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試論職業能力培養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論文

論文3.26W

論文摘要: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根據合作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爲公司型實訓基地、附屬型實訓基地和協作型實訓基地等模式。要建設好生產性實訓基地,關鍵在於建立健全基地建設的體制機制,配齊配強實訓教師隊伍,合理合適調控實踐任務、建成建好質量評價體系和強化優化安全法律保障。

試論職業能力培養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職業能力;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

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以就業爲導向,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的專門人才。高職教育不同於其他層次和類型的教育,它重在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全面、生產經驗豐富、勞動技能先進”,基於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爲輸送符合社會要求的合格人才提供了基礎。

一、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逐步加大校內生產性實訓和校外頂崗實習比例。”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關鍵點在於結合實際的生產環境和過程,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訓練其專業實踐技能及適應實際工作的能力。高職學生畢業後主要從事專業類的技術崗位,經營類的管理崗位和操作類的智能崗位。他們所要具備的職業能力需要企業環境、企業文化的薰陶。在計劃經濟年代,國營企業除了擔負經濟生產任務以外,還要擔負社會政治任務。高等職業教育生產實訓工作基本上由政府部門負責安排。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民營經濟、私營經濟發展,一方面,企業經濟效益性和經營發展自主權增強;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對高校管理逐步放權,高等職業教育與社會、高等職業教育與企業聯繫出現了一些不適應。特別是,近些年來,高校的迅猛發展,每年都有大量學生需要走進企業進行生產性實訓,這就增加了難度。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新模式。它的最大特點是讓學生從學校理論走向社會實際有個過渡,在校內就可以感受到真實的生產環境、真實的生產任務、真實的企業管理和市場化的評價標準,具備滿足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培訓和職業素養薰陶的基本功能,能有效實現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職業道德的教學目標。由於校內生產性實訓能較好地體現實踐教學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所以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在各高職院校得到了快速發展。

二、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模式

校內生產性實訓是相對於教學性實訓而言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根據我國近年來高職院校的辦學實踐,備受推崇的是: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援,校企合作聯合設計和系統組織實訓教學的實際教學模式。這是一種校企雙方利用各自的優勢聯合在校內建設的適用於實踐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生產性的教學實踐。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獨自進行投資建設,也可以與政府、行業或企業聯合共建。透過校內實訓基地的生產性培訓,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特別是質量意識、品質意識、效益意識、競爭意識和愛崗敬業、吃苦奉獻精神,以上這些只靠學校單一的教育教學是無法完成的。根據合作形式的不同,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可以建成公司型實訓基地、附屬型實訓基地和協作型實訓基地。

公司型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以學院專業師資或專業技術人員爲主體,註冊成立校企一體、教學實訓一體的公司。它面向市場需求,以企業訂單生產形式,自主經營,自我管理,批量生產,獲得經濟效益。經濟上獨立覈算,實行公司化管理,讓學生真實體驗公司執行情況和生產性實踐,增強適應社會能力和職業能力。目前,公司型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最急需的是政策上支援,應該像過去企業支援職業教育那樣享有一定的稅費優惠。

附屬型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由學院提供場地、勞動力資源和管理,由社會行業或企業提供資助,建成工學一體、學研一體的校辦企業。它是企業的附庸,是企業的一部分,或是一個分支機構。企業負責給學生開設技術應用課程,與學校實訓教師一起對學生進行技術指導,同時進行職業資格培訓和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結合技能訓練的教學培養目標,組織學生生產。學生定期在基地內開展實訓,企業還可經常性地篩選一些生產中遇到的技術性方面的問題,交由實訓基地的師生進行討論攻關,提高師生鑽研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合作型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學院提供場地和管理,由企業提供技術,學院自主投資或融資的校辦企業。它專門承接企業外延生產任務,教師按照圖紙技術要求和學生職業培養目標,組織生產。學生在實訓基地從事產品生產活動,企業按照圖紙,對產品實行檢驗收購。

以上幾種模式,各有利弊,需要結合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

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由於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是項改革的新事物,其執行管理和調控在多數高職院校正處於探索的初級階段,難免會碰到一些問題。

(一)重經濟效益和輕學生素質的培養

校內生產性實訓具有生產性的特點,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執行過程中,基地的生產和實訓目標經常會發生衝突,在經濟效益和學生素質的培養這兩者關係上發生傾斜。企業通常會以生產工藝複雜、工期緊、安全責任大等情況,減少學生參與生產實訓的學生數和時間,出現重生產、輕實訓的現象,從而影響了基地對學生的教學培養效果。

(二)實訓基地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有些教師原爲實習工廠老職工,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理論知識;有些教師只適應傳統的理論教育模式,缺乏一線生產經驗;還有一些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到學校,根本沒有實踐經驗和一線生產的基本素質。

(三)實訓內容缺乏典型性、通用性和系統性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企業生產什麼產品,學生就實訓什麼內容;實訓項目安排缺少系統考慮,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建設對接程度低,實訓的生產過程和產品缺乏典型性和遞進性。

(四)缺乏法律保障

任何一種新生事物的發展、壯大,都離不開法律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援。校內生產性實訓管理具有一定的安全風險,法律上對學生安全管理與責任問題,需要有明確的法律保障。

四、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途徑

(一)建立健全基地體制機制

首先要按照企業實際進行改造和佈置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同時配備符合培養目標的常規機械和先進設備,並按照企業管理模式進行運作。要根據各個院校專業特點,設立基於操作型的實訓基地、產品生產型實訓基地、技術研發型實訓基地和營銷服務型實訓基地。學生透過實訓,能夠體驗企業的工作環境,培養企業意識[1]。充分發揮基地培養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功效,更快更好地促使學生完成由在校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其次,要處理好實訓與生產、學生與工人的關係。實訓是屬於教學的範疇,是教育的環節;生產是一種生產經營行爲。學生的生產是爲了學習,工人的生產是爲了獲得勞動報酬。這些都是有着質的區別的。再次,要在理論和實踐教學過程中,突破課程的舊有體系,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膽的調整,引入企業的實際生產題目、教師的科研題目,儘量與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相聯繫。在教學舉例、習題、實訓等方面儘量取材於企業實際生產的模具零部件。採用項目教學法,零部件、圖紙以及工程技術資料均來源於企業,讓學生體驗到企業生產一線的真實情境。同時結合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模具設計製造大賽等技能比賽,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訓,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透過校內實訓,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形成主動性學習的風氣,掌握實踐動手能力,獲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學習的興致大增。同時在掌握技能的同時,培養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畢業的學生能很快適應崗位要求,職業能力得到認同,必將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二)配齊配強實訓教師隊伍

優良的教師隊伍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保障。實訓基地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與求職就業資訊的提供者,又是學生職業生涯的.引路人,既具有教師素質的共性特徵,同時又有實訓基地教師的個性特徵,應該注重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潛移默化地貫串於整個訓練教學過程中[2]。因此,建立專業知識紮實、技術應用水平較高、實踐能力較強、綜合素質高的具有全程職業指導能力的師資隊伍十分重要。教師隊伍的建設應該校企合作,共同來培養。教師隊伍從教師骨幹、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師及崗位骨幹中進行篩選。學校選擇專業基礎紮實,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教學水平高的教師擔任理論教學任務,實訓指導聘請企業技術人員擔任。要根據“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開展形式靈活的思想和業務培訓,提高教師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教師骨幹側重於企業實際操作方面的培訓,並鼓勵考取相應的執業資格證書;企業人員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教學理論等方面的培訓,同時積極獲取“教師資格證書”。構建了具備紮實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同時具有很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

(三)合理合適調控實踐任務

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的時間,是有效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關鍵。應充分考慮不同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規律與特點,靈活地安排實習實訓的時間。例如需要合理分析合作企業生產任務在一年中的分佈規律,然後儘量將實踐教學安排在任務相對比較輕鬆的時期,以減輕教學對企業生產任務產生的影響,同時也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動手實踐的機會。同時應儘量早些將專業實踐教學任務安排以書面的形式遞交給企業,以便企業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將這些實踐教學任務完成。

(四)建成建好質量評價體系

構建好質量評價體系,是監控和檢驗學生職業能力的有效手段。要與行業企業合作,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羣)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制定職業資格要求、崗位要求、學校標準相互協調的質量標準體系,並由此建立起質量管理制度、作業檔案和考覈辦法。學校與相關行業企業共同參與學生職業能力的質量保障及監控。建立職業技能鑑定站,將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與職業技能鑑定有機結合,透過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認證,使學生“就業即能上崗,上崗即能頂崗”,爲社會輸送高質量的技術應用型人才[3]。堅持以國家職業標準、骨幹行業與企業標準、國家與省的職業技能大賽等標準爲依據,推行由職業資格標準、崗位要求、學校標準所組成的三方認證質量管理體系,考察學生是否掌握了現有的成熟技術,而且還要考察學生是否具有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後續發展能力。採取學生學習過程表現與成果相結合的全方位學生評價與考覈方式,並按照職業崗位要求,將不同類別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比如工具鉗工、數控車(銑)工、CAD/CAM軟件應用中級等等折算成相應學分,把教學目標定位在獲取職業資格證書上,有力地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五)強化優化安全法律保障

要明確校內生產性實訓的安全管理人,院系、教師和學生要簽訂相應的安全責任書,教師對所指導的學生要進行有效的崗前培訓、安全教育,及時排查所用設備存在的安全隱患。應該給學生辦理相應的安全保險,並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定期開展演練,確保發生意外能妥善及時地得到處理。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需要具體的、有效的、系統的研究。透過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解決當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探索適應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規範基地建設管理的整個過程,提高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執行的效率和效益,才能充分利用基地的生產條件和職業氛圍強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