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風味小吃作文

小吃是一類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小編收集了家鄉的風味小吃作文,歡迎閱讀。

家鄉的風味小吃作文

第一篇:家鄉的風味小吃

一天下午放學後,回到姥姥家,我看到一鍋白色的乳汁,以爲是“豆漿”,便讓姥姥給我盛一碗喝。姥姥連忙說:“這不是豆漿,是粉漿。”這時,我才聞到了一股酸臭味。

只見姥姥把粉漿加熱,然後放入了大油、大豆、花生米,小火煎熬,邊熬邊用勺子攪動,唯恐糊了鍋。大約過了20分鐘,姥姥又放入了鮮嫩的白菜和紅紅的胡蘿蔔絲一起攪動,等菜在鍋中煮熟了,姥姥便把火關了,最後把香菜和蔥花放入了鍋內,就這樣,一鍋粉漿飯就出爐了。

開飯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喝了一口粉漿飯,一股酸臭味溢滿了我的嘴,我急忙吐了出來,皺着眉頭說:“什麼臭飯,是在是太難喝了。”姥姥見此情景,就給我講起了粉漿飯的故事:早在明末清初,安陽有一年大旱,百姓無水可吃。當時在古城大西門有家粉房店裏有口小井,井深水淺,僅夠維持生產,百姓沒有辦法,只好把粉房生產倒掉的廢料——粉漿提回家做飯充飢渴,由於太酸,人們便配以小米、食鹽、野菜等熬製。旱年過後,過了一段時間,有人回味過去粉漿飯的味道,逐又配以花花生、大豆、大油、麻油等熬製。後經廚師精心配料調製,便形成了舉世聞名的傳統名吃粉漿飯,隨着時代的變遷一直留傳至今。

聽完姥姥講的故事,我又舀了一勺粉漿飯細細地品嚐起來,感覺味道大變。粉漿飯吃起來有種酸酸的口感,酸中夾着香,香中帶着米粥的醇香。喝下去酸的感覺讓人開胃,香的味道讓人留戀。品其中的香和醇,猶如喝過甘泉一樣,粥香而不膩。香中似有甜,酸甜香適中。味道美極了!

粉漿飯、皮渣、血糕一起被稱爲“安陽三大寶”。粉漿飯色美味香,非常好吃,想吃就來我們安陽吧,我們安陽人一定會熱情接待你們的!

第二篇:家鄉的風味小吃

在武鳴、邕寧、平果、馬山一帶,壯族民間流行小吃酸榨粉,往往是節日或農閒時才得以製作。小時候,時常見到吃到,印象中每家每戶都有榨粉用的傢伙,簡稱也是"榨",一次下來需要好幾個人同時配合,很能增強人們相互協作精神,呈現和諧氛圍。

壯族酸榨粉圓細、爽滑、柔韌,具有獨特的風味。其做工考究,先將精心挑選的上好大米放到50——60度的溫水裏泡1——2天,把米泡軟、泡透;然後撈起,用清水沖洗三遍,裝進尼龍袋保溫1——2天,讓大米發酵;發酵結束,把大米取出曬乾,之後碾成粉,揣成粉團煮到五分熟後,再用壓榨機把粉團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酸榨粉的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由於經過發酵,還有酸甜的香味,經常食用可以起到祛風去寒、通竅醒食和興奮精神的作用。其吃法多樣,最講究的是滷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枸杞、生薑、十三香、白糖、雞精、米酒等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滷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酸榨粉的風味也不同。過去酸榨粉店滷水多以大量豆豉爲主,不用味精,伴以姜、八角、草果、甘草等一起熬製而成。如今粉店普遍用上了味精,其味難及當年。

用浸泡過的上好大糉和配料拌勻,以洗淨的糉葉或竹葉包成紮好,用火蒸煮後即可食用。南寧的香糯糉品種多、味道美,豆子糉、板栗糉、蓮蓉糉等。

"酸嘢":指醃製的果蔬,即酸品。南寧人吃酸歷史悠久。"酸嘢"吃起來酸、甜、香、辣,味味俱到,脆爽可口,生津開胃,令人垂涎。

第三篇:家鄉的風味小吃

你知道美味的開封小籠包嗎?你知道包子裏怎麼會有美味的湯汁嗎?今天我將告訴你!

我的家鄉,開封,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城!風味小吃衆多:有花生糕,桶子雞,炒涼粉,醬牛肉,小籠包。其中小籠包就是我的最愛。

開封小籠包又稱灌湯小籠包,是開封最有特色,也是最有名氣的小吃之一,號稱‘東京汴梁第一’。它的主要特點就是皮薄陷大,灌湯流油,軟嫩鮮香,潔白光潤,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吸引了大批開封市民和中外遊客,當然,我也不例外。

小時候,我就對它垂涎三尺。那時候,我總是扯着爺爺的'衣角,問這問那,爺爺就會有聲有色的給我講小籠包的的來歷和它的整個加工過程,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的:用死麪制皮,用白糖、味精爲餡提鮮,透過“三軟三硬”和麪,使麪皮盤筋韌光滑,不漏湯,不掉衣,整個過程也要用不少時間,也可算是一項繁瑣的工程了。

小籠包不僅有一個完美的工程,味道也很不錯呢。俗話說得好:“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湯。”不過我餓管不了那麼多,望着那麼美味的小籠湯包,我的口水早就“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我顧不得什麼淑女形象,抓起包子就往嘴裏塞,好燙,我捂着嘴巴叫了起來,這次我吸取教訓,先輕輕地咬一口皮,頓時,汁兒涌進了我

的嘴裏,好醇,好潤,好香,我沉浸在美妙的世界裏,待我反應過來,我又迫不及待地往嘴裏塞湯包了。

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品嚐當地的風味小吃,不管是甜的、辣的,還是酸的、甜的讓我和小籠包在一起做選擇,我都肯定會告訴你,我選擇的是:小籠包。

這就是美味的開封小籠包,快來嚐嚐吧!

第四篇:家鄉的風味小吃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在媽媽愛喝粉漿飯的影響下,我居然也愛上了家鄉——安陽的風味小吃粉漿飯。

聽大人們說,粉漿飯由來已久。相傳很早以前,在古都安陽有一年大旱,百姓無水可吃,當時在古城大西門有家粉房店裏有口小井,井深水淺,僅夠維持生產,百姓沒有辦法,只好把粉房生產倒掉的廢料——粉漿提回家做飯充飢渴,由於太酸,人們便配以小米、食鹽、野菜等熬製。旱年過後,過了一段時間,有人回味過去粉漿飯的味道,逐又配以花生、大豆、大油、麻油等熬製。後經廚師精心配料調製,便形成了舉世聞名的傳統名吃粉漿飯,隨着時代的變遷一直留傳至今。

記得還是媽媽在幼兒園工作時,每隔上一段時間,幼兒園的阿姨就會熬上一鍋香酸撲鼻的粉漿飯,起初媽媽也不是太愛喝,但是阿姨們的這份兒心意不能拒絕。於是,每次媽媽都會帶上我去品嚐:只見阿姨在院子裏支着一口小風鍋,提前泡上了花生、黃豆,有的阿姨從家裏拿來了曬好的幹野菜、大南瓜,媽媽總是買上幾斤新炸的油條。幾個阿姨圍在鍋邊,有的擇菜、有的淘米,有的往鍋底放柴火,淘氣的我,每次都要拿上一把破扇子,蹲在風鍋的前面,幫忙煽火、放柴……看着風鍋冒出的縷縷青煙,聽着阿姨們一陣陣的歡笑,我覺得既幸福又好玩,就這樣,在這其樂融融的“大會餐”中,我和媽媽都喝出了粉漿飯的“美味、香甜”,從此,也愛上了粉漿飯。

粉漿飯:香醇濃郁,酸甜適口,有清熱敗火之效。熬製粉漿飯一般以綠豆粉漿爲主,配上優質小米、大豆、花生仁、精鹽、適量葷油,出鍋後再澆上糊蔥花油,撒上香菜沫,其美味真的是

“名震黃河三千里,味壓江南十二樓。”

粉漿飯,在忍飢挨餓的年代,它是鄉親們的“美食”,幫鄉親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饑荒。如今,大家大魚大肉吃慣了,偶爾吃上一次粉漿飯,真的是讓人割捨不斷。粉漿飯成了我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也是我生活中的調味品,我愛家鄉的風味小吃——粉漿飯。

標籤:家鄉 風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