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學習總結

赴臺交流會學習總結

人生就像坐火車,在不同的時間到達不同的站點,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路途。也許我們的人生就如同坐在硬座車廂裏的衆生相,經歷着相同的終點卻不同心理不同遭遇的旅途,我的臺灣之行即是如此。

赴臺交流會學習總結

很慶幸自己能和其他的6位同學一起在臺體味交流生的學習生活,在臺灣一學期的交流讓我看到了兩岸在教學、考覈、課程學習上的不同模式,同時也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4個月的臺灣之行,就這樣結束了,既短暫又漫長,有喜也有悲;但在大學四年裏有這樣的一個經歷,是我一生珍貴的回憶。

4個月的臺灣生活,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值得回憶;這的講述的事情,但落筆寫心得,卻又不知從何說起。臺灣的人,臺灣的事,臺灣的物,還有在臺灣的我們……

出發

其實,起初報名參加這次與臺灣中國科技大學的交流學習活動時,並不認爲自己能夠入選,只是抱着試試看的心裏遞交了報名表,而且一開始也只是想借此機會到處走走看看,開闊一下眼界。當得知我入選做交換生時,非常的開心。

在赴臺前的準備工作很多,有很多的手續要辦理,所幸的是這些繁瑣的手續我係杜蘇主任和人文系雷德生主任都幫我們辦理了,減少了我們很多的麻煩,當然相對來說老師就辛苦了,真的非常感謝杜主任和雷主任。尤其是杜老師,在出發之前還一直關心着我們,至今我還深刻地記得:要帶一些感冒藥和拉肚子的藥,因爲怕水土不服;證件要單獨放一個小挎包,出入境要無數次用到,要方便拿的,不要和錢放一起;要隨身帶一支筆,過關要填表;只有兩天就要出門了,再好好想想,還有缺什麼沒有;以後不管開什麼會都要記得帶筆記本,做好必要的記錄;要學會懂事,你們是一個整體,你們代表的是陽光學院的形象等等關心的話語。我們都非常的感動,杜主任爲我們想的很周到,一直以來的千叮萬囑,我們從不覺得囉嗦,而是幸福地呢喃,我們知道您一直都在想着我們的事,關心着我們。

在起初,我並沒有意識到我要以交換生的身份去臺灣學習,總感覺去臺灣和在陽光學習應該沒有什麼不一樣,不過在漫長的辦證過程中,我漸漸意識到我真的要去臺灣了,而且是作爲交換生,在臺灣要更加註意自己的言行,畢竟我們代表着大陸的學生,也代表着我們陽光學院,我們是一個整體。

臺灣初印象

在飛機上俯瞰這個小島,滿眼清新的綠色,很寧靜。 在到達臺灣松山機場的那一刻,我就覺得沒有什麼距離感,或者說一點都不感覺到陌生,同樣的膚色,同樣的語言;同樣的街道,同樣的車輛……

當我們到達中科大的時候,真的非常的驚訝,中科大爲我們安排的宿舍非常漂亮,雖說臨行前,我們有透過上一屆福大的交換生了解到我們將要住的學生宿舍非常的漂亮、環境非常的好,但是當我們親眼見到的時候,還是有點超出我們的想象。這裏的綠化確實很好,校園雖然不大,但規劃很合理,各種植物把校園點綴得很美。

剛到中國科技大學的當天晚上,接待我們的兩岸交流中心的老師、宿舍管理員和工讀生都非常熱情地接待我們。中國科技大學兩岸交流中心的謝堯宏主任帶我們到他的辦公室給家人打電話報平安,他還讓兩岸交流中心的老師給我們準備了晚餐。吃過晚飯,中科大的老師帶我們去超市買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回宿舍後,他們又很熱心地給我們講解熱水器和空調使用方法,以及衣物的清洗方式(可以手洗,也可以到地下室使用洗衣機,有免費的脫水機,也可以使用地下室的烘乾機)和晾曬地方(在室內,爲了保證不影響外觀,衣物不能掛出陽臺)。讓我們很快就熟悉了周圍的環境;真的非常感謝中科大爲我們安排了這麼好的環境。

第二天上午,兩岸交流中心的老師帶我們到了湖口去辦理了手機卡,下午返校,副校長和我們所在各系的主任和我們開了一場見面會,瞭解了一下我們的情況。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方面給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對於身在異鄉的學子,初到一個新的學習生活環境,還略微陌生的我們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啓發,也讓我們在日後解決學習生活方面的問題能夠減少不少的麻煩,有了可借鑑之處。

第三天,兩岸交流中心的老師帶領我們參觀了學校,帶我們去參觀了我們學習的地方,熟悉環境。在這一路上,老師們總是那麼的耐心那麼的熱情地給我們講解着,我們內心深處頗感興奮與感激。

後來幾天,還帶我們去熟悉了湖口的環境,到處都走走逛逛,多了對日後我們要常住的地方的線路有了更多的瞭解。兩岸交流中心的老師給我們製作了《陸生短期研修手冊》,裏面涵蓋了九十八學年度行事曆、關於本校、校內教學單位與各項設施、關於學習、來臺須知、臺灣生活,附錄外交部領事事務局(臺北)位置圖、新竹縣移民署服務站位置圖、各項生活資訊。還幫我們製作了福州大學交換生聯絡卡,便於我們在臺的聯繫。

兩岸交流中心的老師帶我們去“土地銀行”辦理了銀行卡。上兩週幫我們辦理了保險。這邊的老師都很熱情熱心,對我們都很好,爲我們考慮的也都很周到。

這裏的老師和同學在政治顧慮、人文素養和人文關懷方面做得很到位,我很快便適應臺灣的生活。

雖說是到了新的環境,但卻有一中莫名的親切感,臺灣人的熱情,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了……

學習IN 臺灣

“臺灣”這個名詞長久被人們賦予政治敏感性,當初赴臺也曾擔心過是否能適應這種氣氛和環境,去到之後發現這些擔心顯然是多餘的。臺灣同學老師都很好客,很關心我們。在臺灣人們很重視知識文化產權,所以書本都賣得很貴,尤其是計算器相關的外國書籍更是價高。開學初,同學們都很熱心的借書給我們,甚至自己幫我們網購二手書(比較便宜)。在開學的第一週,各科老師都將教案的PPT檔上傳到校內網,我們可以直接登入下載,打印出來,方便課堂上的知識補充。對於我們是否看得懂繁體字的問題也是每個老師關心的問題,很幸運的是似乎我們本來就熟識繁體字,不會看書的困擾自然不存在,也許是漢字共通吧,當然大陸和臺灣本來就是同文同種,語言文字自然是沒有障礙的,溝通起來當然也是非常親切的。

中科大在設施方面,提供了完善的硬件資源和強大的師資隊伍。在教學方面更多地注重同學的動手機會,個人能力展示、團隊合作的培養以及實物操作能力,而且臺灣的大學生更加獨立,與社會的接觸也更加緊密。臺灣高校的師資力量十分雄厚,並且每一位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都非常高,小到生活瑣事,大到學習指導,這些都讓初入寶島,並對寶島高校知之甚少的我們倍感溫馨。中科大考覈模式是多元化的,期末並不是唯一。同時在這裏,我感受到了臺灣學生社團激情、開放、自由的氛圍。

中科大被鮮花和樹木擁攏着,顯得格外幽靜。在這裏我可以盡情的學習以及快樂的學習,時而在宿舍納涼習作,時而在圖書館暢遊書海,時而在夜幕樹蔭下對着月光冥想萬千,時而坐於亭臺飲茶小適……悠哉遊哉!在餐廳就餐又是另一種風情,由於臺灣人對小動物非常喜愛,所以中科大收養了很多流浪狗,每隻小狗都有自己的名字吊牌,有時我們就餐時會跑來一兩隻覓食者,有時也會飛來一兩隻,因爲這裏也是小鳥的家;人與自然的和諧在這裏就是完美的見證。此外在課堂上,老師們會非常細心地講解,爲了方便同學理解,有任何疑難都可隨時提出,而且老師也會像朋友一樣和大家討論,以便於大家一起解決一些隨機問題,老師親切的教學模式自然很受學生歡迎。另一面同學們也都會認真做筆記並且參與互相討論,有不同地區環境的同學在一起交流和討論有時也會萌發出新的文化,整個課堂時而寧靜有序,時而活潑愉悅,氣氛很好,在學習中娛樂,在娛樂中學習在這裏得到了驗證。在學校的資訊中心,更有提供了高配置的計算機以及各種實驗設備相當齊全,高速的網絡對於網上教學和網上作業也是相當的方便;對於任何使用上的疑問,工讀生或是助教同學都會熱心爲我們解答。另外給我印象格外深刻的一點是在上課等乘坐電梯時,每一位同學都會很自覺有秩序地排隊,到達人數限制就不會繼續擠進去,方便大家也方便自己,對於幫大家按電梯門的同學,大家都會毫不吝嗇給予一聲“謝謝”。學校教學育人,首當其衝的應該是其素質教育,而在這一點上,中科大絕對是典範。

這次去臺灣的首要任務當然是學習,初到中科大的時候,中科大兩岸交流中心的老師就帶我們參觀了一下中科大的校園,雖然中科大的佔地面不大,但建設的很漂亮,校園環境很好,空氣也很新鮮。雖然中科大的教學樓並沒有像我們陽光學院這麼多,但他們的教學設備確實相當的齊全,而且都有很好的應用到;尤其是像理工科類的專業,一些技術實驗設備都非常齊全。

另一方面,在中科大授課的老師學歷都很高,大部分老師都是博士學位,而且都有出國研習的經歷,專業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就。儘管中科大在臺灣不能算是頂尖的大學,但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方面都可以說非常的不錯。這次能在中科大學學習4個月,確實是一個很不錯機會。

此外,這段期間的學習,我也感覺到,臺灣的大學教育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基本上是一堂課內前半階段講解理論知識,後半階段就進行實踐,這樣更有利於對於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我認爲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參考學習的。雖說我們也同樣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但相對於我們前半學期學習理論,後半學期進行實際操作這樣的方式,他們的方式更有助於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在臺灣的期間,另一個讓我體會深刻的方面,就是不一樣的師生關係。在我們的觀念中,老師和學生是不一樣的個體,學生必須尊重老師,老師在學生面前也一定要莊重,沉穩。學生和老師之間除了學習就不會有其他的交集。但在臺灣不同,老師和學生之間是朋友的關係,他們之間的對話不只是學習,還會是生活上的一些瑣事;課間老師會坐下來和學生討論一下棒球,或者是偶爾邀幾個學生在附近的餐廳喝杯飲料、吃個飯,這些都很平常,因爲他們是“朋友”。這段期間,我也感受這樣的師生關係,這樣親近的師生關係不僅縮短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也更有助於老師與學生一起學術上的研究。

娛樂IN臺灣

這次去臺灣的機會很難得,儘管學習的任務不輕,但在確保學習的情況下,只要有空,我們幾個同學都會到臺灣的其他地方走走看看。

回想這四個多月,收穫頗豐。我們走了不少地方,臺灣一些標誌性的地方,我們都有去到。阿里山賞櫻花,陽明山採海芋,金瓜石參觀黃金博物館、九份老街吃美食,淡水遊玩紅毛城、八里騎腳踏車、南寮吃海產、內灣遊玩薰衣草森林,橫山可多摩休閒農莊賞螢火蟲(“可多摩”日文是“小朋友”的意思)、北埔吃豆花,遊臺北石門水庫、臺中蘭潭水庫,班級臺中兩天一夜遊(日月潭、九族文化村、清境農場、埔里酒廠)。行管系主任和他的太太還帶我們去東海吃蓮心雞爪凍,春水堂喝大大杯的珍珠奶茶(春水堂是臺灣珍珠奶茶的發源地),還有逛逢甲夜市,逛臺北百貨公司,吃臺北有名的.鵝肉飯。與兩岸交流中心的老師到大山揹人文生態館賞油桐花,從橫山、豐鄉國小左側臺階一路上去,循着步道上的白色花朵蹤跡,便漸入油桐樹林;午後的涼風陣陣襲來,朵朵桐花像雪花般飄落;而傍晚時分至入夜,螢火蟲要開始來報道,白天雪花步道,轉眼間成爲美麗的閃爍星海。端午節,阿髮長帶我們去紅毛港觀看龍舟比賽。去了臺北有名的士林夜市,及各地的有名的夜市,有各種小吃和新鮮的水果,小小攤位前常常排着幾十人的隊,十分熱鬧,着實感受到了濃郁的夜市文化。元宵節我們也搭乘火車到臺北,排隊領花燈,還自己製作了小老虎花燈,參加臺北市舉辦的元宵節晚會。

感覺除了少數像臺北101那樣現代化的建築,這裏更多的是原始的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臺灣的自然景觀雖說沒有大陸的壯觀、震撼人心,但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景色有不同的感觸,抱着欣賞的態度去感受大自然美麗,一樣讓人感動。而且臺灣對自然景觀的保護做得不錯,環保意識也很強,無論是市區還是風景區,地面都是很乾淨的。我們大陸雖然有很多美麗的自然風景區,但因爲環境保護得不好,導致很多美麗的景觀都被破壞了……

臺灣的旅遊也確實做得不錯,在一些交通樞紐站都會提供一些免費的觀光地圖,非常適合我們這些學生和一些喜歡自助遊的揹包客。回來之際還不捨得扔掉,全部整理好打包回來。

四個月的細細品味,一輩子的美好回憶,我將永珍藏。

交友IN臺灣

在這裏,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認識了一些朋友。她們真美麗,無論是內心還是外表,她們會是我永遠的好朋友。她們很勇敢,有一顆真摯的心。真正的朋友是怎樣的,她們永遠不會讓我失望的,她們由內而外散發着光芒。在這裏,或多或少都會有點磕磕碰碰,但是有着臺灣的這些朋友無私、熱情的幫助,很多問題都能順利得到解決,內心非常的感謝她們。也從她們的身上學到了很多,並且,有些難過傷心的時候都是她們陪着我,我感到非常的溫暖和幸福,我會永遠珍惜這些朋友。

平時,班上的同學和臺灣的朋友會帶我們出去玩,比如去南寮、八里、九份、金瓜石、淡水等。班遊時,旅遊車上K歌,溫泉大酒店一起泡溫泉。平時還會和她們一起出去逛夜市,吃小吃。同學、朋友有籃球比賽,我們有空就會去當同拉拉隊,爲她們加油吶喊。在即將離別之際,我們還和班上的同學相聚桃太郎吃燒烤,千葉吃火鍋。和同學、朋友們相處得很愉快,友誼也非常深厚,離別之際,十分不捨!

我覺得要很好的和臺灣的同學進行溝通交流的前提是: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如果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就不能夠和他們友好的相處。然而想要了解彼此的想法,就需要交流,需要深刻的交流,需要發自內心的交流。這是解決誤會,相互瞭解,相互信任,共同發展的前提。

臺灣文化

在我的印象中,對於臺灣這種孤島的文化,不應該用一種瀏覽的方式去感受,而應該在每個細節中去體味。“安以軒”陽臺上鬱鬱蔥蔥的植物、校園隨處可見的收養的小狗、老師辦公室門外掛的各種書法作品,甚至校園裏的垃圾箱和募捐箱……每一處的設定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那份充滿誠意的用心。

每個臺灣人都很熱情、耐心、有禮貌,與大陸最明顯的區別是,買東西付錢時店員都會說謝謝,乘公交車下車時司機也會說謝謝、慢走,問路時路人知道我們是大陸過來交換的學生,都很關切地問我們適不適應這裏的生活。

從文化方面展示了兩岸的差異,自由率真的表達,文明禮貌、兼具人性化的社會生活環境,樂觀享受的生活態度等構成了寶島臺灣特有的文化氣息。

一些認識

來臺灣後發現臺灣和大陸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是有差別的.有的時候因爲詞的不同,感覺我像是外太空來的一樣,當然,現在我也瞭解了不少:比如:數位=數碼,雪梨=悉尼,資料=數據,記憶體=內存,捷運=地鐵,歐巴馬=奧巴馬,杜拉克=德魯克。另外,有一些很好玩的事情。在臺灣,行和列與大陸是相反的,橫的叫列,豎的叫行,讓我感嘆了很久(這與書寫時從右往左豎着寫有關)。到了臺灣才瞭解到“半斤八兩”是什麼意思,因爲在這裏,一斤是十六兩,600克。臺灣人基本的交通工具是機車(也就是摩托車),而且騎機車的時候,一定會戴口罩和安全帽,所以臺灣有口罩、安全帽文化,形形色色的口罩、安全帽讓人眼花繚亂。

一些感慨

由於歷史的原因,臺灣和祖國大陸分離了好幾十年。有些臺灣人對大陸的認識也是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我們曾經遇到臺灣朋友的疑問:“大陸有沒7-11?”,“大陸有沒有出租車?”,“大陸有沒有肯德基、麥當勞?”這樣啼笑皆非的問題,讓我們深感無奈之餘,卻又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兩岸需要進一步的交流,而交換生就是促進交流的先驅者。改變和消除兩岸的錯誤認識和誤會,這樣兩岸纔有可能早日統一。

End

在赴臺之前,很多周圍的家人、朋友都很擔心我會不會遇上政治問題,爲我做了百種千種的假設。其實,起初剛到臺灣時,確實有些人有問過我們一些敏感的問題,也有從新聞中看到一些令我們不開心的新聞,但那都只是一部分,大部分的臺灣人,臺灣同學都很熱情,他們得知我們來自大陸,覺得非常新鮮,也透過我們瞭解到大陸並非他們媒體所報道的那樣,也透過我們重新認識了大陸和大陸人,他們也非常有興趣來大陸交流,這是我們最樂意見到的……

4個月的臺灣生活結束了,有太多的感觸,卻又不知如何表述,也許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明白,這段特別的經歷我會好好的珍藏……

透過這次的開拓之旅、沉浸之旅、友誼之旅和學習之旅,自己的價值觀有了一定的轉變。之前的心態一直很浮躁,以爲被生活趕着走就不需要思考,但卻少了安全感,沒有方向感,看不到未來。但是經過這四個月交流學習之後,自己能夠停下腳步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目標也更爲明確,我覺得自己開始真正地爲自己而學了。

2010年7月7日,松山機場,望着生活過四個月的地方, 離別的時刻,終究還是到來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受,太多的希望,太多的不捨留在了臺灣。很多的心情是無法用言語來描述的。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在臺灣的點點滴滴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回憶。

這次的臺灣一行,有些快樂也有些悲傷,臨走前,我收拾了心情,滿載着臺灣的回憶和快樂,留下了兩岸早日統一的夙願,興致而歸。希望我的此行能帶給大陸同學、朋友、親戚更多來自臺灣同胞的資訊,也希望臺灣同胞能更加了解大陸。世事變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之間不會再有一條海峽相隔。

標籤:交流會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