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強化情商培養,提升創新素質論文

論文5.59K

論文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是當下高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而高質量的情商在大學生的創新素質教育中起着內在的決定性作用。高校教師應注重大學生高質量情商的培養,透過提升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來提高其創新素質,爲大學生畢業後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改造社會打下基礎。

強化情商培養,提升創新素質論文

論文關鍵詞:情商;高質量;創新素質;大學生

當今世界各國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創新素質的競爭。創新素質教育是高校一種新的教育內容,創新素質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等素質的培養,而這些都有賴於對大學生情商的培養與提高。如何實施創新教育,如何爲社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目前我國高校實施素質教育所面臨的新課題。

一、培養高質量情商的目的與方法

情商的培養主要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在實踐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品格,使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提升。情商屬於非智力因素,情商是創新的必要條件,高質量的情商在大學生的創新過程中起着內在的決定性作用。

創新素質的形成與發展不僅取決於知識要素,更重要的是受到健康情緒的激勵,高尚人格的引導,意志力的支配,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驅動。因此,高校教育只有重視對大學生的高質量情商的培養,才能培養出適應現代發展需要的創新人才。培養大學生高質量的情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與訓練:

(一)激發學習動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教師應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從而培養學生對學校、對專業的興趣,確立正確的奮鬥目標。例如,運用多種形式的報告、參觀等,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人生觀、世界觀教育是培養和發展大學生高質量情商的重要途徑。一個情商發展健康的人,就會對人生有抱負,對社會有責任感,對人正直,遇事誠實,對學習與工作積極進取。

(二)培養抗挫折能力,鍛鍊堅強意志

當今的大學生心理抗挫折能力相對較弱,比如,學業競爭中受挫、人際交往中受挫、目標過高而受挫等。教師要對學生加以引導,與學生談話,及時瞭解學生的挫折,教育學生要能面對挫折迎接挑戰。大學生的意志培養關鍵在於學會面對挫折。

在從事創新活動中,不可能立刻享受到成功,需經過無數次的失敗,需要鍛鍊自己堅強的信心、堅定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這樣才能磨練人的意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三)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教育

素質教育是一種積極的人生體驗和自我覺醒,要發揮學生在素質教育中的主體性作用和個性特點。教育者要善於利用受教育者的自悟、自醒,考慮其主體性來編排高校的教育計劃和教學要求,把學生的自我教育融入到學校的系統教育之中。比如透過利用寓教於樂的教育形式,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透過開展喜聞樂見的課外活動,激發和培養大學生自信、自愛、自尊、自強的心理品質。[1]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既要符合社會準則和道德規範,又要正確地分析和評價自己的性格特徵。高校教師要善於因勢利導,激發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客觀地評價自己,對自己的人生進行積極樂觀的創造;要引導學生勇於反思、善於反思,啓發大學生的自我教育,主動改善與提高自己的情商,纔會產生開發和更新潛能的動力,從而完善自我。

(四)培養良好性格,加強團隊合作

培養良好的性格有利於大學生實現理想目標,順利成長成才。一個與人和諧相處的人,能汲取別人的優點和長處,順利實現與別人的合作,獲取創新成果。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的成功,就凝聚了許多人的努力。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要求人具有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善於與人相處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養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鍛鍊他們在團隊活動中的互相協作能力;學會尊重、寬容他人,學會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學會反省自己,善於調節情緒;在共同協作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責任感和合作精神,塑造良好的性格,以適應現代社會生存、競爭和發展的需要。

(五)培養自信心,增強競爭意識

成才的關鍵在於自信。要做好每一件事情都要有自信,特別是做那些別人不做或不易做的事情更需要自信。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大學生從心裏感覺到老師的理解和讚賞,他們會樹立起很強的自信心,變得想學、樂學,能夠很自信地處理難題和探索未知,進而獲得創新成功;競爭是時代的要求,教師應加強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教育,從多角度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爲他們樹立競爭目標,獎優罰劣,讓學生在競爭的環境中有緊迫感,逐漸形成競爭意識。

二、提高創新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從教育者的維度着手,構建創新教育的完整體系

1、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創新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創新素質,首先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變“應試教育”爲素質教育,變“灌輸式”爲“啓發式”。使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要成爲學生素質教育的指導者;使學生不僅是課堂中的受教育者,還要成爲尋求真理的探索者;使教學過程不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還要成爲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在大學生創新過程中,高校教師應給予他們充分關注和肯定,允許失敗和錯誤,激勵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積極發現和關注蘊藏在學生身上的潛在的創新品質;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給學生以平等參與的機會,給學生創造更大的發揮創造性的空間;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踐活動中開發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素質。教師要把情商教育有機地滲透於創新教學的全過程之中。

2、注重創新素質的自我完善。古人韓愈曾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所以高校教師不僅是科學知識的傳播者,其爲人師表的德行對學生情商的影響也非常大。教育者的人格直接關乎受教育者的學習情緒和學習效果,教師創新素質的高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在創新素質教育中,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爲此,教師應該提高自身創新素質,重視情商和創新素質的自我完善;優化知識結構,實現從單一結構向複合結構的轉變,廣泛吸收一切有用的`新知識,不斷更新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有創新經驗的學術帶頭人應該到教學第一線,把教育創新成果運用於教學科研中去。 3。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我國高校的課程體系設計,應該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強調基礎要紮實、視野要寬泛,以培養能力和提升創新素質爲根本,教學內容安排上要增加高水準講座和互動式學術探索活動的比重,並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學分結構,在高校常規教學中滲透創新素質教育;刪除陳舊的教學內容,增加當今科技前沿的新知識;將科學研究引入大學教學過程,如實驗教學增加綜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適當提高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重;進行學科知識結構的優化重組和課程結構及內容的更新,改變學科之間缺乏聯繫、內容分割過細的現狀,實行學科結構的綜合化和課程內容的綜合化,讓學生對專業學科既能夠了解過去,還要熟悉現在,更要把握未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適應時代潮流。

(二)從受教育者的維度着手,提升創新教育的實效性

1、加強創新人格素質的自我完善。創新人格,主要包括創新責任感和使命感,頑強的意志力和能夠經受挫折、失敗的良好心態,以及堅韌不拔的性格,這是堅持創新、作出成果的根本保障。創新素質教育是對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人格的塑造。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格,才能對創新活動具備自主性和自發性,才能具有源源不斷的創新內動力。

大學生觀察事物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要善於發現和創新,敢於質疑,有獨立見解;要鍛鍊心理承受能力,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意志,樹立堅定的信念,不因一時的失敗和挫折而放棄計劃。

2、構建多元化的創新知識結構。創新知識結構應是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具有完整性和有序性。時代的發展要求創新人才不僅要專精於某一學科,而且要有紮實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創新發現往往在交叉學科、邊緣學科之間產生。一般情況下,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偏弱,文科大學生的科學素養偏差,所以大學生應對科學技術增加人文理解、對人文知識給予科學註解;從不同的學科角度去探討問題、解決問題,以寬廣的視角從分割的學科課程裏把握它們相互之間的關係和本質特徵,這也是認識世界的創新視角。

3、在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進行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在實踐中學會尋找理論與實踐的連接點,培養實踐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要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和學術報告會,加入科技社團,在科技創新氛圍中提高創新水平與創新能力;參加學術活動和學科競賽,拓寬視野,增強創新意識;在科研實踐活動中,自覺地應用發散思維,提出集中解決方案進行優化分析,並敢於突破傳統模式。

(三)從教育環境的維度着手,營造創新教育的和諧氛圍

高校的教風、學風和物理環境是最重要的教育環境,高校必須將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作爲一項重要工作,這是學校軟件建設的核心內容。一個和諧健康、充滿朝氣、進取且務實的教育環境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是激發學生創造熱情、提高創新素質的重要條件。

1、建立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環境應該是融知識性、科學性、藝術性爲一體的校園環境。優良的校風能在校內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能正確引導師生的價值取向;崇尚科學研究,能在提升學校教學科研水平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透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提供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的成就動機和社交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喜愛的社團,增強參與意識,開闊創新思路,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責任感以及主動探索知識的精神。

2、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是所有教育獲得成功的基礎。在人格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在情感上教師要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認識學生的獨立個性,瞭解時代的熱點;教師自身要有開闊的視野、豐富的學識、高尚的情懷,從而把傳道、授業與解惑緊密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關係。[3]教師逐漸從傳授者轉變成爲引導者和點撥者,在教學活動中,創造民主平等、誘人表現的課堂氛圍,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爲主動地探求知識。

3、建立和諧創新的教育過程。要讓學生喜愛,至少是樂意接受學校設計的教學活動,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有的學生視上課爲完成任務,應付考勤;教師臺上自顧自講,缺乏激情沒有新意,學生做自己的事甚至玩遊戲,考試前突擊或者想辦法作弊,大學存在的這種現象不在少數。所以,教學方法和學習氛圍的優劣至關重要。大學教師要善於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組合效應,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潛能,使教育過程充滿發現、探求新知的和諧氛圍;優化學科之間的協同性,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繫,學科之間應合理佈局,在人文學科中要結合科學知識,在理工學科中要滲透人文知識。

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的創新性人才,大學要擔當起這一責任。高校必須加強大學生的創新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大學生畢業後,將在各自崗位上不斷迎接新的挑戰,他們會面臨複雜的環境、艱鉅的任務,碰到障礙和挫折,這都要依賴於他們高質量的情商、他們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去披荊斬棘、開闢未來。如果大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就能夠完成高質量的情商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歷練,構建其完善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就能爲大學生今後適應社會、改造社會打下紮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