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做清明果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做清明果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做清明果作文4篇

做清明果作文1

又是一年清明節到來,清明節作爲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有各種習俗,這一天大家都在進行各種活動

我來到外公家,外婆正在製作清明果,看着就叫人眼饞。我和媽媽去洗完手後,也就參與進去了。

前部分由於我笨手笨腳的,也不會做,就在旁邊記着做法:先準備各種味道的清明果餡;再把艾葉用熱水焯,壓出苦汁,後又放入涼水沖洗,反覆兩遍;然後加一點調料,將艾葉在鍋裏煮爛。

然後我便可以動手製作了,將艾葉連汁一起和糯米粉反覆攪拌、揉勻。之後再將其搓成條,分成很多小塊,將餡填入,最後便可以按自己的意願捏成各種形狀了:外公外婆都將其捏成餃子形狀,我不斷嘗試,總算有一些餃子的形狀了,到後來,一個比一個好。外公外婆也都誇我聰明,我都不好意思了。

之後我又繪聲繪色地講述了我在網絡上查詢的關於清明果由來的傳說: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農民幫他化裝成農民模樣。沒有抓到陳太平的清兵在村裏添兵設崗,檢查每一個出村人,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食物。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便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身上都染上了綠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採了些艾草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青溜溜的米糰子,放在青草裏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也就形成了現在吃清明果的習俗。

沒多長時間,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歡的芝麻味,也許是自己做的吧,特別好吃,特別香,心裏也特別高興。

做清明果作文2

爸爸告訴我,清明節是讓我們回憶已經不在的喜歡的人的日子。這讓我想起我剛剛過世的姥姥,總是記得姥姥拉着我的手帶我去買冰淇凌,總是想起姥姥給我摘柿子吃的情景。也總是看到媽媽在想姥姥時候的表情。

爸爸做清明果有一手,我決定向他學學,給姥姥帶一些去,表示我對她的想念,也讓她知道,我可以照顧媽媽,讓她放心。

我跟爸爸先去野外採“野艾”,這是做清明果的主要材料,要洗乾淨,過一下開水,再切碎。另外還要去買點麪粉和水磨粉(糯米粉),以1:1的比例和勻。爸爸揉好麪糰後,先把清糰子搓成長條,切成一段一段的,然後取一小段捏成一隻小“碗”,再往裏面裝餡,喜歡吃什麼就放入什麼餡。然後把“碗”口封閉,這樣一個清明果就做好了。

姥姥喜歡紅薯餡的,就往裏面放些紅薯;我喜歡吃芝麻餡的,就往裏放芝麻;媽媽喜歡吃花生餡的,就往裏面放一些花生;爸爸喜歡吃瓜籽餡的,我們就做成瓜籽餅。做清明果看起來容易,做起來也是有難度的。剛學時要少放點餡,否則就露餡了,哈哈!我感覺自己的技術還是不錯的,雖然樣子做得不怎麼好,但至少沒露餡,就這樣我一個接着一個做。慢慢地我做得越來越好,速度也快了起來。

清明餅包完後,就上籠蒸,跟煮飯的時間差不多。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開吃了!看到我做的漂亮的清明餅心裏美滋滋的,我想姥姥一定會喜歡的。

祭奠完姥姥,我們就坐在姥姥的墳前,培姥姥吃清明果,我覺得今天的清明果特別好吃也特別香,我吃得津津有味。我相信姥姥如果能吃到的話一定會像往常一樣誇獎我的。

今天,我嚐到了自己親手做的清明果,心裏非常的開心。如果哪天媽媽不開心的時候我就給她做這種“果”。但我會給它起令外的名字:“開心果”。

做清明果作文3

早晨,太陽正被薄雲纏繞着,放出淡淡而耀眼的光。今天是清明節,我一大早就起了牀,滿面春風地來到了包清明果的地方。

終於要包清明果了,媽媽問我:“你會包清明果嗎?”“會。”我答道。我拿起一塊綠色的東西,照着大家的樣子,心平氣和地包起來。我先把兩個大拇指放在綠色的東西上,按出一個洞,慢慢地轉,一邊換方向,一邊把“皮”給捏薄。我捏出了一個“碗”,然後把菜放到“碗”裏,大家的放三勺,可我的“碗”放兩勺半就放不下了。

我好不容易纔把邊粘住,因爲它太黏了,手總是要把“皮”給粘上來。媽媽告訴我要沾一點兒麪粉就行了。我一試,果然靈。我可算包好了一個粿,洋洋得意的舉起來給大家看。“蘿蔔條呀!”表哥笑我包得難看。

我拿着我的粿和小舅媽的粿一對比,還不能和小舅媽的粿相提並論呀,可是我對我包得第一個粿還是喜不自勝,對大家下令:這個粿一定要給我吃。小舅舅把我叫來,教我怎樣做好清明果的花邊,我喜聞樂見的聽小舅媽說,我看了小舅媽怎麼樣做花邊的整個過程,點點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我的花邊做得很好了,只要把邊捏薄,然後用大拇指一段一段地推,用食指和拇指一起把邊捏住就好了。可我的菜還是包得太少了,不管大家怎樣千方百計地教我,我也不知所爲。媽媽說,“雨晴,要不,我們倆合作吧,我來包,你來做花邊,我的花邊做得太難看了。”“好吧。”我回答道。

我和媽媽做了好多粿,我開始厭煩包清明果了,這對我來說已經不是新鮮事了,我就在一旁看着,等着清明果做好了吧!

做清明果作文4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在三月春風中走來。春天,草地上的青草如茵,嫩得彷彿一按就會流出水珠;小河裏的流水嘩嘩,清得可以看清楚水中自在的小魚。

清明節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製作清明果了,我們一家人去阿婆家做起了這種果子。

是一個清晨,我隨着阿婆去採摘使清明果皮變綠的艾草,太陽公公用它那溫柔的光把艾草喚醒,它們立直了腰板,一株株嫩綠的艾草頭頂上開了幾朵淺黃的小花,如同帶了黃帽子的婦人,我們小心翼翼地將艾草折入籃中,一篷篷,一簇簇的艾草堆滿了籃子。阿公中河邊洗着從前一天摘下的葉子,是在蒸清明果時要用的。

許多阿姨、阿婆將艾草洗淨並切細,綠色的.汁液從艾中溢了出來,一陣陣清香斥滿了整個屋子。將艾草蒸熟之後,過濾了大部分的汁水,便與米粉(大米和糯米一起磨成的粉)混合,一團團綠油油的麪糰伴着清香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一個力氣很大的阿婆把麪糰打成了一片薄薄的餅,我、爸爸和一些阿姨用碗把餅割出一個又一個的小圓餅,再送給阿婆和媽媽包上餡。我十分好奇,便這邊跑又那邊跑,給自己做了兩個與衆不同的清明果,一個放了豆沙餡,另一個放了春筍豆腐餡。用已經準備好的葉子平鋪蒸籠底部,晾乾,我便把清明果一個一個排列起來,可是我們並沒有做好,原來還要將做好的清明果壓入摸子中。

看,拿出來的清明果的一面上有了漂亮的花紋,把沒有印花紋的一面放在葉上,上鍋蓋。

耐心等待了許久,蒸好的清明果碧綠碧綠,又有艾的清香,小小的清明果透着股股清香,看上去更像是一件精美的玉器,吃着嘴裏更是清香滑糯,十分有嚼勁。

溫暖的春風吹開了大地,艾香包圍我們。清明果這種傳統的小吃已伴我們走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它象徵着清香美好,在這傳統節日裏體會了不一樣的味道,像艾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