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思考作文

語文寫作思考之閒談作文

一談起“作文”,大多數學生總是望而卻步,提筆沉重,落筆無言。總覺得那是文人墨客、名流雅士的抒懷之聲、寫意之言。沒有一定的“天賦”不能成其之事,沒有一定的“細胞”不能作其之文。於是乎便有了,難於上天攬明月之感嘆。而大多數教師也難出奇兵,縱使平日能說會道,講授其他激情澎湃、言之鑿鑿。遇之也只有高談所謂的技巧,沒什麼實戰。於是乎便有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無奈。

語文寫作思考之閒談作文

細細想來,其實作文說白了就是更有技巧的說話,更有主題的辯白。它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可以養成的能力。就同其他能力的形成一樣,舉凡學習一種技能,不會時入門都覺得難,會了就沒什麼難可言的了。之後存在的只是好與弱的差異。就好象騎車,沒有誰說學了無法上路的,只是有的把它當作職業,於是就有了更高的技巧能夠進行各種高難度的表演。我想沒人會因爲無法進行高難度的表演而對騎車說不。同樣如果把寫作當成職業那便成了作家。沒有人給作文下定義說是作家的專利。因此沒有必要爲寫不出驚世之作而望而卻步。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騎自己的車,作自己的文。

圍繞着一個命題進行闡述,這就是作文。你可以假想一個傾聽你講述的對象,作此文的目的便是說服他,讓他爲你的分析擊掌叫好;感動他,讓他感受你豐富的情感體驗;愉悅他,讓他感受你駕馭文字的優然。試想一下,當你和別人爭辯時,你願意示弱退出口舌的戰場高掛免戰牌嗎?當你向他人傾訴情懷,你不願別人與你同喜同憂而情感共鳴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見解和主張。誰也不習慣人云變雲、鸚鵡學舌。沒人願意三緘其口。那麼請鋪開一張紙,寫下代表你生命思想的文字吧。這就是作文。讓你的意願能最終成爲行動的指南。

翻開新華字典,字的總數也不過數千個,生活中我們常用字也在千個範圍內,我們所要做的只是放牧這些文字而已,把這一個個字當成有生命的個體,我們就不會任其無序而處。

當然作文也是有意識地爲之,也有一定的技巧可言,只是技巧不能簡單遊離於寫作之外,而應無形地溶入寫作的意識當中。在你的潛意識當中指引着你行文的方向。試想一下,哪個作家在創作小說的時候有對照着技巧逐字進行?因此讓技巧成爲你意識當中不可剝離的一部分,作文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技巧溶於意識,需要頭腦的積累。我們且撇開作文談談其他。話說中國足球,坦白說,中國隊輸多少我都不會感到驚訝,但是一次次的失敗卻仍然找不到輸球的癥結纔是真正讓球迷失望的地方。一直以來都說,中國隊的球員技術還是很出色的,中國隊的球員能力還是很強的,但是爲什麼一旦到了正規的比賽中,這些技術出色,能力很強的球員就都找不到北了呢?我看還是腦子不夠用,技巧遊離於意識的原因。論足球的基本功,中國隊的球員個個都是“出色”的,但是足球比賽不是拼誰的基本功好就行了。爲什麼一旦對方逼搶我們就失誤?這也不是一些人分析的所謂“對抗能力不足”,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球員少了靈活多變的特點。在球場上不是思考用什麼技巧,而應該讓技巧不自覺地貫於踢球的始終。再舉個例子,法國名將齊達內的“馬賽迴旋”是怎麼來的?踩球,轉身,拉球,過人,那叫一個一氣呵成,可是,如果在沒有對抗的情況下,別說是國足了,一般的.運動員也會,甚至可以做的很流暢。但是在比賽中就不一樣了,身邊有對手的阻截,踩球往什麼方向踩,轉身如何護球,拉球的力度和角度等等都必須考慮的非常周到,我們的國足恰恰在這一項上差的不是一般,如果他們敢在比賽中使用這招,那基本上肯定是照本宣科,完全不理會周圍對手的站位和其他因素,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只是機械簡單的複製基本功或者教科書,卻全然忘記了一些基本技巧是在理想狀態下才能完成的,而更多的技術動作必須自己去創造!這不禁讓我想到紙上談兵的趙括。

踢球如此,下棋亦如此。下棋是需要戰術技巧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調虎離山,聲東擊西”。有時單槍匹馬,百步穿楊,慷慨縱橫,不可一世;有時化作小分隊,深入虎穴,勢如破竹,英勇殺敵;有時是百團大戰,力挫羣雄,征戰南北,所向披糜。你出奇招,圍魏救趙;我有良計,暗度陳倉。中原廝殺,豪氣沖天,迂迴持久;決戰中,一鼓作氣,統一天下。中盤搏殺也有很多的技巧,如圍城打援、示弱誘敵、關門打狗、圍魏駒輝、千里送xx禮輕人意重等,數量太多,不一一列舉,這需要多下棋,多覆盤總結。還要記住,沒有一成不變的技巧和手段,只有一成不變的目的,任何技巧都要結合實際的棋局狀況靈活運用。

那麼寫作呢?技巧在於積累和創造。材料的積累。材料是寫作之源。

寫作材料主要來源於社會生活。在活生生的現實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學生要學會時時處處留心周圍各種各樣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捕捉生活熱點,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識的捕捉有意義的事,有趣的人,並隨手記下。這樣,發現多了,積累也就多了。閱讀和聽取,則是獲取寫作材料的另一途徑。對於生活範圍較小,生活經歷有限的中學生來說,從這一源頭獲取材料最爲廣泛。閱讀書籍報刊,聽取軼聞逸事,可以使他們獲得許多無法親身接觸到的材料。可見,學生要養成勤於閱讀的習慣。透過留心生活,精於閱讀,學生材料積累多了,便不再會出現無話可說的狀況,而是潑灑成文。語言的積累。語言是文章這所房子的磚瓦,中學生要有意識的積累語言,讀書看報,碰到富有表現力的字詞句;聽廣播看電視,甚至聽別人說活,得到的美妙言語,都要記下來。平時碰到的成語、歇後語、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認爲生動美妙的,就積累。這樣,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從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語言詞典。同時,生活中碰到的生字詞,要。經過積累,語言豐富了,寫作文時自然左右逢源。

情感的積累。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寫作者只有將自己的情感體驗,自己的真情、深情、純情、至情(如對師長的敬愛,對同學的友愛,對弱者的同情,對壞人的憎惡等等)付諸寫作對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動心。可見,寫好作文,中學生必須有情感的積澱。而事實上,情感積累豐富了,寫作時人稟七情就能自然流淌,進入一種情不能已的境界,寫出的文章生動感人。精妙寫法的積累。“《文選》爛,秀才半”之說,形象道出了古人學習寫作的經驗。大凡優秀的作品,本身就告訴我們,文章該怎麼寫,不該怎麼寫。透過熟讀、多讀各大家的作品,達到心領神會的程度,自然學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閱讀多了,積累多了,用於寫作實踐,必能提高寫作水平。創造實則孕育新生。

作文的樂趣在於創造與想象。正如一個喜歡煮東西的人也通常喜歡品嚐美食,希望結合不同廚藝、煮法,烹調出美味佳餚,我們一方面透過閱讀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也嘗試在作文中加入自己的創意,使文章顯得獨特而與衆不同。作文的滿足感來自於自我挑戰。創造和想象相結合即創意。創意是想出,或者是做出了其他人沒有想過的或者做過的東西。這個“東西”不是憑空得出的,它在現有的基礎上發展,能夠結合現有的條件,使一切更美好貼切。所以,在廚藝上,創意是利用現有的材料,煮出了不同口味與風格的食品;在作文中,創意是運用熟悉的字句,寫出了感覺與角度不同的作品。

作文的取材、內容不可能脫離一般人熟悉的事物與感情,因此,比喻的運用提供了一個展現創意的空間,使作文的過程不至於太過枯燥,也使產品不落俗套。作文的內容就如同一道食物的主要材料;我們不可能爲了創新而不吃雞鴨魚肉,轉而食用別人不敢吃或者不習慣吃的東西。同樣的,我們也不可能每一篇作文都寫光怪陸離的題材。

可是,比喻就不同了。比喻的運用可以充分發揮作者的想象力,使作品在平凡中脫穎而出。既然比喻是表達創意的方式之一,它就具備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廚房裏,有創意的廚師敢於利用平淡無奇的用料,煮出新鮮的菜餚,也嘗試改變傳統的處理方式,呈現新菜色。透過比喻的運用,寫文章的人在表達喜怒哀樂的時侯,改變了傳統的觀念,使情緒、感受更具體生動。恰當的比喻就如同宴席中的小點,它雖然無法成爲主食,也填不飽肚子,卻讓食客齒頰留香,回味無窮。什麼是比喻?比喻是用具體的事物表達抽象的感覺,具體的事物是摸得到、看得見的東西;抽象的感覺必須用心體會與判斷,例如美醜、快樂、悲傷、害怕、生氣。老掉牙的比喻是:她美得像一朵玫瑰。新鮮的比喻是:她美得像雨後的彩虹。更新鮮的比喻是:她美得像新穎的帥奇表(Swatch)。如何比喻?就如同廚師以隨手的材料創造新菜色,我們以身邊熟悉的具體事物做簡單的比喻。初嘗創意的人不妨從淺處着手,好的比喻是自己想出來的,而不是既定的,或者一般人通常運用的。例如快樂,快樂的感覺每個人都經驗過,在作文中透過比喻表達這個普通的情緒,可以使讀者更重視你的感受,也更能體會你當時的心境,我們可以形容一個人快樂得像一個小孩(因爲孩子無憂無慮)、快樂得像水中的魚、快樂得像吃飽的猴子等等。只要是合理的、可以聯想的、自然而且踏實的,我們都應該接受。複雜的比喻,句子結構較繁複、表達較間接。例如,聲音大得像一把鐵錘重重敲打我的頭;難過得像一隻找不到玩伴的小鳥;要是掌握了簡單的比喻技巧,有意自我挑戰,向創意挺進的朋友,不妨嘗試複雜的比喻。

凡事要適可而止,作文不是耍文字的雜技,因此,一篇作文裏最好不要運用過多的比喻,免得譁衆取寵,掩飾了文章的主題,理想的作法是在一篇作文中“佈置”三、五個比喻,使文章有喘息的空間。適度而貼切的比喻是作文的利器,尤其對錶達能力稍弱的朋友,運用自己有把握又熟悉的簡單物件做比喻,絕對會使文章增值。

總之,一個題材就好象一塊肉,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處理不當,做了錯誤的決定,成果就大受影響,一塊肉可以煮成滷肉、叉燒、酸甜咕嚕肉、糖醋肉等各式菜色。同樣的,一個題目如“我最難忘的一件事”也可以處理成快樂、悲傷、痛苦、溫馨、遺憾、懊悔、失敗等不同的結果。如果快樂是意想不到的、悲傷是措手不及的、遺憾是不經意造成的、失敗是驕傲導致的、溫馨是努力經營的、懊悔是可以避免的……就看你怎麼處理怎麼創造。

標籤:寫作 語文 閒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