我們經常會情不自禁、甚至無法剋制地以這樣的方式處人、處事、處己,卻不自知!”學者張文質呼籲,“我們作爲教師,何曾能夠由衷地、無條件地、不假思索地去愛一個孩子,去愛每一個孩子,無條件地肯定一個孩子來到這世界上一定有他的神聖的,任何人都不能懷疑的理由,每一個孩子都有任何人無法代替的獨特性、唯一性,任何一個孩子都是他自己的最愛,這種最愛也應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理解?”我們進階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中保持積極的心態與充分的耐心,是實現教育的育人目標的重要條件。只有教師做好了自己的準備,才能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幫助。相信經過學校、學生以及教師等多方面共同的努力後,進階中學思想政治課育人目標的實現將不是夢想。只要方法得當,我們進階中學思想政治教師不僅能發揮好教學方面的作用,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更能充分發揮育人作用,爲新時期課程改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柏拉圖著,鄭曉滄譯.柏拉圖論教育(法律篇)[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2]李希貴著.學生第一[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3]肖川著.教育的使命與責任[M].嶽麓書社,2007

[4]張文質著.教育是慢的藝術[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第四篇:進階中學政治課堂教學傳統文化理念的融入

摘要:在進階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理念是教學發展的需要,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基礎,更是幫助進階中學生實現綜合素質提高的關鍵。進階中學教師要明確在政治教學中加入什麼內容的優秀傳統文化,探索高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進階中學政治;課堂教學;傳統文化;融合方法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熠熠生輝,源遠流長,儒釋道和諸子百家思想猶如百花齊放,爭相輝映,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給進階中學階段的學生帶來文化素養上的提高,帶來思想教育上的進步。在進階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巧妙融合傳統文化理念,既能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又能將中國優秀文化發揚光大,這對於中華民族的發展有着重大的意義。在傳統文化中,學生可以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思想境界。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與進階中學政治課堂教學融合已經成爲教學創新的必然趨勢,在實踐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本文介紹了在進階中學政治教學課堂中加入愛國主義精神等傳統美德的教學內容,結合進階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現狀,提出幾種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1.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出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精神一直是中國教育中重要的學習內容之一,在我國曆史上出現很多典型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他們在民族危急時刻挺身而出,不顧個人利益,將民族大義看得比任何東西都要重要,愛國主義成爲維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中國文化延綿不絕的紐帶,是每一個進階中學生都應該學習的。在傳統進階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都偏向理論知識的講解,將計算機技術帶入課堂,教師可以透過多媒體技術展示愛國事蹟。如學習人教版進階中學政治必修二教材中《文化對人的影響》知識的時候,教師首先可以組織學生對周邊傳統文化進行闡述,讓他們表達自己家周圍的文化氛圍,談談對文化的理解和認識。然後透過多媒體大致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片段,學習愛國主義精神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幾段具有代表性的愛國事蹟視頻,如林則徐虎門銷煙圖片、中華人民抗日戰爭影像資料等,透過觀看視頻,同學們更加直觀地感受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情懷,加深學生對愛國主義的理解,促進他們建立正確的三觀和人生目標,幫助他們學會做正直的人,幹有意義的事情。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傳統文化迅速融入政治教學中,促進學生政治素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2.透過實踐活動挖掘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爲中華民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是中國保持蓬勃生機的動力。在進階中學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透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如《文化塑造人生》學習中,教師首先透過多媒體展現一些名人受到文化薰陶塑造魅力人格的案例,學習他們如何在文化的陶冶下激發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在政治課堂上實現實踐活動的開展,首先學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蒐集相關實際案例,進行劇本改編,然後進行課堂表演,讓學生在改編和表演的過程中體會故事主人公的進取精神,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他們挖掘自身的進取精神,在活動中學會掌握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3.透過遊戲教學建立道德觀念

人倫道德觀念是我們作爲人的基本條件之一,是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依舊生生不息的關鍵,是祖祖輩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進階中學政治教育活動中,應該注重對學生的道德觀念的建立。教師在上一節課程結束的時候可以安排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蒐集儘可能多的與傳統道德相關的名人警句、詩詞歌賦等,爲下一節的課堂遊戲活動做充足的準備。政治課堂遊戲分爲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最簡單的,就是安排十個學生圍成一個半圓形,面對其他同學,然後由教師指定某位同學回答問題,如教師的問題是:請說出和孝有關的名言、詞句等,被抽到的學生可以回答:“夫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本也”、“百善孝爲先”,等等,以此類推。第二步是同學之間的快速問答環節,如甲問什麼詞語形容善意最合適?乙同學回答上善若水最合適,接着問什麼詞語形容自立最合適?丙同學回答自力更生最合適,根據這樣的規律循環下去。第三部是最難的一個階段,需要同學進行成語接輪,但是成語的意思要與形容道德品質相關。遊戲的開展既能夠幫助學生對傳統道德觀念加深理解和記憶,又能夠提高學生的臨時反應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高。

4.透過網絡平臺學習和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