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1

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爲天。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例如崑山的大閘蟹、蘭州的拉麪、雲南的過橋米線、北京的烤鴨……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的“待客之道”——蛋皮兒米粉條。

說到蛋皮兒米粉條,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麪條再加上雞蛋吧。其實不然,我的家鄉——舒城的蛋皮兒米粉條用料可是非常講究的!湯料是要提前一天準備的,選用的是家養的母雞,文火慢燉成濃郁的雞湯;等到第二天家裏來客人的時候,就抓一把老家特產的米麪,可不要小看了這米麪,它們可是用自己家種的水稻磨成粉後,人工做成的,別的地方都沒有呢!把米麪洗淨後放入雞湯中煮上一會兒,味道絲毫不遜色於各種麪食。配菜“蛋皮兒”的做法也不復雜:首先,將家養的土雞蛋攪拌均勻,並在鍋中攤成餅狀;然後再切成和麪條差不多的形狀、大小。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蛋皮兒米粉條就完成了。看着那晶瑩的粉條兒浸在金黃色的雞湯裏,還有那黃澄澄的雞蛋皮,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吃麪的時候,我喜歡先將一根麪條和一片蛋皮兒配成“一對”,然後一下子吸入口中,蛋皮的嫩滑加上米粉的柔韌,再喝上一口香醇而又鮮美的雞湯,真是回味無窮呀!

中華大地,物產豐饒,美食更是數不勝數。但家鄉的味道永遠是每個人對“家”這個字的認知和記憶。在我的記憶中,“老家”的味道就是在過年回老家的時候奶奶給我吃的“蛋皮兒米粉條”,它那包含着家人濃濃的愛的味道,那使人回憶起家鄉的味道,將永永遠遠溫暖着我的心田。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2

家鄉的美食,總帶着一股溫暖的味道。——題記

不管是漂泊在外,還是悠居故鄉,味蕾緊鎖的總是家鄉味。這種想念,總會在飯桌上呈現。這也是人們忘不了的味道。

走在街上,傳來的是各種攤販熱情洋溢、此起彼伏的吆喝聲,還有路旁餐廳鍋碗瓢盆的撞擊聲,接踵而至的飯菜的香味。情不自禁就想起家鄉安溪的飲食文化:雞卷、鹹筍包、湖頭米粉、柿餅、桔紅糕各種小吃應接不暇,鐵觀音早已飄香千里但是,勾起我回憶的總是家人給予的美味

憶,兒時。清晨,鄉村的人們已早早離家勞作。我和奶奶捧着裝有浸泡過的米的盆子,拎着小鐵桶,來到庭院中的石磨前。奶奶所做的這道美味,是家鄉人用鄉音所說的(阿米粿)我們習慣稱之爲米粿。奶奶總要在祈福前製作米粿,是閩南傳承已久的民間習俗,這米粿可是我的最愛。奶奶製作米粿,這是多年來不變的規矩。浸泡過的米粒已變得鬆軟,只見奶奶用小勺子,將伴有少許清水的米粒均勻地倒入石磨口,米粒白花花的身影,在石磨口緩緩墜入,就像銀河落九天。天井上斜射在奶奶身上,光影交錯,奶奶推磨的情形讓我難忘這就是磨米漿的環節。我躍躍欲試,便同奶奶一起,用手緊緊握住石磨柄。我咬緊牙關,奮力地推動石磨,奶奶枯瘦的手也一起使勁。石磨像沉重的車輪一樣緩緩轉動,推石磨貴在掌握恰當的速度,忌忽快忽慢。浸泡過的大米,在石磨的重壓碰撞下,發出細膩的沙沙聲,那潔白無瑕的米漿從石縫中滲出,伴隨着糧食特有的淡淡香氣,慢慢下墜,滴落在鐵桶裏,滴答,滴答,發出清脆的響聲,那是故鄉的人們對傳統的一份執着。蘸過米漿的手指輕輕摩擦,感受到的是米漿的細膩,若粗了,那就一次倒入的米少一點兒,水多一點兒。待到米漿磨好,我們便拎着沉甸甸的米桶往回走。

奶奶架起竈臺裏的柴火,火苗呼呼舔着鍋底,鍋裏的蒸籠霧氣氤氳環繞,模糊了奶奶滄桑而慈祥的臉龐,這情景也許就是家該有的氣息吧。奶奶往米漿里加入適量的溫水攪拌,粘稠的米漿緩緩起伏落下,然後倒入蒸盤,搖勻,置入蒸鍋,大火高溫蒸煮。鍋裏沸騰的清水,潔白的米漿,一清一白,又潑又灑,構成家的美麗畫面。一點家常,經過奶奶神奇的雙手,就變成了妙不可言的美味。我緊盯着撲哧,撲哧的蒸鍋,好像需要滴水穿石的時間來詮釋它的美味,爲它的完成畫上句號。

開鍋,撲面而來的是稻米的陣陣清香,潔白如玉的米粿熱氣騰騰地出現在眼前。這時,奶奶笑呵呵地走過來,拉住我的手,來到土地爺雕像前,雙手合十虔誠地祈福,嘴角微動。我的心思都在美食上,只是模模糊糊地聽到奶奶的低喃聲。當奶奶如釋重負一般時,我便奔向期待已久的米粿,拿起一塊,咬一口,一股清香頓時在脣齒間瀰漫開來,軟糯鮮香,口感細膩。醬油的加入,使米粿更加滑嫰濃郁。

夕陽已至,庭院裏又傳來碗筷的聲音。

家鄉的美食,是舌尖上的回味,是回憶時的邂逅,是生命中的一抹光彩。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3

我的家鄉內蒙古是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那裏天高雲淡、水草豐美,牛羊成羣;那裏的人民勤勞勇敢、熱情好客;那裏的美食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一年級暑假,我第一次來到了內蒙古大草原。我們沿着草原天路一直走,就來到了烏蘭布統大草原。一下車,一位身穿精美蒙古服飾的大姐姐就給我們獻上了潔白的哈達。她們一邊唱着祝酒歌,一邊給我們端來了香氣撲鼻的馬奶酒和奶茶。只見她們右手無名指蘸一下奶茶,向上面彈一下,表示祭天;再蘸一次,向下面彈一下,表示祭地;然後再蘸一下,往額頭上橫劃一下,表示祭祖先。這時我們就可以盡情享用奶茶和馬奶酒了!我端起了奶茶剛抿了一小口,就感覺哪裏不對勁,這奶茶怎麼是鹹的啊?我剛想偷偷吐掉,一位蒙古族姐姐就看到了,向我解釋起來:“這是草原的奶茶,跟你們平時喝的奶茶不一樣。內蒙人以前是遊牧民族,身上經常出汗,就喜歡在奶茶里加鹽來彌補身體裏鹽分的流失,慢慢地也成了一種飲食習慣。”聽了這話,我忽然覺得鹹奶茶也好喝了起來。

那位姐姐把我帶到了一個擺放着各種奶製品的餐桌旁,開始給我們介紹那些我看着就流口水的小吃。奶條和奶幹是長方形的短條,白色裏藏着一點微黃,奶味很濃。奶豆是白白圓圓的,豌豆大小,嚼起來很黏牙。奶泡是潔白的,圓柱體,上下兩頭都被收了一下,像是牙膏管的尾巴一樣,吃到嘴裏有淡淡的生奶清香,口感脆脆的,可進嘴巴不一會就化了。奶貝是花型的,輕輕一咬,就裂成了兩半。我大口大口嚼着,心裏可是美滋滋的。

其實,內蒙古的美食還有很多呢。烤全羊、手把肉、風乾牛肉乾……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也勾起了你的饞蟲呢?如果你也喜歡,就快到我的家鄉來做客吧!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4

說到美食,世界各地都有。中國,更是數不勝數,像:北京的烤鴨、天津的包子、陝西的泡饃、四川的火鍋……,個個堪稱人間美食,個個都被世人讚賞。可最令我流口水的,還是我家鄉的特產——燈影牛肉。

首先,我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燈影牛肉。“牛肉”,大家肯定知道,說明這個美食是用牛肉做的。但“燈影”,可就不一般了。因爲,燈影牛肉很薄,厚度還不及一張紙,只要你拿下一片牛肉對準燈光,就會折射出黃色的燈影,所以,“燈影”二字,由此而來。

接下來,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燈影牛肉名字的由來吧:“相傳,燈影牛肉是由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命名的。當年元稹在通州(今四川達州市一帶)任司馬。一天,他到一家酒肆小酌。下酒菜中有一種牛肉片,色澤油潤(鮮)紅燈影牛肉亮(去掉),味道麻辣鮮香,使元稹讚歎不已。更使他驚奇的是,這牛肉片肉質特薄,呈半透明狀,用筷子挾起來,在燈光下,紅色牛肉片上絲絲紋理會在牆壁上反映出清晰的紅色影像來,極爲有趣,元稹當即喚之爲‘燈影牛肉’”。於是達州市的這種牛肉片就以“燈影牛肉”之名盛傳開來,成爲四川的一道名菜。

燈影牛肉外形獨特,味道自然誘人。燈影牛肉入口即化,麻辣鮮脆,細嚼之,回味無窮。不少品嚐過這道美食的人,都對它讚不絕口。而且經過近幾年來的革新,燈影牛肉徹底“脫胎換骨”,味道越來越棒,僅以(令)無數遊客盡“折腰”。而且牛肉富含肌氨酸: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這使它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5

家鄉有一道小吃,它俘虜了所有的人,它有着臨海人的情結。麥油脂又叫食餅筒,顧名思義,就是許許多食材包起來,捲成筒狀,跟春餅差不多,但比春餅更豐富更大氣。

做麥油脂的第一步是攤麥油脂皮。首先,將小麥粉倒入盆裏,適量加水,攪成糊膠狀,臨海人把這步叫做攪粉。加水時,不能加太少,不然麪皮太厚,也不能加太多,不然麪皮就沒有那股韌勁。只靠那些有經驗的主婦嚴格把關,才達到那種柔韌性,媽媽一手拿紙在鏊盤上抹油,一手沿着鍋邊順時針方向抹平,不到一分鐘,一張皮就做好了,每翻轉一次,就做成一張,像搭積木一樣疊上去,麥油脂皮就攤好了。

麥油脂的餡料豐富多彩,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吃不到。有海帶、胡蘿蔔、粉絲、豆麪大人們在洗菜、切菜、炒菜,像在辦喜事似的,我們小孩就在裏面穿梭,有時還把炒好的菜抓來一點吃,玩得不亦樂乎。

接下來,就開始包了。我們先把麪皮攤平,桌上有許多菜,不過要先把炒麪放在最下面,因爲炒麪是乾的,不會把麪皮弄破,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加上各種食格,在有些地區還會加上一些海鮮,這樣會使味道更美味,放好食材要包起來須需從裏往外的包,再兩頭一按,一翻身,就包好了。媽媽的形狀像一個直挺挺的哨兵;爸爸的像一個挺着大肚子的人搖搖晃晃的;我的像一個淘氣包。

看到了包好的麥油脂,我再也按捺不住了,雙手捧着,咬了一大口,那是多麼柔軟可口,又是那麼別有滋味。芋頭是那麼香濃,萵苣又是那麼爽口,芹菜更是十分清新。再配上小酒、泡飯粥,我不禁叫到“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嘗。”這樣的美味,一定會讓你打飽嗝不休。

麥油脂,你真是舌尖上的美味啊!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6

嘉定的年,少不了徐行蒸糕。每到過年時,奶奶都會特地買回一蒸圓圓的,厚實的徐行蒸糕,在祭祖的那天恭恭敬敬的擺在供桌的正中間。這種蒸糕香甜可口,韌性十足,卻不粘牙。裏面混有紅棗、核桃和瓜子等各種乾果,甜而不膩,還十分有營養呢!奶奶說:蒸糕,蒸糕,希望我們家新的一年團團圓圓,蒸蒸日上,步步高!這真是好口彩,我對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心服口服。

徐行蒸糕不僅美味,歷史也很悠久。相傳南宋時期,各地官員向皇帝進獻當地美食,徐行蒸糕入選。皇帝品嚐之後很喜歡,於是下令每年春節,徐行蒸糕作爲貢品進貢。你一定會十分好奇,徐行蒸糕是如何製作的呢?首先,要把糯米和粳米混合,在水中浸泡,淘米,去除雜質,將米磨碎,篩選最細小的米粉進行搓擦。搓擦非常講究,搓的越久蒸出來的糕口感越細膩。最後撒上核桃紅棗,在一個特製的鍋中蒸好。這樣一蒸美味的蒸糕就完成了。這個工序一點不復雜,需要的是耐心和韌性,搓到越久口感才能更有韌性,更加細膩。

徐行蒸糕在民間流傳了幾百年,奶奶說在她小的時候,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做蒸糕,可是現在只有菜場裏零星的手工作坊出售成品。徐行蒸糕的傳人是我們村裏的一位老師傅,以往過年都會給各家各戶做蒸糕。他年紀大了,兒孫不想繼承這門手藝,於是把蒸糕的技藝傳給了一位東北來的大叔。這位大叔和老師傅學了十幾年,得了真傳,還申請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地把我們徐行蒸糕發揚光大了。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很少願意去製作那些精巧的手工美食了,許多像徐行蒸糕一樣的傳統美食在慢慢的消失,祖先的智慧,技藝,正在逐漸地被淡忘。傳承,是文化的命脈,沒有了傳承就沒有文化。只要我們放慢腳步,透過徐行蒸糕這樣的文化遺產去感受祖先對生活的熱愛,文化便因此而傳承。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7

衆所周知的中國名小吃有許多。如北京烤鴨、西安羊肉泡饃、新疆烤串、山西刀削麪、雲南過橋米線……而湖南有一種我最喜歡的美食,就是米粉。

今年暑假,我回到了媽媽的老家長沙,嚐遍了湖南米粉,讓我這個吃貨過足了米粉癮。長沙的炒粉、津市的牛肉湯粉、湘潭原味石鍋米粉、湘西的辣粉。那順滑、軟綿的粉皮,那鮮美、香甜的湯頭現在想起來還回味無窮呢!

湖南米粉從形狀上來說主要分爲兩大類:圓粉與扁粉。其中圓粉又有粗、細之分,扁粉也有寬窄、厚薄之別。做法上有湯粉、炒粉、燉粉條等。津市米粉主要以圓粉爲主,油多味重,蓋碼以牛肉、牛雜、排骨居多,如果你能吃辣,那味道是再好不過了;湘潭石磨粉稍有些厚硬,我感覺味道難以入到粉皮裏,但湯頭鮮美;湘西辣粉我也只能淺嘗即止。我覺得最好吃,最適合我的就是長沙米粉了。

長沙的米粉均是新鮮的切粉,最大的特點就是鮮美、清淡。外婆說:“長沙米粉最好吃的就是湯粉,因爲湯頭是用大骨、雞骨熬製1、2天才成的噢!”我站在櫥窗外看師傅怎麼下米粉?他們先在一個大碗裏放上鹽、味精、醬油、小蔥,還灑點豬油,再把熬好的湯頭衝進去,遠遠的就能味道一股鮮味。然後把新鮮的米粉放在一個竹筒子裏,在一鍋開水裏燙約一分鐘,撈起來放入湯碗裏即成。外婆說:“這樣下粉既保持了米粉的原味,又不會讓米粉與湯頭糊成一鍋粥。”最後加入蓋碼,有肉絲、各種酸菜、蒜頭、香菜,當然來一點點長沙特有的剁辣椒就更有味了。我可是能吃滿滿一大碗呢!

姨媽跟我介紹:“長沙有許多百年字號的米粉店,如‘楊裕興、黃春和、新華樓等’,跟廈門的‘黃則和、吳再添’一樣。還有民間的如‘玉林米粉、四姐粉店’,可都是名聲在外噢!”可惜這些名店,我只品嚐了“楊裕興”,姨媽說等我下次回長沙,再帶我去一一品嚐。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8

我出生在江西撫州的一個小縣城,是外婆把我帶大的。我在這裏生活了快六年,父母才把我接回杭州讀書。小時候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早餐店的江西米粉了。

江西米粉雖然沒有云南過橋米線那麼有名氣,但也美味非凡。縣城的每個早餐店基本上都有這道小吃,它的賣相雖然不怎麼好看,但味道卻很好。

早晨起牀洗漱好以後外婆便帶我來到一家早餐店,此時老闆正忙得不亦樂乎。外婆給我點了一份米粉外加一小碟麻辣小腸,據說這是上班族的標配。不一會兒,米粉就端到面前,白乎乎、圓圓細細的米粉配上濃香的湯汁,上面撒了些蔥花、香菇碎片和肉沫,看上去讓人很有食慾。我用筷子夾起幾根米粉,再用勺子舀了一口湯送進嘴裏,合上蔥花和肉沫,那滋味令人不能自己。再來一口麻辣小腸,又滑又辣,接着又感覺到舌頭麻麻的,這時候再喝一口湯就可以緩解一下這種感覺,真是美妙極了。

江西米粉的做法也很講究,絲毫不亞於雲南的過橋米線。米粉必須是當地出產的,這樣才地道。生的米粉須在前一天晚上煮熟,撈出來放在冷水裏面涼透,然後放在瀝水的簸箕裏面,上面蓋一層乾淨溼潤的棉布防止米粉表面水分蒸發,放置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湯也要凌晨起來熬製,否則不新鮮,口感也會大打折扣。材料也是要精心挑選豬的大骨頭,先冷水下鍋加料酒焯水去腥,然後加調料再用文火慢慢熬製。這樣的熬出來的湯纔有靈魂。

早上客人來了以後,老闆就抓一定量的米粉放進盛滿高湯的鍋中,大約煮三分鐘左右就可以撈出,上面撒些蔥花和佐料,喜歡吃辣的可以叫老闆加些辣椒。冬天的早上醒來就能吃上這麼一碗熱氣騰騰又有營養的早餐,別提有多幸福了。

江西的米粉雖然比不上其它有名氣的小吃,但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是讓我記憶最深的.一道美食,它讓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9

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它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裏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還有許多的特產。在衆多誘人的美食中,讓我百吃不厭的還是家鄉的魚糕。

關於魚糕還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舜帝帶着娥皇和女英出巡。由於路途勞累,娥皇病倒了,女英想了一個辦法,她蒸出了一道無魚刺的糕。娥皇吃後,病情好轉了不少。於是,魚糕又被稱爲“湘妃糕”。

聽媽媽說在她小時候,魚糕並不是能經常吃到的一道菜,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魚糕已成爲餐桌上的常見菜。魚糕的製作方法如下:首先將新鮮魚肉去刺,接着加入蛋清和豆腐,然後再撒點白酒去腥味,最後入籠清蒸即可。剛出爐的的魚糕,色澤潔白晶瑩,口感嫩滑爽口。

小朋友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呢?歡迎你們到我家鄉來品嚐各種美食,保證讓你們回味無窮。

灘橋小學二年級榮思彤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如:北京的烤鴨、上海的灌湯包、寧波的湯圓……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我們荊州的魚糕。

魚糕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呢!相傳舜帝帶着娥皇和女英南巡,經過荊州時,娥皇因爲路途勞累病倒了。聰明的女英給她做了一道無刺的魚肉糕,娥皇吃後,病情有了好轉。故魚糕又名“湘妃糕”。

媽媽說荊州有“無語魚糕不成席”的習俗,逢年過節人們總要吃魚糕。魚糕是由魚和肉做成,有魚味,還有肉香。剛蒸好的魚糕色澤潔白,輕輕地嘗一口嫩滑爽口,尤其是我們小朋友,還省去了剔魚刺的麻煩,讓家長們不用擔心。

魚糕的吃法比較多,我喜歡吃媽媽做的魚糕湯,切成一片片的魚糕,加入些丸子和青菜,聞起來已經讓人垂涎欲滴。

小朋友們,你們是不是已經嘴饞了呢?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做客,我帶你們品嚐最正宗的魚糕。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10

我的家鄉在沙洋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那裏風景如畫,四季如歌,美麗極了。有風景優美的平湖秋月,有熱鬧非凡的步行街,有琳琅滿目的小商品市場,但我最愛的還是家鄉獨具特色的美食。

作爲一個典型的吃貨,我對家鄉的美食可是如數家珍。

米茶是沙洋人最愛的夏季主食之一。它不僅經濟實惠,消暑解渴,還能填飽肚子。於是,一到夏天,米茶就成了每家每戶必備的特色風味小吃。米茶好吃,製作方法也不復雜。先將大米放在鍋中炒至金黃色,然後用水把米淘洗乾淨,再放入適量的水,用猛火煮之即可。剛煮好的米茶呈淡黃色,湯汁中開着粒粒米花,似茶非茶,似粥非粥,遠遠的就能聞到一股清鬱的米香,吃在嘴裏清爽可口。

長湖魚糕也是家鄉著名的美食之一,民間流傳着“無糕不成席”的說法。相傳此菜還有一個優美的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好魚,但長食生膩,令御廚改變烹飪方法,提出“食魚不見魚”的要求。御廚回家後一時想不出辦法,急得坐立不安。御廚夫人問清情況後便道:“這有何難,你把魚刺和魚骨剔除後,將魚肉切碎攪拌後以生粉等其他佐料,或蒸或煮,不就吃魚不見魚了嗎?”御廚一聽豁然開朗,在家反覆試驗,終於成功。楚莊王吃後大喜,當即獎賞黃金一千兩。因以魚肉爲主,形似米糕,而稱爲“魚糕”。

我最喜愛的還是家鄉的矮子餡餅。沙洋曾集鎮的李氏兄弟祖傳三代都是做餡餅生意的,兄弟倆改良了祖傳的餡餅技術,做的餡餅香糯可口,入口即化,回味無窮。由於李家兄弟個頭不高,所做的餡餅被大家親切地稱爲“矮子餡餅”。矮子餡餅有豆沙、黑芝麻、桂花、椰奶等多種口味,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愛。

家鄉的美食還有很多很多,它們簡單樸素,沒有精美的配料,也沒有繁雜的工藝,就像家鄉辛勤耕耘的人們,雖默默無聞,平凡簡單,卻勤勤懇懇地播種着幸福和希望。我愛家鄉的美食,更愛樸實無華的家鄉人。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11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爲天”,我們國家有很多美食,要說我最喜歡吃什麼,那還得數家鄉的牛肉麪啦!

清晨,一縷晨光出現在天際,沉睡的小鎮漸漸熱鬧起來,各形各色的人行色匆匆,但不會忘了在那簡陋的牛肉麪館裏裏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麪,當然我也不例外。

終於到我了,老闆熱情的問我:“吃點什麼?”我微笑着回答:“來碗牛肉麪!”老闆爽快地答應了一聲“好嘞!”只見老闆把準備好的鹼面放入漏勺裏,在開水裏燙一下,撈起來放進碗裏,然後舀幾塊分量很足的牛肉,接着加入特製的高湯,放點兒海帶,再放入紅油,加點兒蔥花,最後放點自己喜歡的配菜,一碗香噴噴的牛肉麪就做好了!要是放張豆皮或放個雞蛋,那真是絕配了!

端到桌前挑一挑,香氣撲鼻而來,細看那湯汁,就像清澈的海水,那一塊塊紅褐色的牛肉,像一座座山脈,那淡黃色的麪條,像一條條纏繞在山間的金龍,那一片片青菜,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船隻,這哪裏是麪條啊?這分明是一幅生動的畫面!讓人看了,不禁食指大動,我趕緊不顧形象的狼吞虎嚥起來。

吮一口富有鮮味的湯汁,暖流直衝體內,吃一口Q順勁道的麪條,牙齒就像在軟墊上做運動,咬一口鮮嫩多汁的牛肉,嚼一口清鮮的蔬菜,似乎比平常所吃的更有味道,味覺立即被喚醒,手腳裏的血液被激起,在身體裏流淌……怎一個“爽”字了得!吃完早餐,大家都會心滿意足的離去,真是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水土養育了家鄉兒女,家鄉牛肉麪是家鄉的象徵,是家鄉的精品,不僅是我的最愛,也是家鄉人的最愛。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12

紹興人特重竹筍,這種東西長大了像竹子一樣,幼小的時候你找不到,有時連本地人都會空手而歸。挖竹筍得有很好的視力和體力,還要不怕辛苦。但只要找到一個,就能連帶找到好些,都在附近待着呢。竹筍呈黃色,身子彎彎的有點像飛刀。在紹興,這道菜幾乎每餐桌子上必不可少,通常加點梅乾菜熬湯,只需放一點鹽,那湯吸收了筍和梅乾菜的味道,原汁原味,喝上一口,清香可口。夾塊竹筍一口咬下去,嘎嘣——大自然的味道就出來了。

豬也是紹興山裏的重要活物。每到夏季,家家都要抓小豬苗,養到過年殺了吃。那邊的豬都放在山上散養,肉很勁道,很香,肉質最厚的地方還可以割下來熬豬油。紅燒豬肉是外婆的拿手好菜,五花肉切得肥瘦均勻,裝在盤裏紅通通的,咬一口肥而不膩,很Q彈。有時候,她也會給我們做脆皮豬排,外脆裏嫩,真香。

年糕,紹興山裏人都純手工製作。原料用的是自己家種的稻米,冬天放一隻火盆,圍上石頭,年糕就放在上面烤。沒多久,米就膨脹了,老遠飄出一股香味。年糕剛蒸出來時,顏色潔白如玉,咬一口脆生生的聲音都清晰可聞,一扯還能拉出絲來。有時把年糕切成片炒螃蟹,螃蟹的鮮味被年糕吸收了,好吃得很。不過這東西吃多了不消化,牙齒不好的人也不太能吃,太粘牙。

莧菜通常長在香榧苗裏,等老了可以拔回去。葉子摘下來拌在豬食裏餵豬,根切成一節一節的放進罐子裏,用酒和鹽醃製,一個月後啓封,散發出一股臭味,味道像臭豆腐一樣,吃起來卻是人間至味。可以直接蒸着吃,也可以放一盒嫩豆腐拌着吃,滴上幾滴芝麻油,綠油油的莧菜和白嫩嫩的豆腐泛着油光,看着就很有食慾,配飯吃,能吃幾碗。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13

酥肉是我家鄉一道特色美食。到了揭陽如不品嚐一塊香味撲鼻、酥酥脆脆的酥肉,就像到了長沙不吃一回正宗的臭豆腐,到了北京不去全聚德嘗一嘗烤鴨,到了新疆不吃烤羊肉一樣遺憾,如入寶山空手而歸。

製作酥肉之前要先準備餡料、瘦肉、油、米漿等,餡料可以是筍、包菜、韭菜或香芋,再添上一點胡蘿蔔絲、豌豆、五香粉攪拌而成。

酥肉當數埔田酥肉最爲出名。只見老師傅先把油和鍋鏟一起加熱,接着在鍋鏟上勻均地澆上一層米漿,放上早已準備好的餡料,夾一塊醃製好的瘦肉放到餡料上,最後澆上米漿,放入油中。過一會兒,他輕輕一抖鍋鏟,酥肉便脫落下來,最後酥肉炸熟浮起時,老師傅把它們一一撈起,放在盤中,一道具有潮汕風味的特色美食就可端上桌了。酥肉,搭配早已準備好的醬料,可以是醋或辣椒醬,便可以開吃了,吃起來鬆脆爽口,令人回味無窮。

每次來到外婆家,我總會纏着外婆帶着我到鄰村那家遠近聞名的小吃店吃上幾塊令人垂涎欲滴的酥肉。熱氣騰騰的酥肉剛端上桌,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金黃色酥肉,那香氣直往我鼻子裏鑽,輕輕地咬上一口,外酥裏嫩,外皮酥酥脆脆,有餅乾的香味。肉餡是菜與肉混合的香味,那香味,在舌頭上游蕩,在口腔內跳舞。我等不及細嚼,它們便從食道像坐滑梯一般滑了下去,頓時好像一隻只頑皮的小精靈在給食道按摩。我直到肚子感覺撐了,可嘴巴還停不住。食畢,餘味猶存,回味悠長。

我愛家鄉的美食,但最愛這外酥裏嫩的酥肉。我覺得任何美食都不能與這看起來普通吃起來令人回味無窮的酥肉相媲美。如果你有時間來揭陽遊玩,怎能不來嘗一嘗這遠近聞名的埔田酥肉呢?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14

我的家鄉是一座在北緯30度上的小城——諸暨。這兒不但風景宜人,而且有着許多令人叫絕的美食。西施團圓餅就是其中的一種。

你想知道西施團圓餅受人青睞的程度嗎?嘿,你去看看西施故里“周老漢”店裏的生意,便可知一二了:香氣從店中慢慢傳出,擠在外頭的人摩肩接踵。西施團圓餅一端出來,就被搶得只剩空盤。等在後面的人只有“唉唉”嘆息的份兒!

要問西施團圓餅爲何如此人喜愛,你得去廚房看看它考究的工藝了。

第一步是拌餡料。你可以把蘿蔔絲、肉、豆腐、蔥與辣椒拌在一起,加上適量的鹽。幾種材料的味道互取互補,香透入味,真正做到了辣而不辛、油而不膩。西施團圓餅的絕妙之處光從這兒就可見一斑了。

第二步是做皮。麪粉加水混合後,你要用力把糊狀的麪粉揉成麪糰,再將它搓成一條條,擰成一塊塊,並用刀切成小塊麪糰,壓扁後捏成碗狀放在一旁待用。

第三步是包餡。你要把餡料包在已被按成碗狀的皮裏頭。這一步可是關鍵,你要把餡兒放得不多也不少。因爲放太多皮容易破,放太少餅會不好吃。包好後,你立刻把帶餡的麪糰壓成一個扁平的餅。好了,西施團圓餅已初具規模。然後,你把生的團圓餅放進烤箱裏烤。烤的時間要根據團圓餅的數量和大小來決定。當然,如果沒有烤箱的話,你也可以把餅放在油鍋裏烤一下。不一會兒,一盤香噴噴的西施團圓餅就新鮮出爐了。

這時,如果你把金燦燦、亮晶晶、熱騰騰的西施團圓餅放進嘴裏一嘗,發現它皮薄餡多,嫩滑多汁,簡直令人叫絕!

現在,西施團圓餅已經揚譽全國,成了我們諸暨的招牌小吃。歡迎你來諸暨品嚐!

初一優秀作文:家鄉的美食15

“油爆河蝦”、“杭州牛柳”、“糖醋排骨”……哪一樣不是深入人心,讓人難以忘卻的?可是,在那麼多的美味佳餚中,我最愛的,最難忘的還是家鄉那碗清香撲鼻的梅乾菜燒肉/

梅乾菜燒肉不是進階餐廳中的掌勺大廚才能燒出來的。在家鄉慈溪,會燒菜的人都會做這碗梅乾菜燒肉。

梅乾菜燒肉是媽媽的拿手好菜。吃過一次,便難以忘卻。這菜的味道很不錯,能夠常常地留在品嚐的人的記憶深處,難以抹去。

梅乾菜燒肉一般都燉得很爛,香香酥酥的,且不說味道,看媽媽端來一大碗梅乾菜燒肉,便垂涎欲滴了。肉有些紅褐色,色彩很深,鬆鬆胯胯的;梅乾菜也是褐色的,比肉的顏色更深,還油油的閃着金色的,亮閃閃的光澤,襯着那誘人的燒肉……聞一聞,香噴噴,熱騰騰,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美,一種難以形容的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我不禁責怪鼻子:你怎麼這麼小,才吸入那麼一點兒香味……

“吃飯了!”媽媽喊我們。我和爸爸爭先恐後地衝向餐桌,那速度!我猜想,要是在奧運賽場的終點放上一大碗肉,說不定人人都會破世界紀錄呢!我還沒衝到座位上,就以比孫悟空還快的速度操起筷子和勺子,夾起一片肉和許多梅乾菜向嘴裏送。真好吃,這肉七分油,三分瘦,滑而不膩,酥爛酥爛的,梅乾菜更是美味,有菜的清淡、自然,又不乏肉的柔滑、富貴,真是極品啊……

不一會兒,飯已就着內被我們席捲一空了,肚子雖已經撐飽,但仍貪婪的,意由未盡地看着那梅乾菜燒肉……擦盡脣邊的油,似乎還很餓,但已完全飽了,再吃一塊……

家鄉的梅乾菜燒肉,是不能讓有忘卻的。OK!家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