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需要用到閱讀答案的時候非常的多,閱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閱讀題的金鑰匙。什麼樣的閱讀答案纔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愚公移山》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5篇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 分)()

A.且焉置土石 年且九十 窮且益堅

B.始一反焉 舉一反三 反客爲主

C.汝之不惠 小惠未遍 小恩小惠

D.汝心之固 固不可徹 頑固不化

12.翻譯文中兩處畫線語句,並依據上下文對其作出進一步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譯:憑您的力氣,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不能削減,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麼樣呢?

理解:愚公的妻子認爲,僅憑愚公一個人的力氣很難把太行山、王屋山挖平,應該大家團結起來一起挖平大山。

[乙]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譯: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

理解:愚公從人與自然的關係中認識到人力是無窮的,只要世代堅持,就能移走大山,從而有力地反駁了智叟。

13.閱讀選文和下面材料,說說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並結合兩文內容做簡要分析。(4分)

魯公治①園,欲鑿池,父曰:“無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壘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兒女顛躓②耶?”公復止。或日:“築徑通之,設欄護之,又何憂焉?”公從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園成必添僕婦,下房不足,甚可慮也。”公猶夷④不能決,事又寢④。

[注]①治:修建。②顛躓zhì: 被東西絆倒。③猶夷:遲疑不決的樣子。④寢:停止。

答:

答案:

11.D(2分)

12.乙(2分)

13.答案示例:(4分)

做事要有堅定的目標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只有如此纔能有所收穫。選文中的愚公爲了挖走大山不怕困難,儘管“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但仍然堅持,並且要世代堅持,終於感動天帝,搬走大山。而連結材料中的魯公,有修建園子的想法,但遭到父、妻等人質疑時,不想着如何解決問題反而畏難退縮,修建園子的事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所以透過兩篇文章中兩位主人公行爲和做事結果的對比,我悟出此道理。

(道理2分,結合選文分析1分,結合連結材料分析1分。)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2

【甲】《愚公移山》(節選)《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扣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乙】小兒不畏虎

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於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癡,竟不知。虎亦尋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所施歟!

註釋: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幾〕在這裏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計

1.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懲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徹( )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尋卒去( )

2.翻譯下面文言語句(4分)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

3.判斷下面說法的正誤,在後面括號內分別打“∨”或“Ⅹ”(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說的話角度不同,但對移山持否定態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面對兇猛的老虎,婦人急中生智,跳到水裏躲起來,其反映之敏捷,動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稱讚。

C、甲乙兩文均運用了對比襯托的寫法來突出人物形象。

D、甲文中的“遺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兒”均閱世不多,天真可愛。

4.甲文愚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兒“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此你有何感想?請簡要談談。(2分)

參考答案:

1、(1)苦於(2)通(3)通“慧”,聰明(4)不久(4分,每對一個得1分)

2、(1)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2分)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腦袋去碰他們,希望其中有一個害怕。(2分)

3、A× B× C√ D√ (2分,每個0.5分)

4、提示:人生有時會面對如大山般的艱難險阻甚至或是突如其來的災難,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毅力,鎮定自若,勇敢無畏,就能克服困難,戰勝災難。(能就一篇文章談感想即可得滿分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3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問題。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於愚公移山,人們的態度不一。一方面,支援者衆,其家人______,其妻______,甚至鄰人之遺男也_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對者,智叟就______。(用原文填空)

3.根據你對本文的理解,說說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靠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麼樣呢?

2.雜然相許 獻疑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3.不畏艱難,堅持不懈。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4

中考真題演練《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愚公認爲兩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錯誤的一項是( )

A.有不可動搖的決心。 B.有無窮無盡的子孫。

C.這兩座山不會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幫助。

2.用科學的眼光看,愚公移走兩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結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兩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這樣寫,其目的是:( )

A.宣揚封建迷信思想,誇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C.宣傳人定勝天,不必用科學,只須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進取、知難而退、不識時務的消極思想。

3.對下面句子理解錯誤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B.雖我之死:雖然我死了。

C.無隴斷焉:沒有山岡高地阻隔了。D.懼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幹下去。

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填寫。)

5.說明愚公駁倒智叟的一句是:

6.結尾說上帝被愚公的“誠”感動了,這個“誠”指的是什麼

【中考真題演練】參考答案1.D 2.B 3.B 4.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河曲智叟亡以應。 6.指愚公移山的決心和實際行動。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5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乙】

天下事有難易乎?爲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爲,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爲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鉢②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註釋:①鄙:邊境。②鉢:和尚用來盛飯食的器皿。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山北之塞

明年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②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3)對[甲][乙]兩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愚公之妻“獻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見他們都堅決反對愚公移山。乙文富者兩次說“子何恃而往”,說明富者也是堅決反對貧者去南海的。

B.兩文都強調人要立志並付諸行動,但兩文的表達方式不一樣。甲文敘事爲主,理寓事中;乙文敘議結合,說理爲主。

C.甲文寫太行、王屋二山高大,乙文寫西蜀距離南海遙遠,都突出了困難之艱鉅,從側面襯托了人物形象。

D.愚公和貧僧勇於挑戰,最終都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不怕困難、改造自然、戰勝自然的偉大氣魄。

(4)成語故事《南轅北轍》中想去楚國的駕車人也像愚公和貧僧那樣執着,卻沒有達成所願。請仔細思考,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對你有什麼啓示。

答案:

8、【分析】【參考譯文】

【甲】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衆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幹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餘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乙】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做,那麼困難的事情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麼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學,那麼困難的學問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學,那麼容易的學問也變得困難了。

四川邊境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其中一個富裕。窮和尚對有錢的和尚說:“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麼樣?”富和尚說:“您憑藉着什麼去呢?”窮和尚說:“我只需要一個盛水的水瓶一個盛飯的飯碗就足夠了。”富和尚說:“我幾年來想要僱船沿着長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沒有成功。你憑藉着什麼去!”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到過南海的這件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的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情。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解答】(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①句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懲:苦於;

②句意:到了第二年。越:到了。

(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①重點詞:遂,於是,就。荷,扛。句意: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

②重點詞: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顧,難道。鄙,邊遠的地方。之,結構助詞,的。句意: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結合重點語句進行分析。

A.有誤,甲文愚公之妻“獻疑”是提出疑問,目的是解決問題,不是阻止移山;智叟“笑而止之”是嘲笑愚公並阻止移山,堅決反對移山。

BCD.正確;

故選:A。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問題,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題。《愚公移山》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堅定信心和頑強毅力,說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難,堅持鬥爭,定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這對人們有很大的啓發。《爲學》告訴我們,我們只有立下了目標,努力去實現,纔會獲得成功。主觀努力是成敗的關鍵。人貴立志,事在人爲。《南轅北轍》中楚國的駕車人也像愚公和貧僧那樣執着,卻沒有達成所願,是因爲他的目標錯了,所以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實現目標。這個故事告訴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答案:

(1)①苦於;②到了。

(2)①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②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3)A;

(4)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6

《愚公移山》(節選)(15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基,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3.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字。(4分)

(1)懲山北之塞 懲( )

(2)吾與汝畢力平險 險( )

(3)指通豫南 指( )

(4)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雖( )

1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

(2)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

15.“其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有什麼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篇寓言故事具有很強的勸誡意義,請結合自己的學習談談你的認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確答案:

13.(1)苦於

(2)險峻的大山

(3)直

(4)即使

14.(1)憑着你的力氣,並不能損壞像魁父這樣的小山丘,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麼樣呢?

(2)你也太不聰明瞭!

15.“其妻”是出於關心才“獻疑”,提出問題也是爲了解決問題。而智叟對愚公移山則完全持否定態度,他嘲笑愚公,併力勸愚公停止挖山。

16.?示例:愚公移山強調的是持之以恆的精神。“山”象徵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某種困難,只要我們堅守一個信念,就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試題解析:

1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解答時先要大致瞭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積累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意義的詞語。注意本題中“險”屬於詞類活用詞語,“雖”屬於古今異義詞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很多,需要結合具體語境來解釋。

1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文句是文言文閱讀必考題型之一。翻譯文句,應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翻譯文句時要做到字字落實,要特別注意對關鍵詞語的把握,着眼於表達原句的意思。這裏應注意“以”“曾”“損”“惠”等關鍵詞的理解,注意句(2)倒裝句的翻譯。

1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及對文章內容的解讀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結合人物的'具體的言行以及文章的具體的情節來品味人物的性格特點。要通觀全文,篩選出重要資訊。注意結合人物的描寫方法及其典型細節、事件來進行分析。結合文字內容分析,兩篇文章都透過人物語言,神態,動作來刻畫人物。閱讀文字,根據“其妻獻疑”與“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可知:?“其妻”是出於關心才“獻疑”,提出問題也是爲了解決問題。而智叟對愚公移山則完全持否定態度,他嘲笑愚公,併力勸愚公停止挖山。

1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對於談認識類的題型,我們可以在閱讀了全文之後,把握中心主旨,然後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與我們的實際聯繫起來,表達出我們健康積極的觀點。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考生可以發揮出各自的水平,但不能脫離文章。《愚公移山》是我國古代最有名、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篇寓言。它透過一個老人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挖掉擋住他家出路的兩座大山,最後感動了上帝,上帝派了兩個神仙把山揹走了的故事。據此可認識到:愚公移山強調的是持之以恆的精神。“山”象徵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某種困難,只要我們堅守一個信念,就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7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題目.(共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

⑶ 懼其不已也 已:

⑷ 無隴斷焉 隴斷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 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小題3】在人和山這對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愚公認爲:子孫無窮,人力 無限,而山不加增,人定勝山;智叟認爲:人是“殘年餘力”,山卻高大難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談談你對二人的評價。4分

答案

【小題1】毛,通“苗”,“草”的意思;亡:通“無”;已:停;隴斷:被高地阻斷。

【小題2】你太不聰明瞭! 有什麼擔心挖不平呢?

【小題3】略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先要大致瞭解全文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自己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比如本題中“毛”“亡”都是通假字,要注意理解。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根據文章的語境,瞭解句子大意,準確理解關鍵字詞。第一句是倒裝句,要按現代漢語的習慣翻譯,第二句的反問語氣要翻譯出來,最後疏通語句。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分析兩個人物所站的角度,即一個是“靜止”地看問題,一個是“發展”地看問題,從這個方面談感想。

考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爲探究F。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8

【甲】愚公移山(節選)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乙】賣蒜叟

[清]袁枚

南陽楊二相公精於拳術,每至演武場傳授槍棒,觀者如堵。一日,有賣蒜叟,咳嗽不絕聲,旁睨①而揶揄②之。楊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磚牆,陷入尺許,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牆,不能打人。”楊罵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縛於樹,解衣露腹。楊故取勢於十步外,奮拳擊之。老人寂然無聲,但見楊雙膝跪地,叩頭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夾入老人腹中堅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縱之,已跌出一石橋外矣。老人徐徐負蒜而歸,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諷刺。

15、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叩石墾壤 叩頭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

D、雜然相許陷入尺許

1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用箕畚裝土石) B、始一反焉(開始)

C、觀者如堵(牆)D、老人鼓腹縱之(放開)

17、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甲文中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說明了移山工程的艱鉅,顯示了愚公的氣魄。

B、乙文中畫線句應這樣劃分節奏:“拔其拳/已夾入老人腹中/堅不可出。”

C、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對比手法。甲文中將妻子和愚公進行對比,乙文中將賣蒜老叟與楊二進行對比。

D、乙文給我們的啓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時候都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閱讀答案:

15、C 解析 A項,敲、打/磕。B項,將近/況且。C項,代詞,他。D項,贊同/上下。

16、B 解析 B項,始:才。

17、C 解析 甲文沒有運用對比手法。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9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①固不可徹_______________

②子子孫孫無窮匱也_______________

③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

④河曲智叟亡以應_______________

2.翻譯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與“以殘年餘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B.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C.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從文中畫線句子看,你認爲愚公“愚”嗎?爲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通,變通;②窮盡;③愁;④通“無”,沒有。

2.你太不聰明瞭!

3.D

4.不愚。因爲從這個句子裏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長遠、發展的目光,儘管憑他個人能力不能實現目標,但他堅信只要後代子孫堅持奮鬥,總有一天會移掉大山!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0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 ) ② 寒暑易節( )

③ 雜然相許(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

15.從文段中另找出與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①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

② 面山而居 。

16.將畫線句子譯爲現代漢語。(3分)

譯文:

17.作者在敘述愚公移山的過程中,寫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寫愚公與智叟辯論的作用是 。(2分)

18.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爲?(3分)

【答案】

14.① 將要 ② 改變、變換 ③ 答應 、贊同 ④ 聰明

15.① 山之一毛(“之”作助詞的句子)(1分) ② 聚室而謀(或:笑而止之)(1分)

16.憑着(你)老邁的年紀和殘餘的力氣,連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這些土石怎樣呢?(“以、曾、毛、如……何”翻譯正確得2分,整體表達流暢1分)

1 7.說明愚公移山的行爲得人心(1分)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堅(1分)。

18.愚公移山體現了堅韌不拔的精神(1分),這種精神可以鼓勵人們戰勝工作中的困難(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遠有價值,有意義(1分)。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1

愚公移山(節選)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⑴固不可徹( ▲ ) ⑵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 )

⑶何苦而不平( ▲ ) ⑷河曲智叟亡以應( ▲ )

19。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甚矣,汝之不惠!

20。與 “以殘年餘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B.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C.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從文中畫線句子看,你認爲愚公“愚”嗎?爲什麼?(3分)

答案:

18.⑴通,變通 ⑵窮盡 ⑶愁 ⑷通“無” 評分標準:每處1分,第⑷題直接寫“無”,也不扣分,共4分。

19.你太不聰明瞭! 評分標準:整體意思答對,關鍵詞“惠”、“甚”翻譯正確,得3分;“惠”、“甚”翻譯錯誤,每詞扣0。5分。共3分。

20. D 評分標準:共3分。

21.不愚。因爲從這個句子裏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長遠、發展的目光,儘管憑他個人能力不能實現目標,但他堅信只要後代子孫堅持奮鬥,總有一天會移掉大山!評分標準:表明態度,得1分;不怕艱難、堅持不懈,得1分(只寫到了‘堅持不懈”也給1分);具有長遠的目光或“發展的目光”, 得1分。意近即可。共3分。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2

閱讀課內文言語段,完成小題。(12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4分)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 (2)懼其不已也 ( )

(3)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 (4) 無隴斷焉 (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2)何苦而不平?

小題3:從課文學習中我們知道,陰陽二字在和山水名稱相連時,多指和山水相關的方位,如河陽漢陰等。我國很多城鎮名稱就是這樣形成的。請分別寫明下列城市所處山水的位置。(2分)

(1)江(長江)陰

(2)衡(衡山)陽

小題4:比較愚公之妻與智叟對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說說有何不同之處。(2分)參考答案:

小題1:(1)草木 (2)停止 (3)窮盡 (4)隔絕 (每空1分,共4分)

小題1:(1)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2)愁什麼挖不平呢?(4分, 每小題各佔2分)

小題1:(1)在長江的南岸 (2)在衡山的南面 (每小題各1分,共2分)

小題1:他們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愚公之妻是出自於關心而獻疑,但她並不反對移山,是想讓愚公考慮到在移山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早做準備。而智叟則反對移山,是對愚公的責難、譏笑、挖苦和阻止。(2分)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多積累、牢記,那麼回答此題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合所在句子進行。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爲主,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化常識。陽:山的南邊、水的北岸;陰:山的北邊、水的南岸。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找出愚公之妻與智叟對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的句子: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然後再進行比較分析。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3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陽,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鉢④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註釋]①鄙:邊境。②南海:指佛教聖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縣東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鉢;和尚用來盛飯食的器皿。⑤顧:難道,反而。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思。

①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箕 畚:______________

②汝之不惠 惠:______________

③帝感其誠 感:______________

④越明年 越: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懼其不已也/其真無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誨/輟耕之壟上

3.翻譯下面句子。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甲]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愚公之妻獻疑,智叟笑而止之,這可看出兩人都堅決反對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見愚公移山受到衆人擁護。

C.文章運用了對比和襯托的寫作手法來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透過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5.甲乙兩文告訴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是什麼?兩文的結尾形式有什麼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用箕畚 ②通慧,聰明 ③被感動 ④到、及

2.D

3.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4.A

5.①人要立志,並付諸行動。②甲文以神話結尾,乙文以議論結尾。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4

閱讀《愚公移山》一文,完成問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士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詞。

(1)年且九十( )

(2)吾與汝畢力平險( )

(3)汝之不惠( )

(4)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於 告之於帝 皆以美於徐公

B、而 而山不加增默而識之

C、以 以殘年餘力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之 雖我之死,有子有焉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文字常識論述不正確的一組是( )

A、《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

B、《左傳》是編年體史書,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傳》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於孟子講學遊說言論的記錄。

D、《列子》這部書中儲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4、翻譯。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援的根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將要、快要。(2)這裏指險峻的大山(3)通慧,聰明(4)用簸箕和土筐裝土石。

2、D

3、C

4、

(1)憑你的(現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難平,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麼樣呢

(2)你的心(思想)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

5、示例:衆人雜然相許並紛紛獻計獻策,表明他們是堅決支援愚公移山的;此外,鄰人剛剛七、八歲的孩子也跑來幫忙,說明愚公移山之舉深得人心。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5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文中寫“其妻獻疑”,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的話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聰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難有幾個方面?文中哪句話從側面寫出移山的艱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寫“其妻獻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願、堅強的意志。其妻認爲開山平險一事太難,不僅挖掉這兩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處也是一大難題。其妻的這些順慮,愚公當然是考慮了的。但是,愚公爲了子孫後代出入不受阻礙,他以宏大的心願、堅強的意志下決心要開山平險。

(2)突出愚公對人和自然的關係問題有正確的認識。他知道僅憑自己“曾小能損魁父之丘”的這點力量是完成不'了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孫孫“無窮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徵服自然的信念。(意對即可)

2.表面看起來,智叟好像足聰明。因爲愚公畢竟“年且九十”了,兩座山又這樣大,很難移走。但是,他卻沒有看到慰公一家子子孫孫不斷挖下去,“山不加增”,終究會成功的哲理。他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更說明他不足“智”,而是真正的“愚”。(意對即可)

3.愚公移山困難有:(1)山高而且大;(2)運土石的工具很小;(3)運土石的距離遠、時問長。這可以從“寒暑易節,始一反焉”這句話中得知,也從側面寫出了移山的艱難。

標籤:愚公移山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