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感言

音樂教育感言

感言5.67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對人或者事物有新的思考,此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感言。那麼如何寫感言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教育感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音樂教育感言

音樂教育感言1

我做爲一名音樂教師,要讓學生喜歡上你的音樂課,首先,就要學會如何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只有在喜歡音樂的基礎加上老師的指引,才能讓學生逐漸喜歡上音樂課。讓學生對音樂本體產生體驗,產生興趣,要讓學生多聽,因爲熟悉的東西纔會讓人產生感情,才感興趣。“音樂就是生活”,學習音樂要貼近學生生活,只有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生活中的事情,纔會讓他們產生共鳴,纔會提起他們的興趣。

在音樂課上應該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魅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上音樂課的時候,除了教會學生們唱歌和音樂常識外,會適當地帶他們做一些關於音樂、唱歌的遊戲。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深受同學們的喜歡。

1、提倡教學民主,是形成師生寬鬆、和諧的倫理關係和健康而親密的情感關係的前提。

2、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審美體驗,體驗音樂教師的儀表美、語言美;體驗音樂藝術的形式美、情感美和內容美。

3、音樂教學的實事求是就是要從教學的實際條件出發,從教師的個人實際素質出發,從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及認識水平的實際出發,以求得教學過程設計的科學性、實施的可能性、結果的實效性。

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先有音樂之情,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開啟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用心去觸摸音樂,用情去體驗音樂,最後實現以音樂之情感感染人、塑造人。

5、音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和美化生活。立求在教學中讓學生體驗生活、表現生活、認識生活,使學生的音樂學習與生活共融,這樣學生的音樂學習就會更有親切自然之感,有親近難捨之情。

6、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對於同一作品的感受與理解,對於一首歌曲如何去演唱等,都要透過師生有效互動與交流的過程,使之更深刻、更形象、更具藝術表現力。

總而言之,要讓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就必須做到有愛心、善解人意、貼近他們的生活興趣,相互交流、相互勾通,讓他們真正地走進音樂的實踐中去,發揮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親身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這樣,你的音樂課纔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愛。

音樂教育感言2

《音樂課程標準》強調:“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爲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爲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音樂教育對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正確的審美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性健康發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結合實際,本人談談對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幾點感想。

1、對音樂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認爲音樂教育可有可無。由於長期受應試考試影響,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相關負責人對音樂教育不夠重視,對音樂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認識也不太清楚,甚至是模糊的。很多教師誤認爲音樂教育可有可無,只要學好語文、數學就可以了,其它學科教師普遍懷着可上可不上的心理,這樣讓音樂教育計劃課時很難得到落實.要想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音樂教學更是不可能的。由於音樂考試沒有被納入升學考試之列,許多學校都只關注考試科目,而把一些非考課程擱到一邊。課程的安排只是表面,而實質課的質量、完整性卻是非常一般。這些傾向,不利於農村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

此外,大部分農村學生家長藝術素養普遍較低,對音樂不感興趣。他們只知道讓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學,然後跳出“農門”。在他們眼裏,音樂又不能當飯吃,這給音樂教育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音樂師資力量嚴重缺乏。專業音樂教師幾乎空白。農村的絕大數中小學校沒有專職的音樂教師。音樂教師大都是一些兼職老師,很難對音樂教育花足夠的時間進行備課,從而也降低課的質量。由於缺乏教師.大部分學校不能按照音樂教學大綱完成起碼的教學內容和任務。據統計.農村中小學的音樂課開課率只有2O%左右,特別是在期末,音樂課常常無端被壓縮,甚至改上語文、數學等“主課”,導致學生的音樂素質低下。

3、音樂教育設施極其落後。在許多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設施極其落後,記得我剛到校報到教書時,全校20個左右的班級只有一個音樂教室,沒辦法低段學生只能靠風琴在教室上課。教育環境既擠又沒有音樂氣氛,難免讓學生學習興趣大打折扣。許多的音樂概念對於學生來說,只是紙上談兵,完全沒有實物的演示,所以學生的理解也就很模糊。

4、學校音樂教學的改善。教育是需要投資的,音樂教育更是如此,並且音樂教育的投資遠遠超出其它學科類的教育投資。音樂教育離不開樂器和一些相關的音樂設備的輔助。我到學校的第二年,學校經政府撥款,又重新造樓,擴大教學面積,增添了一架鋼琴和一間音樂教室,緩和了學校的教學壓力,使全校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進“音樂課堂”,目睹鋼琴。經濟發展飛速,到了第三年,學校投入很大的資金,給每間教室裝上了多媒體,這樣使我們的音樂課豐富、生動了許多,學生們的學習勁頭也隨之高了。

5、幾點建議:

首當其衝的是要提高教師和家長對音樂教育的認識。爲此,學校結合假日活動,開設了相關的音樂興趣小組,例如:合唱、樂器(二胡、電子琴、笛子、鋼琴)、舞蹈等。這不但豐富了校園文化,而且讓學生更進一步地瞭解了音樂,對音樂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從而也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有了上面的基礎,學校利用每年的“六一兒童節”都大規模地舉行文藝匯演,學生不但有了展示一技之長的地方,校園文化也因此豐富多彩了許多。而最爲重要的是,學校在這一天,敞開校門,歡迎所有家長進校欣賞孩子們的精彩表演。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舞臺上的表演,臉上那燦爛的笑容也隨之流露了出來。這笑容意味着學生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肯定,也意味着音樂教育在他們心中的認可。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短缺是一個共性問題.通常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引進新的師資。就目前相當一部分地區的財政狀況而言.大量引進專業人才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加強校本培訓,培養專兼職音樂教師.不失爲一種好的方法。自新課程推行以來,學校每學期組織有關教師培訓、聽課,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技能。並結合市教研組的活動安排,積極準備、參加每年的教壇新秀選拔活動,以此來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教師的進取心。

除此之外,在現在這個網絡極爲便捷的時代中,我們還可以以鄉鎮、學校爲單位,爲教師搭建一個網上交流的平臺,既可以相互觀摩教學活動,也可以進行教學研討。在多元資訊的交流中理解新的理念.撞擊出智慧的火花.得到更多的啓示。透過教師的交流與合作,使他們互相學習、互爲補充,用專業教師的“多能”結合兼職教師的“一專”.用兼職教師的相對固定配合專業教師的流動教學。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音樂教育教學體系.再輔以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農村學校的孩子也能享受較高質量的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感言3

音樂是人類生活的反映,人們用音樂抒發情感,用音樂愉悅生活,音樂能帶給人們美感,使人們獲得高尚的情感。音樂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維、發展語言、豐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進幼兒智慧發展;音樂有調節情緒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徵能給幼兒增添興奮情緒的積極動力;音樂有審美功能,能給予幼兒美的享受,美的音樂能夠使幼兒情緒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但是,如何掌握幼兒音樂教育的特點,採取正確的方法,有效地開展幼兒音樂教育,是擺在幼兒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經過幾年的音樂教育實踐,我深深感到發揮音樂教育特點,培養

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幼兒音樂教育成敗的關鍵問題。

一、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幼兒音樂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音樂啓蒙教育,採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和發展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因爲幼兒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如果採取簡單呆板的教學模式,幼兒難以接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採取富有濃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要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方法力求生動、新穎。例如:教《春天》一歌時,事先在黑板上畫好一棵大樹,然後隨着口唱"春天天氣真正好",畫出"太陽",地上長出小青草,畫出一些"小草",樹上小鳥吱吱叫,畫出在樹上唱歌的"小鳥","花兒都開了",在地上畫出正在開放的花朵。這些簡單生動的畫面不僅揭示了歌詞的內容,也能引起幼兒對自己所感受的春天景象的聯想。

在學習歌曲《小雞出殼》時,我先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講述“小雞出殼”的故事,幫助幼兒瞭解歌曲的內容,然後在第一遍清唱歌曲時,運用“小雞出殼”的玩具進行生動形象的演示,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當歌曲唱到“圓圓的蛋殼裏鑽出一個小腦袋”時,我突然將裂縫的“蛋殼”開啟,裏面立即鑽出了一隻可愛的、毛茸茸的“小雞”的腦袋。豐富有趣的道具演示,立即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孩子馬上進入了學習歌曲的情景,睜大眼睛,一邊認真地聽一邊入神地看,欣賞着老師的表演。

對一些童話故事般的歌曲,如:"小兔乖乖"、"數鴨子"等歌詞形象、口語化強的,可讓幼兒邊唱邊表演,邊唱邊遊戲,從而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幼兒只有在興趣性較強的音樂活動中,才能真正喜歡參與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情趣。爲此,在音樂教育中,應採用愉快活潑的音樂遊戲活動,如《動物的叫聲》, 讓孩子模仿動物的叫聲、走路的姿勢,使他們有興趣符合音樂的節奏合拍地做遊戲。引導幼兒準確地隨音樂變化做遊戲,使他們感受動中的歡樂,靜中的優美。幼兒在聽聽、動動、玩玩中,培養和發展音樂聽覺能力,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動作的協調能力。

選取音樂教材時,必須注意既有教育意義又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兒。音樂教材的趣味性既表現在歌詞中,也表現在旋律中,應當說,表現在詞曲結合之中。如歌曲《走路》,小兔走路蹦蹦跳跳,“蹦蹦跳跳”的旋律平行,節奏短促跳躍,表現了小兔跳的特點;小鴨走路搖啊搖,旋律有搖擺的感覺;小烏龜走路慢吞吞,“慢吞吞”節奏拉長,速度放慢,表現了小烏龜動作的遲緩;小花貓走路靜悄悄,“靜悄悄”旋律下行,漸慢漸弱 。這首歌曲,形象地描繪了這些動物的動作特徵,比喻貼切,生動有趣,孩子易學、易記。還有一些童話故事歌曲和歌舞劇中形象的旋律與有趣的情節相聯繫,孩子們十分喜愛。如:《拔蘿蔔》、《小兔乖乖》裏歌詞口語化,旋律上口易唱,行動活潑,富有動感,反覆吟唱,非常適合幼兒的口味。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活動能力的增強和求知慾的發展,可選一些謎語歌曲,幼兒邊唱邊猜想,增添了情趣。還可以選一些有情節、有角色的歌曲,《山羊踩痛小公雞》,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歌曲的內涵,懂得小朋友之間遇事要互諒互讓,禮貌待人,友好相處,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

二、進行節奏訓練,培養音樂情趣

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和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一方面透過拍手、拍腿、踏腳等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是爲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同時在活動室內,佈置音樂角,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節奏樂器 ,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辨別各種樂器聲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教師要注意觀察瞭解他們喜歡什麼樂器,喜歡什麼樣的節奏和聲音。爲了讓幼兒 更好地使用各種節奏樂器,鼓勵他們多聽、多練、多感受。如學習歌曲《大鼓小鼓》,準備一個大鼓,一個小鼓,讓幼兒用大鼓和小鼓做節奏練習。透過練習,讓幼兒感受到兩個鼓的聲音,是不一樣的,大鼓的聲音大而強,小鼓的聲音小而弱,大鼓小鼓的音色也不相同。透過有節奏的訓練,聯繫大鼓小鼓的音色,強弱特點,培養他們對音樂節奏活動的感受力、表現力和興趣愛好。

音樂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對幼兒的發展也起着積極的作用。我們借音樂動情的特徵對幼兒進行教育,幼兒喜聞且樂於接受。在一次活動中,下起了一場大雨,孩子們聽到雨聲都跑到門口,觀看下雨。我也和孩子們一起看着下雨的情景,一會兒,雨小了,我問他們:“剛纔下大雨的聲音是什麼樣的?”“下大雨時聲音好大,嘩嘩嘩的!”我又問:“現在下小雨了,聲音又是什麼樣的呢?”“下小雨的聲音小了,是滴答滴答的!”針對孩子對下雨的感受,我唱了一首歌曲《大雨小雨》。孩子們聽得很認真。他們一邊聽,一邊跟着我學唱,當唱到大雨時,孩子們的聲音很自然地變大起來,唱小雨時,聲音就變得小了,很快地他們學會了歌曲。爲了能讓幼兒充分感受大雨小雨的聲音,我拿出了四種樂器:串鈴、鈴鼓、鼓、沙錘。讓幼兒選擇大雨和小雨的配器。孩子們對各種樂器聲音進行嘗試後,有的說:“下大雨時會打雷,我們就打鼓;下小雨時聲音小,我們就搖沙錘。”有的說:“下大雨的時候,鈴鼓和大鼓一起敲,下小雨的時候串鈴和沙錘一起敲……”我把孩子們設計的方案綜合起來進行了嘗試,孩子們敲得非常起勁。

這次活動,不僅讓孩子透過歌聲和小樂器表現了對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時在探索中學習了不同樂器的敲擊方法。

三、聯繫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拓寬知識面,提高唱歌的興趣

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瞭解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與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性和表現力 。如在教《泡泡不見了》這首歌曲之前,教師爲幼兒製作多種不同形狀的三角形、梯形 、圓形等小模型,繫上小繩,讓幼兒放在裝有肥皂水的盆裏進行實驗,取出後,一個個小模型像鏡子一樣透明,立體感強。然後啓發幼兒動腦想想,什麼東西加上水能吹出泡泡來,並做實驗,得出的結論是肥皂、洗衣粉 、洗髮水、洗滌靈加上水,都能吹出泡泡來。然後讓幼兒拿着自己製作的玩具,玩吹泡泡,在此基礎上學習《 泡泡不見了》,既拓寬了知識,感受到自己動手做玩具的成就感,又感受到唱《泡泡不見了》,這首歌的歡樂情緒。這樣,應用多種手段有機的結合,互相滲透,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多方受益。

快樂是孩子學習、探究、嘗試的原動力,孩子因爲快樂所以學習,因爲學習所以快樂。因此,我們有責任成爲幼兒音樂活動的夥伴,支援者,引導幼兒喜愛音樂;在活動中多給幼兒自主的空間,讓幼兒尋找快樂;多給幼兒自由的空間,讓幼兒創造快樂;多給幼兒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幼兒分享快樂。我們共同努力讓音樂帶給幼兒快樂,讓幼兒真正享受音樂的快樂吧!

音樂教育感言4

從事幼教工作以來,對於長期在工作、生活、幼兒的諄諄教導、呵護、叮嚀,想必幼教人的同感就是每天的“嘮嘮叨叨”,不停的說話引發“咽炎”“聲音嘶啞”等職業病。但由於每天面對的是一羣天真可愛的“淘氣包”,學習、飲食、需要充分照顧的孩子們來說想讓嗓子得到充分休息是不可能的。我由於自身的原因加上說話過多,嗓子經常疼,聲音嘶啞,嗓音也不如以前好聽了。

鑑於綜上所述,好多和我一樣的幼教人求醫問藥,探討良方,想從根本上醫治好嗓子。就連教授、專家對於怎樣保護好嗓子這件“小事”也在當成關注健康的事來探討,像吃口含片、喝蜜水等效果也不明顯,從根本上也不解決問題,對此我也有同感。在日常工作中,說話過多有時嗓子疼得難受,但也不能不說,我就琢磨着怎樣來改變這種狀況減少過多說話,我靈機一動,何不讓音樂來代替說話?從晨檢到教育教學都要說,那麼把組織孩子們收拾積木、入廁等瑣碎的事讓音樂代替我說話行不行呢?我首先在電子琴上找了一曲節奏快一點的音樂讓孩子們喝水、如廁或洗手用點、用餐;針對給幼兒們發課本逐個叫名子的現狀我又選了一曲節奏明顯的音樂讓幼兒找自己的名字和課本,令人欣慰的是被“逼”出來的方法受到了成效。

現在我們班裏的孩子們已經適應了“音樂指揮”,只要放上一曲“積木曲”孩子們井然有序地整理好積木,換一曲孩子們就入廁、喝水,老師講完故事放一曲音樂孩子們就去找自己的課本。我內心欣喜,這樣的“音樂指揮”法不但減少了我們少講話,讓嗓子稍微休息,而且還培養了幼兒的良好行爲習慣。一舉兩得也可謂“歪打正着”,使我找到了一條保護嗓子的途徑,同時也讓我感悟到對於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形成,音樂有着無法估量的魅力。音樂進入教學生活可以大大提高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慾望和意識,使幼兒在音樂中薰陶中茁壯成長。

音樂教育感言5

作爲素質教育的音樂教學,必須捨棄一切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必須是使學生在良好的心態,輕鬆的氣氛和愉快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實施。

音樂教育是建立在音樂藝術基礎上,是在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進行的,與其他科目的教育一樣,有能力、有責任促進學生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得到發展。音樂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參與唱歌、欣賞、音樂遊戲、舞蹈、奏樂等音樂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如低年級的學生,其年齡特點是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易持久。在教學過程中就要細心地、反覆地觀察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瞭解他們在接受音樂教育時的特點,把握這些特點才能上好課。

對學生音樂天賦的培養要在學生適當年齡開始。因此,低年級的音樂教育更爲重要。學生在入學前,雖然對音高、節奏、節拍已具有一定的認識,但尚未經過聽辯、比較等訓練,因此在唱歌過程中時常會走音,節拍、節奏也不穩定。在教學中就應針對低年段學生的特點,及時培養學生的音高、時值概念,使他們更好的幫助以後的音樂學習。

人們常說:音樂是聽覺的藝術。低年段的孩子喜歡用耳朵聽音樂。老師要根據他們的生理、心理以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理解這一特點,在教學上運用多媒體,使學生即看得懂、聽得懂,能在短時間內進入課堂狀態,參加到音樂課堂活動中。

在音樂教學中,一切音樂教學任務的完成都必須依賴兒童的聽覺能力。因此,聽覺訓練就顯得更爲重要了。不論是唱歌、欣賞、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都應在培養學生聽覺感受性的基礎上進行。

所以,要培養、提高低年段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就應該有計劃地進行練耳教學,提高學生對音高、節拍、節奏、速度、力度、音色、音程等音樂表現手段的聽辨能力。例如:在一年級教學中,如何開發學生對音的高、中、低的聽辨力?我透過音樂形象的生動對比,使學生理解和區分高、中、低三個音區的音樂特點。在高音區描繪小鳥、小松鼠等形象,使學生感受到高音區的音色較清澈和明亮;在中音區則可描繪學生自己的活潑形象,讓學生感受到中音區的歌唱性;在低音區描繪大象、老牛、獅子、老虎等形象,使學生感受到低音區的.音色較厚實、沉重。

還可以利用動作遊戲來鞏固學生的聽辨能力。例如我在高音區演奏時,要求學生做雙手向上舉的動作;在中音區演奏時,學生則雙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區演奏時,學生雙手做下垂動作。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與教學交叉進行即鞏固又發展了對學生聽覺的訓練。馬克思曾說過:“欣賞音樂,需要有辨別音律的耳朵,對於不辨音律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這就說明音樂聽覺能力需要早期培養。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每一個音符、節奏型、樂句、樂段都能反映音樂的時間性。學生在學習唱歌、舞蹈、器樂等活動中,首先面對的就是節奏,因此,節奏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教學,而單調、乏味的節奏訓練抑制了學生的興趣。我首先開展各種聽覺訓練,讓學生用耳朵聽、去感知。孩子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節奏無處不有,讓學生透過聽音樂親自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種節奏,如火車聲:轟隆轟隆;鐘錶:嘀嗒嘀嗒;小雞叫:嘰嘰嘰嘰;青蛙叫:呱呱呱呱;把生活中形象鮮明的聲音,變成生動有趣的節奏訓練,讓善於模仿的孩子們在愉快中學習。

例:心跳聲:2/4 x x | x x ||

咚 咚 咚 咚

大鼓聲:2/4 x- | x- ||

咚 咚

鐘錶聲:2/4 x x x x | x x x x ||

嘀 嗒 嘀 嗒 嘀 嗒 嘀 嗒

母雞下蛋後: 2/4 x x x | x x x ||

咯 咯 嗒 咯 咯 嗒

機槍掃射聲: 2/4 x x x x | x x x x ||

噠 噠 噠 噠 噠 噠 噠 噠

這些聲音都是學生熟悉的聲音,在模仿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會一直很高,多次反覆的練習,一些複雜的節奏就不知不覺中掌握了。

採用柯達依教學法,先透過音節的聲音使學生首先從感性上識別,再加以豐富多樣的練習形式,使學生不覺得節奏訓練枯燥無味,反而更有興趣的去學習。在遊戲活動中加深對節奏的感覺和理解。例如,按照分句用象聲詞讀節奏的方法,學生用節奏音節模仿回答的練習:

(師)x x x x x | (生) x x x x x ||

喵 喵 喵 喵喵 ta ta ti ti ta

(師) x x x x x x x x | (生) x x x x x x x x ||

噠 噠 噠 噠 噠 噠 噠噠 ti ti ti ti ti ti ti ti

(師) x - x - | (生) x - x - |

呷 呷 呷 呷

這即推動了學生的能力,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熟悉節奏。

感知完節奏,我就讓學生用律動來表現。如拍手、跺腳、身體晃動等,並隨之教給學生認識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聽的過程中告訴他們是幾拍子,讓他們邊拍手邊聽或者邊拍手邊唱。這些都是學生在有音樂伴奏或無音樂伴奏的情況下進行的活動,這種活動自然、靈活、大膽、不用老師教。小馬跑、大家走、開火車、開飛機、打雷聲、划船等都可以讓學生們用手拍、用腳跺、用身體去活動。讓學生聽不同的歌曲讓他們去表現,如認識二拍子時,可以讓他們聽《進行曲》,整齊有力;認識四拍子時讓他們聽,《小白兔乖乖》、《小燕子》等歌曲;認識三拍子時,就讓他們聽圓舞曲來表現;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參與學習的效果是最佳的。

除了身體的表現,我還讓學生充分利用打擊樂器,先讓他們瞭解各種樂器的聲音,是清脆、是渾厚、是長音、是短音,這樣敲就好聽,然後讓學生自己給所學的歌曲配上伴奏,練習合奏。

透過各種豐富的節奏練習,發展了學生對節奏的模仿與辨認,運用自己的聽覺,在音樂藝術中發現音樂的美。

上述的兩種教學活動都是透過寓教於樂促進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在整個小學音樂教學中,只有由低抓起,由淺至深、循序漸進的去培養學生、引導他們,纔會使音樂教育在培養孩子們茁壯成長的過程中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音樂教育感言6

爲了讓學生感受到維也納的音樂氛圍,受到音樂的薰陶,我採取了圖片與音樂的結合,透過學生品味欣賞,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首先,我讓學生觀察觀察奧地利的地形圖,讓學生說說像什麼,然後再引入課文。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出示了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的圖像或雕像,讓學生與這些著名的音樂家面對面,並且瞭解這些音樂家的一些著名作品。再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在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的音樂聲中欣賞了維也納城市中的一些音樂家的銅像或大理石像,城市中的一些裝飾,以及一些以音樂家名字命名的會議大廳等,學生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中,音樂對他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在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時,我又讓學生欣賞了幾段視頻,公園裏的音樂演奏會,大街上的華爾茲圓舞曲政府會議的儀式等,讓他們親身體驗了維也納的音樂氛圍。在欣賞維也納的國家歌劇院和金色大廳時,我又讓學生欣賞了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在發出感慨的同時又欣賞到了名曲。在課後,我又利用時間讓學生欣賞了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海頓的《皇帝四重奏》、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和《英雄交響曲》、舒伯特的《搖籃曲》。

閱讀是一種從書面符號中獲取和轉換資訊的過程,具有獨立性、個體性。閱讀教學要關懷學生內心的情感,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魅力。這一過程教師的講解代替不了,學生的合作學習也取代不了,必須靠自己在閱讀中邊讀邊想,開啓心智。像《音樂之都維也納》這樣一篇課文提供了優美的語言,在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迴歸到常態中,在師生對話、互動過程中,使學生潛心會文,感受所蘊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學中最好的表現形式,就是朗讀。而對於同一語言材料,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對語言形成獨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讀處理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鼓勵學生在各自感悟語言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朗讀處理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從而達到個性化朗讀的目的。

在教學中,一幅幅展現美麗的維也納迷人風采的圖片,在舒緩的音樂聲中,交替呈現,創設了與課文內容相似的情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衝擊。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學生誦讀課文的語言文字自然有了獨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語言文字所帶來的意境。

音樂教育感言7

曾今有一位學生這樣對我說:我認爲學音樂是沒有用的,所以老師留我在辦公室裏訂正作業我也無所謂。這就成爲了他之所以不來上 音樂課的全部理由!作業不訂正是要被留下來的,是要被懲罰的,而音樂課不上在他們的身上一時也顯現不出什麼不同,甚至到了你初中畢業,也許你也未必能看見音樂在你身上到底發生了真麼作用。這就是音樂和音樂教育。

衆所周知,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審美的藝術。它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你,更新你。我們中小學的音樂課雖說不一定能叫你成爲什麼大師、大家。但起碼你透過每星期一節的音樂課,透過對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的演唱 ,樂器的演奏 ,各類音樂的欣賞等活動 ,透過你自己的仔細聆聽和認真體驗,在音樂藝術的薰陶下 ,使你的身心不斷得到愉悅 ,心靈得到昇華 ,從而使你自身的素質得到一定的提高。

孩子我想對你說:文化課固然重要,因爲它在一定程度上開發了你的智力,使你順利的升學,但是我們的音樂美術等術科也同等的重要。孩子你要知道,一個人單單有知識是不夠的,你還要有學識、有修養、有品味有各種的能力等等等等。而你所鄙視的音樂課也絕非你所說的那麼沒有用,可上可不上。它在許多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方面有着它獨特的功能 ,諸如 :審美、道德教化、認識功能以及自活力、耐力、自信力、專注力、適度感等許多方面 ,有着智力因素不能替代的獨立教育功能。它使你在不知不覺之中發生改變,變的越來越有涵養,而這種涵養是任何人都無法去模仿的,因爲這是從你內心深處所散發出來的個人魅力。也許這種變化需要三年、五年、十年乃至一生之久。但是我想告訴你,總有這麼一天的。也許你現在並不能明白,也許直至你畢業那時,你也無法完全體會,但是我相信總有一天你會看到音樂在你在我在大家身上的作用的。期待你的精彩!

音樂教育感言8

音樂是一種寄託情感、抒發感情的的藝術。她能陶冶情操、啓迪智慧、淨化人的心靈。讓美妙的音樂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吧!優秀的教師會把孩子領進天籟之國、純淨美麗的殿堂。

當我們面對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求的眼睛時,我們的教師首先會升華自己,把世界上最美好、最純淨的音樂奉獻給她們,讓那一顆顆天真無邪的心靈在跳動的音符中昇華、體驗。

每當我們走進課堂的時候,我們不僅僅是一名音樂教師,還應該是啓迪孩子智慧的領路人,說不定我們的學生裏面有莫扎特、有貝多芬。要讓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音樂在孩子們的心理似乎很神祕、很高深。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她們步入音樂的世界。

音樂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在媽媽的搖籃曲中入眠,在爸爸的笑聲裏歡樂。在平凡的世界裏去尋覓、體驗音樂的魅力,也是我們教師的一份職責之一,只有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音樂蘊藏於平凡的生活之中,她們才能走進音樂,激起興趣。生活中不經意間的金屬撞擊,一片捲起樹葉,都可能產生一曲美妙的音樂。在現實中孩子們的音樂智商參差不齊,只有教師積極的引導,把孩子們心中高深莫測的音樂通俗化、普通化,這樣他們才能易於接受,從而對音樂產生興趣。所以我們的教師不要侷限在課堂之內,要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走進火熱的生活,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傾聽、在生活裏探究;讓孩子們感受音樂的魅力,讓美妙的音樂伴隨孩子的生活。讓孩子學會創造音樂。 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去體驗、感悟。我們的教學通常都是在課堂內完成的,我們習慣於教師教唱,學生學唱,對於那些五音不全的同學似乎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關於怎樣上好音樂課,又是我們音樂教師永恆的課題,所以我們的教師就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做好細節的把握,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一節好的音樂課,應該是師生的互動,讓你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投入到教師設計的情境中,在快樂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對於低年級學生最好設計出適合他們的遊戲。比如在教學簡譜時,可以把簡譜做成卡片標上1 2 3 4 5 6 7,學生去唱着辨認,唱對的就去把自己變成哪個音節,這樣就變成七組,教師彈奏哪個音節時,哪個音節的學生就走出來做自己喜歡的動作。當學生完成了自己的視唱時,再進行各組輪換;讓學生在遊戲中感受音樂的魅力。也可以把每個音符都設計成各種小動物,讓學生動起來,在愉快的歌聲中體驗音樂的樂趣。對於高年級的同學要儘量的發揮每個同學的特長,讓她們充分展示出自己的風采,在教學中要充分展示每首歌的意境,因爲每一首歌都是一首意境深遠的詩,用詩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是詩的意境,再配上美妙的音樂。學生就會自然地投入美妙的情境中。

教師的教學是幫助學生掌握音準、節奏、調式、色彩等表達音樂情感的能力,還要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的形式美。教會他們如何辨析音樂的情緒,爲日後欣賞音樂的藝術表現,辨析音樂的情感能力打下基礎,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學會聆聽健康,優美,向上的歌曲。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音樂教育感言9

我是一名小學的音樂教師, 學生的習慣、品德、情操、人生觀及世界觀的形成,有賴於教師的言傳和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將會在學生心靈上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是否意識到這一點,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都對學生起到示範的作用,並潛移默化影響着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示範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提高學生演唱或演奏時的準確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教師的示範,對學生有着直接的影響。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樣,要求學生會唱或會奏的作品,教師先要熟唱和熟奏,這時候的影響也是最直接、最深刻的,對解決教學難點也是最有幫助的,透過教師的正確示範,學生會對教師的行爲進行觀察、領會,並進一步去體驗,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不能脫離“以音樂爲本”的原則,要儘可能地爲學生提供感受、體驗、表演、創作、理解、判斷音樂藝術表現力的機會。比如舞蹈示範是教師以具體的舞蹈動作範例,使學生真實地感知動作,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教學中正確優美的舞蹈示範,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動作要領的效率,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感受、體驗音樂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逐步增加對各種音樂要素質的敏感反應,要儘可能地引導學生投入音樂藝術實踐中,使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得到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與發展,

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音樂的知識和技能,實現音樂教育的價值,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改實施的今天,大多數音樂教師都能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那就是:“平等中的首席”。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科學的指導和藝術性的示範,如果把教師的正確示範和學生的實踐、體驗,有機的結合起來,就會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理解音樂的能力和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只有把教師紮根於自身音樂教育教學的實踐當中,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專業素養才能得到不斷的提高。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的示範,不僅會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其教學的功效也更爲直接和深刻。良好而準確的示範,不僅直觀和顯形,同時,在技能技巧的訓練方面,也能起到催化作用。

標籤:音樂教育 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