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調查報告

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 本文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試圖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規律,以便爲自己和其他的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者提供一些心理學研究依據。

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10日——20xx年2月28日

調查對象:XX縣部分農村教師、學生、家長、教育管理人員

調查方式:採用不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和召開部分學生座談會的方法進行比較全面的調查研究(。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界和全社會的熱點、焦點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社會變得十分複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着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據加拿大、日本學者估計,中學各年級學生中,約有15%的學生具有各類的心理問題,其中男生高於女生,城市高於農村,包括情緒障礙、不良習慣、性格問題等。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爲廣大教師提出一個時代的命題,我們即將步入工作崗位的教師預備隊伍,更應該從現在起就開始瞭解學生的心理問題,以便爲將來步入工作崗位能夠及時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輔導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培養。

調查結果和分析:

1、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完滿的狀態。”健康除了身體無病外,還要具備心理的穩定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中學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備健全的智力、情感、意志;連續統一的人格及對己、對人、對社會的正確認知和良好的適應。

2、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我把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爲以下四個方面:學習適應性,自我認知與現實感,人際關係的和諧程度,個性發展的良好性。

A、中學生學習適應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通常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目標具體,切合實際;學習的自覺性強,善於制定學習計劃,並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表現出意志力強;學習信心足的特點,在對待考試問題上,他們沉着冷靜,靈活應對.

透過調查學習適應性,大體分爲四個類型:第一種類型佔26.11%,從中學生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對於無老師看管的自習課學生會自覺學習;第二種類型佔60.32%,學生會選擇小聲聊天或討論學習;令人遺憾的是第三種類型10.5%和第四種類型3.07%,對於無老師看管的自習課,學生會選擇看雜誌漫畫或乾脆睡覺(以下用A,B,C,D四種代號表示四種類型)。當回答對考試的感受時,A類和B類學生表示喜歡做些難題,而C類學生感到怕,D類學生則表示無所謂。當問卷中提出老師講課出現錯誤時只有30%的A類學生敢於提出來,其它(包括B類、類C類、D類)的學生都選擇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議論。可見傳統教育中“教師絕對權威專制”的弊端。對於學習的目的性,A類學生表示學習一技之長,B、C類學生表示如父母所願,或考上大學有個好出路,而D類學生表示不明確。

B、學習自我認知與現實感

自我認知指對自己的心理過程與特徵及其表現的認識,而現實感則指個人對自己同現實之間關係的認識。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評價恰當。在對現實的感知能力上,他們能夠客觀地認識現實,並根據對現實的認識給自己做出恰當的人生髮展定位,有與現實聯繫緊密的自我價值體系。

透過調查問卷,可以按計分方法把學生分爲四種價值類型:踏實型、從衆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實型:順從社會規範,積極爲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內控和自我導向表現,重視傳統和社會評價;

從衆型:基本順從社會規範,但這種順從是他人導向、盲目的隨波逐流、也有享樂主義、及時行樂的傾向,順乎自然生活方式,傾向於保守;

功利型:是以自我爲中心的功利主義,對於道義及人情這類價值不甚注意,認爲金錢至關重要,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是公益;

冷漠型:是不在乎社會規範,迴避人際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價值取向,所持的態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C、中學生人際關係

中學生人際關係包括同學之間的關係,異性之間的關係、師生之間關係。在我的調查問卷中分數最高爲10分,表示人際關係最好;最低爲0分,表示最差。調查結果只有17%的學生達到8分以上,是人際關係較好的類型;40.2%的學生達到6分―8分數段,表示人際關係一般;有42.8%是低於6分,人際關係較差。突出體現的問題是:當問及“你喜歡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嗎?”80.67%的學生都答“會”,當問及“你的'好友學習成績超過自己時,你會真的感到眼紅,妒忌嗎?”70.3%的學生答“會的”,這是令人心顫的回答。也許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記名的調查中學生纔會說出自己的“陰暗一面”,但是又非常真實的一面。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因此,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爲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做到在精神上成爲學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這樣纔有師生之間真正的心靈溝通,才能幫助學生解除困惑,讓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去對待學習和生活。

D、中學生的人格特徵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根據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不安傾向診斷測驗》修訂出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其中把學生人格傾向分爲八個方向: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

3、中學生主要的心理特點

A、抽象能力有較好發展,獨立性要求高,不願接受約束與限制;

B、情感容易激動,心裏話願和朋友談,但不願與家長、老師談;

C、學習自覺性較高,但也容易表現出獨斷性,爭強好勝,堅持錯誤,但仍稚嫩;

D、能根據社會要求約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較好;

E、理想逐步向概括性發展,能夠對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點加以分析;

F、對人生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對人生和世界評價帶個人人性特點;

討論與建議: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透過調查資料顯示結果是不容忽視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學生健康心理已成爲當前農村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這就給教育者一個“歷史責任”:怎樣去培養一個健康向上、求知進取的二十一世紀接班人,筆者提出以下兩點建議,僅供教育者們參考:

1、 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觀念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 學校開設心理輔導

(1)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預防心理障礙產生;

(2)開發學生各種潛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3)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勵學生創造性學習;

(4)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

(5)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自我評價能力;

3、學校內形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體制與教育形式。

(1)進行羣體輔導、個別輔導;

(2)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包括智力發展情況、非智力發展情況、學習成績、職業興趣、學習態度方法等);

(3)組織心理輔導專門活動與訓練,進行個案(特殊學生)研究;

(4)嚴格遵守心理輔導諮詢的保密性原則,有合格的心理輔導工作者(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全面的知識能力結構,健康的情感和堅強意志,健全的人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