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思考作文

原生態作文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種自然的表達狀態,一種樸實的生活寫真。因此,筆者認爲“自主”“真實”“創新”是小學作文個性化的真實內涵,並透過一系列策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做到“人人表達自己觀點,個個表現自我情感”,從而使小學作文充滿個性化與生命力。什麼是“作文個性化”?

原生態作文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筆者認爲,就是以學生爲主體,重視學生個性的存在和發展,尊重學生的心靈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獨特性,挖掘學生智力和創造潛能,指導學生寫出個人真實獨特的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以人爲本,彰顯個性

習作教學應從對生活的點化和潤澤、對人生的感悟、對人的迴歸角度來思考,決不能把寫作只建立在“寫”的層面上,而應把它看成人的生命價值的自我實現。不少教師認爲,寫作是一種技能,是一種操作的東西,只要抓住了技巧訓練,寫作的水平就會提高。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注重的往往不是人,不是學生怎樣想的,怎樣寫的,而是讓學生如何掌握寫作的各項法則,然後按“法”就班,步步訓練,這樣,學生的習作成了文字的組合遊戲,當然,這樣寫出來的作文,肯定不會有自己的情感、個性。馮亦先生說得好:“一味相信法,只能誤盡蒼生,把原來可以造就的人推進深淵。”這就說明教學要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必須在“人”上下功夫。

文章的素材往往是確定的、客觀的,但是文章的觀點應該是靈活的、自由的、充滿個性色彩的。誠如羅丹所言:“生活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們對美的發現。”教師要讓學生學會關注身邊的事,對生活有獨特視角和見解。爲張揚學生的個性,筆者嘗試了以下幾種做法。

制度層面上,盡力着眼於“以人爲本,彰顯個性”的理念 把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和個性、潛能開發作爲重點,體現“大語文”教學的特點與人文傳統的習慣,同時兼顧不同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習作的差異,進行分組、分層教學,並預設相應的習作時間、空間及評價手段。

文化層面上,注重以風氣育人,營造高品位的班級文化 古人云:“與善人同居,如入芝蘭之家,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誒。”這種潤物無聲的薰陶,促使自覺意識覺醒的感悟,絕不同於從上而下、自外而內的灌注式教育。近10年來,在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同時,筆者關注到當今小學生作文的內容不夠豐富,語文單調貧乏,除了學生居住方式和人際交流等原因外,狹窄的閱讀面和銳減的閱讀量無異是比較主要的原因。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之一,會讀書,讀得多,能促進寫。

實踐層面上,緊緊抓住“嚴”與“寬”兩個難度 “嚴”與“寬”兩個難度,即強調教學要求從高從嚴,又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在“嚴”與“寬”的和諧中,讓學生髮展又彰顯個性。這樣,習作往往融入了學生的個性感悟,是融入性格的有生命力的文章。在課堂實踐的同時,要重視課外活動,帶領學生走出山野,親近大自然。

研究發現,許多名人成長都得益於“野趣”活動,把“野趣”活動當作寶貴的人生經歷。文學家劉金在《山野――一本開啟的書》中寫道:“山野,它教給我的,豈止多識點鳥獸草木之名而已。它還教給我愛,教給我生活,教給我美好的情絲幻想,山一樣的倔強和淳樸。”總之,“以人爲本,彰顯個性”是把習作教學與個體的生命發展結合起來,要善於激活學生的“生命力”,煥發潛在的全部的創造力,當寫作是受教育者對生命的一種呼喚時,教師或許也就掌握了教育的精髓。

致力基礎性教學

“視野廣闊,致力基礎”,這就需要我們立足點要高、要遠,致力基礎,穩打穩紮,不斷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增強他們的後續力。由此看來,高與低不是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並與素質教育是一脈相傳。

廣闊閱讀,輸送精神食糧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利用晨讀、午休等時間,引導學生靈活嘗試速讀、競讀、順讀、逆讀、精讀、略讀及討論等形式開展閱讀;充分發揮學校圖書館、閱覽室、班級圖書角等陣地作用,讓學生擴大閱讀面。與此同時,讓學生備有記錄本,記錄的內容分三大塊:成語格言、妙詞佳句、精彩片斷。可以對文章中的內容及時摘抄、分類整理,並寫上簡要的批註或感想,學生還爲這樣的記錄本起了好名,如《採蜜集》《生活火花》《書海拾貝》。

體驗生活,充裕素材 讓學生盤活“立體”的生活,豐富素材。筆者注重把學生的目光、筆觸引向生活,以豐富其習作素材。豐富學校生活,因地制宜地開展各類活動,儘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加,都成爲活動的主人。

例如,在記事方面,筆者利用晨間活動舉辦“三分鐘演講”“道聽途說”,利用中隊活動組織“勤勞的價值”“我的拿手好戲”等主題活動,配合重大節日組織學生舉辦聯歡會、辦手抄報等。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表現意識,展示了才華,也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和習作的興趣。社會是寫作的巨型寶庫,教師要引導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例如,關心瞭解鄰里的新鮮事,生活環境的變化,驕陽下的交通警察;透過書報、電視、電腦等,耳聞目睹各方面資訊;利用課餘或節假日,看電影,參觀展覽等。

淡化指導,張揚個性

淡化指導痕跡,走進學生心靈,以情隱痕。課程總目標提出“在發展語文的同時,發展思想能力”“運用想象和聯想,豐富表達內容”。淡化指導,關注到學生作文能力的差異,自身文化知識背景、興趣、習慣、擅長等方面的不同,同一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的發展變化。它在以學生爲主體的觀念的指導下,發現其差異,正視其差異,引導其差異,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觀察、想象、思維、操作的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獨特的個性、獨具匠心的創意、超乎常人的大膽想象、不循常規的思維方式獨具一格的語言表達形式,張揚個性,注重整體性效果的提高。

創新思維,激活生命力

作文教學運用同向思維的方式,使學生思想僵化,不敢創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創新意識強的人總能夠從不尋常的獨特視角來研究問題,這種獨特的視角就是求異思維。讓學生有個性化創新意識從這裏開始。

積累新穎語言,豐富個性化的語言 積累並運用新詞,使用富有新時代特色的詞,特別是網絡語言,不僅使語言顯得鮮活有趣,還耐人尋味。

誘發創作動力,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臺 誘發寫作動機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於能獲得榮譽和利益的喜悅”。基於此,讓學生嘗試成功,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創作動力,培養創新精神。因此,筆者採取以下做法:

第一,作文“展示化”。設定“展示自我”園地,把有創意作文,貼在園地便於全班學習。

第二,作文“日記化”。舉辦“佳作欣賞”,每星期五早上,讓寫得有創意、文筆流暢的同學上來朗讀自己每週一篇的佳作,讀後討論,找出閃光點加以賞析。

第三,作文“稿件化”。向學校紅領巾廣播站與校板報欄投稿、向文學社社刊投稿等,爲學生作文個性化的發展提供舞臺。

作文個性化強調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形成個性化表達方式,從而形成“不拘一格”培養人才的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既要使他們善於描寫現實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又要讓他們勇於正視社會生活中的陰暗面。作文主題遠離輕淺甜膩,拋棄虛浮和華麗,激活創新思維,個性化作文教學才能充滿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