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教學設計中主要環節的論文

論文1.53W

篇一:教學設計有幾個環節

關於教學設計中主要環節的論文

教學設計有哪幾個環節及各環節的內容如何

透過學習初娜娜老師關於《教育技術應用--“教學設計”基礎知識 》的講座,讓我對教學設計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會。更加明確了教學設計中每一環節的任務及重要性,對我今後的教學設計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

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1)教學目標分析——確定教學內容及知識點順序;

(2)學習者特徵分析——確定教學起點,以便因材施教;

(3)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4)學習情境設計;

(5)教學媒體選擇與教學資源的設計;

(6)在教學過程中作形成性評價並根據評價反饋對內容與策略進行調整。各環節的內容分析如下:

教學目標分析——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 學習者特徵分析——

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要注意結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徵分析,比如說是透過平時的觀察、瞭解;或是透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採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教學媒體選擇與教學資源的設計)—— 教學資源與工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爲支援教師教的資源;二是支援學生學習的資源和工具,包括學習的環境、多媒體教學資源、特定的參考資料、參考網址、認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別說明的傳統媒體。如果是其他專題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方面的課程,可能還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援及可獲得情況。

教學過程(學習情境設計)——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部分,要說明教學的環節及所需的資源支援、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說明的教師引導語。

最後,畫出教學過程流程圖。同時,流程圖中需要清楚標註每一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媒體和相應的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設計——創建量規,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幫助和總結——說明教師以何種方式向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設計相應的不同幫助和指導,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給予不同的幫助。在學習結束後,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簡要總結。可以佈置一些思考或練習題以強化學習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或補充的連結鼓勵學生超越這門課,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領域。篇二:完整的課堂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完整的課堂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教學目標設計;

2.根據學生已有水平確定教學起點設計;

3.教學內容設計;

4.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選用設計;

5.教學評價設計;

6.課堂教學結構設計。

上述幾個環節是互相聯繫的。其中教學目標的設計是課堂教學設計的起點,它對課堂教學的發展起着調整和控制作用,制約着課堂教學設計的方向。學生的已有水平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內在條件”,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必須確定學習者的已有水平,確定向教學目標努力的起點,並據此設計相應的外部條件。這些外部條件包括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的選用及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等。這些外部條件的設計要與學習者的內在條件有機地配合起來,從而優化地達成教學目標。課堂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到課堂教學系統各要素以及整個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的聯繫,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方案。

(一)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教學目標

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是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必須正確處理的首要問題。所謂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的指向或預期的學習者行爲改變

的結果。這裏所說的行爲改變,包括知識、智力、情感、身體素質等各個方面。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對課堂教學活動起着調整和控制作用。現實表明,對課堂教學目標認識不清,沒有看到它是進行教學活動首先應該明確而又必須全面貫徹的問題,是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低下的原因之一。所以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設計應從目標開始,我們必須重視教學目標的選定和準確的.

(二)根據學生已有水平確定教學起點設計

要了解學生心理髮展的一般特點。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心理髮展水平及特徵,表現出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以思維的發展爲例,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初中生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而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則有了很大發展。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對這些一般的特點必須加以考慮,這對於教學方法、媒體的選擇十分重要。除了瞭解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發展的共同特徵外,學生的個性特徵包括氣質、性格、能力等幾個方面,教師也應瞭解。我們研究學生髮展中的共性與個性兩個方面,目的在於根據學生的特點確定教學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安排不同的課堂教學結構,也就是說安排適合於學生“內在條件”的外部條件。

(三)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的設計過程也就是教師認真鑽研教科書,選擇組織講授內容的過程。教學內容集中體現在教科書中。但是,由於教科書的編排和

編寫要受到書面形式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總是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如往往偏於顧及知識的邏輯結構,難以更多顧及學生的認知結構。爲達成教學目標,教師不可能原封不動的將教材搬給學生或不加指導的任憑學生自發學習,而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對教材進行科學的再加工,對教材進行取捨、補充、簡化,重新選擇有利於目標達成的材料。所選的材料要具有科學性、思想性、啓發性,並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根據教學目標選定了教學內容後,就需要對這些內容進行恰當的安排,使之既合乎學科知識本身內在的邏輯序列,又合乎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從而把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很好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識,順利地達到目標。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的選用設計

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兩者是緊密關聯的。一方面,無論哪一種教學方法都需要媒體的配合,教學方法具有物質性的特點。所謂教學方法的物質性也就是它對教學媒體的依賴性,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另一方面媒體的使用必須貫穿一定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是互爲作用的,任何一方不恰當,均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五)教學評價的設計

在一切系統中都存在着資訊反饋,沒有資訊反饋,系統就無法實現有目的的最佳的運動。課堂教學作爲一個動態系統,要有序的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也必須在經常的調控中才能實現。教學評價就是對課堂教學系統實施調節與控制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依據。

(六)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

前文已談過如何確定教學目標、分析和組織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評價的設計等,但歸根結底都要回到具體的課堂教學結構上來。所謂課堂教學結構是教學系統諸要素在課堂教學中的組合形式,是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相互關係與聯繫的具體體現。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一

在進行課堂教學結構設計時必須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學目標不同,學生特點不同,學科內容不同,具體的課堂教學結構的程式也就有所不同,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使課堂教學結構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有效的適應性。

篇二: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

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

一、明確教學內容:明確教學內容:這裏應寫明版本、學科、單元、課時及課題。

二、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包括教的目標,也包括學的目標。它就是透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最後達到的一種目標。它是教學設計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般依據《學科課程標準》,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去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

三、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這是教學設計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確定是一定不能偏離主幹知識,學生學不會的,應該有辦法讓學生學會。

四、教學準備:與本節教學相關的工具,如課本、掛圖、多媒體等。

五、教學時間: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而確定。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包括創設情境匯入、複習回顧匯入等)。

(二)講授新課:是課堂教學的主幹部分,也是一節課的核心

(三)體驗發現: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體驗發現,鞏固提高。

(四)拓展延伸:由課內遷移到課外,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人文素質。

(五)課堂小結:是對一節課所學知識的系統歸納和總結。

七、板書設計: 簡潔工整、突出重點、尋求特色

八、作業佈置:包括讀、寫、聽、調查、實踐等

九、課後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學設計的延伸,也是教學設計的必要環節。客觀公正的教學反思不僅能矯正教學行爲,還能提高教學能力,也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課堂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主要包括:講解、提問、教具演示、板書等;學生活動主要包括:學生讀書、回答問題(時間可靈活)、討論、練習、表演、實驗等。對於這些活動什麼時候做、用多少時間做都要有計劃性。

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時間:

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時間安排一般是這樣的:組織教學1分鐘、匯入新課3分鐘左右、講授新課30—35分鐘、小結3—5分鐘;佈置作業靈活處理。教學中應按這個時間安排進行。

篇三: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

教學設計的幾個主要環節:

1、分析教學內容2、學習者分析(學生)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4、教師分析5、教學策略的分析6、教學評價的設計

各環節的內容:

(1)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包括教的目標,也包括學的目標。它就是透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最後達到的一種目標。它是教學設計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般依據《歷史課程標準》,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去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

(2)教學方法的設計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可用的方法很多。教師在備課時要對選用教學方法進行精心設計。教學方法的設計實際上就是確定教學方法的運用:什麼內容用什麼方法。選用的依據包括五個方面,具體內容參照第二講中的相關內容。

注意一個課時的教學往往不止一種方法,在設計方法時最好具體到每個子目或每個知識點上。(如洋務運動一課中,洋務派與頑固派的主張可以用辯論法,也可用圖表對比呈現觀點;洋務企業可用圖表法;洋務企業的特點可用講解法或討論法;評價可用討論法)

(3)教具的設計

歷史教具是歷史教學必要的輔助手段,包括實物類教具、圖示教具、多媒體教具等。實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種歷史物件的模型或樣品、有利於教學的其他具體物品;圖片教具主要是一些歷史圖片、地圖;多媒體類教具就是多媒體課件及相關的設施。備課時要精心考慮可以選用的教具以輔助教學,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4)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板書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係到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學習效果。怎樣進行板書設計,將在後一節講述。

(5)、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設計是教師對已確定的教學內容怎樣教及推進程序的一個總體思考,其中重點是教學過程的推進順序。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①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活動的時間和學生活動的時間。教師活動主要包括:講解、提問、教具演示、板書等;學生活動主要包括:學生讀書、回答問題(時間可靈活)、討論、練習等。對於這些活動什麼時候做、用多少時間做都要有計劃性。

②分配好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時間。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時間安排一般是這樣的:組織教學1分鐘、匯入新課3分鐘左右、講授新課30—35分鐘、小結3—5分鐘;佈置作業靈活處理。教學中應按這個時間安排進行。

③設計每個知識點的用時;

④設計好子目間的過渡。

對教學思路設計的基本要求是:使整個課堂節奏緊湊,環環相扣,成爲一個有機整體。教學設計是對教學的一個總體規劃,是保證課堂教學有序、有效推進的前提。因此,在備課時要充分予以重視。

教學設計有哪幾個環節?內容如何?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其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學習內容特徵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教學過程、課堂小結(含板書設計)、自主性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教學

資源連結等。

1、評估需求確定教學目的:測量學習差距、確定完成教學後能夠做什麼?

2、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學習之前的知識技能分析?

3、學習者分析:學習者個性特徵和學習環境分析?

4、編寫教學目標:具體陳述學習後能夠做什麼?

5、開發評價方案:你準備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

6、開發和選擇教學材料:你設計各種教學資源和材料爲教學做準備?

7、實施與評價:實施你的設計並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8、修改:整理反饋資料和數據,進行修改教學設計

9、總結性評價:對學習者使用效果進行最終評價

設計有哪幾個環節?內容如何?

教學設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主要包括學習內容特徵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教學過程、課堂小結(含板書設計)等方面的內容。

1、匯入

一節課的匯入,不僅作爲教師講授新課的鋪墊,即爲進入新課學習提供背景,還應具有引發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興趣,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學習的功能和作用。

設計匯入時,可以採用具有形象直觀、典型特徵鮮明、外觀奇特的形象資料,或學生熟悉的事物,創設情境。以此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遷延已有的知識儲備,活躍思維。爲進一步的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力。

2、內容講解

教材內容的講授,是課堂教學的主幹部分,也是一節課的核心。 小學教師在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的這個過程和環節時,不僅需要藉助於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力求將知識“講活”,還要藉助於直觀、想象的教學手段及教具,呈現具體、形象的知識本體,記述清晰的第一手材料,向學生展現一個可以感知的知識。

3、換位思考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學生學習方法和技能的訓練。在學生對一個新的知識和內容進行思維和認識時,方法和技能的運用是至關重要的。

教師應根據讓學生自己思考的問題,設計出一種或幾種方法,如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綜合、演繹等。告訴學生如何運用這些方法,具體指導學生在運用這些方法後,產生自己的結論和認識。

4、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是對一節課所學知識的系統歸納和總結。教師也應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的能力,學習的水平,透過積極的引導,將教學的這個環節交由學生完成。使他們既重現和複習了剛剛學過的知識,又在方法和技能方面得到一次訓練的機會。也是是對一節課所授知識在突出重

點的前提下,進行線條式的梳理。以使學生在已經學習和認知的基礎上,理清頭緒,把握重點。

5、課堂練習或作業

課堂練習或作業,既是教師隨堂或課後檢測、評估學生學習狀況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實踐學習技能和方法的重要途徑。

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

教學目的,教學分析,分析學習着和環境,績效目標,評價工具,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教材,形成性評價,修改教學,總結性評價。

1.評價需求以確定教學目的

第一步要確定在學生學完教學內容後,你希望他們能夠做什麼。教學目的有多個來源,如教學目的清單、需求評估結果、對學習困難學生實際情況的瞭解、對實際做這項工作的人員的分析以及對新教學的其他需求等。

2.進行教學分析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之後,你還要確定爲了實現目的人們需要按部就班做什麼。教學分析過程的最後一步是確定在開始教學之前學生應該具備的技巧、知識和態度,這些被稱爲入門技能。把這些確定的技能用一張圖表來描述他們之間的關係。

3.分析學習者和環境

除了分析教學目的之外,還要同時分析學習者,分析他們學習的環境和應用技能的環境。學生現有的技能、偏好、態度以及教學環境和應用環境的特點等這些重要資訊,會影響後續步驟,特別是教學策略的選擇。

4.編寫績效目標

在教學分析和明確入門技能的基礎上,你要具體寫出學生在完成學習後能夠做什麼。這些描述來源於教學分析中技能的確定,這些描述決定了要學習的技能、技能形成的條件和成功完成的標準。

5.開發評價工具

根據你剛纔描寫的目標,開發相應的評價方案,衡量學生完成你描述的目標的能力。重點在於把目標中描述的行爲類型和評級需求相關聯。

6.開發教學策略

根據前五步中獲得的資訊,確定你在教學中爲了實現最終的目標所要使用的教學策略。這個策略包括教學前的活動、資訊的呈現、練習與反饋、測試和後續活動等幾個部分。教學策略的確定以現在的學習理論和學習研究成果、媒體傳遞教學內容時的特點、教授的內容和接受教學的學習者的特點爲基礎。這些特徵被用來開發或選擇材料以及開發課堂交互式教學的策略。

7.開發和選擇教學材料

在這一步你將使用你的教學策略產生教學。典型材料包含學生手冊、教學材料和測試。(這裏的教學材料泛指各種類型的教學,包括教師指導手冊、學生模組、投影膠片、錄像帶、計算機支援的多媒體和遠距離教學的網頁。我們試圖使材料這個詞具有更廣泛的涵義)。是否決定開發原始材料取決於被教授的學習類型、現有材料的可用性和可開發的資源。還要提供在已有的資源中進行選擇的標準。

8.設計和實施教學的形成性評價

完成教學草案後,要開展一系列測試評價,目的是收集數據、提高教學。形成性評價的三種類型是:一對一評價,小組評價和現場評價。每種評價都爲設計者提供了不同類型的資訊用來改進教學。同樣的技術可以被用來對已有的材料和課堂教學做形成性評價。

9.修改教學

最後一步(也是下一次循環的第一步)是修改教學。整理和分析形成性評價所收集的數據,確定學習者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依據這些困難找出教學方面的不足。

10.設計和實施總結性評價

儘管總結性評價是教學有效性的最終評價,但它通常不是設計過程中的一部分,它是用來評估教學的價值的,必須在完成了形成性評價,在教學已經進行了充分的修改,滿足了設計者的標準之後才進行。因爲總結性評價通常不是由教學的設計者,而是由獨立的評估員完成的,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這個過程也不應該算做教學設計過程的一部分。

上述九個基本步驟描述了一個使用系統化方法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這個過程之所以被稱爲系統方法,是因爲它由相互關聯的元素組成,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篇二:完整的課堂教學

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完整的課堂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教學目標設計;

2.根據學生已有水平確定教學起點設計;

3.教學內容設計;

4.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選用設計;

5.教學評價設計;

6.課堂教學結構設計。

上述幾個環節是互相聯繫的。其中教學目標的設計是課堂教學設計的起點,它對課堂教學的發展起着調整和控制作用,制約着課堂教學設計的方向。學生的已有水平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內在條件”,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必須確定學習者的已有水平,確定向教學目標努力的起點,並據此設計相應的外部條件。這些外部條件包括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的選用及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等。這些外部條件的設計要與學習者的內在條件有機地配合起來,從而優化地達成教學目標。課堂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到課堂教學系統各要素以及整個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的聯繫,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方案。

(一)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教學目標

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是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必須正確處理的首要問題。所謂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的指向或預期的學習者行爲改變

的結果。這裏所說的行爲改變,包括知識、智力、情感、身體素質等各個方面。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對課堂教學活動起着調整和控制作用。現實表明,對課堂教學目標認識不清,沒有看到它是進行教學活動首先應該明確而又必須全面貫徹的問題,是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低下的原因之一。所以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設計應從目標開始,我們必須重視教學目標的選定和準確的.

(二)根據學生已有水平確定教學起點設計

要了解學生心理髮展的一般特點。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心理髮展水平及特徵,表現出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以思維的發展爲例,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初中生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而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則有了很大發展。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對這些一般的特點必須加以考慮,這對於教學方法、媒體的選擇十分重要。除了瞭解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發展的共同特徵外,學生的個性特徵包括氣質、性格、能力等幾個方面,教師也應瞭解。我們研究學生髮展中的共性與個性兩個方面,目的在於根據學生的特點確定教學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安排不同的課堂教學結構,也就是說安排適合於學生“內在條件”的外部條件。

(三)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的設計過程也就是教師認真鑽研教科書,選擇組織講授內容的過程。教學內容集中體現在教科書中。但是,由於教科書的編排和編寫要受到書面形式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總是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如往往偏於顧及知識的邏輯結構,難以更多顧及學生的認知結構。爲達成教學目標,教師不可能原封不動的將教材搬給學生或不加指導的任憑學生自發學習,而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對教材進行科學的再加工,對教材進行取捨、補充、簡化,重新選擇有利於目標達成的材料。所選的材料要具有科學性、思想性、啓發性,並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根據教學目標選定了教學內容後,就需要對這些內容進行恰當的安排,使之既合乎學科知識本身內在的邏輯序列,又合乎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從而把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很好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識,順利地達到目標。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的選用設計

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兩者是緊密關聯的。一方面,無論哪一種教學方法都需要媒體的配合,教學方法具有物質性的特點。所謂教學方法的物質性也就是它對教學媒體的依賴性,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另一方面媒體的使用必須貫穿一定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是互爲作用的,任何一方不恰當,均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五)教學評價的設計

在一切系統中都存在着資訊反饋,沒有資訊反饋,系統就無法實現有目的的最佳的運動。課堂教學作爲一個動態系統,要有序的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也必須在經常的調控中才能實現。教學評價就是對課堂教學系統實施調節與控制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依據。

(六)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

前文已談過如何確定教學目標、分析和組織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評價的設計等,但歸根結底都要回到具體的課堂教學結構上來。所謂課堂教學結構是教學系統諸要素在課堂教學中的組合形式,是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相互關係與聯繫的具體體現。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一

在進行課堂教學結構設計時必須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學目標不同,學生特點不同,學科內容不同,具體的課堂教學結構的程式也就有所不同,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使課堂教學結構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有效的適應性。篇三: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

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

一、明確教學內容:明確教學內容:這裏應寫明版本、學科、單元、課時及課題。

二、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包括教的目標,也包括學的目標。它就是透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最後達到的一種目標。它是教學設計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般依據《學科課程標準》,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去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

三、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這是教學設計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確定是一定不能偏離主幹知識,學生學不會的,應該有辦法讓學生學會。

四、教學準備:與本節教學相關的工具,如課本、掛圖、多媒體等。

五、教學時間: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而確定。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包括創設情境匯入、複習回顧匯入等)。

(二)講授新課:是課堂教學的主幹部分,也是一節課的核心

(三)體驗發現: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體驗發現,鞏固提高。

(四)拓展延伸:由課內遷移到課外,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人文素質。

(五)課堂小結:是對一節課所學知識的系統歸納和總結。

七、板書設計: 簡潔工整、突出重點、尋求特色

八、作業佈置:包括讀、寫、聽、調查、實踐等

九、課後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學設計的延伸,也是教學設計的必要環節。客觀公正的教學反思不僅能矯正教學行爲,還能提高教學能力,也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課堂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主要包括:講解、提問、教具演示、板書等;學生活動主要包括:學生讀書、回答問題(時間可靈活)、討論、練習、表演、實驗等。對於這些活動什麼時候做、用多少時間做都要有計劃性。

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時間:

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時間安排一般是這樣的:組織教學1分鐘、匯入新課3分鐘左右、講授新課30—35分鐘、小結3—5分鐘;佈置作業靈活處理。教學中應按這個時間安排進行。

標籤:論文 教學 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