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時常需要做些閱讀題,而與閱讀題如影隨形的則是閱讀答案,透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纔算得上好閱讀答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5篇)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鐵杵 ( )

(3)始一反焉( ) (4)媼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幾組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無隴斷焉

B. 懼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應

D.操蛇之神聞之 告之於帝

3.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譯文】

(2)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譯文】

4.由【乙】文演變的民間俗語爲(1分)

答:

5.這兩個故事,給你怎樣相同的啓示?(2分)

答:

6.李白勤學苦讀,終成詩仙。請再舉兩個我國古代名人的勤學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寫山的高峻、遺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對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麼作用?(2分)

答:

答案:

1.(2分)(1)將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說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1分)

(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動,回去後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學業。(1分)

(注意譯準“固” “徹” “感” “卒”,其餘譯對大意即可給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恆心、有毅力,這樣才能成功。(符合題意,語言簡明通順,言之成理,即可視情況給分)

6.(2分)【示例】匡衡 鑿壁偷光 / 孫康 映 雪照讀 / 車胤 囊螢讀書等。 (要求寫出真實姓名,事例言簡意賅。各1分)

7.(2分)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各1分)

8.(2分)從側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難的決心、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孫的宏願。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2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①固不可徹_______________

②子子孫孫無窮匱也_______________

③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

④河曲智叟亡以應_______________

2.翻譯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與“以殘年餘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B.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C.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從文中畫線句子看,你認爲愚公“愚”嗎?爲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通,變通;②窮盡;③愁;④通“無”,沒有。

2.你太不聰明瞭!

3.D

4.不愚。因爲從這個句子裏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長遠、發展的目光,儘管憑他個人能力不能實現目標,但他堅信只要後代子孫堅持奮鬥,總有一天會移掉大山!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3

閱讀下面的古文,完成1—4題。

愚公移山

(節選)

河曲智叟關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曹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詞。

(1)固不可徹( )

(2)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

(3)何苦而不平( )

(4)河曲智叟亡以應( )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與“以殘年餘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B、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C、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從文中畫線句子看,你認爲愚公“愚”嗎?爲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通;(2)窮盡;(3)愁;(4)通“無”。

2、你太不聰明瞭!

3、D

4、不愚。因爲從這個句子裏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長遠、發展的目光,儘管憑他個人的能力不能實現目標,但他堅信只要後代子孫堅持奮鬥,總有一天會移掉大山!

(意思對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4

愚公移山(節選)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⑴固不可徹( ▲ ) ⑵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 )

⑶何苦而不平( ▲ ) ⑷河曲智叟亡以應( ▲ )

19。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甚矣,汝之不惠!

20。與 “以殘年餘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B.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C.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從文中畫線句子看,你認爲愚公“愚”嗎?爲什麼?(3分)

答案:

18.⑴通,變通 ⑵窮盡 ⑶愁 ⑷通“無” 評分標準:每處1分,第⑷題直接寫“無”,也不扣分,共4分。

19.你太不聰明瞭! 評分標準:整體意思答對,關鍵詞“惠”、“甚”翻譯正確,得3分;“惠”、“甚”翻譯錯誤,每詞扣0。5分。共3分。

20. D 評分標準:共3分。

21.不愚。因爲從這個句子裏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長遠、發展的目光,儘管憑他個人能力不能實現目標,但他堅信只要後代子孫堅持奮鬥,總有一天會移掉大山!評分標準:表明態度,得1分;不怕艱難、堅持不懈,得1分(只寫到了‘堅持不懈”也給1分);具有長遠的目光或“發展的目光”, 得1分。意近即可。共3分。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5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 ) ② 寒暑易節( )

③ 雜然相許(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

15.從文段中另找出與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①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

② 面山而居 。

16.將畫線句子譯爲現代漢語。(3分)

譯文:

17.作者在敘述愚公移山的過程中,寫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寫愚公與智叟辯論的作用是 。(2分)

18.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爲?(3分)

【答案】

14.① 將要 ② 改變、變換 ③ 答應 、贊同 ④ 聰明

15.① 山之一毛(“之”作助詞的句子)(1分) ② 聚室而謀(或:笑而止之)(1分)

16.憑着(你)老邁的年紀和殘餘的`力氣,連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這些土石怎樣呢?(“以、曾、毛、如……何”翻譯正確得2分,整體表達流暢1分)

1 7.說明愚公移山的行爲得人心(1分)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堅(1分)。

18.愚公移山體現了堅韌不拔的精神(1分),這種精神可以鼓勵人們戰勝工作中的困難(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遠有價值,有意義(1分)。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6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陽,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鉢④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註釋]①鄙:邊境。②南海:指佛教聖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縣東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鉢;和尚用來盛飯食的器皿。⑤顧:難道,反而。

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4分)

①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誠

感:

④越明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懼其不已也/其真無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誨/輟耕之壟上

11、翻譯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2、對[甲]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愚公之妻獻疑,智叟笑而止之,這可看出兩人都堅決反對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見愚公移山受到衆人擁護。

C、文章運用了對比和襯托的寫作手法來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透過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13、甲乙兩文告訴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是什麼?兩文的結尾形式有什麼不同?(3分)

[答案]

9、①用箕畚

②通慧,聰明

③被……感動

④到、及

10、D(A、人稱代詞,他/表反問,可譯爲難道

B、連詞,錶轉折/連詞,表承接

C、把/因爲

D、都是去、往的意思。)

11、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漢陰隴斷譯錯一處扣1分,扣完3分爲止。)

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堅決反對。)

13、

①人要立志,並付諸行動。(1分)

②甲文以神話結尾,(1分)乙文以議論結尾。(1分)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7

《愚公移山》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鯀禹治水》

洪水滔天,鯀①竊帝之息壤②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③殺鯀於羽郊④。鯀復⑤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註釋】①鯀:傳說中原始社會部落首領,禹的父親。②息壤:古代傳說的一種能自生長、永不減耗的土壤。③祝融:傳說中的火神。④羽郊:羽山下的郊野。⑤復:肚子,現在寫作“腹”。

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汝之不惠: (2)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6.下列句中加點詞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 而山不加增 朝而往,暮而歸 B.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D. 始一反焉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

(1)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2)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8.老子曰:“慈故能勇。”請運用愚公移山、鯀治水這兩個事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5.(4分)(1)通“慧”,聰明 (2)地面所生的草木 (3) 比得上 (4) 鋪填 6. D (3分)

7.(6分)(1)持着蛇的神聽說了這件事,擔心愚公不停止(挖山),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天帝。

(2)鯀偷竊了天帝的“息壤”用來堵塞洪水,(卻)沒有經過天帝的同意。

8.(3分)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懷着慈愛之心,愛所有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你就擁有與一切破壞力量做鬥爭的勇氣。(1分)愚公愛大山,愛民衆,希望讓他們過上更便利的生活,於是他擁有搬走大山,征服自然的勇氣(1分);鯀熱愛百姓,在洪水氾濫,百姓生命財產受到威脅之際,他挺身而出並冒死竊取了天帝的“息壤”,最終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慈而能勇,勇而無懼。(1分) (意對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8

閱讀《愚公移山》,完成問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列加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將近)

B.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懲:苦於)

C.冀之南、漢之陰(陰:〈漢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

 2.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

B.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

C.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滿井遊記》)

D.以殘年餘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章讚揚了以愚公爲代表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宏偉抱負,批判了智叟那種不求進取,知難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極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這個人物與愚公進行對比外,還用遺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動等情節來襯托愚公,從而使愚公形象更加豐滿、高大。

C.智叟從靜止的觀點出發,認爲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爲力的,所以反對移山;而愚公從發展的觀點出發,認爲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堅持移山。

D.文章結尾藉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雖然增強了藝術效果,但也宣傳了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等封建迷信思想,這是應該批判的。

 5.閱讀下面的小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過一山攔。

這首詩和《愚公移山》都以山爲喻,蘊含了對困難的認識和態度。試結合詩、文寓意,說說應該怎樣認識和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B

3.(1)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將土石)運到渤海邊上。

(2)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還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怎麼樣呢?再說,把泥土石塊放到哪裏去呢?

4.A

5.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困難,我們要做好面對和克服各種困難的思想準備,並堅信再大的困難都是可以戰勝的。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9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問題。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於愚公移山,人們的態度不一。一方面,支援者衆,其家人______,其妻______,甚至鄰人之遺男也_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對者,智叟就______。(用原文填空)

3.根據你對本文的理解,說說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靠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麼樣呢?

2.雜然相許 獻疑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3.不畏艱難,堅持不懈。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0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文中寫“其妻獻疑”,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的話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聰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難有幾個方面?文中哪句話從側面寫出移山的艱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寫“其妻獻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願、堅強的意志。其妻認爲開山平險一事太難,不僅挖掉這兩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處也是一大難題。其妻的這些順慮,愚公當然是考慮了的。但是,愚公爲了子孫後代出入不受阻礙,他以宏大的心願、堅強的意志下決心要開山平險。

(2)突出愚公對人和自然的關係問題有正確的認識。他知道僅憑自己“曾小能損魁父之丘”的這點力量是完成不'了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孫孫“無窮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徵服自然的信念。(意對即可)

2.表面看起來,智叟好像足聰明。因爲愚公畢竟“年且九十”了,兩座山又這樣大,很難移走。但是,他卻沒有看到慰公一家子子孫孫不斷挖下去,“山不加增”,終究會成功的哲理。他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更說明他不足“智”,而是真正的“愚”。(意對即可)

3.愚公移山困難有:(1)山高而且大;(2)運土石的工具很小;(3)運土石的距離遠、時問長。這可以從“寒暑易節,始一反焉”這句話中得知,也從側面寫出了移山的艱難。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A、面山而居笑而止之B、汝心之固春冬之時

C、達於漢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D、以殘年餘力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12、下面說法有誤的一項是()(2分)

A、“子孫荷擔者三夫”屬於定語後置。

B、“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句中“箕畚”屬於名詞作狀語。

C、“甚矣,汝之不惠”和“賢哉,回也”句式相同。

D、“出入之迂也”和“苦其心志”兩句中,“迂”和“苦”都是使動用法。

13、翻譯下面句子。(2分)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何苦而不平?

14、作者在敘述愚公移山的過程中,寫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寫愚公與智叟辯論的作用是。(4分)

答案:

11、A(2分)

12.D(2分)

13、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何愁產不平大山?(2分)

14、說明愚公移山的行爲得人心(2分)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堅(2分)。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2

閱讀《愚公移山》一文,完成問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士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詞。

(1)年且九十( )

(2)吾與汝畢力平險( )

(3)汝之不惠( )

(4)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於 告之於帝 皆以美於徐公

B、而 而山不加增默而識之

C、以 以殘年餘力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之 雖我之死,有子有焉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文字常識論述不正確的一組是( )

A、《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

B、《左傳》是編年體史書,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傳》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於孟子講學遊說言論的記錄。

D、《列子》這部書中儲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4、翻譯。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援的根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將要、快要。(2)這裏指險峻的大山(3)通慧,聰明(4)用簸箕和土筐裝土石。

2、D

3、C

4、

(1)憑你的(現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難平,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麼樣呢

(2)你的心(思想)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

5、示例:衆人雜然相許並紛紛獻計獻策,表明他們是堅決支援愚公移山的;此外,鄰人剛剛七、八歲的孩子也跑來幫忙,說明愚公移山之舉深得人心。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3

【甲】《愚公移山》(節選)《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扣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乙】小兒不畏虎

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於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癡,竟不知。虎亦尋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所施歟!

註釋: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幾〕在這裏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計

1.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懲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徹( )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尋卒去( )

2.翻譯下面文言語句(4分)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

3.判斷下面說法的正誤,在後面括號內分別打“∨”或“Ⅹ”(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說的話角度不同,但對移山持否定態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面對兇猛的老虎,婦人急中生智,跳到水裏躲起來,其反映之敏捷,動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稱讚。

C、甲乙兩文均運用了對比襯托的寫法來突出人物形象。

D、甲文中的“遺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兒”均閱世不多,天真可愛。

4.甲文愚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兒“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此你有何感想?請簡要談談。(2分)

參考答案:

1、(1)苦於(2)通(3)通“慧”,聰明(4)不久(4分,每對一個得1分)

2、(1)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2分)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腦袋去碰他們,希望其中有一個害怕。(2分)

3、A× B× C√ D√ (2分,每個0.5分)

4、提示:人生有時會面對如大山般的艱難險阻甚至或是突如其來的災難,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毅力,鎮定自若,勇敢無畏,就能克服困難,戰勝災難。(能就一篇文章談感想即可得滿分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4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④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與汝畢力平險險:險峻

B.甚矣,汝之不惠惠:“惠”同“慧”,聰明

C.雖我之死雖:即使

D.懼其不已也已:停止

9.下列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面山而居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着,太守宴也

B.河曲智叟亡以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其妻獻疑曰其真無媽邪

D.汝心之固是非木杮,豈能爲暴漲攜之去

10.下列對課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積、高度和地理位置,爲下文移山、負山等情節做鋪墊。

B.第②③段先寫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張,全家人又討論決定了運土方案,而後立即行動;再寫河曲智叟聞訊趕來,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駁斥了他的錯誤觀點,闡述了人力無窮、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寫“操蛇之神”的恐懼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決心所感動,山最終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迷信思想,認爲神的力量遠大於人的力量。

D.本文又生動的故事情節,又帶有神話色彩。文章透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12.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是又審議的,請簡析。(2分)

答案:

8.A9.A10.C11.略

12.①“愚”和“智”是一對反義詞,可以形成鮮明的對比。②“愚公”大智大勇,堅定執着而命名“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頑不靈而命名爲“智”,增強了諷刺效果。③“公”是敬稱,相當於“老人家”,“叟”是一般甚至帶有一絲不敬的稱呼,相當於“老頭子”,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傾向。(答到任意兩點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5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短文,完成1~8題。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鐵杵 ( )

(3)始一反焉( ) (4)媼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幾組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且焉置土石 無隴斷焉

B.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應

C.懼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D.操蛇之神聞之 告之於帝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譯文】

(2)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譯文】

4.由【乙】文演變的民間俗語爲

5.這兩個故事,給你怎樣相同的啓示?(2分)

6.李白勤學苦讀,終成詩仙。請再舉兩個我國古代名人的勤學事例。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8.【甲】文寫山的高峻、遺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對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

1.(1)將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說

2.D

3.(1)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動,回去後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學業。

4.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5.【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恆心、有毅力,這樣才能成功。(符合題意,語言簡明通順,言之成理即可)

6.【示例】匡衡 鑿壁偷光 / 孫康 映 雪照讀 / 車胤 囊螢讀書等。 (要求寫出真實姓名,事例言簡意賅。)

7.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8.從側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難的決心、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孫的宏願。

標籤:閱讀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