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化石吟

化石吟課後反思

化石吟7.41K

化石吟》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

化石吟課後反思

化石吟課後反思篇一:

本課的教學設計最後突出的亮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這節課把握住了課文的兩個重點來教,一是科學性,一是文學性,並能巧妙地藉助吟誦法和聯想象法來落實,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能自覺參與,自主探究分工作合作。

2、本課教學特別在賞析和運用聯想描述畫面中,鮮明地體現了想象的層次性,激活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明確體現了“以學爲主”的教學思想。

課後透過幾位老師的指正,我意識到自己的表達和方法上的不足,板書設計還是要引起,再者畢竟不是演講或表演,語文老師的神態和語言表達應該是隨着課堂的進行和學生的反應進行而變化的,雖然微笑是最美的語言,但是還是要時刻謹記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根據課堂生成情況和學生反映情況來調整自己的用語和神態,取得的效果應該會更好。

綜上,發現自己還是有許多的不足和缺點,但我會本着謙虛的態度一如既往地努力,爭取一次的反思有一次的進步,提高自己的素養的同時,緊跟新課程的步伐,多爲學生想,多想學生所想,讓語文課成爲學生培養興趣、發揮想象、學會表達的演練場,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化石吟課後反思篇二:

《化石吟》這堂的教學,使我深有感觸,讓我深深地懂得,作爲一個語文老師要上好一堂課,實在不容易,要做很多的準備。這篇課文我抓住了重點性的語句展開教學。“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那麼,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問題拋出,學生陷入沉思,教室陷入靜寂,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突然,教室後面跳動起極不和諧的音符——幾個學生騷動起來,甚至在竊竊私語。我正要發怒,轉念一想,已經第四節課了,學生能坐到現在也不容易,於是,我壓住火氣問:

“你們幾個幹啥呢?”

“照片,恐龍照片。”

什麼,恐龍照片?我一激靈,來了精神,馬上讓學生把恐龍照片傳到講臺上。沒想到,這個貌不驚人的女生竟然送來厚厚的一疊照片,翻開一看,全是恐龍照片。

這可真是天賜良機啊,我何不趁此機會挖掘出我的課堂需要的資源呢?於是,我讓這個女生介紹了與這些照片有關的旅遊見聞。

“我在公園裏看到了巨大的恐龍化石,它鑲嵌在高高的山崖上。我還欣賞了栩栩如聲生的'恐龍,由此我想,在幾百萬年以前,一定生活着很多恐龍……”

一石激起千曾浪,臺下不少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言:

“我在公園裏看到了三葉蟲化石和魚化石,我想,在遠古時代,一定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後來,地殼發生運動,板塊之間的擠壓讓我們這個地方隆起,成了連綿不斷的山脈。”

如及時的甘霖,輕輕揮灑在乾涸的土地上,所有學生都睜大好奇的眼睛聆聽着這美麗的神話一樣的遐想。是啊,這不是活生生的教材嗎?

“化石,讓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化石,向我們展示了生物進化的過程,揭示了生命的起源,這是多麼奇妙的事情啊。”至此,這堂課的難點在生成的資源中化解了。它之所以化解得那樣自然,那樣輕鬆愉快,不着痕跡,我想是我的教學機智幫助了我自己。

化石吟課後反思篇三:

這節課總的看來,我覺得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接近素質教育對課程與方法的要求,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我覺得這節課,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的特點。如: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對一些問題的認識和感悟,象讓學生認識到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重要;讓學生產生科學鑽研的精神,產生求知慾等。對課文知識性問題的探究,體現工具性。

不足之處:

1、時間控制的不好。我本打算在電教室上,使用投影讓學生展 示 自 學 字詞。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而且效果也好。

2、朗讀時,我本計劃用《一個美麗的傳說》音樂配樂,學生討論時 也 放這個曲子,但沒找到。準備工作做的不好。

3、由於時間不夠,練筆只能課後做。

標籤:課後 反思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