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琵琶行

《琵琶行》公開課教案設計

琵琶行2.53W

教學目的

《琵琶行》公開課教案設計

琵琶女 詩人

月夜奏琵琶 我聞琵琶已嘆息

淒涼話身世 又聞此語重唧唧

(詳敘事) (略抒情)

(敘事抒情融合)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主旨)

爲君翻作琵琶行

滿座重聞皆掩泣

(敘事結尾)

講析:詩人以敘事起筆,直寫秋江月夜送客,用“楓葉荻花”、“江浸月”這樣極富動感的景物和“慘將別”這樣“典型”的情懷,描繪出一幅寂寞淒涼的圖畫,給人以蕭瑟悽慘的感受。一個“忽”字,別生情懷,美妙的琵琶聲使主人客人一時忘掉悲傷的情感,從而引出下文。接下來詩人依次展開一幅幅畫面,一是寫琵琶女的身世(透過琴聲及其“自言”),一是寫詩人的感受。最後,這兩方面的內容交匯融合於“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人生體驗上。寫琵琶女的身世是敘事,寫詩人的感受是抒情。然而,詩章到此並未結束,由於琵琶女和詩人有着相同的人生體驗,纔有“莫辭更座談一曲”,纔有“滿座重聞皆掩泣”的描述。所以,全詩以敘事起筆,中間交叉着描述與抒情,最後以敘事結尾。這實際上是一種首尾照應的圓型結構,體現了一種結構上的對稱美。

4、誦讀指導:透過以上分析明確了詩歌的內容與作者的情感後,請學生分析應該如何朗讀《琵琶行》(學生議論回答後,教師略加點拔)。

第一段:開頭幾句應讀得沉重舒緩,“忽聞水上琵琶聲”後應作稍長停頓,以示有一個短時間的靜聽過程。

第二段:“尋聲”一句可輕聲讀出,以示情節由此開端。“移船”句至“未成曲調先有情”應讀得輕緩誠懇。“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讀,有輕快情調。“間關”兩句速度放慢,要讀得流暢。“冰泉”以下四句是爲高潮蓄勢,要小聲讀。“銀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得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三段:琵琶女自敘身世部分語氣中速,按少年歡樂、晚年淪落、當前心境分層讀出相應情感,每層後稍作停頓。

第四段:詩人傾訴內心部分,“同是”二句點明全詩主旨,宜用嘆惋之聲慢讀;“我從”以下六句爲下文鋪墊,可輕讀;“其間”以下六句寫心情,也要用嘆惋之聲;“今夜”以下四句表請求,應讀得懇切。

第五段:結尾兩句餘味無窮,讀完上句宜稍稍延長,再緩緩讀出下句。

【說明:“自主閱讀”是“誦讀明意,把握結構”這一教學過程的設計原則。因爲只有自主性的閱讀,才能使學生對內容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無須像傳統教學那樣,教師首先將生字詞預先寫在黑板上。至於講析內容的詳略,則應視學生對“問題3”的回答而定,講析應定位在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起引導作用這一原則上。】

(一)、品味美妙的音樂描寫,欣賞語言的形象美

1、請一位同學按以上的`誦讀指導朗讀第二段,然後再請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2、第二段對音樂的描寫非常成功,堪稱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那麼詩人是如何將這無形的音樂表現得如此美妙的呢?

①、用豐富多彩的比喻,形象地描寫音樂的美妙、節奏的變化,使讀者能透過文字領略到美妙的音樂形象。詩人選用普通的聲響作喻體,將訴諸聽覺的音樂形諸文字,使那飄渺即逝的無形音樂變得仰之可視,俯之可感。這些美妙的文字對刻畫音樂形象到底起到什麼作用呢?(教師示例後請學生分析。)

如急雨:形容樂曲之濁重沉響,節拍急促。

如私語:形容樂曲之輕柔尖細,委婉纏綿。

大珠小珠落玉盤:形容樂曲之錯落有致,明快清脆。

間關鶯語花底滑:形容樂曲之悠揚婉轉,悅耳動聽。

②、以聽者的感受襯托音樂的聲情並茂。(學生找出描寫詩人“聽”的感受的詩句並作簡要的分析,然後教師歸納)

詩人對音樂的描寫可謂聲情並茂,真切感受人;更重要的是詩人從旋律節奏的仰揚快慢的變化之中“聽”出了琵琶女的“有情”,“聽”出了琵琶女複雜的內心情感。一個“漂淪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展現在讀者面前,併爲後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情感受抒發作了厚實的鋪墊。

③、用環境描寫表現音樂的魅力。(由學生分析,教師啓發性提示。)

3、全班集體朗讀第二段。

【說明:欣賞形象之美,品味語言之妙,不能完全由學生完成,因爲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品味欣賞”這一教學過程,須由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感悟詩人的人生體驗,慢慢培養學生獨自領悟的能力。】

(二)、課外拓展(預先印製好,下課時發給學生)

1、比較《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分別指出其描寫音樂的目的。

2、閱讀下段文字,回答文後問題。

《琵琶行》亦是絕作。然身爲本郡上佐,送客到船,聞鄰船有琵琶女,不問良賤,即呼使奏技,此豈居官者所爲?豈唐時法令疏闊若此?蓋特香山藉以爲題,發抒其才思耳。然在鄂州,又有《夜聞歌者》一首雲:“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調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似珍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悽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則聞歌覓人,竟有其事,恬不爲怪矣。(趙翼《歐北詩話》)

①、趙翼認爲白居易不應該不顧身份地邀請琵琶女彈奏琵琶。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的?(可從白居易的現實主義詩風及其能衝破封建等級觀念的角度回答。)

②、琵琶女“沉呤”片刻、“放撥插弦”之後,主動“自言”身世,而歌女“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你認爲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差異?(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③、你愛讀《琵琶行》和《夜聞歌者》兩首詩中的哪一首,爲什麼?

【說明: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的,必須培養學生遨遊知識海洋的能力。“課外拓展”設計的題目,給了學生充分的想像空間,同時又能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研究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