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等教育就業指數評估的原理與構建論文

論文2.53W

論文摘要:圍繞大學生的就業率、就業缺口和就業質量三個統計指標,運用數理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適應數量迅速增加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需要,建立綜合反映大學生就業狀況的指數模型,是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一種有益嘗試,對畢業生、高校.用人單位、人才市場和政府宏觀調控等提供全方位的指導服務作用.大學生就業指數系統運用依賴於數據庫的總體構成及其原始數據的採集。

高等教育就業指數評估的原理與構建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 就業指數 教育市場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高等教育的未來走向。從現在開始,高校擴招後的學生將陸續畢業,2004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212萬人,較上年增加67萬人,大學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由於存在用人機制、供需結構、擇業觀念等衆多因素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不同程度地存在結構性和(或)摩擦性的困難,妥善解決好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一項意義重大而十分繁重的任務。政府和高校都在爲大學生就業創造環境,目前不少地方已採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建立並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以適應數量迅速增加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需要。事實上,大學生就業問題出現一定困難並不是我國受高等教育的人才過剩了,我國受高等教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不但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甚至還低於有的發展中國家。在2l世紀,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從目前情況看,我國高校畢業生還遠遠不能滿足各行業對各類高素質人才的需要。然而,解決好這一問題,還依賴於國家、地方和高校三個層面形成更大的合力,加強招生、培養和就業的相互聯繫,在高等教育專業設定、辦學水平、質量評估上同就業形勢和狀況掛鉤,引導高校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教學結構。爲更好地實現大學生的就業需要,尋求高等教育擴大招生規模可持續發展道路,本文探討了設立大學生就業指數的方法作爲解決的三方協調基本途徑的有關問題。

一、編制大學生就業指數的理論依據

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存在着非線性關係,在此基礎上採取迴歸模型方法構建非線性函數關係式,可以進一步確定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的關係類型,並進而觀察對就業促進的具體情況。從理論上講,這種方式建立的迴歸模型可以較爲精確地求出以點彈性概念爲基礎的就業彈性,這樣就可以避免使用長期彈性概念的不精確性,即一定時期的就業平均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可能並不存在時點意義上一一對應的關係。或者說,即使知道了在某一時期經濟增長是促進就業增加的,也不能得出結論說在這期間經濟增長總是帶來就業的增加。

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存在着非線性關係函數式可以表示爲:L=f(Y)=0Y。。公式中,L表示就業人數,Y表示GDP,0表示就業彈性係數,a表示常數。對公式取對數,得:1nL=lno+alnY。高等教育就業指數評估的原理與構建在此基礎上構建迴歸方程如下:

lnL=a+blnY+e在此公式中,L表示就業人數,Y表示GDP,a表示常係數,b表示就業彈性係數,e表示隨機誤差。

運用這一理論模型,可以採用相關GDP、就業人數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迴歸分析得出迴歸結果。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聯合國開發署對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率之間關係的劃分,二者關係存在四種類型:一是高經濟增長就業機會擴大;二是高經濟增長就業機會無增長或少量增長;三是經濟增長率下降就業機會有所擴大:四是經濟增長率下降就業機會下降(UNDP,1996)。對於中國整個的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率的關係,有的學者已進行過經濟計量研究(趙建國,2002)。基本結論是經濟增長帶來就業機會的增加,即符合第一種類型,但對就業彈性的大小上存在不同的估計差異。

大學生就業指數模型正是根據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存在非線性關係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其基本含義是指:圍繞大學生的就業率、就業缺口和就業質量三個統計指標,運用數理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建立能夠綜合反映大學生就業狀況的一系列指數模型來描述、評介和預測大學生就業狀況及其市場需求趨勢的方法。這裏是以大學生就業羣體作爲特殊的研究對象,並以大學生就業率比例的變化與經濟增長的關係爲基礎,結合大學生就業分行業、企業性質、專業及學校等狀況,進一步構建就業缺口和就業質量的指數作爲整個就業指數模型的有效組成部分,透過收集大學生市場就業狀況的相關數據,綜合分析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市場需求特徵和就業質量,爲大學生就業指導、大學教育的結構調整以及政府企業的相關工作提供必要的參考意見

二、大學生就業指數系統的構建

(一)就業指數的構建

1.大學生就業指數系統是在研究一般指數的統計指標選取方法的基礎上,選定由就業率、就業缺口、就業質量三個指標組成的指標體系。

就業率:一般指數考慮空缺職位等絕對數量指標,但這些指標均未考慮就業基數的變化影響,因此不能準確描述就業狀況的增長和好壞。可以將就業率指標設定爲一個相對數,以克服就業基數變化對指數的`影響。

就業缺口:指某地區能給大學生提供的職位空缺數與大學生實際填補的空缺數之間的缺口。就業率的增長只能說明就業狀況看好,卻不能提供某地區就業潛力與此就業環境的相關資訊。如:某年某地區能給大學生提供2000個職位空缺,但最後大學生只去了其中的1500個,這個500人的缺口就說明該地區雖然具備就業潛力,但就業環境(由人才政策、人才市場建設等多方面組成)有待改善。如果將該缺口編製成指數並按照行業、職業、企業性質、地區分類,就能爲政府制定詳細的人才政策提供依據,還能評價政策推行的效果及反映當地人才軟環境情況。因此,就業缺口有效反映了人才市場的供需矛盾,是就業指數系統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

就業質量;一般就業指數系統因爲對就業質量的量化有難度,所以很少將就業質量納入指數系統,但這樣做無疑降低了就業指數系統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大學生就業指數系統選取大學畢業生最爲關心的薪酬福利高低和是否有發展空間作爲衡量就業質量的指標,運用虛擬變量的計量方法將定性指標定量化,從而將就業質量引入了就業指數體系。

2.指數是一個相對數概念,是指一項統計指標在n個時點上的觀察值Al,A2…An,以Al所處的時點爲基期,以一個整數爲基數(i00),則稱“An/A1*100”爲該統計指標在第n個時點的指數。依此規定,大學生就業指數系統相應的就業指數可以確定爲:就業率指數:選取某一年作爲基期,以100爲基數,將以後每年的就業率指數化。

就業缺口指數:依據對用人單位每年能爲大學畢業生提供的空缺職位數和畢業生實際就業的數量的統計,選取某一年作爲基期,以100爲基數,將以後每年的就業缺口數量指數化就業質量指數:依據大學畢業生的問卷調查,選取某一年作爲基期,以100爲基數,將以後每年的就業質量量化後指數化。

建立指數化模型依賴於三個就業指數模組的相互關係。就業率的比例變化是基礎,就業缺口指數和就業質量指數是深化和必要的補充。在公式inL-a+blnY+e中,參數b具有特殊的經濟含義,它表示每當增長率變化一個單位所引起的就業率指數的變化,這一參數反映了某一地區經濟增長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實際上反映了就業環境。在上述模型中將這一參數看成是模型的外生變量,是不變的。但在長期的過程中,由於就業政策及地區經濟結構的變化,這一參數也在發生變化,透過研究這一變化可以得到該地區就業環境改變的資訊,從而爲評價就業政策及就業環境提供依據。

這也是編制就業缺口指數和就業質量指數的理論基礎。將就業率指數作爲因變量(Li),經濟增長率(Yi)作爲自變量,採集歷年的大學生就業率指數和經濟增長率作爲樣本,將兩組樣本數據透過最小二乘法擬合成一個一元迴歸計量經濟模型,然後透過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對其進行檢驗和修正。透過連續不斷改變模型的樣本時段,擬合多個一元迴歸模型inL=a+blnY+e,可以得出參數b隨時間變化的序列:b1,b2…bn,透過分析bn的增長規律,可以評價每年就業政策推行的效果和就業環境是否改善。就業率評價參數是就業率指數分析評價系統的理論基礎。

3.虛擬變量模型是建立就業質量指數系統的理論基礎,所謂就業質量,就是畢業生對自己就業的滿意程度,就業率固然重要,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卻不可忽視。如果一味地追求高就業率,往往影響就業質量,因此將就業質量引入就業指數系統相當重要。

將就業質量這一定性變量引入定量分析需要運用虛擬變量理論,習慣上用D表示虛擬變量,虛擬變量的取值通常爲0和1。0表示變量具備某種屬性,i表示變量不具備某種屬性。選取薪酬福利和發展空間作爲衡量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兩個指標,對於薪酬福利和發展空間,均可透過設定虛擬變量來表示,整個就業質量函數可表示爲:y=aD1+bD2,其中,Y表示定量化的就業質量:D1是一個虛擬變量,表示薪酬水平,當調查者對於薪酬水平滿意時,則D1取值爲i,不滿意時D1取值爲0;D2也是一個虛擬變量,表示發展空間,當調查者對工作發展空間滿意時,D2取值爲i,不滿意時D2取值爲0:fl表示所有調查者中對薪酬滿意者所佔的百分比:b表示所有調查者中對工作發展空間滿意者所佔的百分比。

(二)就業指數的數據庫

大學生就業指數數據庫是運用就業指數系統進行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基礎性環節,積累的原始數據可以分爲就業率數據庫、就業質量數據庫和就業缺口數據庫。

1.就業率數據庫

就業率數據庫中所包含的指標有:畢業生總人數、畢業生就業總人數、GDP及GDP增長率、行業就業率、專業就業率和學校就業率等。在操作定義上,畢業生就業總人數可以用當年協議簽署並檔案離校爲準作爲總人數的數值。

2.就業質量數據庫

就業質量數據庫中所包含的指標有:薪酬、薪酬水平滿意度、崗位發展空間滿意度、分專業統計的滿意度和分學校統計的滿意度等。

3.就業缺口數據庫

就業缺口數據庫中所包含的指標有:空缺職位數、實際就業數、行業就業缺口、單位性質就業缺口等。其中,空缺職位數可以表示爲某地區用人單位公開發布的招聘資訊中能爲大學畢業生提供的空缺職位總數;行業就業缺口爲行業空缺職位數與實際就業數之差;單位性質就業缺口爲包括外商獨資、中外合營、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國內上市公司及政府機關及事業單位等不同性質的單位空缺職位數與實際就業數之差。

三、運用就業指數指導大學生就業的積極意義

1.有利於推進高等教育的市場化改革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實踐表明,符合市場需要的專業畢業生才能更好地就業這也是面向市場的大學教育尋求自身發展需要的必然出路。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結合市場的需要,有效地配置和運用教育資源,是當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大學生就業指數的編制可以促進高等院校轉變教育理念,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的改革,促使高等院校根據市場需要,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和專業結構,培養真正爲市場所急需的合格人才。客觀上有利於推動不同層次的大學在市場中進行恰當的定位,努力形成辦學特色,透過特色優勢尋求出路。

2.有利於提供政府宏觀就業政策的調控能力

促進就業是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社會目標之一。大學生擴招後面臨的就業壓力,有必要透過政府有效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化解,運用多種途徑協調大學生就業的供求關係,最大限度地將人才資源積累轉化爲社會的生產力,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大學生就業指數的編制可以爲政府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宏觀調控提供系統、完整、科學、量化、有效的就業資訊系統,從而增進政府工作效率,提高以精確量化指標爲基礎的調控能力和管理指導水平。從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層面而言,資訊系統爲相關主管部門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和大學生就業政策、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水平,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和保證。

3.有利於提供針對大學生的全方位就業服務需求

如何就業,在一定意義上講,是高等教育的一箇中心環節。大學生就業指數的一個直接目的是建立市場與學生的聯繫中介,並且透過這一中介發揮對大學生的全方位就業服務。既可以有效指導高中生選擇學校和專業,這是衆多學生家長苦苦思考的問題,也對高校在校生,可以幫助其根據市場需要拓寬自己的專業口徑,並建立理性的就業預期。對於高校畢業生,可以指導其合理地把握就業機會。

4.有利於滿足用人單位的資訊需求

用人單位是大學畢業生的最終去向,適應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才能使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有的放矢,獲得較好的效果。大學生就業指數的編制可以爲用人單位提供更便捷的畢業生相關資訊的渠道,可以提高其招聘工作的針對性和效率,降低錄用大學生的相應交易成本。同時職業中介機構和職業培訓機構也可以根據大學生就業指數系統提供的量化資訊,降低大學生就業市場的運營成本,真正使市場成爲大學生就業平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