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都離不開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具有開放性,不是唯一的,我們要敢於辨證揚棄,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使其更完善。還在爲找閱讀答案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愚公移山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其如土石何( ) (2)固不可徹()

(2)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 (4)河曲智叟亡以應( )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甚矣,汝之不惠!

翻譯:

3.與以殘年餘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

B.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輸》)

D.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從文中畫線句子看,你認爲愚公愚嗎?爲什麼?(3分)

答:

參考答案;

1.(4分)(1)加強反問語氣。(2)通,變通(3)窮盡(4)通無

2.(3分)你太不聰明瞭!

3.(3分)D

4.(3分)不愚。因爲從這個句子裏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長遠、發展的目光,儘管憑他個人能力不能實現目標,但他堅信只要後代子孫堅持奮鬥,總有一天會移掉大山!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2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短文,完成1~8題。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鐵杵 ( )

(3)始一反焉( ) (4)媼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幾組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且焉置土石 無隴斷焉

B.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應

C.懼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D.操蛇之神聞之 告之於帝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譯文】

(2)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譯文】

4.由【乙】文演變的民間俗語爲

5.這兩個故事,給你怎樣相同的啓示?(2分)

6.李白勤學苦讀,終成詩仙。請再舉兩個我國古代名人的勤學事例。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8.【甲】文寫山的高峻、遺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對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

1.(1)將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說

2.D

3.(1)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動,回去後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學業。

4.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5.【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恆心、有毅力,這樣才能成功。(符合題意,語言簡明通順,言之成理即可)

6.【示例】匡衡 鑿壁偷光 / 孫康 映 雪照讀 / 車胤 囊螢讀書等。 (要求寫出真實姓名,事例言簡意賅。)

7.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8.從側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難的決心、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孫的宏願。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3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節選自《愚公移山》)

【乙】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使括代廉頗爲將。將行,括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時爲將,身所奉飯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賜幣者,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爲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王者。王所賜金帛,歸盡藏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爲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心各異。願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計已決矣。”括母曰:“王終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頗。三十餘日,趙兵果敗,括死軍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誅。

(節選自清代吳敏樹《書謝御史》)

2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荷擔者三夫__________________ (2)趙兵果敗,括死軍覆__________________

(3)母置之,吾計已決矣_______________ (4)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且焉置土石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B.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括母上書言於王曰

C.盡以與軍吏、士大夫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

D.始齔,跳往助之 王終遣之

22.用“/”給下面的語句劃分節奏,劃兩處。(2分)

今 括 一旦 爲 將 東 向 而 朝 軍 吏 吏 無 敢 仰 視 之 者

23.翻譯下面文言語句。(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時爲將,身所奉飯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乙文描寫了一位有德有識的母親。她上書推辭兒子爲將,說明她深明大義,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兒子和丈夫的差別,說明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討得“無隨”的承諾,說明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20.(1)肩負、扛(挑) (2)覆滅 (3)放棄,放下不管 (4)稱職 (4分)

21.D(2分)

22.今括一旦爲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2分)

23.(4分)

(1)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和小孩子都比不上。(2分)

(2)他父親當時做(是)大將,用自己的俸祿供養的食客(謀士)要以“十”這個數目來計算,所結交的朋友要以“百”這個數目來計算(此句可意譯,翻譯出大意即可)(2分)

24.考慮問題周到,觀察細緻入微(答出一點即可) 見識深遠、處事周密(答出一點即可)(2分)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4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鐵杵 ( )

(3)始一反焉( ) (4)媼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幾組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無隴斷焉

B. 懼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應

D.操蛇之神聞之 告之於帝

3.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譯文】

(2)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譯文】

4.由【乙】文演變的民間俗語爲(1分)

答:

5.這兩個故事,給你怎樣相同的啓示?(2分)

答:

6.李白勤學苦讀,終成詩仙。請再舉兩個我國古代名人的勤學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寫山的高峻、遺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對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麼作用?(2分)

答:

答案:

1.(2分)(1)將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說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1分)

(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動,回去後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學業。(1分)

(注意譯準“固” “徹” “感” “卒”,其餘譯對大意即可給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恆心、有毅力,這樣才能成功。(符合題意,語言簡明通順,言之成理,即可視情況給分)

6.(2分)【示例】匡衡 鑿壁偷光 / 孫康 映 雪照讀 / 車胤 囊螢讀書等。 (要求寫出真實姓名,事例言簡意賅。各1分)

7.(2分)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各1分)

8.(2分)從側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難的決心、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孫的宏願。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5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題目.(共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

⑶ 懼其不已也 已:

⑷ 無隴斷焉 隴斷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 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小題3】在人和山這對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愚公認爲:子孫無窮,人力 無限,而山不加增,人定勝山;智叟認爲:人是“殘年餘力”,山卻高大難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談談你對二人的評價。4分

答案

【小題1】毛,通“苗”,“草”的意思;亡:通“無”;已:停;隴斷:被高地阻斷。

【小題2】你太不聰明瞭! 有什麼擔心挖不平呢?

【小題3】略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先要大致瞭解全文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自己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比如本題中“毛”“亡”都是通假字,要注意理解。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根據文章的語境,瞭解句子大意,準確理解關鍵字詞。第一句是倒裝句,要按現代漢語的習慣翻譯,第二句的反問語氣要翻譯出來,最後疏通語句。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分析兩個人物所站的角度,即一個是“靜止”地看問題,一個是“發展”地看問題,從這個方面談感想。

考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爲探究F。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6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日: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署易節,始一反焉。

10.用/給下面句子劃分朗讀節奏。(每句標一處)(2分)

(1)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2)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1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2分)

(1)便要還家()(2)雜然相許()

1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餘人各復延至其家其如土石何

B.具答之投諸渤海之尾

C.屋舍儼然雜然相許

D.不復出焉且焉置土石

13.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譯文:

(2)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譯文:

14.內容理解。(4分)

(1))甲段作者虛構桃花源,表達了怎樣的願望?(2分)

答: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當時人們怎樣的願望?(2分)

答:

參考答案:

10.(2分)(1)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2)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每小題1分)

11.(2分)(1)通邀,邀請(2)贊同,讚許(每小題1分)

12.(3分)C

13.(4分)

(1)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2)冬夏換季(寒來暑往),(他們)才往返一次。或:一年的時間,(他們才往返一次。

(每小題2分,翻譯準確、表連通順即可)

14.(4分)

(1)表達了作者嚮往自由、平等、和諧生活的願望。

(2)反映了人們與困難作鬥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願望。

(每小題2分,意對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7

閱讀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題。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⑴懲( )山北之塞

⑵甚矣,汝之不惠( )

2.請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下面這一勞動場面描繪出來。

(愚公)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可分爲三層,請用文中語句寫出二、三層大意。

第一層:面山而居

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層: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寓意是什麼?你是否贊同愚公的做法?爲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⑴苦於;⑵同“慧”,聰明。

2.參考: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稍長的三人挑着擔,拿着鎬上了山,鑿巖石,挖泥土,揮汗如雨,號聲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運到渤海邊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跡成了山脊裏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3.聚室而謀;叩石墾壤。

4.參考:寓意:透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鬥的道理。贊成:因爲遇到困難一味退縮是不會成功的,只有堅持奮鬥才能成功。不贊成:因爲當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決的困難時,學會放棄,另找其它的辦法,就不會鑽死衚衕,陷入困境。(意對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8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聚室而謀曰(謀劃,商量) 雜然相許(紛紛)

B.懲山北之塞(懲罰) 出入之迂(曲折,繞遠)

C.畢力平險(險峻) 且焉置土石(哪裏)

D.山之一毛(毛髮) 何苦而不平(愁,擔心)

2.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於:運於渤海之尾 告之於帝

C.焉:且焉置土石 有子存焉

D.其:其如土石何 懼其不已也

3.下列關於本文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愚公是以發展的眼光問題,他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有堅持不懈的毅力,所以對移山充滿信心。

B.本文運用了對比的寫法,愚公和智叟對比是主要的對比,是故事的寓意所在,同時,運用二人姓名加重對比色彩,而且具有諷刺效果。

C.“其妻”與智叟都對愚公移山提出了疑問,其態度是一樣的。

D.本故事以神話結束全文,更加突出愚公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

4.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答案:

1.A

2.B

3.C

4.⑴用箕畚搬運到渤海的邊上。

⑵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能通達事理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不如。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9

閱讀課內文言語段,完成小題。(12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4分)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 (2)懼其不已也 ( )

(3)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 (4) 無隴斷焉 (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2)何苦而不平?

小題3:從課文學習中我們知道,陰陽二字在和山水名稱相連時,多指和山水相關的方位,如河陽漢陰等。我國很多城鎮名稱就是這樣形成的。請分別寫明下列城市所處山水的位置。(2分)

(1)江(長江)陰

(2)衡(衡山)陽

小題4:比較愚公之妻與智叟對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說說有何不同之處。(2分)參考答案:

小題1:(1)草木 (2)停止 (3)窮盡 (4)隔絕 (每空1分,共4分)

小題1:(1)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2)愁什麼挖不平呢?(4分, 每小題各佔2分)

小題1:(1)在長江的南岸 (2)在衡山的南面 (每小題各1分,共2分)

小題1:他們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愚公之妻是出自於關心而獻疑,但她並不反對移山,是想讓愚公考慮到在移山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早做準備。而智叟則反對移山,是對愚公的責難、譏笑、挖苦和阻止。(2分)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多積累、牢記,那麼回答此題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合所在句子進行。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爲主,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化常識。陽:山的南邊、水的北岸;陰:山的北邊、水的南岸。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找出愚公之妻與智叟對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的句子: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然後再進行比較分析。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0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來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來源:學+科+網]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7.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雖我之死 ▲ ②一厝朔東 ▲

18.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 (2分)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河曲智叟亡以應 B.或以爲死,或以爲亡

C.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D.何以戰?

19.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人說,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對於這一點,你是怎麼理解的?請簡要談談你的觀點及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7. (2分)①即使 ②通“措”,放置。 18. (2分) D 19. (2分)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愁什麼挖不平呢? 20. (2分)能結合原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1

【甲】《愚公移山》(節選)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乏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卒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乙】《小兒不畏虎》

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①於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②其一懼;而兒癡,競不知。虎亦尋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所施歟!

【註釋】①浣(huàn)衣:洗衣服。②庶幾:在這裏有“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計。

1.解釋下列粗點字的含義。

(1)懲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不可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亦尋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並在後面括號內分別打“√”或“×”。

(1)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說的話角度不同,但都對移山持否定態度。 ( )

(2)乙文中“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面對兇猛的老虎,婦人急中生智,跳到水裏躲起來,其反應之敏捷,動作之迅速令人稱讚。 ( )

(3)甲、乙兩文均運用了對比襯托的寫法來突出人物形象。 ( )

(4)甲文中的“遺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兒”均閱世不多,天真可愛。 ( )

4.甲文愚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兒“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此你有何感想?請簡要談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苦於。

(2)通。

(3)通“慧”,聰明。

(4)不久。

2.(1)(你)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麼樣呢?

(2)老虎看了孩子很久,甚至用腦袋去碰他們,希望其中有一個害怕。

3.(1)×

(2)×

(3)√

(4)√

4.“略”。(意對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2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問題。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於愚公移山,人們的態度不一。一方面,支援者衆,其家人______,其妻______,甚至鄰人之遺男也_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對者,智叟就______。(用原文填空)

3.根據你對本文的理解,說說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靠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麼樣呢?

2.雜然相許 獻疑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3.不畏艱難,堅持不懈。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3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本文是一篇帶有_______(文學體裁)色彩的寓言故事,選自《 》。(2分)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小題3】本文結尾寫操蛇之神“懼”和天帝“感”的目的是

從文中我們懂得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小題1】神話(1分)《列子·湯問》(1分)

【小題2】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孤兒都不如。

【小題3】從側面反映愚公移山的決心不可動搖。

克服困難必須要下定決定,並堅持不懈地奮鬥。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注意提示不要連題也不看完,就匆匆忙忙的填上“寓言”,被日常考試的定式束縛。此題主要是日常加強記憶。

考點: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爲識記A。

【小題2】

試題分析:翻譯這個句子注意“固”和“孀妻”的解釋。文言文翻譯一般採用直譯。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山神“懼“和天帝“感”,是文章的側面描寫,還是反映愚公移山的堅定不移;小題的第二問要聯繫全文考慮:愚公“年且九十”全家移山,並且移山的工程非常大,工具簡陋,運土來回的路程遙遠,愚公依然選擇了移山;面對智叟的嘲諷給予了有力的`還擊,由此可看出愚公下定決心就堅持不懈的奮鬥下去。此小題前一問要注意側面描寫的作用,後一問注意聯繫全文提煉觀點。

考點:理解文言文內容要點。能力層級爲理解B。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4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選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更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真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閱讀題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懲山北之塞_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_

(3)何苦而不平_______

(4)無隴斷焉_______

2.翻譯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語句回答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愚公移山的決定得到大家擁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體現移山艱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現愚公駁斥智叟勝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行、王屋兩座山被移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應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說這個故事的最後還是靠神仙的力量把兩座大山搬走的,這樣看來,愚公還是無能的,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章讚揚了以愚公爲代表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宏偉抱負,批判了智叟那種不求進取,知難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極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這個人物與愚公進行對比外,還用遺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動”等情節來襯托愚公,從而使愚公形象更加豐滿、高大。

C.智叟從靜止的觀點出發,認爲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爲力的,所以反對移山;而愚公從發展的觀點出發,認爲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堅持移山。

D.文章結尾藉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雖然增強了藝術效果,但也宣傳了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等封建迷信思想,這是應該批判的。

參考答案

1.(1)戒,這裏是。

(2)安放。

(3)愁。

(4)高地

2.(1)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

(2)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寡婦孤兒都比不上。

3.(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3)雜然相許;

(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5)河曲智叟亡以應;

(6)帝感其誠。

4.京城氏之子是“遺男”,年紀又很小,他去幫助愚公移山,必然是得到了他的寡母的同意,可見愚公的事業受到了衆人的擁護。再從“跳往助之”來看,他是出自真誠,高高興興地去的,更有說服力。(意對即可)

5.示例:不同意。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動,文章這樣寫,恰恰表現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舉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意對即可)

6.D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5

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1.對下列加粗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聚室而謀曰室:家人

B.指通豫南 指:指向

C.吾與汝畢力平險 險:險峻的大山

D.雜然相許許:贊同

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

C.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桓侯遂死

D.跳往助之醫之好治不病以爲功

3.下列各句中,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選段寫愚公決定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援,並排除疑難,立即行動

B.選段可分兩層,第一層到“隱土之北”,是故事情節的開端,第二層寫移山的情景,是故事情節的發展。

C.選段圍繞愚公移山主要有三種態度,依次是贊同、獻疑、支援

D.愚公移山“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鄰人孀妻有遺男,共五人,且老的老,少的少,且運輸工具落後,移山根本不可能成功。

4.將第二大題語段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C

3.D

4.①苦於山北交通的阻塞,出門回家都要繞行,(愚公)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

②於是(愚公)率領子孫中能挑擔的幾個人,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運到渤海的邊上去。(意對即可)

標籤:愚公移山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