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十五期間財政工作總結和年度財政工作思路

一、“十五”時期財政工作回顧

“十五”時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各級財政部門和廣大財政幹部以“兩個率先”總攬財政工作全局,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服務發展第一要務,認真履行財政職能,繼續深化和推進財政改革,健全公共財政體制,支援和促進全市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較爲出色地完成了財政各項工作任務,爲“十五”時期財政工作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十五期間財政工作總結和年度財政工作思路

(一)財政收入持續高速增長,財政實力明顯增強。

“十五”期間,在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上,財政收入持續高速增長。xx年,財政總收入突破億元,達到億元,比上年增長。一般預算收入達億元,比上年增長。其中,鎮(區)財政總收入突破億元,達億元,比上年增長,一般預算收入億元,比上年增長。至  年,全市個鎮(區)中,個財政總收入達到萬元以上,其中個鎮(區)財政收入超億元。“十五”期間,財政總收入累計達億元,年均增長;一般預算收入億元,年均增長。財政總收入佔比重由“九五”末的上升到  年的提高了個百分點。全市人均財政總收入元,比“九五”末增加元;財政收入在全省縣(市)排名中,由“九五”末的第位,躍居目前第位。連續年榮獲省政府授予的“財政收入上臺階先進單位”稱號。

在財政收入大幅增加的基礎上,財力相應增長,財政實力明顯增強,財政支出規模不斷擴大。  年全市財政支出億元,比上年增長,其中,鎮區財政支出億元,比上年增長。“十五”期間全市財政支出億元,五年年均遞增,其中,鎮區財政支出億元,五年年均遞增。

財政收入的增長和財力的增強,較好地保證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同時,財政也實現了收支平衡。

(二)服務發展第一要務意識增強,支援經濟發展力度明顯加大。

“十五”期間,財政部門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服務發展第一要務,按照“富民強市”的思路,認真研究落實支援經濟發展的各項財稅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進我市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一是安排促進經濟發展的各項支出,如安排企業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項費用及各類貼息支出億元,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安排旅遊發展基金多萬元,支援旅遊業發展;安排專項資金億元,大力支援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投資環境,爲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積極會同稅務部門落實好中央、省、市支援經濟發展的各項財稅政策,執行好三廢企業和福利企業退稅、出口退稅、財政政策性退稅等各項退稅,據不完全統計累計減免和退稅億元,增強了企業發展後勁。三落實好出口退稅負擔機制改革辦法,爲外貿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四是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緩解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促進中小企業加快發展。五是配合有關部門積極向上級爭取各類資金億元,促進了全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認真落實“三農”政策,農民生產、生活明顯改善。

“十五”期間,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繼續保持財政支援“三農”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的財政支援力度,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這一時期,是我市財政對“三農”投入規模最大、惠農政策含金量最高、落實措施最實、農民得實惠最多的一個時期,也是廣大農民充分享受改革與發展成果的一個時期。

一是按照財政支農支出“兩個高於”的政策,建立和完善農業投入的增長機制,優化財政支農資金的結構;加快培育優勢產業,發展農業龍頭企業,開拓農產品市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十五”期間,財政對“三農”領域的各項投入達到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了。重點支援水利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支援修建農橋;支援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經營、外向型農業、設施農業和農業三項工程等,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調度資金,注入農業貸款信用擔保中心,推動農業投入。

二是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鞏固改革成果。實行農業稅免徵政策,累計免徵農業稅億元,安排億元,落實對農民糧食生產實行直接補貼政策,增加農民收入。籌措農村轉移支付資金億元,確保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實施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籌集資金萬元,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保率達。妥善解決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推進農村五保戶“關愛工程”建設,提高了五保供養標準。完成農村水改資金工作,農村受益人口萬人。完成了農村泥草危房改造工作,改造草危房戶。鞏固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成果。實行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全市人享受了政府獎勵扶助。多方籌措資金,基本完成了農村道路建設。開展了農村“三清”工作。從而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四)統籌兼顧,科學安排,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十五”期間,按照公共財政的財政支出安排原則,科學、合理地安排財政支出,在保“吃飯”、保運轉的前提下,繼續嚴格控制和壓縮一般性支出,優先安排政府的重點公共支出需求。認真落實“科教興市”戰略,積極支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事業的發展。一是注重對科學事業費和科技三項費用的支出安排,促進科技進步;二是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十五”期間教育經費累計支出億元,  年,教育支出達億元,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建立了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保障機制;實行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兩免一補”政策;積極消化義務教育負債;積極籌措資金,支援教育佈局調整和危房改造。三是相關文化政策按規定得到基本落實。四是加大社會保障等方面投入,支援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和促進社會穩定。進一步加強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等社保體系建設。加大了就業再就業資金投入;完善企業養老保險徵繳機制,保證了全市退休職工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十五”期間,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累計達萬元,至  年底,基金累計結餘萬元,進一步提高了抗風險能力;完善了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十五”期間,累計安排衛生事業費億元,安排基本醫療保障經費億元;建立了公共衛生應急準備基金;支援農村衛生院建設,改善了鎮(區)衛生院醫療條件;完善了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五是加大了對計劃生育投入力度,提高人口素質。

(五)堅持開拓創新,財政改革取得明顯成果。

“十五”期間,根據逐步構建和完善公共財政框架的要求,緊密結合我市財政工作實際,深化了財政改革,財政管理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

改革和完善鎮區財政體制。年對鎮區實行了“劃分收支範圍,覈定收支基數,收支掛鉤”的新體制,確定比較寬鬆的收支基數(收入基數遞增比例爲xx,支出遞增比例爲xx),改進了收支掛鉤辦法,確定了超收財力全留的辦法(除上交省和所得稅中央部分)。  年又適時進行了完善,適當提高了收入基數,進一步放寬了收支基數的遞增比例(收入基數遞增比例爲,支出遞增比例爲),新的鎮區財政體制調動鎮區當家理財、增收節支和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促進了鎮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

推進部門預算改革。  年,實行了部門預算試點,  年全面推進了部門預算改革工作,至  年,部門、單位的預算內、外資金已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編制範圍,部門預算編制框架體系初步形成,細化了預算編制,規範了收支行爲,強化了預算約束力。

穩步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年,對國庫集中收付制度進行了初步探索,實行機關事業單位財政統一發放工資,確保了市級單位和教師工資的及時發放。從  年月日起,在市級機關選擇個部門個單位進行了國庫集中收付改革試點。探索建立以國庫單一帳戶體系爲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爲主要形式的現代國庫管理制度,提高預算執行透明度,實行了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的財政管理監督,提高了財政資金的執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全面建立了鎮區財政結算中心,增強了鎮級財政的調控力度,提高了鎮級財政的管理水平。

完善政府採購制度。進一步擴大政府採購範圍。  年我市的政府採購目錄增加到個,將工程採購納入了政府採購範圍,使採購規模逐年擴大。全年採購金額爲萬元,比預算節約萬元,資金節約率爲。

積極參與產權制度改革。深化市屬國有、集體企業和事業單位的改革改制工作,規範操作,不留尾巴。“十五”期間共完成戶市屬企業、事業單位改制工作,透過改制,激活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促進了溧陽經濟的快速發展。

構建預算外資金管理新體系。初步建立了新的非稅收入徵管制度,啓用新的非稅收入徵管網絡資訊化系統,完善以“收支脫鉤”和“票款分離”爲核心的管理辦法。

(六)全面推進思想作風建設,財政幹部隊伍呈現新風貌。

圍繞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的要求,全面推進思想、作風和能力建設,有力促進了財政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局機關被常州市委市政府評爲學習型機關。

一是堅持組織全體財政幹部職工認真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檔案精神,提高財政幹部職工的思想政治素質,自覺服從服務於發展大局。

二是紮實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全面貫徹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建立健全黨風廉政責任制,增強廣大財政幹部勤政廉政、依法理財的自覺性。

三是加強制度建設,推進政務公開,不斷增強幹部職工的服務意識。

四是積極推進以競爭上崗爲主要內容遙財政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強了財政幹部的培訓、教育,履行職責的能力普遍提高。

“十一五”財政工作主要體會是:

一是謀財政必須善謀經濟發展。要認真落實發展政策,謀劃發展辦法,

加大有效投入,把財政資源轉化爲經濟發展的動力。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和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思想,服務和促進經濟發展,千方百計做大經濟和財政“蛋糕”。經濟決定財政,財政影響經濟,要發揮財政對經濟的促進作用,要落實政策、出主意、想辦法,創新機制,加快有效投入、加快結構高速步伐。做到更加開明,點子更加高明,理財更加精明。

二是謀財政必須善謀百姓利益。要積極落實惠民政策,特別是“三農”政策,把發展成果轉化爲人民羣衆的實惠。要切實按照“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的要求,樹立以人爲本、爲民理財的理念,始終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財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壯大財源,增加財政收入,合理安排財政支出,不斷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着力解決事關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只有這樣,財政工作纔不會偏離正確的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財政的職能作用,從而使廣大人民羣衆滿意,得到人民羣衆的支援。

三是謀財政必須善謀改革創新。要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把日常財政管理轉化成規範高效的服務。改革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發展的動力。以改革促發展,財政工作才能充滿活力。要克服只求保險、不求出新,只循陳規、不探新路的思維定勢,將創新意識滲透到財政管理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不斷完善公共財政管理體系,依靠制度有效地管人、管事、理財,建立促進財政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十五”期間,財政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是:一是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全市財力特別是市本級財力不足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二是全市區域間財政經濟發展不平衡,部分鎮財政收支矛盾仍比較突出。三是財政支出結構不盡合理,資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四是歷史遺留政府債務較多,各種風險有向財政轉移和積聚的趨勢,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的任務十分艱鉅。五是機關作風建設、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提高等。

二、“十一五”時期財政工作奮鬥目標

“十一五”是我市總體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財政是政府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物質基礎、政策手段和體制保障。制定和實施好財政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兩個率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一五”期間,我市財政工作的奮鬥目標是:

──財政收支目標。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到年達到億元。一般預算支出年均遞增,到年接近億元。財政支出保必需、保重點規模不斷擴大,“三農”、教育、科技、社會保障、衛生、環境保護等重點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並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財政改革目標。全市財政管理體制較爲完善,財權與事權明確,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科學規範;財政調控經濟職能有效發揮,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基本形成;財政支出結構優化,政府財力資源整合成效明顯;公共財政、財政績效評估體系基本形成。

──依法理財目標。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財政法規制度體系基本建立,財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財政決策、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財政決算規程科學完善;財政監督體系科學嚴密,理財制約機制和懲戒機制基本形成;財政幹部隊伍素質明顯提高。

爲實現上述奮鬥目標,財政系統要着力圍繞以下做到五個方面,積極開展工作。

⒈認真履行財政職能,自覺服務全市經濟發展,不斷壯大財政收入規模。積極拓寬財政參與、支援服務經濟領域,創新財政支援經濟發展的方式,選準財政政策的切入點和財政資金的着力點,透過財政政策的調控作用和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建立起多元、高效、後勁足的財源體系,使財政收入的增長有充裕的源泉和牢固的基礎,促進全市經濟快速發展。

⒉深化財政改革,加快構建公共財政體系,切實提升財政體制和機制創新水平。建立與市場經濟和公共財政相適應的財政管理模式,提高理財水平,財政決策和資金分配機制更加科學、規範、透明;預算編制細化、程序合理、方法有效;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動態監控功能加強,資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明顯提高;政府採購規模和範圍進一步擴大。

⒊統籌兼顧,突出重點,不斷提升財政保障能力。在保吃飯、保運轉的基礎上,調整財政支援的方式和重點。增加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加快建立統籌城鄉、覆蓋各類保障對象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穩定的支農投入政策,讓公共財政更多更好地覆蓋“三農”;繼續加大投入,推進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重點支援以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爲主要內容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財政對文化、體育事業的投入,不斷增強文化、體育事業和產業的活力。

⒋依法強化財政監管,完善財政監督體系,努力提升財政支出績效。進一步拓展財政監督範圍,建立覆蓋財政收入、支出、管理、改革等全過程的監督管理體系;堅持把效益最大化作爲財政工作的根本指南,在財源建設、財政收入、財政支出等方面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長遠效益和眼前效益的有機結合;建立政府債務風險控制和預警機制,提高財政執行的安全性,促進財政可持續發展。

⒌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理財能力和服務水平。以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構建財政部

門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爲重點,加強幹部的教育培訓,強化制度管理,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適應改革、發展形勢要求的財政幹部隊伍,外樹服務型機關形象,內興學習型機關新風,構建以“廉潔、高效、規範、務實、創新”爲核心的財政文化。

三、 年財政工作目標和要求

我市全面貫徹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年度財政工作,對於實現“十一五”財政奮鬥目標和開創我市改革、發展的新局面,促進我市經濟和社會繼續健康快速發展,實現“兩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年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以“兩個率先”爲目標,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以優化發展爲方向、以優良服務爲保障,以加大有效投入、加快結構調整爲抓手”的工作主題,充分發揮公共財政職能,狠抓增收節支優化支出結構,切實保障重點支出需要;着力深化改革,依法理財,強化財政監督和績效評價,着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力爭全市財政工作再上新臺階,爲促進社會協調發展着力構建和諧社會加快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作出新貢獻。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和我市經濟發展趨勢,以及現行財政體制下我市支出需求和財力狀況,經市十三屆人大第四次會議批准,  年全市財政預算收支安排爲:一般預算收入萬元,比上年度增加萬元,增長(財政總收入預算安排萬元,比上年度增加萬元,增長);按照適度從緊和確保重點的財政支出安排原則,  年安排支出萬元。

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認真落實“兩加”會議精神,積極支援自主創新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進一步推動全市經濟快速發展。今年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組織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起步之年。財政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兩加”會議精神,建立健全並認真落實支援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機制。市、鎮(區)兩級財政要根據財力可能,合理安排對經濟發展的投入,要透過預算、稅費、貼息等財政手段,促進有效投入、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的協調發展,千方百計做大財源“蛋糕”。一是要加大促進經濟發展的各項投入,足額安排好企業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項費用及各類貼息支出,大力支援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高高新技術產值比重,繼續支援重點和規模企業發展,增強骨幹財源對財政的支撐作用;大力支援公共基礎設施和綠色溧陽建設,優化投資環境,爲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積極會同稅務部門落實好中央、省、市支援經濟發展的各項財稅政策,繼續執行好三廢企業和福利企業、出口退稅以及財政政策性退稅等各項退稅,支援經濟可持續發展。三是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引導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激發民營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大,增強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力,提高民營企業新型財源對財政的貢獻率。四是積極會同有關職能部門,梳理涉及經濟結構調整、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重點項目,向上申報,爭取省和市的專項扶持和支援。

(二)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突出多予放活,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城市支援農村的方針,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繼續保持財政支援“三農”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依法保障財政對農業的投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各級財政繼續要按照財政支農支出“兩個高於”的政策,建立和完善農業投入的增長機制,確保支農資金穩定增長。加快培育優勢產業,發展農業龍頭企業,開拓農產品市場。特別是鎮(區)財政在安排財政支出時,必須兌現“兩個高於”的政策,市政府已明確將此作爲對鎮(區)工作的考覈內容之一。

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繼續落實對農民糧食生產實行直接補貼政策,增加農民收入;各級財政都要千方百計籌措農村轉移支付資金來源,確保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建立健全農村保障制度,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機制;鞏固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成果,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扶持農民務工技術培訓,提高農民進城就業能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促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三)堅持依法治稅,切實加強收入徵管,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一是要精心組織收入。積極配合國、地稅部門努力增加稅收收入,並收好教育費附加等非稅收入,特別是要做到“抓大不放小”,着力加強小稅種、小稅源的徵管力度,做到應收盡收;要加強對契稅收入、罰沒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等收入的徵收管理,保持各項收入的增長態勢。二是堅持財稅收入情況分析聯席會議制度,做好預算執行分析工作,建立財稅收入增長監測分析新機制。三是要改善收入結構,儘量增加可用財力。嚴格執行《稅收徵管法》,加強收入監管,嚴禁越權減免各種稅費,杜絕“跑、冒、滴、漏”和虛增財政收入現象發生。

(四)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確保重點支出需要,促進構建和諧社會。

按照富民優先,共享發展成果,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各級財政要大力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做到有保有壓、有促有控,在保“吃飯”、保運轉的前提下,繼續嚴格控制和壓縮一般性支出,加大對重點支出項目保障力度。一是加大社會保障投入,支援和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和完善。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失業保險制度,積極配合各相關

部門擴大各項社會保險的覆蓋面。加強社會保障資金的徵繳工作,提高徵繳率,努力做到當年社會保障各項基金自求平衡不出險。繼續支援就業再就業工作,嚴格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加強低保資金管理,全面保障弱勢羣體生產生活。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制度,切實解決羣衆看病難問題。關心支援老齡工作和殘疾人事業。建立和完善公共衛生應急基金。二是落實“科教興市”戰略,支援教育、科技、文化等事業的發展。市鎮(區)兩級都要增加對科學事業費和科技三項費用的支出安排,促進科技進步;努力加大教育事業的投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繼續落實好促進文化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大對計劃生育投入力度,提高人口素質。三是集中財力辦好市政府確定的件實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明確責任,抓好資金落實,切實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和管理,使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羣衆。

(五)全面深化財政改革,大力推進財政管理創新,加快構建公共財政體系。

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和非稅收入管理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不僅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也是源頭治理、反腐倡廉的重要措施。要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認真總結近幾年改革經驗,完善措施,創新辦法,積極穩妥地把各項改革推向深入。

一是深化、完善部門預算管理改革。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完善部門預算編制方法,對部門預算單位預算內外資金實行統籌安排。完善財政供養人口基本資訊庫,建立政策性和經常性項目庫,實行滾動分類管理並逐步將經常性項目支出納入公用經費定額的軌道,將人員經費編準、編實,保證單位正常運轉必需,落實重點項目資金,提高部門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合理性。

二是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  年試點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和擴大國庫集中支付範圍,完善各項配套辦法,加快各項收入直接繳入國庫的進程;嚴格支付方式,規範支付流程,強化預算約束,增強預算執行資訊透明度,進一步簡化環節,提高財政資金執行效率,增強國庫資金調控力度。

三是全面推進非稅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實行非稅收入“單位開票、銀行收款、實時入庫”的管理模式;加快非稅收入管理資訊系統建設,建立部門、單位徵收激勵機制,挖掘非稅收入潛力,促進非稅收入應收盡收。

四是完善政府採購體系。推進政府採購預算和政府採購資金國庫集中支付。進一步擴大政府採購範圍和規模,逐步提高政府採購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嚴格開標、評標程序,規範政府採購行爲;完善採購網絡,實現資訊和資源共享,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五是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規範政府性建設項目投融資管理,建立政府性建設項目負債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城市建設投融資平臺財務管理,促進各投融資平臺規範運作、平穩發展。

六是積極推進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改革工作。全面清理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和非經營性資產,摸清家底;制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建立固定資產動態資訊庫,及時掌握資產變動情況,規範資產處置、配置行爲,促進資產優化配置,做到資源合理使用,資產保值及適當增值,嚴防國有資產流失。

(六)依法行政、依法理財,進一步完善財政監督機制,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深入貫徹《財政違法行爲處罰處分條例》,逐步建立起財政支出的有效監控機制,繼續對財政支出資金分配、撥付、使用、管理實行全過程監督,及時糾正財政資金使用過程中的截留、挪用、損失浪費和效益低下等問題,杜絕各類濫發補貼、獎金、實物等違反財經紀律現象,構建財政支出資金的安全性、效益性監督的有效機制,提高財政支出管理水平;加強部門預算的監督檢查,確保部門預算不突破;切實加強會計管理工作,大力推進會計誠信建設,構建行之有效的會計誠信監督和會計誠信服務體系;繼續開展會計資訊質量檢查,強化對註冊會計師執業質量的監管;進一步加快“金財工程”建設,整合各有關業務操作系統,逐步構建統一的財政管理平臺,加強網絡安全管理,確保財政資訊系統高效、穩定執行。

(七)堅持以能力建設爲核心,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財政幹部隊伍整體素質。

深化各項創建工作。鞏固和提高黨員先進性教育成果,建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按照提高行政效能,優化服務環境要求,深化“好班子”、文明單位、學習型機關創建工作,拓展創建活動的新形式,豐富創建活動新內容。

加強能力建設。以學習貫徹相關法制檔案爲主線,加強培訓和考覈,引導幹部職工樹立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理念,加強調查研究,不斷提高幹部職工的學習、理財、服務和創新能力,確保完成財政各項工作任務。

轉變理財觀念。適應新形勢下財政改革和發展的需要,轉變新的理財思想和理財方法,從重分配輕管理,重審批輕監督,重微觀輕宏觀的傳統模式,向強化宏觀調控、宏觀管理和財政監督轉變。要牢固樹立發展經濟、振興財政的思想,積極探索市場

經濟條件下的生財之道,要以發展爲主線,在做好收支管理等各項工作的基礎上,跳出財政看財政,研究財政如何爲經濟發展服務,從更廣的範圍,更新的視角參與到經濟發展中去。

加強作風建設。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切實轉變財政職能,增強法制觀念、效率觀念和服務觀念;要提高財政工作的透明度,繼續推行政務公開制、服務承諾制和首問負責制,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度,提高辦事效率;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和聯繫,主動服務、主動配合、主動協調,把黨委和政府的各項安民富民的財政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執行廉潔自律規定,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做到防微杜漸,警鐘長鳴,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要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在思想上築起一道牢不可破的自律防線。同時要進一步規範業務操作,加強內部控制,強化目標考覈,形成依靠制度管人管事、預防和懲治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樹立依法行政、科學理財、廉潔奉公的財政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