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邊城

滬教版《邊城》ppt

邊城1.84W

《邊城》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下面我們爲你帶來滬教版《邊城》ppt,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滬教版《邊城》ppt

滬教版《邊城》ppt

教學設想:

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從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轉到家鄉鳳凰縣。去鄉已經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麼都不同了。表面上看來,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極大的進步,試仔細注意注意,便見出在變化中的墮落趨勢。最明顯的事,即農村社會所保有的那點正直樸素的人情美,幾乎快要消失無餘,代替而來的卻是近二十年來實際社會培養成功的一點惟利的人生觀。(《長河·題記》沈從文·1943)

沈從文是抱着對新的人生和新的世界的熱烈追求與嚮往,才從荒僻、閉塞、落後的湘西趕到大都市的北京的。然而,迎接他的並不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世界,而是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官僚們共同統治下的黑暗天地。他曾經自認爲一旦脫離了他過厭了的卒伍生活,便可以永遠地告別愚蠢、殘暴與屠殺,沒想到他被迫接受的卻是另一個更加醜惡的現實,更加恥辱的人生。他每日每時目睹的是一羣自私、懦弱、虛僞、卑鄙卻又冠冕堂皇、假冒斯文的靈魂。好在五四運動創造的精神成果並沒腐敗變質,繼續給予他巨大的思想啓迪。他在偷食了這批“禁果”之後,愈來愈堅信,眼前這個黑暗社會的一切實在不能也不應繼續存在下去了。我們這個老大的國家要脫離目前的苦難,惟有重造有形的社會和無形的觀念。因此,重造國家、重造民族品德成了沈從文最熱切、最堅決的追求。接踵而來的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無疑將中華民族的命運進一步推向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而民族的災難與屈辱又更加堅定了沈從文以重造的經典去改造國家、重塑民族品德的信念。(《沈從文論》王繼志·1992)

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神廟裏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從文小說習作選·代序》沈從文·1936)

以上摘選是沈從文對自己創作的解說及當代名家對沈從文創作的論述。由其可見,沈從文的創作是有所破也有所立的。那麼沈從文在《邊城》中要破什麼又要立什麼,這就是我在這一節課要探討和講解的主題。具體的思路是以翠翠和儺送的朦朧愛情爲中心,立足人文、人性和人情,抓住四個“原生態”,即風俗的原生態、翠翠的原生態、儺送的原生態和愛情的原生態,從而來揭曉沈從文在《邊城》中的破和立。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匯入

齊讀詩歌《竟渡歌》(節選)。注意這首詩詩句的“二二三”節奏和幾個易讀錯字音。

競渡歌(節錄)

張建封(唐)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虹掛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這首詩精彩地描寫了農曆的五月五日端午節這一天的一次競渡活動,即龍舟比賽,詩歌中龍舟比賽的場面反映出了端午節的一個什麼特點?——熱鬧

二、那端午

端午節是我國一個有着數千年曆史的傳統佳節,在江南地區,這一佳節更是被人們所重視。在沈從文的著名中篇小說《邊城》中,就寫到了湘西邊城的這一節日,那麼,湘西邊城那端午有着一些什麼樣的特點呢?重點看《邊城》第三節的內容。……

明確:熱鬧——原始、古老、傳統——原生態

三、那女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樣原生態的湘西邊城,養育了那裏的女人。1978年夏,當代詩人荒蕪有感於沈從文的事蹟與處境,寫了五首七言絕句送給沈從文,其中第一首是:《邊城》山色碧羅裙,小翠歌聲處處聞。我論文章尊五四,至今心折沈從文。讀了這首詩,翠翠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很美(“那人向祖父說,翠翠長得很美,問過翠翠年紀,又問有沒有了人家”P20)。

翠翠除了“長得很美”,還有些什麼樣的特點呢?

請三位同學讀P18的“‘是誰人?’”到“放肆地笑着,不見了”。其中兩位同學讀對話,一位同學讀敘述。其他同學就這部分內容思考問題。

這部分內容寫的是熱鬧的端午龍舟賽結束了,天也漸漸地黑了,二老儺送發現了站在河邊碼頭等爺爺的翠翠,於是就邀請翠翠去自家樓上等,但翠翠誤解了儺送。

……

1、翠翠三次與她所認爲的“輕薄男子”劃清界限,……

因爲翠翠是一個怎樣的女孩?——純潔、質樸

2、再從翠翠說話的方式和內容來看,……

翠翠還是一個怎樣的女孩?——可愛

明確:很美——純潔、質樸、可愛——原生態

四、那男人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雖然湘西邊城每年的端午節還是那樣的熱鬧,但翠翠只對兩年前的那個端午節非常喜歡,非常懷念,非常難忘。(老師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

爲什麼?因爲有那一個人,那一個男人——誰?(二老儺送)

二老儺送諢名叫“岳雲”,(P15註釋、P19課文)爲什麼叫他岳雲?(因爲健壯俊美)

爲什麼不叫他高衙內或者西門慶?

我們還是來看儺送與翠翠第一次親密接觸的內容。面對無助、焦急而又素不相識的翠翠,儺送是一問,二請,三笑。……

一問是熱情的,二請是真誠的,三笑是純潔的'

明確:壯美——熱情、真誠、純潔——原生態

五、那愛情

翠翠難忘那節、那人,更是難忘那情,那愛情。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中國傳統社會裏,不能不遵守,更何況是年輕、美麗、純潔、質樸的翠翠呢。又因爲翠翠母親的不幸,所以與翠翠相依爲命的外祖父,即文中的爺爺,對翠翠的婚姻大事不能不慎重和操心。那麼對翠翠的愛情選擇,翠翠爺爺的態度究竟怎樣呢?(分角色讀P22)……

1、 有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 有沒有功利附屬?

3、 兩年來,翠翠有沒有移情別念?

明確:難忘——自然、純潔、真誠——原生態

六、主題

那端午、那女人、那男人、那愛情是原生態的,還有那祖父、那渡船、那黃狗、那山民、那白塔、那吊腳樓等等也都是原生態的,這原生態的文學形象有何意義呢?

我們可以參考兩段沈從文對自己創作的論述的文字:

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從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轉到家鄉鳳凰縣。去鄉已經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麼都不同了。表面上看來,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極大的進步,試仔細注意注意,便見出在變化中的墮落趨勢。最明顯的事,即農村社會所保有的那點正直樸素的人情美,幾乎快要消失無餘,代替而來的卻是近二十年來實際社會培養成功的一點惟利的人生觀。(《長河·題記》沈從文·1943)

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神廟裏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從文小說習作選·代序》沈從文·1936)

明確:批判物慾氾濫的現代文明,喚醒傳統自然的原生態文明,重塑民族的傳統品格,宣揚本真的湘西邊城。著名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李健吾稱《邊城》是“一部田園牧歌式的傑作”、“一顆千古不腐的珠玉”,我說:《邊城》是一部現代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拓展閱讀:《邊城》賞析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和諧的生命形態。沈從文生於湘西,長於湘西,他與湘西有割不斷的血肉親情。湘西這塊古老的土地給予沈從文很多的靈感,他把湘西的人和事,詳細的風俗人情,湘西的社會環境用筆描繪出來,繪成一幅獨特、優美的畫卷。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山綠水相環繞的人間美景躍然紙上。

《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淨自然,展現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然而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裏:天保和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以悲劇告終。

這不能不使讀者陷入無邊的悵惘。論及作品時,作者自己說:“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因之樸素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故事中充滿了五月中的斜風細雨,以及六月中夏雨欲來時悶人的熱和悶熱中的寂寞。”沐浴着溼潤與和諧的水邊小城,蓬勃着人性的率真與善良。“文明”社會古舊的禮法與習俗在自然人性面前難以施威。然而,當生活中的各種情感都順乎自然向前發展時,卻有着這樣那樣的陰差陽錯與偶然。因此,小說容納了現在和過去,生存和死亡,恆久與變動,天意與人爲等諸種命題,籠罩在整部小說之上的是一種無奈的命運感。

《邊城》是作者努力建構的充滿自然人性與牧歌情調的世外桃源。寧靜和諧的社會環境與淳樸善良的民風,隨着現代文明已滲透進邊緣偏僻的湘西,它將難以維繫。沈從文所能做到的不過是在文學作品中構建一座供奉人性的小廟,讓讀者明白世外桃源並不是沒有的。在這裏,沈從文創造出閃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既體現着人性中莊嚴、健康、美麗、虔誠的一面,也同時反映了作家身上的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式的情懷。

翠翠的身世是個悲劇,翠翠的父親是個綠營屯戍軍人,嚴格地說,對苗族文化而言是一種異質。翠翠本身是漢文化(父系文化)和苗族文化(母系文化)融合的產物,從翠翠父母的愛情悲劇裏,我們可以看到漢文化同苗族文化的不平等關係,以及這種權利關係在苗漢文化關係上的歷史衝突和歷史悲劇。

翠翠這個無所依靠的孤雛無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徵。翠翠作爲“愛”與“美”的化身,透露了湘西文化農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翠翠在茶峒的青山綠水中長大,大自然賦予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養育了她清澈純淨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溫柔恬靜,在情竇初開之後,便矢志不渝,執著的追求愛情,癡情地等待着情人,不管她何時回來,也不管她能不能回來,翠翠人性的光華,在對愛情理想的探尋中顯得分爲嬌豔燦爛。作者賦予她的是善良與清純,塑造了一個被淨化了的心靈。翠翠永遠是純潔的,在她的身上找不到現代社會被權利慾薰得沒有人性的慾望和勢力。這正是苗族文化的精華所在。苗族人民古樸的民風在她的身上看得清清楚楚。

翠翠與爺爺日夜守着渡船,陪伴他們的還有那隻黃狗。白塔守護着渡頭,守護着翠翠一家,守護着翠翠的夢(翠翠在白塔下午睡,夢裏爲山鳥山歌所浮)。

爺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與渡船爲伴。這隻方頭渡船很有特點:船上立一支竹竿,掛一個鐵環,在兩岸牽一段纜。有人過渡時,把鐵環掛在纜上,牽船來回過渡――這是一個封閉、單調的意象,是一種河流(線性時間,一元歷史)無關的存在狀態,隱喻苗族古老的生活方式。這裏沒有跨越河流的大橋,沒有如飛的汽艇,所有現代化的水上工具這裏都沒有,只有爺爺,爺爺手上的槳還有船。人們的日子照樣過着,沒有喧囂,只有寧靜。少了現代化空氣的渾濁,多了一份清新、自然。

老船伕唯一的朋友便是那一隻黃狗,黃狗陪爺爺渡船,陪翠翠入城備辦東西。在他們的生活中少不了黃狗,黃狗也離不開他們。黃狗是一條忠實的狗,在它的生活中,或許老船伕和翠翠就是它唯一的依靠。

本文寫了一個三角式的戀愛悲劇,大佬二佬同時愛上翠翠,這是兩種文化觀念爲爭奪湘西女神的歸屬權而發生的歷史衝突。翠翠是少女,大佬二佬是男人,翠翠只有得到男性的喚醒和肯定,才能從少女長大成人,才具有成人才有的主體性。翠翠愛情的美滿,既是翠翠個人的成人儀式,也是湘西苗族文化的現代化轉型。在這裏,翠翠個人的發育成長過程是與歷史的發展史同步的。透過個人的經歷展現民族的自我改造,這是成長小說的模式,當然,在《邊城》的結尾翠翠的成長並沒有完成。

大佬在行船時溺水而死。那麼,二佬的命運是否比大佬的好呢?二佬能使翠翠長大成人嗎?二佬與翠翠相互愛悅,然而,有碾坊陪嫁的王團總家的小姐擋在二佬與翠翠之間。在苗族文化――漢族文化――西方文化,多重權力關係中,“碾坊陪嫁”意味着什麼呢?

“碾坊陪嫁”這件事,對於翠翠所代表的湘西文化傳統而言,是一種異質。這種異質,也與邊城傳統的重義輕利的淳樸民風截然相反,唯實唯利的價值觀念悄悄地進入了邊城,不可抗拒地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現代”二字已到了湘西,這種來自外部另一方面的巨大勢能,將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上摧毀傳統生活方式的基礎,湘西古老的傳統世界行將崩潰。古老湘西文化將何去何從,翠翠的路又在哪裏,在《邊城》結尾,沈從文並沒有作明確的回答:“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沈從文只是透露出了對湘西文化將去向何處的隱隱擔憂。在一個悽美的愛情悲劇中,也給讀者留下了豐富想象空間。

標籤:邊城 ppt 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