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應力求返璞歸真優秀論文

論文2.39W

一、經典引領——喚醒孩子本真

小學語文教學應力求返璞歸真優秀論文

現今社會是上存在的諸多功利心理,對幼小的兒童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同時也影響着現今的學校教育趨勢。如今一些學校教育在功利思想的影響下,教學過程缺少了真、善、美、智慧與愛等非智力因素的滲透,缺少了對學生自身個性發揮和潛力挖掘的積極性,偏離了現代教育的發展方向。目前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源還沒有探明,但教師重點應放在如何改變這一現狀上,糾正偏離了正確轉道的學校教育。那麼,面對這複雜、變化中的實際,如何來提倡智慧與純真並存的課堂,打破功利思想的束縛呢?那就應該喚醒兒童的本真,喚醒教師尊重生命的本真。

特級教師周益民在講學中就曾進行過經典文化的詩化教育,爲孩子們創造了誦讀經典的文化氛圍,使孩子們徜徉在中國經典的文化情愫中,盡情展現兒童的童真。如周老師在《童年的月亮爬上來》這一主題閱讀中,就以中華古典文明現象爲切入點,組織了一次童真化的經典誦讀課。我們先看周老師的選題:月亮。這一話題是中國的經典內容。在我國五千年的文明裏,月亮這一普通的宇宙星球被古人賦予了豐富的內涵,既可抒發心跡,又可寄託願望。月亮被無數的詩詞歌賦所描寫、引用,甚至被演繹成流傳千古的神話;月亮成爲人們嚮往的希望之地,成爲人們寄託理想的載體。雖然月亮更多是爲成人所引用和理解,但生活中,月亮更被賦予了母性的顏色,富有童話的光澤。在兒童的眼睛裏,月亮是詩,是夢,是可以對話交流的。這種合理的統一使月亮的童謠童詩裏生成了兒童對文化的構建。於是,孩子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感悟,構建了自己的月亮印象。其實這樣的文化構建,不只是簡單的經典傳承和知識的灌輸,更是一種啓發,一種心靈的滋養。兒童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了美妙的月亮世界,抒發了自己的心靈感悟,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極大的豐富與滿足。教師應在引領孩子走向未來的道路上,及時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自己走過的路,才能更好地走好未來的路。

二、語文閱讀——感受心靈真實

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過多地分析課文結構已消融了孩子的興趣;如今,機械的模仿訓練,仍然充斥着孩子的語文學習;他們沒有閒暇去讀喜愛的書,沒有精神的洗禮。背誦、積累、分析已成爲他們學習語文的頭號大事。我們從事語文教育的老師似乎沒有發現,語文的學習其實需要在一種平靜與閒暇之中才能完成,只有那樣,我們才能擺脫我要去記住的桎梏,追求心靈的一份真實,讓自己迴歸到閱讀中,去感受,去領悟,才能念‘文字’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

孩子的興趣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並以理性及感性交融的視角去關注,才能真正激起孩子對文化的渴望。

當興趣產生後,沒有了閱讀的慾望,於是,擇真而讀,擇善而讀,擇美而讀成了我們幫助孩子選擇閱讀材料的標準。另外,作爲教師,仍需加強方法的引導。以同一種方式去閱讀各種不同的資料也是當前的學生閱讀中的問題之一。實際上閱讀的種類是各種各樣的,依據閱讀動機和讀物性質的不同可以將閱讀分爲探究性閱讀、理解性閱讀、評價性閱讀、消遣性閱讀、創造性閱讀等,我們應根據不同讀物內容的閱讀目的,引領孩子選擇合適的閱讀方式。

三、智慧召喚——構建童話世界

在語文閱讀中,學生的智慧從哪裏來?智慧從文字中來,在反覆研讀中生成智慧。所有的文章都蘊含着作者的智慧與情感,作者透過巧妙的構思、精美的語言描寫、準確的語句表達,才賦予了文章以靈魂,展現了語言藝術的魅力。語文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將這種藝術魅力傳授給學生,使之傳承下去。所以,教師要首先從文章中有所領悟,得到啓迪,然後再發揮自己的智慧,將這種能力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獲得更有益的語文資訊,使學生能夠學中質疑,學中思考。在質疑中產生智慧,並獨立尋找多種方法來解決疑問,理解和體會語言的表現形式、語言的結構特點,從而構建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和認知模式。當然,這種自主構建的過程,首先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幫助,因爲兒童並不具備自主構建體系的能力。所以,教學中的文字解讀、課堂生成、問題設計都很重要。在此過程中,學生也許會自我領悟,這是一種本能的直覺;學生也會經引導後才能理解課文內容,這就是引導;學生也許需要告知才能知道課文內容,這就是指導。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關注學生的閱讀時,要學會傾聽,學會發現,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去引導、激發、點化、啓發。在語文的閱讀中,爲什麼需要教師?正是因爲文字中作者構建的智慧文字,學生沒有能力悟透,才需要教師帶領孩子們去感悟。

閱讀,只有閱讀,才能開啟兒童心 靈的一扇扇窗;只有關注兒童的心智, 才能走進真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