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600字作文

包清明果作文600字(通用9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包清明果作文600字(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包清明果作文600字(通用9篇)

包清明果作文1

一大早,我就被一陣“嚓嚓嚓嚓”的聲音吵得覺都睡不着,最後,我決定起牀去一探究竟。

起來後,我來到廚房,原來是媽媽在切菜,當我正要上前去指責媽媽時,外婆叫住了我:“等一下幫外婆包清明果好嗎?”我一聽,心中的氣憤頓時消失了,幾分興奮和好奇涌上了心頭,包清明果這可是我第一次啊!

我看了看媽媽,原來她在切包清明果的菜,已經有不少了,而且花樣還不少呢。有筍、豆腐乾、榨菜、肉等等,可是我在廚房裏東張西望,就是沒有看見包清明果的米粉團,我還想着外婆是不是騙我的。

這時,外公開着電瓶車回來了。哇,是米粉團,咦,怎麼是綠色的呢?外婆告訴我,這是加了鼠鞠草的,所以就成綠色的了。外婆讓我快點吃飯,吃完飯我們就得開工了。

吃完飯後,外婆就開始分配工作了:我負責把米粉團搓成圓球,媽媽負責把它壓扁,要求是:圓、薄、勻;圓是爲了好包一點,薄的話菜就能多裝一點,勻就不會有的一邊熟一邊沒熟了;外婆當然是負責包了。我一想我這個真簡單,肯定沒問題了。

我們就開始動手了。我很快地搓起來,我正得意地看媽媽和外婆被我遠遠甩在後面,媽媽突然叫了起來,我一看,媽媽居然壓了一個三角形的出來了。我有點不好意思了,那肯定是我沒搓圓,我剛想爲自己辯解一下,外婆就說:“算了,這個就包一個三角形的甜的吧。”

我很快把我自己的任務完成了,就站在那裏玩起來。外婆看到就叫我:“在那玩,就幫外婆一起包幾個吧。”我學着外婆的樣子,開始行動。看外婆包起來很容易,在我手上卻一點都不聽話,我捏了這邊那邊又裂開了,捏了那邊菜又從這邊掉出來了,好不容易做好了,卻好像什麼也不像了,但經過外婆的改裝,還是有點模樣的。第二個,我就快了很多,也漂亮了很多,哈哈,我太高興了。我也會包清明果了。到後來,我都能包得和外婆一樣好看,我還給它做了花邊,看來平常媽媽說的沒錯:做什麼事我們都要去嘗試,只有努力了才知道我們自己行不行。

我們有說有笑地做着清明果,感受着家庭的和諧與溫馨。

包清明果作文2

清明節快到了,細雨綿綿,有點涼意,傳統習俗在家家戶戶中度過。在方前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小吃,在我心中色美俱全的就屬清明果了。

清明果是方前清明節時吃的食物,如糕狀,香甜可口。做清明果的原配料方言叫“青”,青在三月就有許多,佈滿遍地,每到這個時節,大家都去採艾青。做清明果的材料有:果印,糉葉等。

在做清明果前,要把“青”完整的挑出來,放進水裏煮熟。再把煮熟了的“青”放進搗臼裏(一種凹形圓柱形的石塊)用搗錘用力地砸下去碎。搗“青”的工作可要叔叔、伯伯和爸爸他們幹了,因爲搗“青”要用力才行,這樣吃起來的清明果纔會更香更有韌性。“青”準備好了,再把適量的麪粉放進青團內一起搗成團,這樣做清明果的“外皮”就完工了。

做清明果很簡單。第一步:把青團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放進有面粉的盆子裏,讓小圓球沾上面粉,這樣就不粘手了。第二步:把青團用手輕輕地壓在果印上,一個漂亮的清明果就做成了。把做好的清明果一列列整齊的排在糉葉上,放進鍋裏蒸熟即可。這樣做成的清明果大多是甜的,裏面的餡以豆沙爲主。一個模具印出了一個個相同形狀的清明果,出爐後,排放在糉葉上的清明果綠如翡翠,如光煥發。

做鹹味的清明果稍微複雜一些。清明節正值是筍長得正旺的時節,所以清明果內的餡都有筍。餡的種類很豐富,鹹菜、豆腐、筍、蘿蔔皮、醃肉等炒熟了,等放着涼了才能開始包清明果。這時只要按餃子的包法就可以了。聞着剛出爐的清明果那淡淡的青草香,讓人垂延三尺。

清明節是民俗傳統節日,吃清明果的習俗在很多地方都有。但在我們方前,它也是方前小吃之一,甜鹹兼有,人人都有口福品嚐。

包清明果作文3

早晨,太陽正被薄雲纏繞着,放出淡淡而耀眼的光。今天是清明節,我一大早就起了牀,滿面春風地來到了包清明果的`地方。

終於要包清明果了,媽媽問我:“你會包清明果嗎?”“會。”我答道。我拿起一塊綠色的東西,照着大家的樣子,心平氣和地包起來。我先把兩個大拇指放在綠色的東西上,按出一個洞,慢慢地轉,一邊換方向,一邊把“皮”給捏薄。我捏出了一個“碗”,然後把菜放到“碗”裏,大家的放三勺,可我的“碗”放兩勺半就放不下了。

我好不容易纔把邊粘住,因爲它太黏了,手總是要把“皮”給粘上來。媽媽告訴我要沾一點兒麪粉就行了。我一試,果然靈。我可算包好了一個粿,洋洋得意的舉起來給大家看。“蘿蔔條呀!”表哥笑我包得難看。

我拿着我的粿和小舅媽的粿一對比,還不能和小舅媽的粿相提並論呀,可是我對我包得第一個粿還是喜不自勝,對大家下令:這個粿一定要給我吃。小舅舅把我叫來,教我怎樣做好清明果的花邊,我喜聞樂見的聽小舅媽說,我看了小舅媽怎麼樣做花邊的整個過程,點點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我的花邊做得很好了,只要把邊捏薄,然後用大拇指一段一段地推,用食指和拇指一起把邊捏住就好了。可我的菜還是包得太少了,不管大家怎樣千方百計地教我,我也不知所爲。媽媽說,“雨晴,要不,我們倆合作吧,我來包,你來做花邊,我的花邊做得太難看了。”“好吧。”我回答道。

我和媽媽做了好多粿,我開始厭煩包清明果了,這對我來說已經不是新鮮事了,我就在一旁看着,等着清明果做好了吧!

包清明果作文4

又是一年清明節到來,清明節作爲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有各種習俗,這一天大家都在進行各種活動。

我來到外公家,外婆正在製作清明果,看着就叫人眼饞。我和媽媽去洗完手後,也就參與進去了。

前部分由於我笨手笨腳的,也不會做,就在旁邊記着做法:先準備各種味道的清明果餡;再把艾葉用熱水焯,壓出苦汁,後又放入涼水沖洗,反覆兩遍;然後加一點調料,將艾葉在鍋裏煮爛。

然後我便可以動手製作了,將艾葉連汁一起和糯米粉反覆攪拌、揉勻。之後再將其搓成條,分成很多小塊,將餡填入,最後便可以按自己的意願捏成各種形狀了:外公外婆都將其捏成餃子形狀,我不斷嘗試,總算有一些餃子的形狀了,到後來,一個比一個好。外公外婆也都誇我聰明,我都不好意思了。

之後我又繪聲繪色地講述了我在網絡上查詢的關於清明果由來的傳說: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農民幫他化裝成農民模樣。沒有抓到陳太平的清兵在村裏添兵設崗,檢查每一個出村人,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食物。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便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身上都染上了綠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採了些艾草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青溜溜的米糰子,放在青草裏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也就形成了現在吃清明果的習俗。

沒多長時間,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歡的芝麻味,也許是自己做的吧,特別好吃,特別香,心裏也特別高興。

包清明果作文5

清明節吃清明果,這是很多地方的習俗。但我們家鄉方前的清明果有着特殊的製作方法。清明果呈圓形,如糕狀,上面刻有圖案,通常爲:魚、佛、花。綠色,口感香甜柔軟。做清明果的原配料方言叫“九里香青”,“九里香青“一般在農曆三月生長,在田梗邊佈滿。每到這個時節,小孩和婦女們常挎着個籃子在田梗邊挑“青”。除了青做主材料外,還需要蒸籠、果印、糉葉等工具。

在製作清明果前,通常要把“青”完整地挑出來,放進水裏煮熟。再把煮熟了的“青”放進搗臼裏(一種凹形圓柱形的石塊)用搗錘用力地砸下去弄碎。搗“青”的工作可要叔叔、伯伯和爸爸他們幹了,因爲搗“青”要用力才行,這樣吃起來的清明果纔會更香更有韌性。

最主要的原料“青”準備好了,就開始做清明果了。首先,把青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放進有米粉的盆子裏,讓小圓球沾上米粉,像和麪一樣把青團和米粉均勻地摻在一起;其次把青和米粉團又放到搗臼裏搗;再把搗好的米粉團輕輕地壓在果印上;最後從果印中倒出。這樣,一個個漂亮的清明果就做成了。把做好的清明果一列列整齊的排在糉葉上,放進鍋裏蒸熟即可。

這樣做成的清明果大多是甜的,裏面的餡以豆沙爲主。一個模具印出了一個個相同形狀的清明果,出爐後,排放在糉葉上的清明果綠如翡翠。咬一口,慢慢咀嚼,一陣陣青草的香甜從嘴中飄逸而出。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吃清明果的習俗在很多地方都有。但我們方前的清明果是甜甜的,糯糯的,是喜吃甜食的人的最愛。

包清明果作文6

爸爸告訴我,清明節是讓我們回憶已經不在的喜歡的人的日子。這讓我想起我剛剛過世的姥姥,總是記得姥姥拉着我的手帶我去買冰淇凌,總是想起姥姥給我摘柿子吃的情景。也總是看到媽媽在想姥姥時候的表情。

爸爸做清明果有一手,我決定向他學學,給姥姥帶一些去,表示我對她的想念,也讓她知道,我可以照顧媽媽,讓她放心。

我跟爸爸先去野外採“野艾”,這是做清明果的主要材料,要洗乾淨,過一下開水,再切碎。另外還要去買點麪粉和水磨粉(糯米粉),以1:1的比例和勻。爸爸揉好麪糰後,先把清糰子搓成長條,切成一段一段的,然後取一小段捏成一隻小“碗”,再往裏面裝餡,喜歡吃什麼就放入什麼餡。然後把“碗”口封閉,這樣一個清明果就做好了。

姥姥喜歡紅薯餡的,就往裏面放些紅薯;我喜歡吃芝麻餡的,就往裏放芝麻;媽媽喜歡吃花生餡的,就往裏面放一些花生;爸爸喜歡吃瓜籽餡的,我們就做成瓜籽餅。做清明果看起來容易,做起來也是有難度的。剛學時要少放點餡,否則就露餡了,哈哈!我感覺自己的技術還是不錯的,雖然樣子做得不怎麼好,但至少沒露餡,就這樣我一個接着一個做。慢慢地我做得越來越好,速度也快了起來。

清明餅包完後,就上籠蒸,跟煮飯的時間差不多。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開吃了!看到我做的漂亮的清明餅心裏美滋滋的,我想姥姥一定會喜歡的。

祭奠完姥姥,我們就坐在姥姥的墳前,培姥姥吃清明果,我覺得今天的清明果特別好吃也特別香,我吃得津津有味。我相信姥姥如果能吃到的話一定會像往常一樣誇獎我的。

今天,我嚐到了自己親手做的清明果,心裏非常的開心。如果哪天媽媽不開心的時候我就給她做這種“果”。但我會給它起令外的名字:“開心果”。

包清明果作文7

時間過得太快,轉眼間到了清明節,那麼這也意味着我們將要放三天小長假嘍!

不過說到清明節就不得不提清明果。清明果是清明節必吃的傳統美食,是將艾草擠出汁拌入麪糊中,攪拌至艾草汁完全與麪糊融合在一起。再將其中放入自己喜歡的餡料,上鍋蒸熟即可食用。

我從小就愛做美食,清明果就更加不用說了。到了清明節我們回到了老家,一到做清明果的時候,只聽外婆一聲大叫:“大家快點過來做清明果嘍!”安靜的廚房中瞬間擠滿了人。有的在做清明過的外皮;還有的在做餡料……有做甜的,有做鹹的。作爲甜食愛好者的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甜的,我主要的是將清明果印出各式各樣的形狀。先將印花木板上抹上香油,再將清明果放入木板中摁壓。然後將木板反手換一個方向,盡力向下一敲,可現實卻不像我想象的那般順利,清明果卻沒有掉下來,再敲擊了幾下,可還是紋絲不動。我開始煩躁了起來,拼盡全力向下一敲,那頑強的清明果終於掉了下來。緊接着我的手法越來越熟練,廚房裏不停的傳出“咚!咚……”的聲響,過了兩個小時左右,清明果終於大功告成啦。

大家將自己做好的清明果蒸好,放在餐桌上。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夾走了一個甜的清明果,張大嘴巴咬下了一大口,天哪!一咬都是芝麻和豆沙的飄香,熱騰騰的白糖水從裏面向外流出甜滋滋的,再加上軟軟糯糯帶有艾草想起的外皮,那完美的結合,不同的味道匯聚在口中是我沉浸在其中無法自拔。沒兩下我就將一個清明果吃光了,整個大廳其樂融融都是清明果的香味。

轉眼間三天很快就要溜走,我戀戀不捨地離開老家,下一個清明節我還會早點來。

包清明果作文8

今天早上吃清明果。我吃着香噴噴的清明果,覺得很好吃。便請求媽媽叫我做清明果。

終於,媽媽同意了教我做清明果。但在包之前,媽媽對我說:“你先等一會兒,讓我先準備好材料。”說着,她便把艾草切碎,把它和若米粉還有米粉和在一起,做成包屑的皮。再把筍和肉等菜切成丁,做成屑。接着,她又說:“你看好了,我先做一個給你做示範。”我回答:“好的。”於是,媽媽便開始包了。只見她左手託着一張皮,右手拿起勺子均勻地勺起一勺屑,往皮裏一倒,雙手將兩邊一拉,向上一捏,一個端端正正的清明果便出現在我的眼前。媽媽說:“該輪到你練一下了。”

這時,我心裏想:“終於輪到我大顯身手了。”於是,我馬上用左手託一張皮。手忙腳亂地用右手勺了滿滿一勺屑,急忙往皮裏一倒,把兩邊一拉,往上一捏。清明果皮還是破了一個大窟窿,跟媽媽做的清明果比起來實在是慘不忍睹。我灰心喪氣地心想:“還是不學算了吧。省得這樣子弄得滿頭大汗,最後還是做不好。”媽媽彷彿看出了我的心思,走過來對我說:“葉健翔,我們做事情要善始善終,不能半途而廢。你要學會包清明果,那就要認真觀察做清明果的動作,並仔細端摩,才能學好。”我聽了媽媽的話,便仔細端摩包清明果的每個動作,然後開始包清明果。這一次,我小心翼翼地勺起了一小勺屑,把它倒在了左手託着的皮上。又用雙手把兩邊輕輕一拉,往上用力一捏。我便做出了一個漂亮的清明果。然後,我又做了各式各樣的清明果。

今天,我真高興,因爲我學會了包清明果。

包清明果作文9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是清明節人們時常說的一句話。以前的人家每逢清明時,就在田裏種瓜和豆,也可以出門走走,踏踏青,但現在的清明和以前不一樣了。

到了清明節,我們義烏有一個特別的習俗——吃清明果。清明果可不是水果,而是一種手工做的食物,它有着三個角,像個標準的三角形,可每條邊都往裏面凹,深綠色的外皮上有幾個黑色的小點點。以前清明節都是在外婆家過,外婆和媽媽做好清明果,我等着吃就好了;但今年的清明,我要自己做一個清明果。

做清明果需要麪粉、紅糖、水和清明草四樣食材。我在廚房拿來了紅糖、麪粉和水,可青草我要自己去外面割。我拿上了鐮刀,跑了出去,望着田野裏一片片的青草,猶如孫悟空要用他的火眼金睛分辨出妖怪似的。我仔細地盯着每一棵青草,如果發現草上有一層白毛,摸起來綿綿的,就立刻把它割下來放到手上,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拿着一小叢深綠色的清明草跑回家中,看見媽媽已經做了幾個,我火速行動了起來。我用刀把草切碎,把它和麪粉一起放到碗裏攪拌,只見麪粉好像換上了新裝,滾動着它綠盈盈的身體。可以正式做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做了起來,這裏一捏,那裏一扭,結果做出來的好像是一隻長着兩個大觸角的螞蟻。我再拿點麪粉,把三隻角捏得均勻,其餘部分都切掉,但做出來的又太小了,一小口便可以吞下去。我這次把大小控制好,裏面用紅糖塞得滿滿的,又把角弄均勻,做出來的和媽媽的差不多,外婆拿來蒸屜將它放了進去。

揭開濃煙和香霧籠罩的蒸屜,我吃了一口自己做的清明果,紅糖水像清泉一樣在嘴巴里流了出來。此刻,清明節的滋味,包裹在黏黏的、甜甜的清明果裏,有一片淡淡的青草味,那也是童年的味道。

標籤:通用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