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從人際關係角度看路得性格的複雜性論文

論文2.27W

《聖經》被認爲是一部典型的男性文字,其作者及敘述客體大多爲男性。在《聖經》66卷書中,只有《以斯帖記》和《路得記》這兩卷是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儘管《路得記》是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但文中不乏父權制思想的影子。表面上看,路得是一個光輝形象,是男性創造出來的“天使”,並代表了男性希望女性所擁有的品質。然而深層次分析,此“路得”並非真正的路得,而只是男性的想象物,男性閱讀的產物。路得並非簡單的溫順、高貴和貞潔,否則就落入了扁平的性格,在其表面的順從和貞潔下深藏着其複雜性和狡猾性。本文透過路得和其他人物關係的分析,試圖還原真實的路得。

從人際關係角度看路得性格的複雜性論文

一、路得與拿俄米

小說中展現最多的是婆媳關係,路得對婆婆拿俄米的的孝順也是傳統讀者最讚賞的地方。

(一)路得的傳統形象

故事之中還是故事之外,路得都被認爲對婆婆孝順有加。書的結尾之處,以色列的衆婦人對拿俄米這樣說道:“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養你的老,因爲是愛慕你的那兒婦所生的。有這個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路得記》,4:15)“比七個兒子還要好”最好地總結了大衆眼中路得的善良與孝順。周平在其論文中高度稱讚了路得並將其概括爲“人性美”(1999)。

(二)路得的複雜性與狡猾性

儘管路得傳統地被認爲是孝順善良的,但John H Gottcent在The Bible: A Literary Study一書中認爲《路得記》中所有的人物都是詭計多端,做事說話都有其計謀(1986)就路得性格而言,筆者亦有同感。路得在對婆婆拿俄米的孝順背後掩藏着她自己的真實意圖。

路得,一個摩押女子在喪夫之後,爲何會背棄信仰,拋棄父母,追隨婆婆?這難道只是出於孝順?一個摩押女子又怎麼會去一個敵邦生活呢?郭秀梅在其Journey Through the Bible中指出“在一般的西伯來人聽來,這就好像一般的中國人在1949年聽見,‘某個中國人與與妻子和兩個兒子去日本居住,兒子後來娶了日本人爲妻’時的感覺一樣”(1992)。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當時摩押和以色列的關係。在這種敵對的情況下,大部分人不會做出路得式的選擇。難道路得從來沒有考慮過可能遇到的艱難險阻嗎?如果真的沒有,那麼我們不得不說她很魯莽無知。如果她能背棄父母,背棄信仰,我們又怎麼能稱她爲義人,稱她爲孝順?

事實上,在婆媳關係中,路得有她自己的計謀。她深諳丈夫家鄉的寡婦內嫁制風俗,正是因爲如此,她知道在以色列她一樣可以謀得一位丈夫,否則她不會拋棄所有去奔赴一個未知的明天。她明白她能獲得上帝的憐憫並找到安息之地。路得在追隨婆婆時其實內心有自己的打算。事實上,她遠遠比人們心目中的陳規形象要複雜狡猾的多。

二、路得與波阿斯

當路得與婆婆回到以色列時,正值麥收季節。沒有經濟來源的她們只能靠撿麥穗維持生計。路得主動承擔起此項工作,“容我往田裏去,我蒙誰的恩,就在誰的後面拾取麥穗。”(《路得記》,2:2)那麼,路得可以“蒙誰的恩”呢?熟悉故事的人,答案指向了波阿斯。

傳統觀點認爲,路得與波阿斯的關係中路得一直是處於服從狀態。“她是溫順的,只想按拿俄米說的做”(陳,2010:35)筆者認爲,在路得和波阿斯的關係中,是路得而非拿俄米有言語權。拿俄米只是路得思想的傳聲筒,路得願望合理化的途徑。路得反覆在婆婆面前暗示她對波阿斯的愛慕之情,而婆婆拿俄米只是他們結合的催化劑。

(一)結識波阿斯

當路得去撿麥穗時,碰巧到了波阿斯地裏,而這一天波阿斯正好來田裏視察。可謂無巧不成書啊,怎麼會有這麼巧的事情?純屬巧合還是特意安排呢?在貌似的巧合下其實有諸多必然性。路得知道波阿斯家的田地,而且知道波阿斯回來。

那時,陌生人在別家田裏撿麥穗會受到斥責,波阿斯對僕人說的話足以證明。“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麥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路得記》,14:15)。拿俄米應該知道路得有可能被責備。既然如此,她沒有理由不提醒兒媳。可能的假設是拿俄米警告過路得,那麼如何預防呢?路得應該想過並找到了對策。最好是去自己丈夫兄弟的田裏,這樣就可以避免侮辱。這一切並非巧合而是有意而爲之。她來是爲了引起波阿斯的注意,她成功了。

(二)麥場求婚

表面上看,路得是在婆婆指導下完成了所有事情,如果讀者單純地這樣想,就完全忽視了其個人能動性。深層分析,在其“被指導”的求婚中,路得是自發的。她去了波阿斯的麥場,並做了婆婆交代的`事情。“路得便悄悄地掀開他[波阿斯]腳下的被,躺臥在那裏”(《路得記》,3:7)。她應該懂得這種行爲的深層含義,拿俄米也曾提到要幫她找歸宿。從拿俄米口中,她應該懂得這在以色列文化中是求婚的意思。事實上,不僅拿俄米希望如此,這正是路得的願望。波阿斯,富有,慷慨,正直而又對路得關懷有加。

三、路得和鄰里

雖然文中路得和鄰里的關係很少提到,但從文中我們可以推測出,鄰居尊重並愛戴她。衆人對他和波阿斯多子的祝福,以及衆婦人“勝於七個兒子”的評價最好地證明了這點。在一個社區裏,一個女人怎麼樣才能贏得所有的的尊重?僅僅是善良和貞潔是不足的。這仍然需要在人際關係中的圓滑,尤其是在一個大的社區中。現代社會更是如此。

四、結語

路得作爲家喻戶曉的名字,通常與衆多美德聯繫在一起,但透過分析她與其他人物的關係,我們發現,路得還有其狡猾算計的一面。透過分析,我們將路得從父權制單一的解讀下解放出來,還原了路得的真實性格。

參考文獻:

[1]Gottcent, John H. The Bible: A Literary Study. Boston: ADivision of G.K. Hall & Co., 1986.

[2]The Holy Bible(King James Version).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91.

[3]陳嬌.“《路得記》的敘事技巧”,Diss. 中南大學,2010.

[4]郭秀梅neying through the Bible,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2.

[5]周平,《路得記》的人性美與文學魅力,《四川外語學院學報》,第三期(1999):46-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