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賞析

琵琶行1.32W

賞析意思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透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爲大家帶來白居易琵琶行》賞析,快來看看吧。

白居易《琵琶行》賞析

白居易《琵琶行》賞析1

這是一首抒情色彩濃郁的敘事詩,“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是貫穿全篇的感情線索。作者把對琵琶女的同情和抒發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悶融合在—起,這是本文的—個特點。“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既寫出琵琶女用樂聲傾訴悲苦,也表現了作者抑鬱的心境。琵琶女因遇知音而感動,詳細自敘身世。

作者“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也傾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個是名震京城的歌伎,—個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個因“顏色故”而淪落天涯,—個因直言敢諫而被貶異地。“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飽含着對琵琶女的同情和對自己遭遇的感嘆,也是對冷酷無情的社會現實的揭露。“卻坐促弦弦轉急,悽悽不似向前聲”,琵琶女用急促的曲調表達了個人的激憤和對作者的同情和理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作者對琵琶女的感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白居易《琵琶行》賞析2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寫音樂的絕唱。它最突出的特點是:音樂的描寫和敘事緊緊結合,始終貫穿着一個“情”字。

詩的開頭,寫情中之景:琵瑟秋風,茫茫江月。就在這愁慘的氛圍中,傳來了琵琶的聲音,聲和情融爲一體,引起人們的懸念。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接着,詩就轉入了對音樂的正面描寫。先寫定音。“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定音中就已經透露了情的消息。“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那深沉、掩抑的基調,如泣如訴,動人地描述了琵琶女不得志的一生。

然後,詩人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把他所感受到的音色、旋律,形象地再現出來。他先用象聲詞“嘈嘈”、“切切”來摹擬大弦沉濁的低音和小弦細碎的高音,又用“如急雨”、“如私語”這些貼切的比喻使它們形象化。大弦、小弦交錯彈撥,聲音高低錯落,珠圓玉潤,又使人想象到大珠、小珠灑落在玉盤中的色澤和音響。它們組成的動人旋律,一時象黃鶯在花下嬌啼那樣宛轉流暢,一時又流泉在冰下嗚咽那樣抑塞深沉。這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他或許在痛惜自己孤獨中度過的良辰,思念着親人摯友;琵琶女想到的又是什麼呢?她或許想到過去的“秋月春風等閒度”,今天的“繞船月明江水寒”,正在悲傷自己的淪落……“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音樂使有共同不幸遭遇的琵琶女和詩人初次相逢就聲氣相通,成爲知音、知己。

用音樂描寫來敘事、抒情,是《琵琶行》獨特的藝術構思。在詩裏,音樂描寫是明線、主線,中間兩段敘事,只是對音樂語彙的印證和補充。不正是琵琶女從少年歡樂到老大飄淪的一生的娓娓傾訴?“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音樂的旋律從緩慢又走向休止。這“休止”造成的無聲,表達了許多用聲音無法表達的感情。“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人們可以在音樂所形成的氛圍中,結合個人的感受去聯想,去創造它,豐富它。“此時無聲勝有聲”,在這“無聲”之中,有着多麼豐富的內涵。

“無聲”,還意味着力量的積累,接踵而來的,便是強烈的爆發:“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呼天搶地,急促高昂,這是被侮辱、被損害者的質問和控拆!至此,樂曲進入了高潮,琵琶女的感情也發展到了高潮。就在四座聽衆的心靈爲這驚心動魄的.旋律所震撼的時候,突然,“四弦一聲如裂帛”,樂曲戞然而止,無窮的餘味瀰漫江天……“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詩人用這清幽寂靜的畫面,一掃琵琶的急響繁弦所造成的氣氛,讓人們轉眼之間回到了現實世界:還是那“楓葉荻花秋瑟瑟”的夜晚,還是那“別時茫茫江侵月”的秋江,只是浸在江心的初月已升到中天,把清冷的光輝灑向人寰,如有所思,如有所待,它象徵着音樂的悠悠餘韻,暗示着音樂在人們心目中所造成的境界。這時,詩人想到的是什麼呢?“春江花朝詩從寫音樂開始,又以寫音樂結束,“情”字貫注其中。

清代人徐增評價這首詩說:“‘未成曲調先有情’,情,實也,人各有情。司馬遷謫,復當離別,此樂天之情也;嫁與商人,不得遂意,此婦人之情也……俱在琵琶上傳神……”正是含孕着深情的音樂描寫,使這首詩卓立於唐代描寫音樂的詩海中,流傳千古。誠如清代詩人張維屏所說:“楓葉荻花何處尋?江州城外柳陰陰。開元法曲無人記,一曲琵琶說到今。”

白居易《琵琶行》賞析3

琵琶行—白居易原文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爲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消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艙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姑笛,嘔啞嘲哳難爲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爲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清衫溼。

琵琶行—賞析

詩人在這首詩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透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

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於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過“千呼萬喚”,然後歌女才“半遮面”地出來了。這種迴盪曲折的描寫,就爲“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寫琵琶女彈奏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調”之“有情”,然後“弦弦”“聲聲思”,訴盡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無限事”,展現了琵琶女起伏迴盪的心潮。

然後進而寫琵琶女自訴身世:當年技藝曾教“善才服”,容貌“妝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然而,時光流水,“暮去朝來顏色故”、最終只好“嫁作商人婦”。這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描寫,與上面她的彈唱互爲補充,完成了琵琶女這一形象的塑造。

最後寫詩人感情的波濤爲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既層出不窮,又着落主題。真如江潮澎湃,波瀾起伏,經久不息。反覆吟誦,蕩人胸懷,情味無限。語言鏗鏘,設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語”、“水漿迸”、“刀槍鳴”、“珠落玉盤”、“鶯語花底”。讀來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稱香山居士,河南鄭州新鄭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陝西、出生於河南鄭州新鄭,葬於洛陽。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