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外婆裹糉子_500字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相傳用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外婆裹糉子_500字

端午節,我們建湖人喜歡掛艾蒲,佩香囊,家家戶戶飄出陣陣糉香。我最喜歡吃外婆裹的糉子,外婆心靈手巧,包出的糉子既美味,又有藝術性,還特別環保。

每逢端午,外婆就開始裹糉子,我在一旁饒有興趣地觀看。外婆將水鄉上好的糯米淘好後,根據不同的口味做餡。糉子味分四種:喜歡甜的,在糯米中放幾粒紅棗;喜歡鹹的,取草豬精肉半斤,切碎,用三伏醬油泡製,做成餡裹進糯米中;喜歡清爽的,用自家地裏長的花生,每顆花生米剝開成兩瓣,用清水泡一下,等花生米發大後,裹進糯米中;喜歡原味的.,那就糯米中不放其他佐料。

開始裹糉子了,外婆從針線盒中取出一根亮燦燦的蓑針,將新鮮的蓑葉一端捲成漏斗狀,置於左手,右手持一調羹,舀糯米進蓑葉中,糯米裝滿蓑葉鬥後,將蓑葉另一尖端穿進蓑針眼中,蓑葉繞圍幾圈,將整個糉子裹嚴實後,再將帶着蓑葉尖的蓑針從中間穿過糉子,蓑葉尖從糉子另一側露出,收緊了整個糉子,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裹好的糉子一般呈飽滿的尖三角形,爲逗我開心,外婆有時還特地將兩個小糉子合在一起,裹成扁五角形,叫“連心糉”,這是外婆和我,心連心。

整個過程,外婆就像製作一件藝術品。我呢,則在一旁,凝神觀看。不像現在超市出售的糉子,一根蓑葉,亂繞幾圈,再用帶顏色的帶子一紮,既沒有藝術性,扎糉子帶子上的色素對健康也不利。所以呀,超市的糉子我根本看不上,就愛吃外婆裹的糉子。

外婆裹的糉子,真好吃!

標籤:糉子 _500 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