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做清明果初中作文900字(通用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做清明果初中作文900字(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做清明果初中作文900字(通用6篇)

做清明果初中作文1

做清明果 雖說離清明還有一段時間,但我們農村人家已經開始採艾青,做些清明果嚐個鮮了。雙休日,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了村前的小溪邊,採來了嫩嫩的艾青。收拾洗淨後,媽媽把洗好的艾青放在水中煮了一會,並在水中放了少許鹼末,說是這樣煮出來的艾青不會變黃,當然,我是無法弄清這是什麼緣故。當艾青煮熟後,媽媽就把早已磨好的米粉放進鍋裏,趁着熱鍋開始揉粉團。

做青果開始,媽媽邊說邊擰下一個青粉團,用大拇指與食指進行擠壓使其成爲一個“小碗”,放入一勺餡兒。媽媽說:“餡兒不能放得太多,否則擰花邊時會擰不好。”說着手飛快地舞動着,花邊是又漂亮又整齊,我看的是目瞪口呆,只顧着張大嘴巴,顧不上媽媽說的竅門了。媽媽邊做青果邊給我講清明果的來歷: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裏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

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裏,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接着,媽媽又告訴我家鄉人做清明果分甜、鹹兩種。用清明草和適量糯米粉加工成皮子,包入豆沙餡,壓成圓模蒸熟則爲甜清明果;包入冬筍丁、豆腐乾、醃菜餡等,做成餃子形的爲鹹清明果。我一邊聽着媽媽的介紹,一邊看媽媽的樣子自己動手實踐做青果。我擰了一塊米粉團,像搓湯圓一樣在我的手上滾啊滾,然後用手指捏,捏成了又薄又圓的一張麪皮,再把餡兒放在麪皮中央,像包餃子一樣包了起來。

剛開始包笨手笨腳的,把青果的花邊擰得不成樣子。不過,我沒有放棄的,從失敗中得出了經驗:皮不能太薄,中間要厚一點,這樣包出來的青果不會破皮。包了幾隻後,我做的青果有點像模像樣了,爲此媽媽直誇我有進步。 看着篩子裏的一隻只青果,我的臉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做清明果初中作文2

年年艾葉綠,年年果飄香。每到清明節時,我們餘杭人家家戶戶都會吃上清明果,那也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供品。這裏的果可不是水果,也不是堅果哦,而是用艾葉和糯米做成清香滑糯的清明果。

每到清明節時,田間地頭就會看到一簇簇、一蓬蓬的艾草,走在田梗上,微風中會夾雜着一股清草味,摘一棵放在鼻前,那香味就更濃郁了。每當這時候我就會隨奶奶一起去田野裏喜滋滋地採艾草。艾草一定要挑那種顏色淡綠、又嫩又大的,上面還會有一層細細的毛,毛絨絨的像嬰兒的面板一樣柔軟。回家看着那青青鮮鮮、滿滿當當的一籃子艾草,我的腦海裏早已浮現了一個個又大又綠、又香又糯的清明果,不禁往肚子裏咽了一口口水。於是就纏着奶奶趕緊給我們做清明果。

接着,奶奶就開始了複雜的工序,先把艾葉洗淨放入鍋中,再加點石灰煮五分鐘,撈出,放入容器,用石頭把艾葉搗碎,直到莖都看不到爲止,那一撮撮的艾葉就變成了綠糊糊,這時再把綠糊糊摻入白白的糯米粉中。一開始是白綠分明,漸漸地是半白半綠,最後變成了全綠,圓圓的米粉團,遠遠看去就像一個“麒麟瓜”,翠豔欲滴,看着就讓人嘴饞。

這時,媽媽則在一旁準備着清明果的餡,有蘿蔔絲餡、有鹹菜冬筍肉餡、有豆沙餡。等粉揉好、餡準備妥當,就開始包了。奶奶先從“麒麟瓜”身上揪下拳頭大的一塊,把它揉成碗狀,再把餡灌入碗口,最後把碗口收緊,上面捏出一個小尖尖頭,就像綠包子一樣。而這時的我總會嘻皮笑臉地在奶媽身邊晃悠,央求奶奶給我一團揉好的粉團,奶奶總是極不情願地揪下一小塊給我,我則樂顛顛地在一旁做起專屬於我的清明果,有兔子清明果、有刺蝟清明果……

一會工夫,奶奶就把整個麒麟瓜都變成了一個個“綠包子”。最後就在蒸籠上墊上箬葉,把一個個“綠包子”整齊地擺放在箬葉上。爺爺早已坐在土竈邊生起了火,最後把做好的清明果放在鍋裏蒸十幾二十分鐘。我總是等不急地搬個小凳坐在竈頭邊等清明果出鍋。一出鍋,奶奶總是第一個夾在碗裏遞給我。我迫不急待地送到嘴裏,咬一口,餡裏的油就會從咬破的皮裏流下來,再嚼一口,餡和皮就混在了一起,這時候,餡的油膩就不再油膩,皮的清香也不止是清香,只剩下油而不膩、滿嘴含香,讓人吃完一個還想再吃一個。

清明時節雨綿綿,艾果柔柔親情牽。每想到清明果,就會想起一家人其樂融融地一起做清明果的場面。而清明果的意義也不僅僅是用來祭奠先人,而是讓忙碌的現代人可以坐下來一起感受一家人團聚的濃濃親情。

做清明果初中作文3

每年清明節前,媽媽都會做一種美食——清明果,也叫青團。每次吃它的時候我都在想,這麼可口又漂亮的食物到底是怎麼做成的呢?於是今年我自告奮勇,成了媽媽做清明果的小幫手。

我們準備了糯米粉、綠豆、白糖、竹葉,但還差最關鍵的一種青草,它有個奇怪的名字叫“鼠鞠草”。怎麼辦呢?媽媽說這種草需要我們自己去找,於是,我們來到了一片菜地,開始了我們的尋草之旅。媽媽先告訴了我它大致的形狀,然後我也低着頭仔細地尋找着,一會兒,媽媽就找了,我一看,它是一種嫩綠的小草,開有黃色的小花,非常漂亮,而且聞一聞它的葉子,還帶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呢!我們只摘取鼠鞠草上面的部分,因爲下面的莖太粗了,吃起來口感不好。

摘完鼠鞠草,媽媽把它們洗乾淨,然後放到熱騰騰的熱水裏煮。一會兒,嫩綠鮮活的葉子就蔫了,變成了深綠色。這時,媽媽趕緊把它們撈出來,過冷水,瀝乾,然後放案板上用菜刀切碎,再放入石臼裏,把它們徹底搗爛,最後拿出來放入盆子裏,加上適量的糯米粉和糖,用筷子攪拌起來。攪拌到一定程度,媽媽就開始動手和起來。我也想幫忙,於是洗乾淨手,接過媽媽手上的盆子。揉、壓、按,哇,這可真是項力氣活啊!在我們的努力下,光滑的麪糰終於準備好了。

弄好了麪糰還有最重要的餡料。媽媽事先已經把綠豆泡水,現在看起來,它們一顆顆漲得老大,非常的飽滿,像一個個小胖子。媽媽用手使勁搓洗,把綠豆去皮,然後放在高壓鍋裏壓。綠豆很快就煮好了,媽媽再用勺子壓一壓、攪一攪,很快就成綠豆泥了,最後加入適量的白糖攪拌均勻,餡料就準備好了。

接下來,到了關鍵的一步——包青明果。媽媽先把麪糰搓成條,然後揪出一個個差不多大小的劑子,再把小劑子搓圓、壓扁、攤薄、放餡、收口、再搓圓,放在剪得圓圓的竹葉上,噹噹噹,一個圓鼓鼓的青團做好啦!這動作一氣呵成,媽媽真是心靈手巧啊!我也躍躍欲試,在媽媽的幫助下我也做成了幾個,看着自己的作品,我真想馬上吃了它們!

終於,我們把一個個清明果放入蒸籠,大火蒸。等待的過程真是漫長啊!特別是香氣隨着蒸汽冒出來時,“薰”得我直咽口水。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清明果給“盼”熟了!蒸好的清明果碧綠碧綠的,像翡翠,真是美極了。來不及等它涼,我就迫不及待地要試試它的味道,美美地咬上一口,真是清香滑糯!

今年的清明果真是最最最好吃呀!

做清明果初中作文4

清明節即將來臨,大家早早地開始包清明果了。這天,媽媽帶着我去姨奶奶家幫忙包清明果。

一大早,姨奶奶就開始忙上了。她先把米倒進一個大盆子裏,用水泡着,等把米泡得軟軟的,就拿到鄰居家去磨成粉。姨奶奶接着開始處理最重要的東西——艾草。艾草的處理相對來說就簡單得多,只是把艾草放在鍋裏煮一煮,然後用刀切碎。最後把切碎的艾草和磨好的粉用煮艾草的水調勻,上鍋蒸熟就可以了。

接下來,外婆把蒸熟的麪糰不停地揉,剎那間,滿屋子都瀰漫着艾草的清香。外婆又用刀把一大團面切成小小的一個個球狀的面,由姨奶奶壓平,壓得平平的,這纔算是一張可以包的麪皮。

考驗大家的時刻到了。幾個人圍着桌子站成一圈,開始做清明果,我從來沒有做過,看着大家不停地舞動雙手,我也不禁心頭癢癢,也想做幾個清明果。

首先,媽媽用左手托起一塊麪皮,然後用勺子勺一勺掐放在皮的正中央,接着將皮兒的兩頭粘在一起,做成一個半圓形,最後在半圓的項上折兩下,就成功了。啊!媽媽的手一刻不停,不到一分鐘,一個胖娃娃似的清明果就穩穩地坐在大圓桌上了。

我一看,原來那麼簡單,真是小菜一碟,信心滿滿地開始嘗試,還對媽媽說:“看我的!絕對不會比你做的差多少!”誰知,做第一個,就鬧了一個大笑話。我把餡放得太少,結果做出來的清明果站不住,一放手就叭在桌子上,像在說:“我先睡個覺!”無論我如何擺弄,就是賴在桌子上,不肯起來。我只好將它交給媽媽來處理。我又拿起一張皮,這一次我放了整整兩大勺的餡,心想:“我看你這次還要不要立起來!”但是,我又放太多了,皮老是合不上,似乎是一個大嘴巴,在嘲笑我。我生氣了,用力一捏,“哈哈”口子合上啦!我正想向媽媽炫耀一下,只聽“噗嗤”一聲,清明果底下裂開了,餡全部都趁機逃了出來。我耐着性子,又拿起一塊皮兒,認認真真地完成手上的“作品”,我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餡放得不多也不少,仔細地把邊捏好,折上兩下,放在桌上。雖然不及媽媽做的漂亮,但也可以看看了。我信心大增,拿起皮,又做了起來……

“開飯嘍!”姨奶奶開啟蓋子,一股濃郁的香氣就散開來,鑽進不家的鼻子。咬一口自己親手包的清明果,心裏樂開了花,不知是因爲清明果太好吃了,還是因爲這是我第一次做清明果。吃完了一個,回味無窮,於是高舉着碗,大聲嚷嚷:“我還要!我還要!”,姨奶奶笑得合不籠嘴,又給我夾一個。

美好的一天過去了,這真是我最快樂的`一天,因爲我學會做清明果了。

做清明果初中作文5

記憶中的那團青色,依舊是柔和的、內斂的。不甚明豔,卻一直在我的記憶中存在着……永不褪色。

大自然中的色彩不計其數:熱烈的明紅,活潑的嫩黃,深沉的暗灰……我卻獨愛富有生機的綠色,不是那濃豔欲滴的綠,而是柔和內斂的綠,就像小時候做清明果時常用的葉子的顏色。

在我年幼的時候,常在清明前後趨車趕往鄉下的外婆家。

記得有一年,小雨淅淅瀝瀝地下着,帶走了城市的喧嚷,平添了一點靜穆。我騎着車,斜風夾雜着雨絲和我撲了個滿懷,到外婆家時,早已狼狽不堪。

我扣門,外婆來應門,見我溼漉漉的,趕忙讓我走進門檫幹身上的雨水。進門,我的視線瞬間就鎖住了那飄着霧氣的廚房,我直勾勾地看着,就連外婆走到我身邊也沒有察覺。外婆瞧見我那小饞貓樣,不禁輕笑了兩聲,主動領我進了廚房,我在後面寸步不離地跟着,外婆揭開爐蓋,瀰漫的熱氣矇住了我的眼鏡,眼前白茫茫一片,可我卻還能隱約看到鍋內的那片青色。我不顧其他,急忙摘下眼鏡想一看究竟。哦,原來是清明節家家戶戶必做的清明果。

我向來喜歡外婆做的清明果,不同於外面買來的甜膩,清清爽爽的甜對我的味蕾是極大的享受。我伸手就想去抓,外婆適時地阻止了我,嗔怪地看了我一眼,柔聲地說:“小饞鬼,不知道燙吧?”語罷,便自己伸手去拿。我嬉笑了兩聲,只見外婆在手上附了條溼毛巾迅速地拿了幾個清明果給我。看着外婆那雙粗糙的大手,心裏說不清是感動還是心疼。外婆見我半晌不語,以爲我是嫌棄她做的清明果,眼中閃過一陣失落。我這時纔回過神來,立馬抓起一個清明果就往嘴裏塞,邊吃邊說:“嗯!還是外婆做的清明果最好吃!最喜歡外婆了!”我見外婆的眼睛彎得像月牙般充滿笑意:“多吃點,喜歡就好。”我們相視而笑,此時的空氣中都充滿了幸福的味道。

我低下頭,在看到清明果時,已不認爲它只是清明節傳統文化的象徵了,而是外婆多年來對我深沉的愛。可轉念一想,這不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那種傳統美德嗎?心思百轉千回卻又回到生活,我伸出手摸了摸外婆的大手。外婆手中的那一道道溝壑便足以驗證她心中的愛吧。

世事變遷,那團青色已在我的記憶中永存。它體現的不僅是外婆對我深沉的愛,更是一種中華美德的傳承。

做清明果初中作文6

在這個陽光明媚、萬里無雲的“清明節”裏,我和我媽一起去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參加製作清明果的活動

我們是第一個到達目的地的,進去後就看到六張大桌子,上面擺了刀、鍋、鏟子等鍋具,和糖、鹽、豆沙、紅豆沙等佐料,還有艾草、豬肉、豆腐乾、冬筍、鹹菜等許多食材。

過了半個小時後,所有人都到齊了,我們就要開始做清明果了。我首要的任務就是把艾草老的部分給摘掉。你可別小看了這個任務,這可是做清明果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很廢時間的。因爲,別看有一盆的艾草,其實把它榨汁榨出來的也只有一杯而已。我們就把艾草汁加在麪糰裏揉呀揉呀揉,揉到艾草汁和麪團完全融在了一起才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冬筍和豆腐乾、豬肉切得粉碎就OK了。豬肉因爲是生的,而且軟綿綿的,我不敢切,所以我就讓我媽幫我切了,我自己來切豆腐乾和冬筍。豆腐乾倒是挺好切的,可以冬筍就又有點難了,因爲你們知道嗎?那些冬筍的形狀居然是圓錐體!這下我可是遇到麻煩了,這要怎麼切呀!不過,我終於還是把這個麻煩給收拾掉了。

材料都準備好了,我們開始做清明果了。今天做清明果可是有要求的:有創意、有美觀度而且操作檯還要保持清潔。好,開始了,我把麪糰攤開,放了兩勺糖和一勺紅豆沙,接着把它包起來,揉成橢圓形,再用一些小麪糰做出頭、尾巴、四條腿,又用一點點紅豆沙做出眼睛,最後用刀在背上輕輕地劃了幾刀。看,一隻活靈活現的小烏龜出來了!這是我第一次做清明果,對於我的這個作品我自我感覺非常滿意,而且很多其他組的成員及老師都對我的作品讚賞有加,嘻嘻!我真是太高興了。

後來,我和媽媽一起又做了很多十分卡通的清明果,媽媽做鹹的,我做甜的,我們做了蘋果、向日葵、熊貓、花餃子、笑臉等等。最後一步程序就是蒸了,大概二十分鐘後,我們的作品終於出鍋了,看着香噴噴、好看的清明果,我還真不捨得吃掉它們。

這次的活動非常有意義,不但讓我對清明節有更深的瞭解,也讓我學會了如何製作清明果,最讓我高興的是我還得了這次活動的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