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相遇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寫閱讀題就會用到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並對今後的學習做出調整。一份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稱之爲好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相遇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遇閱讀答案

相遇閱讀答案1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題。

①文化遺產曾有輝煌的過去,也應該有閃光的現在,並且還應走向充滿生機的未來。

②燦若星辰的文化瑰寶,是歷史的豐碑,是珍貴的記憶。漫步“海上花園”鼓浪嶼,我們不一定能想象當年繁盛一時的景象,但一定能在歷史風貌建築散發的閩南韻味、南洋氣息和歐陸風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置身唐代名剎大雁塔,我們可能無法復原“雁塔詩會”的盛況,但一定能在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中,領略唐代的盛世輝煌……放眼神州大地,人文勝蹟總是滿載歷史,一牆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們理應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

③每一個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生活的一個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載體。時間無言,但它卻會透過一個個文化遺產,銘刻下歷史的文脈、民族的記憶、精神的基因。而凝結在文化遺產之中的文明底蘊,不僅構成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基座,還爲民族的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深厚滋養。銘記歷史滄桑,看見歲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續文化根脈。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應讓文化遺產“養在深閨人未識”,而應讓其“飛入尋常百姓家”;不僅要保護好文化遺產,更應激活其內在的生命力。

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文化遺產既然是“遺產”,那也恰恰說明,它與現代生活,是有距離的。如何縮小這一距離,讓文化遺產不只是一件件靜止的作品,而是活在當下、活在人們生活裏的有生命物品。以文物爲例,近年來我國在縮小文物與現代生活距離,讓文物融入人們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嘗試。這些成功嘗試證明,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僅是激活文化遺產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

⑤最好的保護是成爲日常所需。歷史文化的滋養,既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歷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參與的日常生活之中。當博物館“打卡”日益成爲公衆休閒娛樂的重要方式,當陝西剪紙、遂昌龍棕等非遺伴手禮受到顧客青睞,“活起來”的不僅是文化遺產,更有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的歷史記憶。

⑥在6月13日世界遺產日期間,多家網絡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一邊是古老的文化遺產,一邊是新興的互聯網業態,非遺“觸網”啓示我們,文化遺產完全可以融入當代生活。而這也正是“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的題中應有之義。

(摘編自陳凌《讓文化遺產與生活相遇》)

14.下列對本文中心論點的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3分)

A.文化遺產曾有輝煌的過去,也應該有閃光的現在,還應走向充滿生機的未來。

B.人文勝蹟滿載民族歷史,我們應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 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

C.文化遺產是歷史生活片段記憶,更是一個民族精神基因和民族精神的傳承載體。

D.激發文化遺產的內在生命力,使其融入當代生活,是文化遺產保護的最好方法。

15.下列各項中,不屬於第④段中“成功嘗試”的一項是(3分)

A.《我在故宮修文物》 《如果國寶 會說話》等電視節目的熱播

B.某網絡傳播平臺設計並創作的“文物戲精大會”視頻的刷屏

C.貴州省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頒佈

D.眉山三蘇博物館開發宋詞摺扇、東坡詩箋等文創產品的熱賣

16.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國文化遺產蘊含着中華民族歷史文脈、民族記憶和精神基因,是民族歷史豐碑。

B.如果縮小文化遺產與人們生活距離,就能有效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C.讓文化遺產走進生活,讓它親民有趣而不失厚重,這是文化遺產傳承的有效途徑。

D.多家網絡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啓示我們,文化遺產完全可以融入當代生活。

答案:

14.D(3分)[解析]中心論點應包括“文化遺產保護”與“當代生活”兩個關鍵詞。

15.C(3分)[解析]“貴州省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頒佈”是爲了保護文物,而不是縮小文物與現代生活距離,讓文物融入人們生活的嘗試。

16.B(3分)[解析]推論不成立。縮小文物與現代生活距離並不一定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

相遇閱讀答案2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

鮑爾吉·原野

有淚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飽滿。

對不期而至的淚水,我很難爲情。對自己,我不敢使用偉岸、英武這樣高妙的詞形容,但還算是粗豪的蒙古男人。這使我對在眼圈裏轉悠的淚水的造訪很有些踟躕。

我的淚水是一批高貴的客人,它們常在我聽音樂或讀書的時候悄然來臨。譬如在收音機裏聽到德沃夏克《自新大陸》第二樂章黑人音樂的旋律,令人無不思鄉。想到德沃夏克這個捷克農村長大的音樂家,去紐約當音樂學院當院長,但時刻懷念自己的故土。一有機會,他便去斯皮爾威爾——捷克人的聚居地,和同胞一起唱歌。“3 55 - │ 3·2 1- │ 2·3 5 3 │ 2--- │”。我的淚水也順着這些並不曲折的旋律線爬上來。譬如讀烏拉圭女詩人胡安娜·伊瓦沃羅的詩集《清涼的水罐》,詩人在做針線活時,窗外緩緩走過滿載閃光的麥秸的大車,她說:“我渴望穿過玻璃去撫摸那金色的痕跡”。她看到屋裏的木製傢俱,想:“砍伐多少樹纔能有這一切呢?露水、鳥和風兒的憂傷。……在光閃閃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悽哀心情”。讀詩的時候,心情原本平靜,但淚水會在此優美的敘述中肅穆地擠上眼簾。讀安謐的詩集新作《手拉手》,說“透過玫瑰色暮靄的輕紗/我看到河邊有個光腳的女孩/捧一尾小魚/小心翼翼向村口走去”。這時,你想衝出門去,到村口把小女孩手裏的魚接過來。那麼,在地上灑滿白露的秋夜,在把身子喝軟、內心卻異常清醒的酒桌上,在照片上看到趴在土坯桌上寫字的農村孩子時,驀然想起小心翼翼的小女孩,捧着小魚向村口走去時,難免心酸。

那麼,我想:我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爲何會常常流淚?一個在北國的風雪中長大的孩子,一個當抄家的人踹門而入時貼緊牆壁站着的少年,一個肩扛檁子登木頭垛被壓得口噴鮮血的知青;我,不應該流淚,在苦難中也沒有流過的淚水。生活越來越好了,我怎麼會變得“兒女沾巾”呢?至今,我的性格仍強悍。

後來我漸漸明白了一點。淚水,是另外一種東西。這些高貴的客人手執素潔的鮮花,早早就等候在這裏,等着與音樂、詩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見面。我是一位司儀嗎?不,我是一個被這種情景感動了的路人,是感嘆者。

如果是這樣,我理應早早讀一些真誠的好書,聽樸素單純的音樂,讓高貴與高貴見面。旋律或詞語,以及人心中美好的部分,使我想起海浪。當浪頭涌來時,你盯住遠處的一排,它邁着大步走過來,愈來愈近,卻在與你相擁的一瞬消散了。這是一種令人惋惜的美好,我們似乎無法盯住哪一排浪。但令人欣慰的在於,遠處又有浪涌來,就像使人腸熱的旋律、詩和眼裏的淚潮。

【問題】

12、題目中提到的兩個“高貴”分別指的是什麼?爲什麼說它們是“高貴”的?(3分)

13、爲什麼對不期而至的淚水,我既感到“難爲情”又“感到自己仍然飽滿”?(2分)

14、第三段寫了作者聽音樂或讀書時淚水悄然來臨的情景,是怎樣的情景使作者流淚?(3分)

15、第四段寫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性格特點,這對寫淚水有什麼作用?(2分)

16、第七段中“海浪”的描寫十分形象,有何作用?(2分)

【參考答案】

12、真誠的好書;樸素單純的音樂和淚水。因爲都體現了純真美好的感情。

13、男子漢是不輕易掉淚的,只有弱者才掉淚;因爲感動而掉淚,表明作者自己是一位具有豐富精神世界的人,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漢。

14、《自新大陸》中懷念故土的感情、《清涼的水罐》中珍惜美好事物的感情、《手拉手》中珍視童年的感情使作者流淚。

15、這些經歷磨礪了我的強悍性格,作用是表明“我的淚水”並不是因爲“我”的脆弱,襯托美好事物的感人力量,突出人需要美好情感的滋養。

16、用海浪的比喻形象生動地說明作者非常希望“高貴”與“高貴”經常相遇。

相遇閱讀答案3

火車上的相遇

鄧迎雪

(1)大二的時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亂七八糟的調色板——逃課、喝酒、玩網遊、談戀愛。很忙,但都與學業無關。

(2)頹廢、不求上進,他自己並不是沒有警醒,只是計劃容易,執行好難。他還是會隔三岔五地玩個通宵。

(3)暑假,他原打算在學校補補功課,再打份工,可是朋友又邀他參加同學們的假期遊。無奈,他只好再次擱置計劃,登上了開往西安的列車。

(4)正值暑運,車上人滿爲患,他們只買到兩張臥鋪票。大家只好輪換去休息,餘下的就在硬座車廂裏打撲克,玩得不亦樂乎。

(5)列車在他家鄉停靠的時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風景,聽着濃重的鄉音,有那麼一剎那,他想起了在家務農的父母。每次打電話,他們都說一切都好,讓他放心。他於是也就真的放下心來,不再惦記……想到這裏,他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催促他發牌,他才又沉浸到遊戲中。

(6)凌晨三點,他帶着濃重的睏意去臥鋪車廂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擠滿了睏倦不堪的人們,有好多農民工模樣的人頭枕在編織袋上。昏昏沉沉地進入夢鄉。

(7)在一節車廂的連接處,小小的空間裏,人們橫七豎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針扎一樣,大聲叫起來,只見他的父親蜷在角落裏,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臉睡着。

(8)世界很大,有時卻又很小,他竟會在這裏和父親相遇。

(9)父親看見他也大吃一驚。父親說,他是去鄭州的建築隊幹活,農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轉轉。望着父親皺巴巴的汗衫,亂蓬蓬的頭髮,黝黑蒼老的臉,他知道父親故作輕鬆的話語,是不想讓他擔心。

(10)父親問他去哪裏,他囁嚅着說出行程。父親卻鼓勵他,年輕人就該這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嘛。想到亮紅燈的功課,他不敢看父親的眼睛。

(11)他勸說父親不要再出去做工,父親說,勞動慣了,閒不下來。父親從不在他面前訴說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過父親的付出。現在,在這個擁擠不堪的列車上,看着年老的他揹着行李外出做工,他心裏涌起一種難言的酸澀。

(12)那晚,父親在他的臥鋪位上睡得很香。送父親下車後,他發現自己的口袋裏多了200元錢,兩張皺皺巴巴、浸着汗漬的鈔票,讓他覺着沉重、燙手。

(13)他忽然就沒有了出遊的興致,那場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動着父親滿是皺紋的面容。

(14)從風景區回來時,他在父親打工的城市下了車。天悶熱得像個大蒸籠,暑氣滾滾,空氣裏冒着乾渴的味道。

(15)在郊外的建築工地,他見到了正在忙碌的父親。工地剛施工不久,樓房才建起一層多高。在機器的轟鳴聲裏,父親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腳手架,叮叮噹噹地捆紮鋼筋。看見他,父親急忙從腳手架上下來,心疼地責備他大熱天裏來工地做什麼。看着父親溼透的汗衫,被暑熱薰得黑紅的臉膛,他直覺着嗓子發堵,不知是汗水還是淚水從他臉上滑下,流進嘴裏,鹹澀的苦。

(16)正說着話,有工友從身邊走過。父親自豪地介紹:“這是俺上大學的兒子。”那工友又問在學校學的啥。“唸的是計算機,開學就大三了。”父親大聲回答,又側頭看看他,一臉欣慰的幸福的笑。

(17)他心裏五味雜陳,想想那兩門掛科的功課,無地自容。

(18)他在工地呆了兩天,才知道,那天父親在火車上把僅有的錢都留給了他,現在的生活費是拿工錢代扣的。天氣那麼熱,每天強體力的勞動,簡單、粗糙的飯菜就是父親全部的生活內容,他苦勸父親回家,他留下來做工。父親有些生氣:“俺是幹莊稼活的,這點累算啥,這哪是你讀書人呆的地方,你好好讀書,將來有出息,比啥都強。”

(19)這些年,他變得浮躁無比,忘記了自己的來處。如今,父親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濺在他心裏,喚醒了他沉睡的心。

(20)那個暑假是他最難忘的一個假期,他感覺突然長大、成熟了許多。從此。他一步步踏踏實實地走好自己的路,和從前頑劣的他判若兩人。

(21)多年後,當他和父親聊天,還常常會提到那年夏天。只是,他沒有告訴父親,如果沒有那次火車上的相遇,他不知還要揮霍多久的時光。

(選自《青年文摘》2013年第3期)

問題:

小題1:請簡要概括在“火車上的相遇”前後各寫了什麼內容。(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賞析劃線句子。(4分)

(1)他囁嚅着說出行程。

(2)天悶熱得像個大蒸籠,暑氣滾滾,空氣裏冒着乾渴的味道。

小題3:請結合短文內容,說說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

小題4:通讀全文,理解“父親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濺在他心裏,喚醒了他沉睡的心”一句的含義。(3分)

小題5:結合本文,聯繫自己的家庭生活,談談你對父愛的理解。(100字左右)(5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他的頹廢不求上進 (2)他與父親在工地上的交談(各2分)

小題2:(1)神態描寫,表現了他因擔心父親責怪而不安與惶恐心理,對父親的愧疚與自責。(2)景物描寫、比喻。形象的寫出了天氣的悶熱,表現了他內心的煩躁不安,爲下文父親工作艱辛下伏筆。(2分)

小題3:①寬厚慈愛,如……②吃苦耐勞,如……③教子有方,如……④望子成龍,如……

小題4:父親艱辛的勞作、寬厚的胸懷感化了不求上進的他,讓他突然長大了許多,成熟了許多,踏踏實實走好自己的路。(3分)

小題5:略

小題1:試題分析:圍繞“遇到父親前的行爲”與“遇到父親後的行爲”這兩個方面來概括。“遇到父親前的行爲”主要體現在文章的1---6小節;“遇到父親後的行爲”主要體現在文章的的15---20小節。

小題2:試題分析:(1)“囁嚅”一詞,屬於“神態描寫”,把“我”當時的“恐慌、愧疚”等心理生動形象的寫了出來。(2)天熱的像蒸籠,表明天氣特別炎熱,爲下文寫父親在惡劣環境中勞作這一情節做鋪墊,同時也爲“我”能夠感受到父親的不易以及“我”的轉變等做鋪墊。

小題3:試題分析:①寬厚慈愛,如把自己僅有的200元錢留給了孩子;②吃苦耐勞,如農閒之際外出打工;③教子有方,如對孩子的錯誤並沒有過多的指責,而是用一定的方法讓孩子自己去領悟;④望子成龍,如像工友炫耀自己的孩子是大學生,將來定有出息。

小題4:試題分析: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扣住“汗水”“濺在心裏”“喚醒沉睡的心”等關鍵詞語來理解即可。“汗水”指“父親的辛勤勞作”,“濺在心裏”指“給我的影響很大”,“喚醒沉睡的心”指“我意識到自己之前的錯誤,決定重新做人”。結合這幾個關鍵詞語的意思,整句話的意思爲“父親艱辛的勞作、寬厚的胸懷感化了不求上進的他,讓他突然長大了許多,成熟了許多,踏踏實實走好自己的路。”。

小題5:試題分析:文章主要寫的是“含而不露的父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只要我們用心體會,定然會有許多收穫。

相遇閱讀答案4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淚滿纓。

老去不知花有態,亂來唯覺酒多情。

貧疑陋巷春偏少,貴想豪家月最明。

且對一尊開口笑,未衰應見泰階①平。

①泰階,星名。古人認爲泰階星現,預兆風調雨順,民康國泰。

1.請簡要分析頸聯的表現手法。(5分)

2.全詩以“淚”始,以“笑”結,試結合全詩內容分析其中蘊含的情感。(6分)

答案

1.頸聯寫“貧”與“貴”,運用對比手法。(1分)離亂社會,世態炎涼,一邊是啼飢號寒,一邊是燈紅酒綠。有志之士屈居底層,無所作爲;權貴高踞豪門,吟風弄月。對貧士而言,生活艱難辛酸。(2分)以“貧”者的苦難坎坷和“貴”者的奢華生活,表現了社會的不公,流露了自己的不滿。(2分)

2.作者以“淚滿纓”入題,寫出詩人多年流離不尋常,故舊相見淚潸潸的悲涼心境。(2分)“開口笑”中包涵着戰事頻仍身如浮萍的無奈,與東吳生相遇,也只好一笑而已。(2分)在作者內心也希望戰亂早日平息,天下復歸太平,讓我們體會到了作者內心懷着希望和憧憬。(2分)

相遇閱讀答案5

不與赤陽相遇

有一種原生於南非的植物,尋找在炎熱的沙漠亦能開花的方式,年復一年,物競天擇,終於演化出生存之道。當赤陽下山、黑夜降臨時,她趁涼悄悄綻放。生命結束於隔日第一道陽光出現前。一生短暫,不與豔陽相遇,只搏一夜燦爛。

她就是曇花。

久聞曇花一現的傾城之美,數月前,我的院子來了一盆曇花。初來,她像無刺仙人掌,其貌不揚。事實亦是,曇花是仙人掌科,不開花時平凡,開花時是從葉緣蹦出、垂下一枝帶花苞的梗。進入夏季時,山上有曇花的人家紛紛報喜:“開花了!”像古代文人般紛紛邀約賞花。曇花是奇花,等得到曇花開的主人必須具備“二心”——細心與耐心,否則,養得出曇花未必看得到。今夏,一位朋友家裏孕出十幾朵含苞曇花,得意不已。一晚,回家倒頭就睡,第二天起牀尖叫,錯過這羣曇花同時怒放的精彩。A結束了,啥都沒看到,這就像錯失一支股王的起漲價。或者,一位北京人錯失北京奧運的開幕。

眼看着別人家的曇花一朵接一朵開,我的“新朋友”終於也投入“生產報國”行列。雖然只有一朵,但太精彩,幾小時內目睹生命的初始、怒放與殞落。明明心情還在興奮迎接誕生,死神卻已守候門外。

一千多年前,中國隋朝就有曇花的記載。然而,多數人論曇花都從其短暫一現的角度,很少探究其所以然。當了解到她爲何只搏一夜燦爛,再看此花,佩服油然而生。佩服她在逆境中夾縫生存的聰慧;佩服她在該退場時,毫不戀棧;佩服她轉一個彎,伺機再起。她的出場方式很特別,雖然她每次現身都無法撐過白天,但一朵花謝後,會擇另一個黑夜再開一朵、再登場,化整爲零式的盤踞夏天黑夜。

職場、政壇上多少人有曇花的聰慧。該下臺時,自己鞠躬,贏得讚歎。走不通的路,懂得如何轉彎,先退場再登場。B試想千年前在南部非洲沙漠裏硬要在白天開花的那些曇花們,哪一朵成功了?一朵花要與赤陽強爭勝負,下場無須贅述,烈士罷了。柔軟的曇花找到“不與赤陽相遇”的共存智慧,現在不但活了千年,還走出南非叢林區,子子孫孫散佈於世界各角落。一朵曇花看智慧,看世界。

1、你認爲文章第一段能刪去嗎,爲什麼?(3分)

2、文中說“多數人論曇花都從其短暫一現的角度,很少探究其所以然”,讀完本文你認爲曇花爲什麼會是短暫一現?(3分)

3、請你從A、B兩句中選擇你喜歡的一個句子進行賞析。(3分)

我選( )

賞析:

4、放飛你想象的翅膀,描述一下曇花“怒放的精彩”。(至少使用一種修辭。不超過50字)(4分)

5、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像曇花一樣懂得華麗轉身,請你舉出一例。(4分)

10. (3分)不能刪。文章開頭介紹曇花的生存環境及其獨特的生存特性,爲下文突顯其智慧作鋪墊;(1分)激發閱讀興趣;(1分)開篇點題。(1分)

11. (3分)曇花是奇花,它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在逆境中夾縫生存,一朵花謝後,會擇另一個黑夜再開一朵、再登場,不與豔陽相遇,只搏一夜燦爛。

12. (3分)A: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1分)極力抒寫曇花的智慧,體現作者對曇花的敬佩之情。(1分)節奏感強,增強語勢。(1分)

或B:反問句。(1分)加強語氣,(0.5分)突出曇花“不與赤陽相遇”的共存智慧。(1.5分)

13. (4分)她原先柔軟下垂的筒狀萼部,徐徐向上翹升,作白天鵝擡頭狀。隨之花瓣緩緩展開,如玉女提裙起舞。(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不超過50字)

14. (4分)南非黑人總統曼德拉任職期滿,自動請辭,以身作則,避免專政,贏得世人讚歎。

相遇閱讀答案6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

鮑爾吉原野

有淚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飽滿。

對不期而至的淚水,我很難爲情。對自己,我不敢使用偉岸、英武這樣高妙的詞形容,但還算粗豪的蒙古男人。這使我對在眼圈裏轉悠的淚水的造訪很有些踟躕。

我的淚水是一批高貴的客人,它們常在我聽音樂或讀書的時候悄然來臨。譬如在收音機裏聽到德沃夏克《自新大陸》第二樂章黑人音樂的旋律,令人無不思鄉。想到德沃夏克這個捷克農村長大的音樂家,去紐約當音樂學院當院長,但時刻懷念自己的故土。一有機會,他便去斯皮爾威爾——捷克人的聚居地,和同胞一起唱歌。“3 5 5 -│32 1-│23 5 3 │2---│”。我的淚水也順着這些並不曲折的旋律線爬上來。譬如讀烏拉圭女詩人胡安娜伊瓦沃羅的詩集《清涼的水罐》,詩人在做針線活時,窗外緩緩走過滿載閃光的麥秸的大車,她說:“我渴望穿過玻璃去撫摸那金色的痕跡”。她看到屋裏的木製傢俱,想:“砍伐多少樹纔能有這一切呢?露水、鳥和風兒的憂傷。……在光閃閃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悽哀心情”。讀詩的時候,心情原本平靜,但淚水會在此優美的敘述中肅穆地擠上眼簾。讀安謐的詩集新作《手拉手》,說“透過玫瑰色暮靄的輕紗/我看到河邊有個光腳的女孩/ 捧一尾小魚/ 小心翼翼向村口走去”。這時,你想衝出門去,到村口把小女孩手裏的魚接過來。那麼,在地上灑滿白露的秋夜,在把身子喝軟、內心卻異常清醒的酒桌上,在照片上看到趴在土坯桌上寫字的農村孩子時,驀然想起小心翼翼的小女孩,捧着小魚向村口走去時,難免心酸。

那麼,我想:我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爲何會常常流淚?一個在北國的風雪中長大的孩子,一個當抄家的人踹門而入時貼緊牆壁站着的少年,一個肩扛檁子登木頭垛被壓得口噴鮮血的知青;我,不應該流淚,在苦難中也沒有流過的淚水。生活越來越好了,我怎麼會變得“兒女沾巾”呢?至今,我的性格仍強悍。

後來我漸漸明白了一點。淚水,是另外一種東西。這些高貴的客人手執素潔的鮮花,早早就等候在這裏,等着與音樂、詩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見面。我是一位司儀嗎?不,我是一個被這種情景感動了的路人,是感嘆者。

如果是這樣,我理應早早讀一些真誠的好書,聽樸素單純的音樂,讓高貴與高貴見面。

旋律或詞語,以及人心中美好的部分,使我想起海浪。當浪頭涌來時,你盯住遠處的一排,它邁着大步走過來,愈來愈近,卻在與你相擁的一瞬消散了。這是一種令人惋惜的美好,我們似乎無法盯住哪一排浪。但令人欣慰的在於,遠處又有浪涌來,就像使人腸熱的旋律、詩和眼裏的淚潮。

因而,我不必爲自己難爲情了。

16.閱讀全文,回答下面的問題。(4分)

(1)怎樣理解“讓高貴與高貴見面”在文中的含義?(2分)

(2)“旋律或詞語,以及人心中美好的部分”爲什麼使作者“想起海浪”?(2分)

17.文章第③段有哪些感情讓作者流淚?請概括作答。(6分)

18.聯繫全文,概括本文主旨。(4分)

19.作者認爲“有淚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飽滿”。請結合全文,分析、評價作者的觀點。(4分)

參考答案:

16.(1)讓心中純真美好的情感(1分)與音樂、詩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1分)見面。

(2)二者都很美好而迅速消失(1分),又連綿不絕(1分)。

17.思鄉之情(懷念故土)(2)對自然的敬畏(熱愛)(3)對純真美好的憐愛。

18.文章透過對自己以往流淚情狀的回憶(1分),及感動的原因的思考(1分),表達了對自己仍有單純真誠的感動和對美好純真的珍視(2分)。

19.①由於心中有純真美好的情感,就能感到自己仍是豐富、真誠的。(2分)

②我認爲這個觀點很深刻(1分)。人若能超越世俗的存在而豐富自己的情感,那就是高貴而富有的(1分)。

相遇閱讀答案7

楊絳,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以下是專門爲你收集整理的《傍晚散步時,常與楊絳先生相遇》的閱讀答案,供參考閱讀!

《傍晚散步時,常與楊絳先生相遇》原文

①傍晚散步時,常與楊絳先生相遇,雙方擺擺手以示問候。有一天,我看見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狀,心想,先生92歲了,還挺時髦,用年輕人常用的手勢。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繞動。我問,這是什麼意思?她笑着說:“小螞蟻見面的時候,就是這樣互相碰碰觸角,咱們這樣就算打招呼啦!”我趕緊伸出兩個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們像孩子似的開心地笑了!

②老人帶着一臉恬靜的.微笑走過去了。我對我先生說:“她老人家同錢鍾書先生同舟共濟數十載,經過那麼多風雨坎坷,還有這種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說:“這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啊!”

③隨後,我倆又回憶起1993年拜訪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當時冰心老人腿腳不好,只能終日坐在寫字檯後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訴我們,前幾天郵遞員給她送稿費匯款單,跟她開玩笑,說:“您瞧,您老多福氣,坐在椅子上,就等着來送錢!”老人笑着說:“我這是坐椅待幣!”

⑤啓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爲自己寫的墓誌銘,我早就拜讀過,每當想到文中的“癱偏左,派曾右”,都會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來。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訪,讓我又一次切實領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於家中有一開山水小冊頁,沒有圖章,落款是“元白”——啓功先生的字,於是便將冊頁帶去,請老人補蓋印章。老人一看自己這件二十多歲時的畫,笑逐顏開,連連說:“是我畫的,補個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剛蓋完,老人又轉身在窗臺邊上取了一個小鐵盒,一邊開着盒蓋,一邊神祕地慢悠悠地笑着說:“來點兒炭疽(jū,一種病毒,可提煉成白色粉末狀)!”一聽“炭疽”,我們全愣了,我伸長脖子看老爺子的鐵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條縫,一邊說,一邊往外倒。“這到底是什麼?”我們急着問。“滑石粉!”老人抖了個大“包袱”。我們全都大笑起來。噢!原來是他怕剛蓋的印泥粘髒了對合的畫面,照例撒上這種粉末來吸乾印油。

⑧“嗬!您老怎麼還知道炭疽呢?”我們逗樂兒地問。

⑨“今天早晨看報,美國那兒不是發現有人往郵件裏投放一種白色粉末——炭疽嘛……”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雋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於他們博大的學識之外,還由於他們既豐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閱歷,是知識和生活造就了他們善於幽默的心。

——選自《北京晨報》

《傍晚散步時,常與楊絳先生相遇》習題

1.結合全文內容,爲本文擬一個恰當的標題。(2分)

2.成語諧音往往造成幽默效果,請還原文段④中“坐椅待幣”這個成語。(1分)

3.結合語境,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說說下邊加點內容的表達效果。(2分)

⑴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繞動。

⑵一邊神祕地慢悠悠地笑着說:“來點兒炭疽!”

4.通讀全文,簡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師各自的幽默特點。(3分)

5.結合文段⑩和你的生活實際,談談怎樣才能造就“善於幽默的心”?(3分)

6.積累連結:初中階段我們曾學過冰心的作品《 》,她的詩集《繁星》《春水》是飽含童真與母愛的智慧之作,深受印度詩人 的影響。(2分)

《傍晚散步時,常與楊絳先生相遇》答案

1.(2分)示例:智者的幽默,智者幽默心等等(抓住“智者”“幽默”兩個關鍵詞即可)

2.(1分)坐以待斃

3.(2分)⑴運用了動作描寫,細膩生動地寫出了楊絳先生與我打招呼時的可愛和熱情。

⑵運用了神態描寫,細膩生動地寫出了啓功先生故弄玄虛賣關子時的可愛樣子。(意近即可)

4.(3分)楊絳:童心未泯;冰心:機智靈活或反應敏捷;啓功:思想鮮活或時尚新潮或富有童心(意近即可)

5.(3分)示例:首先要有“博大的學識”,其次要有“豐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閱歷”;所以我們現在要博覽羣書、豐富學識,勇於實踐,增加閱歷,才能造就“善於幽默的心”。(意近即可,答出第⑩段中兩點各1分,結合實際1分)

6.(2分)《荷葉母親》《觀舞記》《談生命》(任寫一篇即可);泰戈爾

相遇閱讀答案8

與周瑜相遇

遲子建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個縱馬馳騁、英氣逼人的三國時的周瑜。

因爲月亮很好,又是在曠野上,空氣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還是一眼認出了他。當時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烏髮披垂,赤着並不秀氣的雙足,正漫無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涼而溼的水氣朝我襲來,我不知怎的聞到了一股燒艾草的氣息,接着是鼓角相聞,我便離開河岸,尋着艾草的味兒和凜凜的鼓角聲而去,結果我見到了一片荒涼的曠野,那裏的帳篷像蘑菇一樣四處皆是,帳篷前篝火點點,軍馬安閒地垂頭吃着夜草,隱隱的鼾聲在大地上沉浮。就在這種時刻,我見到了獨自立在曠野上的周瑜。

我沒有小喬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爲在這曠野上,只有兩個人睜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就是周瑜了。

因爲見到我最想見到的一個男性,所以那一瞬間我說不出話來,我見到親密的人往往都是那個表情。

周瑜身披鎧甲,劍眉如飛,雙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氣令我顫抖不已。

戰事還未起來,你爲何而發抖?周瑜說。

我想告訴他,他的英氣令我發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發抖,可我說不出話來。

我不知道又有什麼戰事要發生。這麼大規模的安營紮寨,這麼使周瑜徹夜難眠的戰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戰前被擦得雪亮的軍刀都會沾有血跡。只有刀染了血跡,戰爭纔算結束。多少人的血淤積在刀上,又有多少把這樣的刀被遺棄在黃土裏,生起厚厚的鏽來。

周瑜並沒有在意我的發抖,而是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裏,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來。可是先前所聞的鼓角聲呢?

周瑜轉身走向帳篷時我見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號角則掛在帳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揚頓挫地敲了起來,然後又吹起了號角。他陶醉着,爲這戰爭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鎧甲閃閃發光。

我說:這鼓角聲令我心煩。

周瑜笑了起來,他的笑像雪山前的迴音。他放下鼓槌和號角,朝我走來。他說:什麼聲音不令你心煩?

我說:流水聲、鳥聲、孩子的吵鬧聲、女人的洗衣聲、男人的飲酒聲。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來。我見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齒。

我說:我還不喜歡你身披的鎧甲,你穿布衣會更英俊。

周瑜說:我不披鎧甲,怎有英雄氣概?

我說:你不披鎧甲,纔是真正的英雄。

我們不再對話了。月亮緩緩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濃而淡,晚風將帳篷前的軍旗颳得飄揚起來。我坐在曠野上,周瑜也盤腿而坐。

我們相對着。

他說:你來自何方?爲何在我出征前出現?

我說:我是一個村婦,我收割完蘆葦後到河岸散步,聞到艾草和鼓角的氣息,纔來到這裏,沒想到與你相遇。

你不希望與我相遇?

與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願。我說。

難道你不願意與諸葛孔明相遇?

不。我說,諸葛孔明是神,我不與神交往,我只與人交往。

你說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氣短。周瑜激動了。

英雄氣短有何不好?我說,我喜歡氣短的英雄,我不喜歡永遠不倒的神。英雄就該倒下。

周瑜不再發笑了,他又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裏。我見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澤使曠野顯得格外柔和安詳。

我說:我該回去了,天快明瞭,該回去奶孩子了,豬和雞也需要食了。

周瑜動也不動,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來,重複了一遍剛纔說過的話,然後慢慢轉身,戀戀不捨地離開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離開親密的人時會有這種舉動。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頭,我怕再看見月光下週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時候,卻忍不住還是回了一下頭,我突然發現周瑜不再身披鎧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長袍,他將一把寒光閃爍的刀插在曠野上,刀刃上跳躍着銀白的月光。戰馬仍然安閒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聲,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飄來。一個存活了無數世紀的最令我傾心的人的影子就這樣烙印在我的記憶深處。

我伸出一雙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無奈那距離太遙遠了,我抓到的只是曠野上拂動的風。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片蘆葦已被我的淚水打溼。

1.文章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寫有什麼特點?在文中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回答。(4分)

2.結合全文說一說爲什麼周瑜是我最想見到的一個男性。(4分)

3.小說多次寫到燒艾草,請對這一細節進行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答案要點:(1)這段景物描寫突出了夢境的清澈、素雅、荒涼、安靜、開闊的特點。爲下面的情節發展和刻畫周瑜這一形象作了鋪墊。

2.答案要點:因爲周瑜英俊瀟灑,擁有一股逼人的英氣;儘管英雄氣短卻是真實的人,不是永遠不倒的神。

3.答案要點:作者用燒艾草的情節營造了與周瑜相見的環境和氛圍,推動了情節的發展。(2分)因爲艾與愛諧音,這裏用來象徵友愛、家庭和睦。小說多次寫到艾草還表現了作者希望友愛和平的願望。(2分)

4.答案要點:內容上:在夢境中與最想見男性周瑜相遇並進行了傾心的交談,內心產生了強烈的衝動,由初見周瑜時的發抖,到交流後分離時的打着哆嗦,到想抓住他的手而不能,時光阻隔,難以再見,所以流下了淚水。(4分)寫法上:最後一段照應了開頭,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完整。(2分)

相遇閱讀答案9

與周瑜相遇

遲子建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個縱馬馳騁、英氣逼人的三國時的周瑜。

因爲月色很好,又是在曠野上,空氣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還是一眼認出了他。當時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烏髮披垂,赤着並不秀氣的雙足,正漫無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涼而溼的水氣朝我襲來,我不知怎的聞到了一股燒艾草的氣息,接着是鼓角相聞,我便離開河岸,尋着艾草的味兒和凜凜的鼓角聲而去,結果我見到了一片荒涼的曠野,那裏的帳篷像蘑菇一樣四處皆是,帳篷前篝火點點,軍馬安閒地垂頭吃着夜草,隱隱的鼾聲在大地上沉浮。就在這種時刻,我見到了獨自立在曠野上的周瑜。

我沒有小喬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爲在這曠野上,只有兩個人睜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就是周瑜了。

因爲見到了我最想見到的一個男性,所以那一瞬間我說不出話來,我見到親密的人時往往都是那個表情。

周瑜身披鎧甲,劍眉如飛,雙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氣令我顫抖不已。

“戰事還未起來,你爲何而發抖?”周瑜說。

我想告訴他,他的英氣令我發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發抖,可我說不出話來。

我不知道又有什麼戰事要發生。這麼大規模的安營紮寨,這麼使周瑜徹夜難眠的戰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戰前被擦得雪亮的軍刀都會沾有血跡。只有刀染了血跡,戰爭纔算結束。多少人的血淤積在刀上,又有多少把這樣的刀被遺棄在黃土裏,生起厚厚的鏽來。

周瑜並沒有在意我的發抖,而是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裏,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來。可是先前所聞的鼓角聲呢?

周瑜轉身走向帳篷時我見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號角則掛在帳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揚頓挫地敲了起來,然後又吹起了號角。他陶醉着,爲這戰爭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鎧甲閃閃發光。

我說:“這鼓角聲令我心煩。”

周瑜笑了起來,他的笑像雪山前的迴音。他放下鼓槌和號角,朝我走來。他說:“什麼聲音不令你心煩?”

我說:“流水聲、鳥聲、孩子的吵鬧聲、女人的洗衣聲、男人的飲酒聲。”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來。我見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齒。

我說:“我還不喜歡你身披的鎧甲,你穿布衣會更英俊。”

周瑜說:“我不披鎧甲,怎有英雄氣概?”

我說:“你不披鎧甲,纔是真正的英雄。”

我們不再對話了。月亮緩緩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濃而淡,晚風將帳篷前的軍旗颳得飄揚起來。我坐在曠野上,周瑜也盤腿而坐。

我們相對着。

他說:“你來自何方?爲何在我出征前出現?”

我說:“我是一個村婦,我收割完蘆葦後到河岸散步,聞到艾草和鼓角的氣息,纔來到這裏,沒想到與你相遇。”

“你不希望與我相遇?”

“與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願。”我說。

“難道你不願意與諸葛孔明相遇?”

“不。”我說,“諸葛孔明是神,我不與神交往,我只與人交往。”

“你說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氣短。”周瑜激動了。

“英雄氣短有何不好?”我說,“我喜歡氣短的英雄,我不喜歡永遠不倒的神。英雄就該倒下。”

周瑜不再發笑了,他又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裏。我見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澤使曠野顯得格外柔和安詳。

我說:“我該回去了,天快明瞭,該回去奶孩子了,豬和雞也需要食。”

周瑜動也不動,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來,重複了一遍剛纔說過的話,然後慢慢轉身,戀戀不捨地離開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離開親密的人時會有這種舉動。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頭,我怕再看見月光下週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時候,卻忍不住還是回了一下頭,我突然發現周瑜不再身披鎧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長袍,他將一把寒光閃爍的刀插在曠野上,刀刃上跳躍着銀白的月光。戰馬仍然安閒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聲,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飄來。一個存活了無數世紀的最令我傾心的人的影子就這樣烙印在我的記憶深處。

我伸出一雙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無奈那距離太遙遠了,我抓到的只是曠野上拂動的風。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片蘆葦已被我的淚水打溼。

(選自《中國當代小小說精品庫》)

11.小說多次寫到“燒艾草”,請簡要概括這一細節的作用。(4分)

12.小說運用了怎樣的敘述人稱?有什麼樣的表達效果?(6分)

13.請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義。(6分)

(1)只有刀染了血跡,戰爭纔算結束。

(2)你不披鎧甲,纔是真正的英雄。

14.有人說這篇小說展示了作者溫情又憂傷的情懷;也有人說,這篇小說表現了人們對和平的嚮往。請結合小說具體內容,談談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11.(1)作者用“燒艾草”的情節營造了與周瑜相見的環境和氛圍,推動了情節的發展。(2)因爲“艾”與“愛”諧音,這裏用來象徵友愛、家庭和睦。(3)小說多次寫到“艾草”還表現了作者希望友愛和平的願望。

12.(1)小說採用第一人稱來敘述。(2)①便於進行心理描寫,抒發情感,更能將一個村婦的內心世界的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更能表現“我”厭惡戰爭,喜愛安寧而淳樸的生活這一主題。②第一人稱是一種直接表達的方式,能使讀者產生一種真實、親切的感覺,拉近作者與讀者的情感。③“我”也成爲故事敘述的線索,便於推動情節的發展。

13.(1)戰爭有時靠戰爭制止,和平有時需要流血來換取。暗示我對戰爭的看法和對和平的追求。

(2)村婦鐘意於和平的生活、平凡的人生;脫下了鎧甲的周瑜纔不是遙不可及的“歷史英雄”,而是村婦心中英氣逼人的偶像。

14.觀點一:小說展示了作者溫情又憂傷的情懷。小說寫的是一簾幽靜而豐富的夢,夢的背景是明月染白的曠野,有帳篷、篝火、還有艾草味兒,朦朧而浪漫。“我”夢到的主人公是劍眉如飛、英氣逼人的周瑜,“我”爲之“發抖”、“顫抖不已”、“說不出話”,離開時“戀戀不捨”,想要抓住他的手,夢醒來淚流滿面,小說正是寫一個女人的遙遠、溫情而又優傷的夢。

觀點二:小說表現了人們對和平的嚮往。村婦面對身披鎧甲、英氣逼人的英雄周瑜的時候,她寧願這樣的英雄倒下,成爲一個布衣,她更不喜歡神,她只鍾情於平凡的人生。她不想聽鼓角聲,不喜歡周瑜穿鎧甲。她喜歡“流水聲、鳥聲、孩子的吵鬧聲、女人的洗衣聲、男人的飲酒聲”。她喜歡與自然和諧的美麗人生,即便是瑣碎的日常生活也會詩意。於是.她走了,爲“天快明瞭,該回去奶孩子了,豬和雞也需要食了”。村婦是千百年來嚮往和平的百姓的代表。

觀點三:小說表現了對戰爭的思考。村婦不理解戰爭,但“只有染了血跡,戰爭纔算結束”,換句話說只要有戰爭就會有犧牲,周瑜周身散發出的不可抗拒的英氣正是在不斷的戰爭中鑄煉的。可是“多少人的血淤積在刀上,又有多少把這樣的刀被遺棄在黃土裏,生起厚厚的鏽來”,隆隆的戰爭淹沒了無數活生生的生命,而歷史也無情地淹沒了戰爭。

觀點四:小說表現了對英雄和凡人的思考。周瑜是個英雄,他要用出徵證明英雄的價值。他不理解村婦的凡人情懷。村婦是個平凡的人,但她所心儀的是一個歷史英雄,她盼望着周瑜能夠成爲布衣,過平凡的人生。所以這是一個關於英雄的夢,又是一個關於平凡的夢。

相遇閱讀答案10

  火車上的相遇

(1)大二的時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亂七八糟的調色板——逃課、喝酒、玩網遊、談戀愛很忙,但都與學業無關。

(2)頹廢、不求上進,他自己並不是沒有警醒,只是計劃容易,執行好難。他還是會隔三岔五地玩個通宵。

(3)暑假,他原打算在學校補補功課,再打份工,可是朋友又邀他參加同學們的假期遊。無奈,他只好再次擱置計劃,登上了開往西安的列車。

(4)正值暑運,車上人滿爲患,他們只買到兩張臥鋪票。大家只好輪換去休息,餘下的就在硬座車廂裏打撲克,玩得不亦樂乎。

(5)列車在他家鄉停靠的時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風景,聽着濃重的鄉音,有那麼一剎那,他想起了在家務農的父母。每次打電話,他們都說一切都好,讓他放心。他於是也就真的放下心來,不再惦記……想到這裏,他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催促他發牌,他才又沉浸到遊戲中。

(6)凌晨三點,他帶着濃重的睏意去臥鋪車廂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擠滿了睏倦不堪的人們,有好多農民工模樣的人頭枕在編織袋上。昏昏沉沉地進入夢鄉。

(7)在一節車廂的連接處,小小的空間裏,人們橫七豎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針扎一樣,大聲叫起來,只見的父親蜷在角落裏,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臉睡着。

(8)世界很大,有時卻又很小,他竟會在這裏和父親相遇。

(9)父親看見他也大吃一驚。父親說,他是去鄭州的建築隊幹活,農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轉轉。望着父親皺巴巴的汗衫,亂蓬蓬的頭髮,黝黑蒼老的臉,他知道父親故作輕鬆的話語,是不想讓他擔心。

(10)父親問他去哪裏,他囁嚅着說出行程。父親卻鼓勵他,年輕人就該這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嘛。想到亮紅燈的功課,他不敢看父親的眼睛。

(11)他勸說父親不要再出去做工,父親說,勞動慣了,閒不下來。父親從不在他面前訴說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過父親的付出。現在,在這個擁擠不堪的列車上,看着年老的他揹着行李外出做工,他心裏涌起一種難言的酸澀。

(12)那晚,父親在他的臥鋪位上睡得很香。送父親下車後,他發現自己的口袋裏多了200元錢,兩張皺皺巴巴、浸着汗漬的鈔票,讓他覺着沉重、燙手。

(13)他忽然就沒有了出遊的興致,那場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動着父親滿是皺紋的面容。

(14)從風景區回來時,他在父親打工的城市下了車。天悶熱得像個大蒸籠,暑氣滾滾,空氣裏冒着乾渴的味道。

(15)在郊外的建築工地,他見到了正在忙碌的父親。工地剛施工不久,樓房才建起一層多高。在機器的轟鳴聲裏,父親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腳手架,叮叮噹噹地捆紮鋼筋。看見他,父親急忙從腳手架上下來,心疼地責備他大熱天裏來工地做什麼。看着父親溼透的汗衫,被暑熱薰得黑紅的臉膛,他直覺着嗓子發堵,不知是汗水還是淚水從他臉上滑下,流進嘴裏,鹹澀的苦。

(16)正說着話,有工友從身邊走過。父親自豪地介紹,這是俺上大學的兒子。那工友又問在學校學的啥。唸的是計算機,開學就大三了,父親大聲回答,又側頭看看他,一臉欣慰的幸福的笑。

(17)他心裏五味雜陳,想想那兩門掛科的功課,無地自容。

(18)他在工地呆了兩天,才知道,那天父親在火車上把僅有的錢都留給了他,現在的生活費是拿工錢代扣的。天氣那麼熱,每天強體力的勞動,簡單、粗糙的飯菜就是父親全部的生活內容,他苦勸父親回家,他留下來做工。父親有些生氣:“俺是幹莊稼活的,這點累算啥,這哪是你讀書人呆的地方,你好好讀書,將來有出息,比啥都強。”

(19)這些年,他變得浮躁無比,忘記了自己的來處。如今,父親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濺在他心裏,喚醒了他沉睡的心。

(20)那個暑假是他最難忘的一個假期,他感覺突然長大、成熟了許多。從此。他一步步踏踏實實地走好自己的路,和從前頑劣的他判若兩人。

(21)多年後,當他和父親聊天,還常常會提到那年夏天。只是,他沒有告訴父親,如果沒有那次火車上的相遇,他不知還要揮霍多久的時光。(選自《青年文摘》2013年第3期)

閱讀題目

1、請簡要概括在“火車上的相遇”前後各寫了什麼內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賞析劃線句子。

(1)他囁嚅着說出行程。

(2)天悶熱得像個大蒸籠,暑氣滾滾,空氣裏冒着乾渴的味道。

3、說說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4、通讀全文,理解“父親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濺在他心裏,喚醒了他沉睡的心”一句的含義。

5、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第(5)段 “列車在他家鄉停靠的時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風景,聽着濃重的鄉音 ”既是環境描寫,也爲下文與父親“火車上的相遇”埋下伏筆。

B、第(12)段“沉重、燙手”表現了“他”意識到這兩張皺皺巴巴、浸着汗漬的鈔票凝聚着父親的血汗,也流露出對自己不求上進的自責。

C、父子相遇,似乎是有驚無喜,父親“驚”是因爲擔心兒子知道真相,兒子“大聲叫”僅僅是因爲覺得“他竟會在這裏和父親相遇”。

D、文章最後兩段都是強 調那個假期的難忘,第(20)段側重於“他”的成熟,第(21)段側重於“火車上的相遇”在“他”成長中的作用,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參考答案:

1、(1)他的頹廢不求上進

(2)他與父親在工地上的交談

2、 (1)神態描寫,表現了他因擔心父親責怪而不安與惶恐心理,對父親的愧疚與自責。

(2)景物描寫、比喻。形象的寫出 了天氣的悶熱,表現了他內心的煩躁不安,爲下文父親工作艱辛下伏筆。

3、寬厚慈愛 吃苦耐勞 教子有方 望子成龍

4、父親艱辛的勞作、寬厚的胸懷感化了不求上進的他,讓他突然長大了許多,成熟了許多,踏踏實實走好自己的路。

5、C

相遇閱讀答案11

與周瑜相遇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個縱馬馳騁、英氣逼人的三國時的周瑜。

那晚,我漫無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涼而溼的水氣朝我襲來,我不知怎的聞到了一股燒艾草的氣息,接着是鼓角相聞,我便離開河岸,尋着艾草的味兒和凜凜的鼓聲去了,結果我見到了一片荒涼的曠野,那裏的帳篷像蘑菇一樣四處皆是,帳篷前篝火點點,軍馬安閒地垂頭吃着夜草,隱隱的鼾聲在大地上沉浮。就在這時,我見到了獨自立在曠野上的周瑜。

周瑜也注意到了我,因爲在這曠野上,睜着眼睛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就是周瑜。

我見到了我最想見到的一個男性,那一瞬間我說不出話來,我見到親密的人時往往都是這個表情。

周瑜身披鎧甲,劍眉如飛,雙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氣令我顫抖不已。

“戰事 還未起來,你爲何而發抖?”周瑜說。

我想告訴他,他的英氣令我發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發抖,可我說不出話來。

我不知道又有什麼戰事要發生。這麼大規模的安營紮寨,這麼使周瑜徹夜難眠的戰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戰前被擦得雪亮的軍刀都會沾有血跡。只有刀染了血跡,戰爭纔算結束。

周瑜並沒有在意我的發抖,而是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裏,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來。可是先前所聞的鼓角聲呢?周瑜轉身走向帳篷時,我見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號角則掛在帳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揚頓挫地敲了起來,然後又吹起了號角。他陶醉着,爲着戰爭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鎧甲閃閃發光。

我說:“這鼓角聲令我心煩。”

周瑜笑了起來,他的笑聲像雪山前的迴音。他放下了鼓槌和號角,他朝我走來,他說:“什麼聲音不令你心煩?”

我說:“流水聲、鳥聲、孩子的吵鬧聲、女人的洗衣聲、男人的飲酒聲。”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來。我見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齒。

我說:“我還不喜歡你身披的鎧甲,你穿布衣會更英俊。”

周瑜說:“我不披鎧甲,怎有英雄氣概?”

我說:“你不披鎧甲,纔是真正的英雄。”

我們不再對話。

我們相對着。

他說:“你來自何方?爲何在我出征前出現?”

我說:“我是一個村婦,我收割完蘆葦後到河岸散步,聞到艾草和鼓角 的氣息,纔來到這裏,沒想到與你相遇。”

“你不希望與我相遇?”他說。

“與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願。”我說。

“難道你不願意與諸葛孔明相遇?”他說。

“不。”我說,“諸葛孔明是神,我不與神交往,我只與人交往。”

“你說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氣短。”周瑜激動了。

“英雄氣短有何不好?”我說,“我喜歡氣短的英雄,我不喜歡永遠不倒的神。英雄就該倒下。”

周瑜不再發笑了,他又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裏。我見月光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澤使曠野顯得格外柔和安詳。

我說:“我該回去了,天快明瞭,該回去奶孩子了,豬和雞也需要餵食了。”

周瑜動也不動,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來,戀戀不捨地離開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離開親密的人時會 有這種舉動。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頭,我怕再看見月光下週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時候,卻忍不住還是回了一下頭,我發現周瑜不再身披鎧 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長袍,他將一把寒光閃爍的刀插在曠野上,刀刃上跳躍着銀白色的月光。戰馬依然安閒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聲,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飄來。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片蘆葦已被我的淚水打溼。

8.根據小說的故事情節完成填空。(2分,每空不超過10個字)

“我”見到周瑜→ →

9.請簡要賞析下面的語句。(3分)

我見月光微微泛白,奶 乳般的光澤使曠野顯得格外柔和安詳。

10.結合文末劃線的語句,聯繫全文,說說“我”心目中的周瑜是一位怎樣的英雄?(3分)

11.試分析小說開頭和結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開頭: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個縱馬馳騁、英氣逼人的三國時的周瑜。

結尾:一個司空見慣、平淡 無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片蘆葦已被我的淚水打溼。

12.下列各項中,對小說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我顫抖不已”“我打着哆嗦”這兩處動作描寫表明了“我”對周瑜的傾心與不捨。

B.周瑜“笑了起來”“又一次笑了起來”“不再發笑了”,體現了周瑜對“我” 的態度由不以爲然到深有觸動。

C.小說以“與周瑜相遇”爲主線,運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如文中寫艾草味、鼓角聲便是實寫。

D.小說透過描述一個村婦的內心世界,表現了厭惡戰爭,喜愛安寧而淳樸的生活這一主題。

參考答案:

8.(2分)“我”和周瑜交談;“我”離開周瑜(每處1分,意近即可,超字數不給分)

9.(3分)運用比喻(1分),形象地寫出了月亮微微泛白的光澤(1分),渲染了柔和安詳的氣氛(1分),也暗示了時間的推移(1分)。(答出3點,意近即可)

10.(3分)原先是一位沉迷於戰爭(1分)、頗爲自負(1分)(英氣逼人、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的英雄,後來成爲一位放棄戰爭、甘做平民(1分)的英雄。(意近即可)

11.(4分)開頭和結尾形成反覆(1分),突出了夜晚的平常和生活的平凡(1分),表明“我”是在夢中見到周瑜(1分)(強化了“我”對周瑜的傾心與不捨)。首尾呼應(1分)(開頭總領全文,結尾總結全文)。(意近即可)

12.(3分)C

相遇閱讀答案12

相遇

老劉退休後第一次上15路公交車。那個線路的公交車曾經是老劉戰鬥了20多年的戰場,車上車下,他抓了上百個扒竊嫌疑人,也得了一面牆的獎狀,特別是“全國反扒竊能手”那個榮譽,一直令老劉驕傲和自豪。

眼下,車廂裏顯得陌生很多,那裏大多是老人,也不擁擠了。老劉這纔想起,其實他早就不上一線了,退休前十來年就坐在辦公室裏複覈案件,帶帶徒弟。所以說,公交車的變化不是他退休後纔有的。應該更早!老劉想。

以“老獵手”的眼光看來,這樣的環境對行竊是不利的,同時,他多少也有些失落感,早年,作爲這個城市的骨幹線路,15路公交車最繁忙、最擁擠,車廂裏幾乎成了不同年代的時尚展示廳,五顏六色,熙熙攘攘,那裏成了扒手的冒險樂園,當然,前提是別碰上老劉,老劉曾是他們的噩夢。

車裏有很多空座位,老劉還是習慣地選擇了最後一排,從角落裏,他可以對整個車廂一覽無餘。車行一站地便是紀念街,下車兩個人,上車三個人。老劉注意到第三個佝僂的身影兒,他連忙用帽子把自己的臉遮了一大半。

“耗子也老了。”老劉在心裏嘀咕。老劉一眼就認出了耗子,他甚至認爲,耗子化成骨灰他也能把他認出來。

耗子的一生也與15路公交車結下不解之緣,從鬍子剛長硬開始,他就吃扒竊這碗飯,也一次一次栽到老劉手裏。耗子出出進進看守所和勞改隊,一轉眼也成了“老賊”。老賊大概沒注意到“老槍”,他無精打采地向窗外張望。老劉想,看來,耗子也偷不動了!

解放廣場站到了,上車的人多起來。車門關閉、啓動,耗子突然站了起來,他開始在車廂裏移動。不好,老劉也本能地站了起來。他似乎忘記自己已經退體了,他想,如果耗子作案,他照樣抓他。

老劉尾隨耗子在車裏移動着,從車中間移動到車尾。

車停下來,再啓動。老劉又隨耗子從車尾移動到前部。“要抓就抓他現行!”老劉想。

耗子只是移動,並沒作案,折騰了三圈,老劉額頭冒汗。

勞動公園站到了,耗子慢騰騰地下了車。老劉連忙跟了過去,下車時差點讓車門夾住。

耗子大概沒注意到身後,他一瘸一拐地進了一座高大的寫字樓,老劉緊跟隨其後,見電梯停在15樓,他也跛着腿上了另一部電梯。電梯開啟,老劉看到一個醒目的指示牌,牌子上寫着“高科技培訓班”。他還沒反應過來,一個穿黑制服的人擋住了他。“他是我帶來的!”老劉側過臉,發現耗子正向他招手。

老劉隨耗子進到會議室裏,臺上的小平頭立即站起來,一邊招手一邊喊:“段爺來啦!請到前排就座!

耗子說:“不了,我和一個老朋友來的,我們就坐後排吧。

老劉和耗於坐了下來,他小聲對耗子說:“行啊,段立軍,有輩分了。”

耗子說:“熬一熬就師爺了,你不也一樣帶徒弟了嗎?“

小平頭說:“兄弟們,形勢發展對我們這個行業越來越不利了,現在人們出門都不帶現金了,要不刷卡,要不就手機掃一掃,這樣下去,我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如果不掌握高科技,不採取應對的辦法,我們這個古老的行業就要成光棍(騙子的古稱)了……下面請趙博士爲大家講解互聯網社會中的技術提升之道。”

會場上有二三十人,響起了稀稀拉拉的掌聲。

被稱爲趙博士的人一邊演示PPT,一邊講解着。老劉聽不大懂,耗子似乎也聽不懂,迷迷糊糊打瞌睡的樣子。

老劉站了起來,耗子睜開眼睛:“怎麼?這就走了?”

老劉說:“走了,聽不明白。”

耗子笑起來,嘶啞乾澀,然後說:“老劉啊,我們都老了,我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說完,耗子狡獪地衝老劉一笑,還挑逗性地眨了眨左眼。

老劉站起來,走到門口,眨了眨右眼,對耗子神祕地笑了笑。

下樓時老劉也啞笑着,走出大樓門口,發現外面飄着零星的雨點,老劉想起那一年,他和耗子兩人憑藉體力搏鬥着,從車上到車下,車輪從他的右腿、耗子的左腿碾過,那天也是稀稀落落的小雨……老劉不去想這些了,他心裏對耗子說:我警告你段立軍,你別高興得太早,你們那羣人裏,我看到了我徒弟的徒弟,他正專心致志地聽課呢,他可是人民公安大學畢業的!

(選自《思維與智慧》)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小說的故事情節。

2.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第段劃線句子。

耗子狡獪地衝老劉一笑,還挑逗性地眨了眨左眼。

3.第XX段運用了什麼記敘順序?並說說這種順序所起的作用。

4.老劉是一個怎樣的人?

5.結合小說內容,理解題目“相遇”的含義。

【答案】

1.退休警察老劉在公交車上遇到交戰多次的小偷耗子,尾隨他參加了偷竊團伙召開的“高科技培訓班”,堅信警察能制服自以爲聰明的偷竊者。

2.句子透過對耗子的神態與動作描寫,表現了他面對已退休而且聽不懂“高科技”的老劉的得意,是對老劉無力制服現在小偷的譏諷。與下文老劉心中的想法照應,突出文章的主旨。

3.補敘。補充交代了耗子腿瘸的原因,突出警察的勇猛,爲下文老劉心生得意鋪墊,突出文章的主旨。

4.老劉是一位雖已退休但依舊心繫工作,勇敢、正義、機智的老警察。

5.標題一語雙關,表面指退休的老劉與年老的小偷耗子在公交車上相逢,暗指代表以警察爲代表的正義與以小偷爲代表的邪惡的較量。

相遇閱讀答案13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

鮑爾吉·原野

有淚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飽滿。

對不期而至的淚水,我很難爲情。對自己,我不敢使用偉岸、英武這樣高妙的詞形容,但還算粗豪的蒙古男人。這使我對在眼圈裏轉悠的淚水的造訪很有些踟躕。

我的淚水是一批高貴的客人,它們常在我聽音樂或讀書的時候悄然來臨。譬如在收音機裏聽到德沃夏克《自新大陸》第二樂章黑人音樂的旋律,令人無不思鄉。想到德沃夏克這個捷克農村長大的音樂家,在紐約當音樂學院院長,但時刻懷念自己的故土。一有機會,他便去斯皮爾威爾——捷克人的聚居地,和同胞一起唱歌。“355-│3·21-│2·353│2---│”。我的淚水也順着這些並不曲折的旋律線爬上來。譬如讀烏拉圭女詩人胡安娜·伊瓦沃羅的詩集《清涼的水罐》,詩人在做針線活時,窗外緩緩走過滿載閃光的麥秸的大車,她說:“我渴望穿過玻璃去撫摸那金色的痕跡”。她看到屋裏的木製傢俱,想:“砍伐多少樹纔能有這一切呢?露水、鳥和風兒的憂傷。……在光閃閃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悽哀心情”。讀詩的時候,心情原本平靜,但淚水會在此優美的敘述中肅穆地擠上眼簾。讀安謐的詩集新作《手拉手》,說“透過玫瑰色暮靄的輕紗/我看到河邊有個光腳的女孩/捧一尾小魚/小心翼翼向村口走去”。這時,你想衝出門去,到村口把小女孩手裏的魚接過來。那麼,在地上灑滿白露的秋夜,在把身子喝軟、內心卻異常清醒的酒桌上,在照片上看到趴在土坯桌上寫字的農村孩子時,驀然想起小心翼翼的小女孩,捧着小魚向村口走去時,難免心酸。

那麼,我想:我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爲何會常常流淚?一個在北國的風雪中長大的孩子,一個當抄家的人踹門而入時貼緊牆壁站着的少年,一個肩扛檁子登木頭垛被壓得口噴鮮血的知青;我,不應該流淚,在苦難中也沒有流過淚水。生活越來越好了,我怎麼會變得“兒女沾巾”呢?至今,我的性格仍強悍。

後來我漸漸明白了一點。淚水,是另外一種東西。這些高貴的客人手執素潔的鮮花,早早就等候在這裏,等着與音樂、詩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見面。我是一位司儀嗎?不,我是一個被這種情景感動了的路人,是感嘆者。

如果是這樣,我理應早早讀一些真誠的好書,聽樸素單純的音樂,讓高貴與高貴見面。旋律或詞語,以及人心中美好的部分,使我想起海浪。當浪頭涌來時,你盯住遠處的一排,它邁着大步走過來,愈來愈近,卻在與你相擁的一瞬消散了。這是一種令人惋惜的美好,我們似乎無法盯住哪一排浪。但令人欣慰的在於,遠處又有浪涌來,就像使人腸熱的旋律、詩和眼裏的淚潮。

因而,我不必爲自己難爲情了。

1.題目中提到的兩種“高貴”分別指的是什麼?爲什麼說它們是“高貴”的?

(1)兩種“高貴”分別指 和 。

(2)說它們是“高貴”是因爲 。(不超過15字)

2.第三自然段寫了作者聽音樂或讀書時淚水悄然來臨的情景,分別是什麼樣的感情使作者流淚?(每條不超過10字)

(1)聽《自新大陸》: 。

(2)讀《清涼的水罐》: 。

(3)讀《手拉手》: 。

3.第四自然段寫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性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作用?(不超過30字)

4.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

A.高貴本是一個令我們敬畏的詞,而作者讓我們懂得:真正的高貴不是出身,不是權勢,更不是金錢,她是人們心中最真最善最美的感情。

B.“這些高貴的客人手執素潔的鮮花,早早就等候在這裏,等着與音樂、詩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見面。我是一位司儀嗎?不,我是一個被這種情景感動了的路人,是感嘆者。” 這裏說“我”不是一個 “司儀”,而是一個“路人”,說明距離產生美。

C.“當浪頭涌來時,你盯住遠處的一排,它邁着大步走過來,愈來愈近,卻在與你相擁的一瞬消散了。這是一種令人惋惜的美好,我們似乎無法盯住哪一排浪。”此句中以“海浪”作喻,說明高貴常常來勢兇猛,使得我們猝不及防,讓人惋惜。

D.文章開頭一句領起全篇,表明作者自己是一個具有豐富精神世界的人。結尾一句,既收束全篇,又呼應開頭,表達了自己的欣慰之情。

E.作者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手法,細膩真切地向讀者展示了自己“高貴”的情感世界。

參考答案

1.(1)淚水,韻、詩、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或“使人腸熱的旋律、詩和眼裏的淚潮”,或“真誠的好書、樸素單純的音樂等和淚水”)(2)體現了純真美好的感情(意思對即可)

2.(1)懷念故土的感情(或“思鄉之情”)(2)珍惜美好事物的感情(或“美好事物被破壞的憂傷、悽哀心情”)(3)珍視童年純真的感情(注意找準有效的語句,加以整理概括)

3.反襯美好事物的感人力量,突出人心需要美好情感的滋養。

4.B C(B牽強附會,實際上是說“當他們相遇時,我們應該能做一個見證人”;C “海浪”的比喻意在說明作者非常希望高貴與高貴經常相遇。只是需要我們有一顆善感善思的心)

標籤:相遇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