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臘肉作文6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臘肉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臘肉作文6篇

家鄉的臘肉作文1

其實,臘肉的歷史悠久,孔子收的學費“束脩”就是了。臘肉的產生,也是先民們的科學創造與發明。人們爲了把多餘的肉長期存放起來,而不會被蟲蛀和腐爛,就用煙燻火烤使之排除水分;二氧化碳粘附於表面形成高效保護層,有滅菌殺蟲的作用。並且,熏製肉比醃製肉的色香味都要強得多。最關鍵的是,熏製臘肉所含碳素有奇妙的藥用價值,它能抑制和殺滅大腸桿菌,臘肉又能生津養胃,溫補強身。四季食之,絕不會胃腸脹懣和拉肚。它還是綠色健美食品,熏製存放的肉,其農藥、化肥、激素的殘存作用已消失,幾乎有沒有人是因吃臘肉而“發福”的。

當然,我們恩施臘肉的熏製是很有講究的。

第一,時間選擇講究。最佳是冬至——立春之內,這時天氣寒冷,天然凍庫菌少蟲絕,本身就不易腐臭。

第二,製作過程講究。先將選好的上等肉進行炮烙,油炸、火燒、烙鐵烙,讓豬皮焦黃,除卻未盡毛根,也使切口過第一次消毒處理。再抹上精鹽,將肉堆磊,進行醃製。五至七天,即可上炕。

第三,熏製最講究。不能用的柴禾:1、不能用煤,煤煙使肉酸而糟,味怪。2、不能用馬尾松(樅樹)包括松針,松煙油使臘肉不好洗,其肉味澀;3、不用桐子樹、木梓樹,桐子味辣,木梓褪油。4、忌塑料等一切有毒有異味的柴禾。最好的是:香柏枝葉,柑橘橙柚的皮,花椒胡椒,辣椒經杆,紅薯藤等。火勢不宜過猛而又不間斷。這樣,色、香、味具成上品,達到溫補而健美的效果。

第四,儲藏。熏製好的臘肉宜晾掛在陰涼通風處,不可曝曬。倉儲的話,可用穀殼層壓,防肉蟲。

家鄉的臘肉作文2

每年隆冬時節,家裏面總會收到來自家鄉爺爺奶奶寄來的禮物——臘肉。

開啟包裝,一股臘香撲面而來,那熟悉的家鄉味道,那淡淡的花椒香,還有那濃濃的辣椒味,把人的心思都帶回了記憶中的老家。

記得小時候看爺爺奶奶做臘肉,他們到市場上精挑細選上好的精肉,上好的豬腸。對於精肉挑選還有講究,不能全部是瘦肉,還要帶一部分肥肉,這樣做出來的香腸纔會有油,吃起來口感好,不覺得幹。選取的豬腸爲小腸,色澤要好,中間沒有斷裂和縫隙的小腸。把買回來的豬肉和小腸洗淨,小腸用精鹽揉搓後用清水衝冼乾淨待用,切豬肉剁碎。然後把切好的豬肉放進盆裏,依次放進精鹽,辣椒粉,花椒粉,雞精,料酒,澱粉,醬油,白糖拌均勻放置一小時左右。腸衣套在水管上,把醃製好的肉慢慢放入灌肉器中,將腸衣灌滿,用芽筌在腸衣上扎幾個小孔,排出空氣,灌滿好的`香腸兩頭用線紮緊。這個灌製過程很是辛苦,爺爺奶奶一站就是大半天。等灌製完畢,就把香腸和豬肉到火爐邊,用柏樹枝來薰,點燃柴火,不能用明火,只能用煙慢慢薰,薰得又黃又亮是最好的效果。每次爸媽拿出家裏的臘肉烹製美事的時候,我會想起爺爺奶奶常說的有句俗話:“東家煮臘肉,西家屋內香。”滿屋溢滿了臘肉帶來誘人的香味,令人直流口水。

家鄉的臘肉,不僅是一種味道,也是一種感情。吃着爸媽親手做的香腸臘肉,感受着爺爺奶奶的濃濃親情,一種濃烈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心兒早已飛回故鄉!

家鄉的臘肉作文3

我的家長在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長嶺鎮的張家嶺村,它是坐落在大山深處,被羣山環抱的一個小山村。我的家長鎮巴是革命的聖地,紅軍的故鄉,苗民之鄉,有着豐富的文化,歷史悠久,就是在這不起眼的小村莊裏曾涌現出一個又一個的英雄兒女,爲中國的解放戰爭而鬥爭,哪怕是付出鮮血和生命,也不足惜,她們是了不起的,勇敢的,堅強的,不屈的,無所畏懼的。黑眼睛,黃面板,不改的容顏,從他們出生的時候就已烙上了中國印。

我的家鄉有很多的特產,例如:茶葉、樹花菜,竹筍等,但這些都不是我所忠愛的美食,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的臘肉,每次一想到就會忍不住流口水。臘肉的製作並不複雜,在我的家鄉,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養豬,每年到了三四月的時候,人們就會把小豬買回家,等到臘月的時候,就會把豬殺掉,爲過年做準備。先把鮮豬肉放在一個容器裏用鹽就行醃製,過上幾天,等到鹽入味了就可以將豬肉取出來風乾了,在豬肉中加鹽是爲了防止它長蟲,在農村,大多用的都是柴火。將豬肉掛在火炕上,用燒柴時產生的煙燻制,等到肉被風乾了,臘肉就做好了。臘肉的做法有很多,它可以和許多幹菜燉湯,例如樹花菜,竹筍等,不管怎麼做,都有它獨特的風味,我最喜歡的是最樸實無華的,不加雕琢的。將豬肉用水煮熟了,切成片就是菜板肉了,它保持了它最原始的味道,不用添加任何調料,我最喜歡的是五花肉,肥瘦相見,看到就讓人食慾大增,垂涎欲滴,嘗一口,是媽媽的味道。這種處理豬肉的方法,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是因爲科技不發達,用來更長時間儲存食物的一種方法,可現在已經成了我家鄉的一張名片,代表着我家鄉的飲食文化。

家鄉的臘肉作文4

我的老家在天府之國——四川。四川臘肉是家鄉的土特產之一。

四川處於中國的西南邊陲,屬於多山丘陵地區,交通特別不方便。俗話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聽姥爺講,小時候的他們到集市上去一次,單趟需要兩至三小時。古人爲使自家的新鮮豬肉能夠長時間儲存和方便食用,經不斷的實踐,每年農曆臘月是製作臘肉的最佳季節,並總結了一套製作的方法並流傳至今。

聽姥姥講,製作臘肉的方法很講究。每年臘月,各戶都會把餵養了一年甚至時間更長的肥豬殺死,根據需要,切成一塊塊大小不等的肉塊,根據肉的肥瘦程度,在肉上撒上適量的食鹽(讓製作出的臘肉鹹淡適宜),然後把肉放進一個大缸裏,醃製一個禮拜,從缸裏取出晾乾,掛到一個木製的架子上,下面用鬆(柏)樹枝煙慢慢烘燻,烘製三、四天就大功告成,切開臘肉,你就會發現它肉質鮮嫩,香氣撲鼻,浸出的油脂亮閃亮閃的,讓人垂涎三尺。

臘肉的儲存期一般在一年半左右。在家裏隨時可以食用,很方便,要是有朋友來了,這也是一道美味佳餚。當然,和別的菜一起炒,也是很美味的。

我愛家鄉臘肉。臘肉以它的美味吸引着每一個人。它的名聲越來越大。每每吃到臘肉,我就會想起聰明的古人。要不是他們經長期的實驗總結出製作臘肉的方法,我們今天是吃不上這美味的臘肉。

家鄉的臘肉作文5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隴西縣,在哪裏,有一個美麗的國度:特產王國。在哪裏,有可愛的臘肉寶寶,有懶惰的土豆娃娃,還有高貴的大富翁餄餎面小姐,它們都是特產王國大名鼎鼎的明星,特產王國的居民們一見他們就爭先恐後地要它們的明信片。

可愛的臘肉寶寶臉肉嘟嘟的,身上總是被滿滿的正能量包圍。對於懶惰的土豆娃娃而言,臉上的膠原蛋白還不能滿足它的需求。跟餄餎面小姐比起來,它們倆差遠了,餄餎面小姐那張高傲的面孔讓人格外害怕,它總是用蕎麥大哥給它的化妝品把它摸得黑不溜啾的。但我最喜歡的要數可愛、時尚的偶像臘肉寶寶。

它的身上可真香呀!爲什麼那麼香呢?因爲它給身上噴了:粉紅色美少女鹹鹹香水!所以,它身上有着美味兒的香水味兒。聽說,它有一種魔法,可以把空氣中的有害氣體都消滅掉。把它們變成香味兒,讓它們和鹹鹹香水合二爲一,更好的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裏醞釀。

有一次,臘肉寶寶說它的小衣裳不見了,正打算去找時,小裁縫水娃娃和它的助理鹽寶寶趕着來幫它了,水娃娃幫它織衣服,鹽寶寶給它量身高,大家看見後,都來幫它了,它們有的縫花紋,有的收拾衣櫥,還有的,在給它洗澡呢!大家這忙忙,那忙忙,終於忙完了。穿上新衣服的它可漂亮了,這時,工人叔叔給它送一個小掛鉤,它戴上了掛鉤,開始享受太陽公公的洗禮。

臘肉寶寶真可愛,它用無私和關愛奉獻着自己的一切,它用力量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家鄉的臘肉作文6

我的老家在偏僻的農村,以前很窮,但那裏的人卻很樸實,家鄉至今還儲存薰臘肉的風俗習慣。進入臘月,家家戶戶開始殺年豬,薰臘肉。時至今日,成串成串掛在竈前滴着油的臘肉常常浮現在我的眼前。

到了殺豬的季節,整個小山村是醉人的,掩映在濃濃的鄉情中。今天你家殺豬請我吃殺豬飯,明天我殺豬請你。

家鄉的臘肉製作很講究藝術:豬殺後,把肉分開擺放,讓它冷着,大約一天時間,農家婦女們纔開始把肉抹上鹽,放在專門製作的大木盆裏,把豬腳和豬屁股肉醃在最下層。過上三五,才把肉從盆裏取出來,放在太陽下嗮着,一直等到肉上沒有水分了,然後就把肉掛在竈前,用柏樹枝來燻烤。大約一週時間,一股沁香的香味撲鼻而來,臘肉便做成了。

製作成的臘肉呈黑黃色,望着一排排整齊的臘肉,讓人垂涎欲滴。家鄉的臘肉既可以燉着吃,也可以吵着吃。要是有貴賓光臨,純樸的鄉民就會取出上等的豬腳肉,合着幹洋芋快一同燉上,然後倒上濃烈的包穀酒,讓你不醉自醉。家鄉的人們一般吃肉時,不會輕易的把臘排骨吃掉,要等在外打工的親人回家團聚的時候一起品嚐,辛苦一年的親人們一邊喝着臘排骨湯,一邊喝着米酒,激情的話兒塞滿屋子。農家的豬尾肉(老家人們叫屁股肉)一般都當做禮品,用來饋贈嘉賓,當嘉賓得到珍貴的禮物時,翹起大拇指說:“這纔是真正的綠色食品,上等貨,安逸!”

春節一過完,家鄉的人們就要外出去掙錢,他們無論路途多麼的遙遠,都要帶上家鄉的五花肉(家鄉人叫塊塊肉)到打工的地方,也讓那裏的人們嚐嚐家鄉的臘肉。

家鄉的臘肉不僅讓家鄉的人們陶醉,更陶醉了天南地北的人們。

標籤:臘肉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