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宋代文人的柺杖》閱讀分析及答案

宋代文人的柺杖

《宋代文人的柺杖》閱讀分析及答案

①中國古代文人經常寫到自己用的柺杖,宋人尤喜如此。在他們的筆下,柺杖寓含着豐富的中國文化資訊。

②人們早就使杖這個原本簡單的生活用品人格化了。人們從它身上引申出了品德等喻義,從它身上獲得啓示;這些品德之類的喻義,正是中國古人愛杖以及“杖文學”衆多的基本原因之一。

③漢代文人言杖,常把杖比作君子、聖賢,杖被附加上了戒慎、剋制、節慾以及認真助人、忘我助人的德行,以此強調其扶持、輔佐的作用,提示人們應當從用杖中體會到任用賢人之重要。魏晉唐人除了繼續將杖與扶持、輔佐之類相聯繫外,又將勁直、高節、逍遙和杖聯繫了起來。

④到宋代,有的人繼續申說杖的扶持作用,而另一些人則在魏晉唐人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其含義。張九成、黃庭堅強調了忠信篤恭、內聖、廉、直、節。最能典型地體現宋人觀念的,則是蔡戡的《邛竹杖歌》,其後半首曰:“孤根端有歲寒操,勁節肯染京城紅。飄然飛去不可執,西山南浦聊從容。放行天地無障礙,倚觀宇宙皆虛空。橫挑斜倚任所適,去來無定如飛鴻。”賦杖以節操、脫俗、閒適、飄逸的個性,正是宋人寫杖的最大特色。

⑤在中國文化史上,宋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各種觀念整合、沉澱、定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普遍的內斂傾向使各種紛擾的觀念、騷動的心理被普遍的寧靜之美、逍遙之求所代替。程顥的詩《秋日偶成》最具典型:“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這種有別於唐人專重功名富貴的“男兒觀”,代表了宋代文人人生態度的新內容。

⑥宋人這種人生態度,也體現在對杖的品德等喻義的解說上。在宋人筆下,杖的戒慎啓示、扶持、輔佐功能、賢人之喻明顯淡出,它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宋代文人的入世意識、政治主人翁意識的淡化。宋人的杖主要是用來顯示一種脫俗、逍遙、閒適的情懷。

⑦與這種人生態度和情懷相應的,是他們的審美情趣。宋代文人喜愛之杖,在材質上都偏愛來自山野自然的植物。他們還非常喜歡給杖加上枯、曲、瘦、短、輕等形容詞。可見,宋人愛寫杖,正是其人生態度、審美心理的'外化表現,他們使杖有了豐富的文化附着。

⑧所以,宋人常可透過杖來獲得一些人生感悟,或藉助它去表達人生感悟。如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在竹杖芒鞋與馬的比較中,作者體會到不受宦事羈絆的輕鬆自由。

⑨由此可見,宋人對杖及寫杖的偏愛是在中國文化富有連貫性的演化中,隨着整個封建社會的興衰變化,隨着文人心態、旨趣的變遷而逐漸形成的。(取材於《新華文摘》2007年第10期)

5.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3分)

A.中國古人之所以愛“杖”,是因爲從“杖”身上引申出來的喻義給人以啓示。

B.宋代文人對“杖”的含義的創新是在對前人否定的基礎上完成的。

C.宋代文人喜愛選擇山野自然植物做“杖”的材質是源於他們的審美情趣。

D.蘇軾借筆下的“竹杖”“芒鞋”表達了自己不受宦事束縛後輕鬆、瀟灑的心境。

6.下面各句詩詞中最能反映文中所說的宋代文人的情懷的一項是( ) (3分)

A.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李清照) B.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

C.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 D.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

7.結合文字,分析說明宋代文人喜愛寫杖的原因。(4分)

答案:

5 B(原文“到宋代,有的人繼續申說杖的扶持作用,而另一些人則在魏晉唐人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其含義”,所以“創新是在對前人否定的基礎上完成的”不能成立)

6. B(A、C、D二句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詩人積極入世的精神。)

7.因爲宋代文人的人生態度,由積極入世轉向一種脫俗、逍遙、閒適的情懷,而這種情懷與宋人賦予杖的寓意是吻合的(2分);杖的取材和外形特點體現了宋代文人的審美情趣(1分);宋人常可透過杖來獲得一些人生感悟,或藉助它去表達人生感悟(1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