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鄉愁

鄉愁教案與課堂實錄

鄉愁2.9W

《鄉愁》以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轉換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如油畫的着色,那色彩便是鄉愁,一層層加深。下面是鄉愁教案與課堂實錄,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鄉愁教案與課堂實錄

鄉愁教案

教學目的:

1、 學習作者巧妙的比喻形象的寫法。

2、 學習作者用具體形象的事物表現抽象的概念的寫法。

3、 提高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體會作者強烈的思鄉,思國的感情。

4、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渴望統一的美好願望。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鄉愁》透過新奇而形象的比喻表達感情的寫法。

2、 注意詩人思想感情的昇華和各種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能力訓練點:

1、蒐集有關表達思鄉感情的詩,詞,曲或現代散文,體會思鄉愁緒。

2、仿照《鄉愁》詩中比喻的句式,運用博喻的形式,描寫一種事物,表達一種感情。

教學思路:

1、 運用思鄉歌曲匯入,創設情境,營造氣氛。

2、 引導聯繫學過的詩、詞、曲或散文,體會自古以來人們的思鄉愁緒。

3、 引導學生賞析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新奇比喻的用意及含義。

4、 引導學生學會朗讀詩歌,給詩歌劃分停頓,標記重音,把握語調,並配樂朗讀,體會作者感情。

5、 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感受,設想自己是一位久居臺灣的遊子,體會作者的思鄉及思國的愁緒,體會海外華人的戀根情緒。

6、 拓展閱讀余光中的《鄉愁四韻》,散文《冬季到臺北來看雨》。進一步體會海外華人渴望祖國統一的熱切希望。

7、 仿照詩歌說出或寫出幾句“詩”運用博喻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討論談話法

學法設計:朗讀、聯想,想象;聯繫實際各抒己見;對比閱讀;仿寫詩歌。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思鄉歌曲,創設情境:[多媒體畫面]

導言:同學們,一年一度的元旦即將來臨,每當這時,遠居海外的遊子會是怎樣的心情?[學生回答] 誰能用一句詩來表達?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遊子思鄉”是中國詩歌一個永恆的話題,那麼,請同學們回顧你曾經學過或讀過的作品,說出有關描寫鄉愁的詩,詞,曲。[學生各抒己見]

有關作品:

1、馬致遠的曲:《天淨沙. 秋思》

“ 枯藤老樹昏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李煜的詞《虞美人》、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相見歡》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3、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5、李白的《靜夜思》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揮不走的鄉愁,牽動着多少遊子的心!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頭在一夜間!風流少帥張學良,困居臺灣幾十年,有多少離愁別恨,客死他鄉,團聚夢難圓?多少年來,由於歷史的原因,臺灣人民與大陸兩地相隔,飽受相思之苦,因而對鄉愁有着其他任何時代不可比擬的深刻的理解。其的鄉愁詩也是異彩分呈。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

二、簡介作者,瞭解寫作背景:[幻燈片]

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現居臺灣。當代詩人和詩評家,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表第一首詩作。1953年10月參加《創世紀》詩刊,致力於現代詩創作。主要詩作《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詩集有《靈河》、《余光中詩選》。他的詩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細,抒情纏綿,含蓄雋永。其鄉愁詩別具特色,有很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意味深長。

這首詩寫於1972年,當時,大陸與臺灣互不往來,幾乎隔絕。[鼓勵同學們向老一輩、歷史老師請教或查閱資料瞭解當時的情況]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全班同學自由朗讀,認真體會詩的內涵,討論朗讀的技巧。

思考討論以下問題:[幻燈片]

① 這首詩表達怎樣的思緒?應該用怎樣的語調去讀?[學生體會,討論]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刻骨銘心的思鄉之愁,應該用深沉,哀婉的語調來朗讀。

② 每首詩的節奏以及重音如何把握?[學生討論,試讀,體會]

2、訓練朗讀:

①指定一名同學試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注意剛纔強調的有關問題

②齊讀,男、女分讀,師生對讀,於反覆朗讀中體會詩的意境和內涵。

四、賞析全詩:

老師配樂範讀全詩,請同學們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思考討論:[幻燈片]

①全詩以什麼爲順序貫穿全詩?

全詩以時空的變化爲線索,以個人的經歷貫穿全詩。

②這首詩運用了哪些形象來表現鄉愁?詩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效果?有什麼深刻含義?

詩人將不可捕捉的抽象的鄉愁描寫爲“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使鄉愁有了寄託,變得具體可感,形象生動感人。

小時侯外出求學,“小小的郵票”,使我可以用家信來寄託着作者對母親,對故鄉綿綿的思念;

長大後,出外謀生,除了對母親的思念,又增加了對愛人的思念,“窄窄的`船票”能使我來往於大陸和臺灣之間,了卻我的無盡的牽掛。

後來,“一方矮矮的墳墓,使我與母親永遠生死相隔,永生無緣再見,也許,在母親臨死時還滿含熱淚盼望着團圓!

現在,“一彎淺淺的海峽”使多少骨肉同胞兩地相隔,日夜思念!詩人將個人的悲歡與偉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感情撩人愁思。暗含了渴望親人團聚,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

全詩運用新奇的比喻,從紛繁的世事與曠遠的時空中,提煉出四個意象。除此而外,還運用了對比,反覆,反襯的修辭手法,將遊子思鄉的愁緒寫得具體可感,如泣如訴,哀怨動人。前三節猶如洶涌而進的波濤,最後一節轟然匯成全詩的九級大浪,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達到高潮。正如詩人所說:“縱的是歷史感,橫的是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詩人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了以往任何時代可比擬廣度與深度。

③拓展討論:

鄉愁是凝重的,詩中爲何卻說“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

作者正語反出,以一種輕描淡寫使鄉愁濃縮於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上,反襯出鄉愁的濃烈。託物寄情,表達綿綿不盡的鄉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

④整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有什麼感受?[各抒己見]

表達了作者渴望親人團聚,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

2、拓展延伸討論:[幻燈片] [學生各抒己見]

①假如當時你的親人有在臺灣的,你的感受如何?

②假如你是一位臺灣同胞,面對香港收復,澳門迴歸,你會有什麼感受?

③就我國目前的現狀,你有什麼看法?

五、拓展練習:

1、 對比閱讀:學生作品《鄉愁》[自制幻燈片]

2、 拓展閱讀有關余光中的詩句《舟子的悲歌》,《鄉愁四韻》[其二]

六、佈置作業:[幻燈片]

1、 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 仿照本詩的託物寄情的手法,以“母愛”爲題,發揮想象,巧設比喻

寫一首小詩。

3、 拓展閱讀:

①余光中的《鄉愁四韻》體會詩人的感情。

②閱讀散文,《冬季到臺北來看雨》體會海外遊子的心情。[印發材料]

鄉愁課堂實錄

教學設想

1、新課標要求在閱讀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要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在具體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師生課堂交流的平臺,創造一種寬鬆、祥和、愉快的對話氛圍,利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從而共同探疑、解疑,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個性。《鄉愁》一詩的內容不算太難懂,教學中應加強朗讀,藉助多媒體增強可感性,並在與其它鄉愁詩的比較中去體會內容、感悟鄉愁,所以本文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⑴透過反覆朗誦,體會詩歌的結構美和音樂美。

⑵理解獨創的意象和精巧的構思對錶達鄉愁的作用。

⑶明確祖國的統一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

2、教學思路定位爲:

⑴情感匯入,創設情景。

⑵自讀質疑,整體感知。

⑶合作探究,品味研讀。

⑷點拔釋疑,拓展延伸。

⑸朗讀指導,比較閱讀。

教學流程

課前活動:作爲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那麼,在這期間,當你想家、想父母的時候是怎樣的感受呢?學生七嘴八舌的說。

一、情感匯入,創設情景

師:是啊,同學們,你或許有過與親人小別而倍感思念的時候,你或許有過因與親人永別而深感切膚傷痛的時候,那絲絲縷縷的對親人的懷念與痛悼,那刻骨銘心難於言表的傷感與惆悵,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樣的愁,這樣的痛,該用怎樣的藝術形式和語言形象來表達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欣賞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歌《鄉愁》。(師生共同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自讀質疑,整體感知

1、下面,先請同學們朗讀這首詩,比比看誰字音讀的準。如有讀錯字音的,請其它同學舉手幫助更正。

2、指名讀(一人讀一節,共十幾人讀)。〔如有讀錯字音的,則說停,並引導學生更正,教師並板書;如無,則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