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北大清華狀元談語文學習經驗(網友來稿)

姜悅

北大清華狀元談語文學習經驗(網友來稿)

朱坤(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學生,河南省高考文科狀元):

語文,是學好文科最基礎的科目,它的重要性正如數學在理科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一樣,但學好語文又是最難的。因爲漢語既然爲我們的母語,其命題可深可淺,一旦這個度把握得不準確,就會造成試題偏易或偏難。高考語文試題,一般分爲三大塊,即基礎知識、閱讀和寫作。基本上涵蓋了要求學生掌握的各個知識點,如基礎知識題,一道題目可以涵蓋多個知識點,一個點掌握得不好,整個題就不好做;又因爲它基本上全是客觀性選擇題,不存在給一部分的問題,因此,要拿就必須全拿。這部分知識的複習說難也不難,我一直認爲學好語文最重要的不是讀或背,而是長期形成的一種對語言文學的敏感度,例如病句一項,有些人可能讀一遍就能辨析得出來,有的人鑽研了好多遍還是不得要領,這就是一個素養的問題;加強語文素養,才能使語文成績有所進步,而且它對閱讀、對寫作也大有好處。閱讀又分古文閱讀、說明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三項,由於閱讀的文章都不是我們曾經見過的,因此做起來的確很有些難度。因此在平時做題的時候應該多加強訓練,有的人把閱讀分解爲若干小項,如古文分爲實詞、虛詞、大意、翻譯、主旨等等分點複習,我覺得這實在很不必要,其中要把一篇文章徹底讀懂了讀透了,什麼樣的題也是難不倒的,這也可適用於說明文閱讀。最令人頭疼的莫過於現代文閱讀了,現在題幹設計朝主觀化靠攏,這是好事,防止了客觀題不會做胡猜的現象。爲了使閱卷標準化,現在的題型大抵是從原文中找取若干關鍵詞語,聯綴成句。這樣尋章摘句的做法是否能測試出考生的真實水平,我看很不一定;很多的時候,我能讀懂文章,但題很可能做錯;有的時候我讀不懂文章,題目還有可能做對。不過再好的考試製度也難免有缺陷,相信,不久會有一種更科學的題型出現。做這類題的關鍵是找出與題旨與題幹聯繫密切的句子,提取壓縮,精減字句,儘可能符合字數要求而又通順。其實,高考語文最重要的是寫作,一般人高考語文分數不過100分左右,而作文可能佔據一半的分數,實在不能輕視。再者近來作文大多有兩種文體寫作要求,這樣更有利於縮小分數差距,這樣對後進生很有利,在自己較擅長的文體上要多拿分、不擅長的也要儘量縮小差距。一般來說,高考作文不同於競賽作文,它要求一個“穩”字,最好不要有過於奇異的寫法出現,以防閱卷者目不能識,誤爲跑題,但這並不意味着一概保守,在文章要求的限度內要儘可能的新穎,即使是陳舊的題材,也要努力翻出新意來。一篇題旨新穎而又有度的文章是很受閱卷者賞識從而判高分的。如今年高考作文題,考生們大多受陳規侷限,於社會政治意義上大費筆墨;而在兩幅漫畫本身之異同上則惜墨如金,結果舍其本而逐其末,誤入命題者之彀中。因此,作文要想拿高分,光有“穩”字是不夠的,還須有一個“新”字。

胡湛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學生,貴州省高考理科狀元):

我始終認爲,一個人要有完善的知識結構,語文是基礎,因爲“語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語文的綜合性強,不象數理化那麼有明顯的循序漸進;它雖然也有階段性,但不可能截然分割。要對自己進行有效的語文訓練,首要的是必須全神貫注地聽課,上課時要充分發揮主動性,做到眼看、耳聽、口說、心想、手寫,儘可能地吸收有用資訊。光這樣還不夠,還要高度重視課外點滴的積累,勤作讀書筆記並持之以恆。我最喜歡《語文報》和《作文通訊》。每次閱讀上面的文章都非常用心,看完後想一想,記一記,使頭腦裏留下較深的印象,對自己認爲最有價值或有指導意義的內容,就摘錄要點作爲資料儲存;對上面的題認真做並進行篩選,對未掌握好的知識進行再思索,彌補薄弱環節,高考時感覺很有收穫。

此外,還需要找一本高考考綱的“考點解析與訓練”,對照每個考點認真複習,做到有的放矢,然後要做相當數量的練習,做題時務必要做到透徹理解,不要忽視任何一個考點。對已暴露出的薄弱環節,突破時也要講究方法。我先對拼音和作文這兩部分感覺複習效果不佳。針對拼音的難點,我找來了《咬文嚼字》、《難字淺析》等書刊,認真看,仔細領會並多記。至於作文,考慮到高考複習緊張,不可能用日記的方法,我就記素材,經常記一些警句啊、例子啊等等,作爲寫作文的“材料倉庫”,這樣在寫作文時構思快,容易左右逢源,不至於筆頭乾澀。總之,由於語文科知識綜合性強,涉及範圍廣,我們應將聽、說、讀、寫並重,以提高自己語言文字的能力。

劉陽(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生,黑龍江省高考文科狀元):

語文,這是萬科之源,一定要常抓不懈,並且在學好書本知識的前提下,不拘泥於書本。閱讀方面,要做到現代文、古文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可失之偏頗,尤其是對古文。有很多人不喜歡看古文,認爲枯燥,缺少激情。實則不然,讀古文是一舉幾得的工作:可以提高你的分析理解能力,擴大你的知識層面,印證加深你在歷史課上學到的知識;另外,對你做歷史卷中的材料解析題也會有不少幫助。如此多的妙用,則不可不讀。在此,我向大家推薦一本對我頗有幫助的雜誌--《中學生閱讀》。那裏邊不但有許多名家名作,而且有針對性的錄出很多閱讀題目,典型而且系統,不妨讀讀看。提到語文,就不能不提到它的重頭戲--作文。對待作文,首先要破除這樣的錯誤認識:文章好那是天生的,我天生就寫不出溢美之文,沒轍。實際上,沒有天上掉下來的生花妙筆,要想提高寫作水平,一要多讀書,二要多練筆。透過閱讀書籍,可以培養語言的感知力,擴大視野,豐富頭腦,這樣動起筆來不至於無話可說,寫的文章不至於空洞無物。在閱讀時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及時做讀書筆記,不讓任何有效資訊漏掉。比如1994年高考中的語文題,填寫成語中有一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課本上找不到的,只能靠平時課外閱讀的積累。進入高三,時間變得很寶貴,於是有人認爲寫作文、練筆很費時間,就把所作之文減之又減。熟能生巧,作文也是如此,總不練筆,再高的水平也難一下筆就佳句連篇。反之,你寫作不太好,堅持練習,會有突飛猛進的成效。因此,即使在最忙的總複習階段,也要抽時間寫寫日記,作一些典型的文章,這是有利無害的。請大家注意,我上面的一句話絕無輕視書本之意。因爲書本是最初知識的來源,是萬變之宗,特別是書中每個單元后的複習題,更要給予重視、記牢、吃透。另外,飯後睡前的閒暇時,可以翻翻字典,糾正一下讀音,認定一下字形,熟悉一些生僻的詞語,做到有備無患。

樑震(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學生,天津市高考文科狀元):

我在文科班的語文課是由一位學識淵博的特級教師--劉淑明老師教授的。她教學經驗豐富,水平很高,給了我不少好的方法。記得劉先生給我們佈置的第一篇作文是《我》,我就從外貌、愛好、優缺 、理想幾個方面寫自己,而且用一種自嘲的語氣。劉先生挺滿意,誇我文筆不錯,卻又婉轉地批評我作文深度不夠,思想性不足,“玩”文章。其實,對於這類作文,我很喜歡作,因爲覺得這才叫真正的“文學”。記得從初二開始,我就練着虛構故事,因爲“虛構的情節較事實更吸引人”,當然,虛構還要以真實爲基礎。有篇那時的“力作”,至今記憶猶新。其內容大概如下:幼年的兩個小夥伴隨父母移居美國,多年後歸來,滿口我們美國怎麼、怎麼,還貶低中國的文化藝術和傳統習俗。這些事實深深刺痛了我。文章的結尾是“在古老東方,有一個沉重的聲音在召喚:‘歸來吧,遠方的遊子。’”其實,那是我當時看了一些關於出國熱和華裔“新一代香蕉”的報道有感而寫的。可謂是時代的產物。到了高中,寫記敘文的機會少了,但我常練筆。我覺得記敘文重在“新鮮”、“真實”。這就要求我們會體察生活,做有心人。我有一種觀察人物的方法:在放學回家時慢慢騎車,細心琢磨路邊的人:小學生,接孩子的家長,賣羊肉串的小販,辛苦的菜農,趾高氣昂的小老闆……這些市井人物的形象,日久天長會深深地印在腦海中。等到寫作文時,說不準要安在哪個人物的身上。只有人物來源於現實的生活,他的形象纔會有立體感。

說實話,我不喜歡脣槍舌戰、規矩刻板的議論文。但劉老師說:吃不愛吃的東西,不是因爲喜歡,而是爲了營養全面。爲了提高我們的議論文水平。劉老師要求我們做《報刊時文》(是一種同學自己選、剪、貼的報刊議論文章的集子)。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用《報刊時文》可以做兩種練習:一是鍛鍊閱讀、分析、理解能力;二是用只看標題先構想文章內容再與原文對照的方法,可以提高議論文的寫作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發現這種方法效果明顯。後來,我能看到題,就能馬上寫出提綱、再完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想是得益於此吧!語文在高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語文水平的提高卻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它需要日積月累。小到一個字、一個拼音,大到一篇分析文章,一份作文,處處是功夫。對於字詞、文化常識、語法,我想應對的辦法無非是平時虛心,一點一滴的積累,不管有沒有用,記住再說。正所謂“考試一滴水,平時準備一桶水。”另外,語文的零散知識很多得益於閱讀。不光是量上的問題,而且是質上的問題。我感觸尤其深的是古文。在高考語文考試中,文言文閱讀的量很是不少,而許多同學的得分率並不高。毛病我覺得有如下幾點:A倍雜詮盼某S玫男櫬剩如矣、焉、且、乎、之、者、哉……等的用法不詳。B倍雜詮盼鬧諧3魷值撓鐨蠆荒芎芎帽嬡希如“嗚呼!無斯人,吾誰與歸”。同學們看到這句話應立刻反應出“吾誰與歸”是賓語前置,其現代漢語順序是“吾與誰歸”。C倍雜諶敝饔鐗木渥櫻不能把握主語是誰,等等。對付這些常見病的好方法是找幾篇課文上的好文章逐字逐句閱讀,弄懂每一個書下注釋,弄通每一句話的白話文翻譯。這樣日久天長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說句實話,一年多過去,有些當時背的句子、詞語解釋已模糊不清想不起來了。但是如果把例子給我,我還是能正確判斷,甚至立刻串想起與之相關的例子。所以同學們不難看出背古文、多閱讀、精閱讀的重要性。其實,有些考試時的文言文題目,並不是當時現場分析出來的,而是以前見過類似的題或句子聯想起來。還是那句話“考試一滴水,平時準備一桶水”或“一缸水”。

何忻(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甘肅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積沙成塔,聚腋成裘”這句話用在語文知識的積累上應該是最恰當的。語文知識的特點是零散、隨意性大,因此,要靠在短時間內集中複習而收到有效的結果是很困難的,這就需要處處留心。如高考中的詩詞填空題,中國幾千年文化史留下的詩詞曲賦浩如煙海,要靠全背下來以對付那五道題,無疑是最傻的辦法,而且也不可能。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很多詩句,只要能隨時留心,將它們記下,便足以應付這一題了。但如果平時不注意,到臨考時再去集中“抱佛腳”,往往容易走入“歧途”,背了許多生僻的句子,而應該掌握的卻沒有記住,這樣便是事倍功半了。況且,文科中的歷史、政治也都需要花大量時間去看、去記、去思考的,如果平時功夫下到了,就可以減輕考前的負擔,騰出許多時間給那些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而不會產生“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感覺。除此之外,古文和現代文閱讀也需要在平時下功夫。古文如同漢語中的“外語”,由於沒有“語言環境”,許多詞彙,尤其是虛詞的用法和通假字很難靠突擊來掌握,因此一定要多讀。讀得多了,便有了“語感”,再做古文題目就容易了。高考複習時間緊,因此不必抽出專門時間去讀古文,可以在複習其它課程的間歇中穿插進行。正文的篇目也不要多,中學課文中所選的就可以了,課文中選的大多是名篇,讀起來既能調節大腦,又能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呢?關於現代文閱讀應多注意科技短文,因爲作爲文科學生,本來平日裏就對科技知識關心甚少,高三一年忙於應付考試,自然科學知識也就“自然”地成了我們的薄弱環節,做題時常會被那一串串名詞搞得眼花繚亂不知所云,所以平時亦應在複習中穿插閱讀些科技文章,使自己熟悉和適應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考試時就可以避免不習慣造成的錯誤了。作文是高考語文的“重頭戲”,它的成功更是平時閱讀、思考和練筆的結果。但由於高考前時間緊張,不可能抽出大量時間去做大範圍的閱讀和練筆,因此一定要多思考,儘量多接觸些作文題,從各個角度去思考並比較各種角度的優劣和自己對從這些角度進行論述的掌握情況;時間充裕時還可以列出提綱甚至將文章整個寫出來,進行集中的寫作訓練。思考的面廣了,頭腦開闊了,便不會面對考題出現不知所云的情況,並且可以從自己最熟悉的角度進行闡述,高考作文也就容易成功。另外,考場作文的範圍一定要“小”,人生、社會這樣的“大問題”,看似有很多話要說,容易寫,其實非常難把握,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篇幅內闡述清楚,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造成語言混亂、辭不達意,中心不明甚至自相矛盾等失誤;但如果從一件小事入手較深入地分析一個小問題,從一個細節入手進行論述--所謂小切口深分析--便可以遊刃有餘了。

耿德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學生,安徽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漢語言博大精深,出題千變萬化,極難把握,但只要記住一點“萬變不離其宗”,便能以紮實的基礎應其萬變。語文的學習歸納起來分爲兩方面:課內和課外。課內注意認真聽講,該掌握的語言知識一定要熟練掌握,但要防止一種死讀書的傾向,理解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其實,竊以爲,語文學習的真正主幹還是在課外。語言這東西最講究一種感覺,即通常所說的語感,這靠課內那一點是決辦不到的,只能靠課外大量閱讀。閱讀範圍從學生優秀作文到名家著作不等,以至各種社科著作。語文照舊需要練習,可採取專題訓練方式,自己哪種題型薄弱,可在一定時期內找來適量題目全力突破。

陸慧(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學生,河北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語文是我最喜歡的學科,我母親生前是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對我在文學方面影響很大。我認爲語文是一門最基礎的學科,它需要一點一滴地積累,並且也與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文學功底密切相關。學好語文,平時上課要注意聽講,隨時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以加強訓練。比如在語文學習中,許多同學感到最困難的是古代漢語。由於我從小學四年級起便開始看《西遊記》,到初中畢業時一些最有名的古典名著都看了好幾遍,因此我很喜愛古文。其實它也是有很強的規律性的,爲了弄清許多語法現象,我特意準備了一個筆記本,將學過的所有篇目都進行了分類整理。最常見的幾個項目有:“一詞多義”、“一義多詞”、“古今通假”、“詞性活用”、“固定句式”等,每學一課便總結一課。通常整理一篇文章要花費兩三個小時,還要翻閱許多參考書,力求做到準確。雖然比較辛苦,但卻令我受益匪淺。時間一久,也逐漸掌握了古漢語常見的語法規則,而且在閱讀時常常能憑語感選出正確答案,每次模考的古文部分我幾乎都能拿到滿分。

語文的基礎知識也很重要。高考語文的第一大題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技能的。這與平時的認真積累也緊密相聯。平時漢字發音要準確,拿不準的東西隨時查字典。對每課後的習題、每單元后的語法講解都要弄懂,不能似是而非。對於許多詞、句的語感要反覆體會,修辭方法的分析也要多做練習、總結規律。記得初學修辭時總容易混淆“借代”和“借喻”,後來查了一下《中學語文修辭手冊》,才明白一條很容易的區分方法:只要能改爲明喻的就是借喻,不能改的就是借代。因此要養成不懂就查就問的習慣,否則,不懂的東西積壓得多了,也就對這個學科失去了興趣和學習的動力。此外,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廣泛的閱讀。課外多讀好書對作文和提高素質都有很大好處。中學時我一直堅持訂閱《中學生閱讀》和《讀者文摘》(後又改名爲《讀者》)。這兩本書都給了我很大幫助,特別是《中學生閱讀》,它其中有優美的散文、學生的優秀習作及許多課文中疑難問題的解答,還有古文閱讀、高考的模擬訓練等。每一期的題目選材廣泛,我都儘量認真做下來,特別是古文部分,既有選自《史記》、《春秋》、《左傳》等著作的,也有一些文藝性作品的節選,內容精煉,對能力提高很有好處。除此而外,我還儘量背誦自己喜愛的文章,特別是古文和詩詞,這雖然只是一種文學愛好,但也常常在考試中帶給我意想不到的驚喜。對現代文我多半是摘抄,這對提高作文水平有幫助。同時還要多動筆多觀察周圍,培養自己敏銳的思維。平時有令人感動或感慨的事就寫下來,也可寫一些自己的思想變化,堅持一段時間,寫作文時自然也就很容易進入狀態,可以很快地組織語言、打好框架,下筆千言,而不至於苦思冥想,花了大量時間,只寫出一篇空洞乾枯的文章。

總的說來,語文就是要多看、多讀、多背、多寫、多想,一步步地踏實去學。

陳小凌(北京大學英語系學生,湖北省高考外語類第二名):

語文複習首先應該抓住基礎知識,這部分的分數佔的很多,並且閱讀題裏也貫穿着基礎知識。閱讀部分難度較大,只有靠多讀多分析多思考,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作文方面我覺得只要抓住了套路就不太容易出錯。議論文第一段一定要有簡潔明確的立論,正文部分不管是採用層進式還是並列式一定要有翔實可信的例子,最好能舉出三個例子,因爲據心理學家分析這是最容易讓人信服的。結論部分非常關鍵,最好不要簡單地重複開頭的論點,而應在它的基礎上有所昇華,最好能聯繫身邊的實際,指出應該怎麼做。我寫作文一般採用“圖表列舉法”,同學們不妨一試。中間畫一個圓圈寫上標題,然後開始搜尋與之有關的話題、例子、引語等,用一些放射線寫在周圍,這樣看起來較亂,但能讓你充分發揮想象力,思想不會受到約束,然後從這裏面理出頭緒,在另一張紙上或同一張紙上標明順序、詳略程度等,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寫起來就會胸有成竹,不會隨心所欲、主次不分了,而且也可以省掉另外打草稿的時間。作文的文風以事實爲主,不要華而不實、堆砌詞藻。

郝潔(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學生,山西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我從小就很喜歡語文這一科,由於對它感興趣,所以一直還學得不錯。但經過第一年的高考後我才發現自己還差許多。象高考中的第一題,拼音與字形的辨認,我在平時考試中經常就不得分。由於我不講普通話,所以前鼻音與後鼻音分不清,卷不捲舌也分不清,這就給做題帶來了許多困難;而且漢字也掌握有限,有些讀音相同的字平時不注意區分,模模糊糊,也沒研究,在考試中總吃虧。所以在今年複習中,我就養成了勤用參考書的習慣,一本厚厚的詞典經常放在桌邊,在做各種試卷時,凡是第一題我拿不準的讀音和不認識的字,都會不厭其煩地查出來,並拿一個小本記起來,在空閒的時候經常翻一翻,把它們牢牢記住。當然這些並不一定考,但這種方法的確教會了我許多字與它們的發音,從中我還學到了其它許多東西。對於文化常識與名人名言,可以在做過數學題後當作調料來記,而且我也經常在飯前飯後拿出它們來看一看。掌握這些常識不僅僅是爲了應付考試,它可以使你提高文學修養而且從名人名言中可以悟出許多做人的道理。現代文與文言文的閱讀就是一個練的問題,自己要找一些較好的文章來進行閱讀,逐漸培養自己對句子的感悟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挖掘其深層次的含義;經常進行這種練習,高考中看到問題後就自然而然地知道從哪方面去想。文言文相對比較難理解,要先把課本中精彩的文言文反覆閱讀,掌握其中實詞、虛詞的各種用法,遇到其它文章,就可以照貓畫虎,找適當的解釋套進去;要經常翻譯一些句子並理解一篇文章的大意,只有常練,才能由量變到質變。也許在練的過程中你並不感到什麼效果,但它已潛在的變成了你理解文章的能力,使你在高考做閱讀題時遊刃有餘。最後就是作文的問題,由於學校規定每星期一篇文章,這種強制措施倒是使我受益匪淺。經過由議論文到記敘文,由看圖作文到自選作文的各種體裁文章的練習,我能一看題目就知道寫什麼、如何寫,在腦中有了一個整體提綱。而且透過老師的講評,我能從別人文中吸取許多新穎的東西爲我所用。這一年堅持練習作文,我作文提高很快,經老師推薦還有一篇文章被登在了指導作文的《寫作導報》上。有的同學認爲語文學與不學都一樣,練與不練都一樣,這就錯了。我可以說,語文學與不學,練與不練大不一樣,只是它的效果不太明顯,但只要學了練了,在高考中語文同樣是一個使你與別人拉大差距的科目。

王勁濤(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生,河北省高考理科第二名):

我始終認爲,語文是各科學習的基礎。語文既是一種交際工具,又是一種文化載體,把語文學好,或者是學得比較好,這對英語也是一種無形的幫助,因爲兩者都有閱讀理解的題型。好的語文理解能力對英語閱讀理解題的解答有十分顯著的促進作用。語文與數理化也有一定關係。有的同學說:“語文是文科,數理化是理科,兩者一點都不沾邊,會有什麼關係呢?”其實不然,語文是理解數理化題意的基礎,語文也是表達數理化解題過程的工具。語文如此重要,但複習好語文卻不是那麼容易,因爲語文的綜合性比較強,主觀因素的影響比較大;語文的各個知識點之間聯繫緊密,雖然也是分成了諸如拼音、詞性、句子結構等各個知識點,但都不象數理化那麼章節分明,因而語文的複習應該是綜合進行。對於基礎知識的複習,我認爲方法只有一個:腳踏實地。語文的基礎知識如拼音、句子結構、句型等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但因爲經常接觸,我們一般不會去注意其中的道理所在,許多同學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而對基礎知識不屑一顧,而我對基礎知識則是慎之又慎,不僅仔細地理解每一部分基礎知識,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如半個月,就回過頭來利用半小時或一小時的時間將以往復習過的基礎知識重新複習,久而久之,這些基礎知識就能夠成爲一個整體,遇到基礎知識的考題就能很快地分析出題目所要考查的內容,並應用相應的知識進行答題。

語文中的閱讀理解題是難度比較大的考題,許多同學在做題時總覺得理解得十分透徹,解題十分有把握,但等做完題之後一對答案才知道自己答錯了,至於怎麼錯的,爲什麼錯就怎麼也想不明白。這樣的情形我也親自經歷過,後來我總結出一條規律,大家不妨試試。所謂閱讀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講考的並不僅僅是同學個人的理解,而是在考文章的作者對文章的理解,也就是說應該順着文章作者的思路來理解,而不應該根據考生自己的主觀想法來理解。具體作法是答題時應該忘掉自己的主觀認識,不管這些認識是多麼正確,而應該順着作者的觀點、思路來閱讀文章,這樣得出來的“理解”就可以符合題意的要求。

作文是語文考試中的一個重頭戲,同時也是一些同學的難點所在。許多學理科的同學過慣了用公式表達思想的日子,一旦遇上要用文字表達一個道理的時候就感到筆頭乾澀,思路枯竭。我寫作文有一個決竅:多看報紙、雜誌上的諸如“一日談”、“虛實談”、“一夕談”之類的小欄目。這些欄目中的小文章在論證結構上、論證方法上可稱得上是高考作文的楷模。這些小文章中的事例、觀點、警句格言我們都可以在考試時信手拈來,寫作手法也可以模仿。這樣,在考場上面對着一張白紙,你也就不會感到無話可說。這些小文章所講的道理似乎誰都明白,誰心裏都有,但我從這些小文章中學到的一種寫“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的文字。高考的作文並不是要同學們闡述一個十分新穎的觀點,而只是要考生將自己對作文題目、作文所給的觀點用文字論述清楚就可以了。有了平日報紙上一些小評論文章的基礎,以它們作爲原材料,作文構思就比較容易,下筆時也可以左右逢源。

當然,語文學習、複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平時點滴的積累,需要自己心想和手寫不斷實踐、不斷積累、不斷磨合的過程。我的學習方法也是長期學習、複習中總結出來的,正確有效地應用這些方法也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

焦朋朋(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生,安徽省高考理科第三名):

語文的學習主要靠平時的積累,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可能在語文試卷中出現。語文的複習中一定要與六冊課本緊密結合,絕不能只做各種練習,把最基本的東西棄之不顧。課本中要求背誦的部分一定要會背,課文中的註釋也要認真記,課後的練習也一定要真正領會。在第一輪複習中,一定要隨着老師的複習計劃,把這些最基本的東西搞懂、記熟。進入第二輪複習後,可以適當地多做一些綜合練習題,與此同時還要把以前沒記住的東西重新複習一遍,特別是容易忘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字的讀音等。關於寫作,作文水平高的同學自不必說,作文水平較低的同學,可以多找一些範文看一看,好的詞語和句子記下來,並儘量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近幾年高考主要考材料作文,讀者可以針對這一點進行審題、立意、擬題、編提綱等幾個專項練習,如果一試,定會受益匪淺。

衆所周知,語文的知識“無邊無際”,比較零碎,所以學習語文重在積累,主要是積累一些基礎知識,這部分在試卷中所佔的比例相當不小,積累的最好方法是打步步推進的“陣地戰”,見到一個自己不知道的知識點,就應多看幾遍,爭取以後碰到了不用再花時間去記。名人名言、警句格言一定要多記, 這不只是爲了幾道填空題,更重要的是可以爲寫作提供素材,使自己的文章更有吸引力。另外,在生活中留心觀察一些感人的事情和場面。“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這些平時普通的場景往往更加感人,更能帶動人的思緒。

順便說一下,寫記敘文要注意“感情冷處理”,即不要唱高調,不要讓自己的感情過於外露,而是儘量用一種平實無華的基調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避免大起大落,我們學過的這樣的文章如《背影》,它好象只是平鋪直敘,但在自然中感人至深,這種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若不成就不要勉強,否則會弄巧成拙。

楚軍(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學生,北京市高考理科第四名):

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也是我們學習時間最久的一科。從我們呀呀學語起,就開始接觸漢語,又在學校中學習了12年的語文,對語文可以說極爲熟悉。但要說到熟練掌握,我們就差得遠了。且不說古人要苦讀十年的古漢語,單現代漢語的許多字的音形義和一些語法知識點,要熟練掌握就很不容易。同時,語文又是所有學科中最有用的一科。因爲它是基礎中的基礎,只有學好語文才有可能學好其它的學科。因此語文是最應該下功夫的地方。因爲語文的學習最注重的是平時的積累,所以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要隨時留意。特別要注意的是課文上所涉及的語法現象和一些註釋。雖說現在的高考試卷上很少出現課文中的原句,但萬變不離其宗,其考點大多仍是從課文中的知識點中衍化而來的。只要能熟練掌握了最基礎的內容,再加上靈活的頭腦能夠舉一反三,那麼考試中的語法知識就不用害怕了。至於字詞的辨義注音,這些都是死東西,只需平時多下功夫就會有所收穫。最後不得不再提一下作文。作文可能是某些人最頭痛的了。面對作文題,有些人可能感到無話可說,有些人又覺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這就需要在平時加強訓練。如可在老師的幫助下,抽出一段時間,每天以高考的時限做一篇文章,強迫自己在所給時間內完成題目,這樣就可以訓練自己應變的能力,而且文章寫多了,自然就消除了畏懼的心理。文爲心聲,只要不再怕寫文章,就可以寫出好的文章了。我對語文的學習方法是這樣的:平時在課堂上多注意老師的講解,特別是留心學習老師分析問題的方法,因爲那是老師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可以說是精華中的精華,學會後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多讀課文,力求做到理解每一個知識點,不懂之處向老師、同學請教,以求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以不變應萬變,舉一反三,能應付各種題目,做到心裏有數,理解每道題目要考自己什麼,知己知彼自然能從容對待;注重平時基礎知識的積累,將自己不會不熟的字詞抄錄在小卡片上隨身攜帶,利用點滴時間加以複習鞏固。當然這些都是平時的複習方法。在臨考前的一段時間內要多注重可以馬上學到手的知識,如名言名句、文化常識等。因爲這樣既可以起到臨陣磨槍的作用,又能增加自己的知識,鞏固信心,以達到最佳的臨考狀態。

張雅麗(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湖南省高考理科第四名):

上中學以來,我的語文成績就不是很好,爲了不讓它拉高考的後腿,我特別注意對它的強化,除了每天額外花一個小時進行突擊以外,我還在課外閱讀大量的文章,遇到比較好的段落就背下來,這樣不僅能培養我的語感,還爲我的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語文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它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在於平時的積累,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學好語文,關鍵在於培養自己的語感。“語感”,聽起來像是很玄妙的東西,其實說白了也很簡單,就是你對漢語這門語言的感覺,只要你在課外多讀多寫,你的語感自然就增強了。語感好,你在閱讀、句子分析和選詞填空之類的題目時,就能得心應手,應付自如。對於南方的考生來說,語音題是一隻攔路虎,尤其是說方言的地區,這種困難更是顯而易見。當然我也不例外。針對這種情況,我找來幾本關於拼音的書,把卷舌音和不捲舌音,以及前鼻音和後鼻音的區別死記硬背下來,這看起來是比較笨的辦法,但卻頗有成效,同學們不妨試試。最後談談作文,高考的作文通常包括兩個部分:10分的小作文和30分的大作文,一般來說,小作文是說明文或記敘文,大作文是議論文,這樣看來,各個方面的寫作素質都是必不可少的。說明文比較簡單,只要求語意清楚明白,條理性好就可以了,相信大家比較容易做到這一點。記敘文除了敘事清楚外,還必須有一定的文采,你平時的功底如何,就表現在這裏。要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就得努力地去讀、去記、去模仿別人的寫作技巧,記住:“模仿”將是助你成功的一條捷徑。最重要的自然是議論文,爲了寫好議論文,你得有一個自己的“百寶箱”,裏面裝着寫議論文必備的法寶--論據。平時你要不斷地收集那些常用的名人名言和有代表性的事例,把它裝入百寶箱裏,這樣,在你寫議論文的時候就不愁沒有論據了。有了論據支援你,你的議論自然就有了說服力,再加上你精闢的論斷,那一定是一篇優秀的作文。

劉滿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貴州省高考理科前十名):

高考語文試題,題目多來自課外,但是又能在課本上找出對應篇目,故應花一點時間通讀重點課文。我的語文基礎差,高二考試總在95分左右,經過一年細心複習,終於在高考上取得120分成績。語文是一種基礎性很強的科目,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能培養出高能素質,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但是考試與考查語文素質卻存在一定差距,語文素質好的同學未必能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相反,只要你方法恰當,即使基礎薄弱,照樣可以取得滿意的成績。我的語文複習分爲五個階段:①把歷年高考試卷上出現的不認識的字、詞、詩句記住。同時,也把課本上的使用率高的字、詞、詩句記住。高考第一、二題是考查形音字的,丟了這幾分是很不明智的,能抓一分就要抓住一分。②把語法知識梳理一遍,關鍵性的語法牢牢記住,尤其是在語文中的語法知識和特殊用法。③分析了大量獲得高分的高考作文,最後我認識到,高考作文與作文競賽大相徑庭。高考作文最重要的是立場正確,且忌過分標新立異而導致立場錯誤;同時作文結構要完善有條理;語言通順流暢。總之要使閱卷老師迅速發現你的論點、論證結構,做到通俗易懂。因爲閱卷老師批閱的作文很多,假如你寫得過於含蓄或條理混亂,那麼他很可能認爲你的文章很差,這將對你造成很大危害。④研究閱讀文段。高考中丟分主要丟在現代文閱讀文上。現代文閱讀要求你有一定程度的“語感”,能夠讀完一段文字後,抓住關鍵。你可以多閱讀,做些訓練,想想命題專家想考什麼知識,他的命題思路是什麼,他要求你怎樣回答。⑤選擇一些好的、難度與高考相當的試卷練習,看看自己在哪方面還存在不足,以便於補充知識點。做完試卷後要善於歸納總結。

陳珊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福建省高考理科第七名):

語文是一門比較富有靈性的學科,所以培養對語文的濃厚興趣對於學習語文很重要。

教學大綱對語文教學要求大致有下面四部分:語言文字、文學文化知識、閱讀和作文,因爲大部分是記憶和應用的東西,所以比較讓學生頭痛。現代漢字字詞,由於在日常生活中常要用到,所以不必費神去摳。倒是文言文,有許多字詞生僻難懂,用法千變萬化,譬如古今異義、通假字、詞性活用,一詞多義等等,需要記憶和區分的語言點不勝枚舉。偏偏這些都是老師出題的重點和熱點,怎麼辦?

平時學習文言文時,我習慣於邊聽老師講解某些字詞,邊努力思索這個字以前在哪篇課文出現過,當時用法是什麼,然後注在旁邊,以示區別。等積累到若干種一詞多用法後,記在專門的本子上。每篇文言文都有課後練習,通常都歸納出各種語言點及其範例,做練習時用心體會,如有遺漏,補在旁邊。這樣,歸納好的本子和潤色過的練習題便是你複習鞏固和備記的絕對資料。

在記憶過程中也有點技巧。可以把有些一長串的東西編成琅琅上口的順口溜,在隨意誦讀時將其記住,且能達到經文不忘之效。

文學文化常識是比較有意思的,因爲它們通常涉及到某一名人軼事或某些文化背景。因此學習時不妨對這些有點了解,加深記憶,擴展知識面。當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找個本子或卡片,把每課註釋部分相關的文學文化常識摘錄下來,平時一點一滴,不費力氣,一學期下來,即能碩果累累,收益頗豐。

“臺上一齣戲,臺下十年功”。閱讀理解這種文學修養,是很靠平時有意識地多看些名家作品,現在的教科書裏精選了不少好文章,學時要細細品味,慢慢地,你的閱讀鑑賞能力便有所提高,自己也沾了點文人氣息了。

作文,首先得有素材,而這取決於平時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思考。有了素材,就得靠臨場發揮了。平日裏寫文章前先打腹稿,待到文章大體輪廓成形了,列出簡單的提綱,記敘文六要素,議論文三要素;按着提綱擴展,做到心裏有數,免於“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真理,須由實踐檢驗;多寫多練才能功到自然成。

孟憲飛(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學生,平時成績優秀保送入清華大學):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我們的母語,既有學習的條件又有學習的環境,有人說學語文就靠死記硬背,這種做法是不足取的,而且效果也不敢恭維。當然作爲一門語言,常識性的東西的確需要記,平時積累是學好語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但更爲重要的是融入語言的環境,從實際感受中獲取知識,即便是記憶也容易得多。比如說絕對沒有哪個人不懂“吃飯”一類詞的含義,不知其用法,爲什麼呢?其原因就是在所積月累的生活中已經用得相當熟練,想忘都忘不了。若脫離了語言環境就真的成了死記硬背,背了就忘也在情理之中。至於如何選詞用詞會達到特別的效果,更加近一步向語言的環境,漢語的詞彙十分豐富,同義詞不勝枚舉哪 一個更好呢?不設身處地投身到語言的海洋中去實難解決這一問題。

白話文產生至今已近一個世紀,文言文距離我們已經很遠了。沒有人會模仿古人的口氣說話、寫文章,相對於現代文,古文的氣息就淡了許多。但可喜的是古人給我們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幾千年來文明的薈萃,可供我們借鑑。雖然方式有所不同,但古文和現代文仍是相通的,透過大量閱讀仍可營造一個語言的環境。學習古文重點在於透過詞法、句法的學習,在閱讀之中體會語感,這樣才能真正讀懂古文,正確理解原文的意思。若只是死記詞的解釋,遇到多義或特殊用法的情況便無從下手了。

現代文閱讀在高中語文各類考試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直接關係到語文成績的高低。根據我們日常的生活實際,憑感覺也可做對一部分題目,但若每一題都憑感覺就失去了做題的意義。除了感覺之外,閱讀主要還是依靠理解,透過對文章深入細緻地閱讀,抓住其中能夠真正體現作者意圖思想的詞句,不爲題目的表面現象所矇蔽,看清出題人的真正意圖。在此基礎上再做題目應很明晰了,模棱兩可的情況就會少得多。當然深刻理解一篇文章不是一件易事,考試時短時間內很難達到,但至少作者的感情基調應把握準確。這樣才能保證正確的方向。

吳菁霞(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生,江西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語文是最依賴基礎與積累的科目,要想在短期內獲得提高,委實不容易。我從小愛讀書,自認語文的基礎還好,但是,我的文字功底卻並未長於他人。而且,對於語文中的閱讀題,因其千變萬化,亦難以做到次次高分。針對於此,我要求自己將第一冊到第六冊語文課本上出現的所有生字與自己念不準或概念有模糊的字、詞全部抄錄在語文筆記本上,並給每個字註上音,加上釋義。這個工作看似繁重,但一旦做成,即收益甚多。不僅得於高考,也令自己的語言表達,閱讀理解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做這個工作你沒有必要一次完成。一天完成一課到三課,效率就已經相當高了。一定要記住:不能急於求成。循序漸進,由少到多,效果自然會顯露出來。對於閱讀題的訓練亦是如此。不妨訂一份《中學生閱讀高中版》或《語文報》。這兩份刊物上都有水平很高的閱讀題目。那時候,我要求自己每天一定要抽出時間做一篇文言文閱讀、一篇現代文閱讀,並且在做過之後,要求自己認真思索爲什麼對,爲什麼不對,以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斷、綜合的能力。

我想一定有同學會問,那麼語言的重頭大戲--作文,該怎麼辦呢?好,我首先問你,字詞關過了嗎?句子、詞法掌握的怎麼樣了?如果你告訴我這一切都不在話下,只是作文依然寫不精彩。那麼,我想告訴你,問題不在於你有多勤奮,而在於你讓太多的學習與題目佔據了你的時間,使得你頭腦的想象力枯竭,敏銳度降低,更使你的閱讀量大爲減少!這可不行。我的原則是,不管有多忙多累,也要抽出時間來閱讀一些優秀的課外書。你可以選擇臨睡前的那15分鐘,也可以空出整個星期六的夜晚用來讀書。在高三短短的一年中,強調靠“寫”來提高寫作水平,我認爲實在不合實際。要想用最短的時間得到最好的效果,我認爲還得依靠閱讀。我記得,毛姆的《刀鋒》,尼采的《悲劇的誕生》等好書我都是在那時讀完的,獲益很大。

李宏霞(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生,黑龍江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語文是文史類考生最基礎的課程,語文複習的任務量很重,包括字、詞、句式、語法、閱讀(包括現代文和文言文閱讀)和寫作,而寫作則是前幾項要求的綜合體現,可謂是重中之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關鍵在於平時的基礎,技巧性很小,而在此基礎之上的寫作能力則完全有可能透過適當的引導和培訓在短期內達到一個質的飛躍,因爲生活中離不開語言的運用,而寫作正是把生活語言系統化、目標化,再現於我們的文章之中來表達一定的思想內蘊。

首先,我們要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正確的評估。高中學生的理論思維得到了發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理解力和辯證思維的能力有所提高,因此我們完全有能力寫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認識到這 ,我們就能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了。在建立自信的基礎上,我着重從三個環節來提高寫作能力。

觀察積累。觀察是作文的前提,掌握了觀察的本領,猶如挖掘到寫作的源頭。首先要把觀察的大門敞開,讓外界的資訊源源不斷地輸入大腦,積累感性材料。我每天堅持看新聞聯播,瞭解國家大事,特別是焦點訪談中的內容常常成爲我的作文中的時事熱點。高三的時間有限,不能閱讀大量的書刊報紙,而年齡小又束縛了我們的個人閱歷,所以我另尋佳徑,從範文中汲取養料。範文是文章典範,我們可以從中借鑑到恰當合理運用材料的方法。同時可以學習它的觀點、語言、技巧,並結合自己所學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透過仿寫,掌握有關寫作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知識轉化爲技能。

審題立意。審題是分析題目詞語的含義,中心詞與修飾詞之間的關係,副標題的限制作用。關鍵是要把握題旨,以明確選材範圍、結構和體裁等。

審題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寫作內容,二是寫作重點,三是確定文體。我進行此項練習時,最有成效的是比較法,用幾個題目進行比較。

立意是確立中心和主題,圍繞中心選取材料。我督促自己做到“意在筆先”,“胸有成竹”,只有這樣材料的選拔,結構的安排,語言的運用纔有的放矢。同時要隨時注意引導、啓發、鼓勵自己透過多向思維、求異思維來拓展思路,從一個問題,一個材料的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思考,然後從諸多角度比較中找出自己感悟最深,最能發揮自己特長的角度去寫。例如《苦與樂》、《順境與逆境》等一類命題,一般的思路是從兩方面辯證地來分析論證,但如果能從多角度、多方面來求結論,從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來思考,思路就會開闊得多。

佈局謀篇。就議論文而言,佈局謀篇的過程,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自我訓練時要堅持編擬提綱,我始終認爲提綱是文章的藍圖,是對文章的結構佈局,段落層次的總設計。編寫提綱實際上是進一步深化構思的過程,使之條理化。如果寫完後的文章,抽去內容而“骨架”仍像你構思時一樣有立體感的話,就達到了此次訓練的目標。

“作文後記”這是三大環節之後的小總結,對於鞏固練習成果很有實效。每次“後記”只談一、二個問題,篇幅不必太長,一定要有側重點,記錄自己的寫作意圖,總結自己在立意選材,謀篇佈局、語言表達方面的獨特體會,也可對自己的作文全面綜合評價,重點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鞏固寫作練習效果的另一有效方法是“一題多做”、“一題多練”。

趙瑩(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專業學生,浙江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語文作爲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有的特點。但是高考各科思路相通,在語文複習上的方法,很多也同樣適用於其他學科。

要想在語文高考中取得成功,首先必須對語文高考的內容與特點有全面、深入、透徹的瞭解。近幾年來高考語文的內容與特點相對穩定,沒有很大的變化,找出歷年高考語文試卷看一看是很有用處的。高考語文的內容總的說來可分爲基礎知識、閱讀和作文三部分。複習時要注意分別對待,以便各個擊破。而語文高考的特點是覆蓋面廣,知識點多而細,立足課本,着眼課外,題型靈活多變,重在考查考生的能力。這些特點決定了語文複習歸根到底是重在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

基礎知識面廣點多,頭緒繁雜,如處理不當,則似捕風捉影,徒勞無功。拼音、詞彙等小題雖不復雜,得分卻也不易。除了對課文中出現過的拼音詞彙、課本後面的詞語表熟知以外,最好在平時準備一個專門的筆記本,一遇到陌生的或心存疑問的字詞就立刻弄清並記下來,只要平時做一個“有心人”,到考前複習時拿出來翻一翻便受益無窮。近年高考,嚴肅正規的語法、修辭格等趨於淡化,相反更注重詞的靈活運用,如詞意相近的詞語替換對句子含義的影響。準確靈活地運用好詞語,關鍵還得靠語感,而語感是平時慢慢培養出來的。最好養成這樣的習慣,在讀任何佳作時都能留心對其語言的運用反覆斟酌,久之則必能深知其中奧妙。文學常識的考查最能反映考生的知識豐富程度,僅僅背熟課本中的作家作品、文化常識顯然是不夠的,對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的中國文化增加接觸、加深瞭解,是完全必要的。

閱讀(包括現代文與文言文閱讀)一般都來自課外,重點考查的是理解與分析能力,而不是記憶能力,這就要求考生不能侷限於課本,而應向課外發展。但這並不意味着課文可以不受重視,我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可以學到理解文章、分析文章的方法,這些方法對我們理解與分析從未見過的陌生文章大有裨益。閱讀必須做到“廣而深”,“廣”是閱讀範圍廣,讀書最好能“雜”一些,各種類型、體裁、風格的作品都要接觸一些;“深”是要挖掘深意,讀到精彩處便細細品味,力圖運用課內學過的方法來理解、分析。

作文是語文高考的重頭戲,可以說作文的成敗關係着語文乃至整個高考的成敗。每年的作文題都推陳出新,變化莫測,令考生難以把握。其實,高考作文臨場發揮固然重要,但最終的決定因素依然是平日的作文功底。最好的方法是“以不變應萬變”,紮紮實實打好功底,胸中有丘壑,拿到題目自然胸有成竹,揮灑自如。我認爲我高中的作文訓練方法非常值得一提。老師要求我們每週寫一篇練筆,內容、體裁、字數都有嚴格限制,在老師指導下完成。這種自由練筆與規定作文相結合的作文訓練方式使我們大家都受益匪淺。每次練筆以後,都能選出其中最佳的幾篇典範作文,有心的同學便與之進行比較並吸取其優點。好的作文是“形”與“質”的結合,“形”是指文筆結構等,而“質”是指立意思想等,近年來高考作文對“質”的要求與高中政治課的哲學、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等息息相關。平日裏經常閱讀《中國青年報》、《新民晚報》、《讀者》等優秀報刊、雜誌的考生,其作文的思想性、時代性往往要更勝一籌。

離高考還有一兩個月,便進入“衝刺階段”。雖然語文複習重在平時,臨考的短暫突擊,很難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但是“衝刺”衝得好,可以使語文整體水平上一個臺階。這時不能再沉迷於題海之中,不能再抓住瑣碎的東西不放,最重要的是把所學知識系統化,把課本、筆記、做過的試卷和各種複習資料看一遍,在腦子裏把所學知識整理一遍,使這些知識互相聯繫溝通,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網絡。同時可以着手把《考試說明》中的每個考點“過”一遍,一面複習一面完成相應的練習,找出自己的差距。這時不能一味中搞自己的一套,要跟着老師複習的進度走。總複習課一般都列出一些專題,每堂課兩個專題,這是對這些專題的高度提煉與總結,應該用心接受。有些同學面對數不清的複習資料手足無措,無從下手,我認爲對複習資料不必過於依賴與拘泥,儘可靈活運用,吃透其中最精闢部分。這一兩個月中可以做些模擬試卷,量不必多,十套就足夠了,但一定要高質量。歷年的高考試卷也是極好的模擬卷,最好是在規定時間內,像對待高考一樣認真完成,既能訓練答題速度,又能鍛鍊迎考的心理素質,還能透過做題發現不足之處並及時彌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可能的話,把自己初中、高中的作文都看一遍,並針對當前社會熱點,精讀各類範文各十篇。因時間所迫,進行整篇作文的練習已來不及,可以只在腦中想一想立意、框架或列出提綱。所有應完成的都應該在這段日子裏完成。

到了高考前夕,應該告訴自己大局已定,不如靜下心來,使自己進入一種平和、寧靜、安詳的氣氛。我個人認爲,最佳的應試狀態就是平靜、安詳、從容不迫。高考從很大程度上說,不僅是知識能力的較量,更是心理素質的較量,因此考前看看電視、聽聽新聞、翻翻報紙,也許會取得比熬夜複習更好的效果。

許雪瓊(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生,汕頭市文科高考狀元):

上中學以後,科目繁多,但語文一直是我最少擔心,也成績最好的科目。我想這得益於小學開始嚴格的學習與訓練打下的基礎。語文最重日積月累,這已是人所共知。小到字、詞,甚至拼音標點,大到作文,無不是點點滴滴積聚而成。因爲對語文一向興趣很濃,所以每節課都聽得投入,也很有收穫。課餘時間只要每天花上十幾分鍾把當天內容看一遍就夠了。其實語文的學習最自然輕鬆。平時甚至是在看電視,聽廣播的時候, 以積累語文知識。處處留心,則會常有收穫。

課內的學習之外,還應在課外多看書。我最喜歡的是學到哪一篇課文,便找來與此有關的一點書來看。譬如學到蘇軾的詩詞,便找了蘇軾的赤壁賦諸文,甚至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或有關宋朝的書來看。這樣對課文了解更深入,對作者也有了較深的感覺。因此也增加了文史知識,做起來也不難。而高中課餘時間多,也開始有自己的看法,是大看課外書的好時光,不可錯過。因爲對文學藝術的愛好,使我課餘大半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看書,從中國古代詩詞曲賦到西洋名著,只要心有所動,便沉緬其中。即使不求甚解,也是很好的享受,充實了高中生活。因爲讀的多是文學作品,所以培養了對語文的語感,對於作文,更是大有裨益。

語文的複習我花的時間可能是各科最少的。平時上課跟上老師步子,又抓緊時間,攻弱補缺。課餘早上的時候看課本,大概七八個星期,便把十二冊書翻了一遍,然後再細看重要篇目與文段。晚上的複習時間,主要是跟着老師做專題複習、練習,兩三天一次,時間一小時左右。複習別的科目累了的時候,便拿起名句看一下,或記認幾個生疏的字詞,或做一些基礎的練習。這樣語文的複習穿插於其它科目之間,節省了時間,效果也頗佳。

課本之外的參考資料,我用的是《語文報》和廣東的《語文月刊》。《語文月刊》相伴中學六年,每期必看,而《語文報》則是高三才開始看的。這兩份報刊內容豐富生動,又容易接受,資訊性也很強,對高考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利用學習的邊角時間,看看這兩份書報,既增長了知識又怡情悅性,使我對語文的感情越來越深。

能學還必須會考。有平時的積累墊底,語文的考試總是比較輕鬆。最重要的'是謹慎小心。做前邊的選擇題時更應如此。一看到試卷,便馬上進入角色,認真看題,選擇時多考慮課本與此有關內容,仔細揣摩,一下求索,再確認答案。遇到棘手問題,也應冷靜,多從不同角度考慮,甚至猜測,到了最後,即使不懂,也決不留白。第二卷的現代文閱讀,是容易失分的地方。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是平時多讀、讀透。而在考試時,首先應通讀全文,再帶着問題細讀,回答問題時時時扣緊材料。解題還應高屋建瓴,從全文角度考慮,注意上下文語境,而不能斷章取義。回答填空題,則應牢記從材料中找答案,切忌臆測拼湊。

作文是語文考試中的重頭戲。作文當然更與平時的積累有關。平時應多閱讀,多練筆。看書看報時應注意積累材料,諸如事例,名言警句,應作摘抄,優秀作文選也應多看。每次考試前把積累的材料瀏覽一遍,說不定可以幫上大忙。考試最怕作文跑題,所以應多練習。我覺得可以由老師或自己選一些作文題,每題用十幾分鐘的時間研究材料,立意,再寫出佈局謀篇的簡單思路,請教老師,高考的作文多爲議論文,考試時留給作文的時間通常是一個小時,研究材料,選找切入點,再立意,粗寫提綱,打腹稿,大概要花一半時間,因爲胸有成竹,所以用半小時的時間把文章寫出來也有寬餘。作文準確切入是關鍵一步,此外語言立意力求新穎,但如果沒有把握,寧可用陳舊觀點,也最好不要冒險。

1996年的語文考試,答起前面的題來都很順手,現代文閱讀是關於音樂的,做得小心翼翼。後邊看到作文題是關於兩幅漫畫時,便愣在那裏,不知從何入手。幸好在冷汗冒出之前,還是冷靜下來,細看題目要求,靜思以前涉獵的一些美術知識,擬了提綱,纔有條不紊地作了起來,總算有驚無險。考完試後心裏也忐忑不安,但又覺得自己做了努力,結果如何也只能接受,便不再想了。分數出來後回想當時情形,才體會到老師講的“大語文”的含義,語文也包含了文藝甚至更多的內容,所以文化知識的積累很重要。其次考試應有應變能力,膽大心細,還要有對自己的信心。

楊臨明(北京大學資訊管理系學生,畢業於安徽省樅陽中學):

語文,每個人從小就經常接觸,但這門學科面很廣,知識點多,掌握起來難度相對要大些,但也不能因此產生畏難情緒,學習中最怕的便是畏難情緒。那麼,語文該怎樣學呢?就我個人來看,首先得培養濃厚的興趣,要有鑽研精神。語文我把它分爲三大板塊:現代漢語知識、文言文知識、寫作。學習現代漢語知識,應從知識點上把握。漢字的拼音、書寫知識非一日之功,複習起來效果也不甚明顯,故不宜花過多時間而擠佔了學習重點知識的時間。對於成語的掌握,我認爲最好能將那些平時容易寫錯和望文生義的成語收集起來,記在一個小冊子上,隨時翻翻,增加印象,久而久之,就會熟練掌握,總之,學好語文,必須培養出自己的語感。語感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識流,它的養成必須建立在平時的較多接觸和應用語文上,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有了語感,在做關於詞序、句序和段序之類問題時,常常得心應手。文言文的學習由於缺少必要的語言環境,在具體掌握中有一定難度,但同時也應看出,高中階段對文言文的要求不是很高,重在掌握重要的實詞、虛詞、固定句式、詞類活用和對文章總體的把握和綜合分析上。學習文言文,應該有的放矢,不能隨手拈來,那樣只會徒勞無功。對於課本上的講讀課文一定要十分熟悉乃至背誦,以建立必要的文言文基礎,另外,順便提一下名句,這些名句應該十分熟悉,在高考中絕對不能丟分。寫作又是建立在前兩者之上的,尤其是前者,後者只是爲寫作提供一些古代素材,地位要次一點。高考中的寫作一般分爲大小兩個作文。小作文只要按照具體要求去做是不會丟什麼分的,難度要小得多。至於大作文就是很重要的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令閱卷老師讚賞的優秀作文呢?首先,擺正好文風,高考作文切忌浮華,堆砌華麗詞藻、賣弄文采,高考作文應寫得平實親切,那樣閱卷老師纔會樂意看下去,給出滿意的評分。作文是必須嚴格審題的,這是基礎。然後在稿紙上粗略勾勒出文章結構及所選素材,這佈局謀篇的階段很重要,是成敗關鍵之所在,在具體寫作過程中,仔細潤色(不是堆砌詞藻)便構成一篇作文。卷面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乾淨利落,給閱(覽)卷老師以清爽的感覺,纔有很好的印象分,這可能也是高考拿作文高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李勁穎(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生物技術系學生,畢業於遼寧省實驗中學):

我始終堅定不移地認爲:付出總有收穫。但有時卻也着實心寒過。記得高一高二時,語文成績一直不很高,但我知足。因爲我知道自己和語文既無緣份也沒感情,更不肯對之花費時間。面對考分,我時常自我安慰道:“文字遊戲,不懂也罷。”可是到了高三,一切藉口都是多餘的,你不能選擇只能面對。於是我只好使出全身解數,拼命地向語文獻殷勤。

也許是疏遠得太久,語文擺出一副冷漠高傲的態度,把一大堆字詞堵在我面前,讓我經常是碰一鼻子灰。面對厚厚的詞典,灰心難免。可轉念又一想,字詞是高考的第一道關,如果遇上麻煩,將會信心大挫,如何進行以下的考試呢。於是決心還是硬着頭皮攻下這道關。雖說字詞浩如煙海,但常考常用的也有一定範圍,我圍繞着幾本精選的參考書,分批解決。但這還不夠,語文需要日積月累。於是我找了一個本子,把平時做題時弄錯的字詞記載其上,還標明容易弄錯的音、形、義。不久,就寫了滿滿一本,時常閱之,着實受益匪淺,字詞題的正確率越來越高了,語文小姐也終於開始露笑臉了。

開了個好頭,以後的事情就好辦了。我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攻克幾本參考書,逐步解決修辭、標點、閱讀等問題;又堅持每天做幾套模擬題,以便把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當然時間問題也是存在的。我貫徹的是“適當偏科”原則,在語文上花費時間比在數理上的多,而且這在理科學生中也是少見的。許多同學和老師很不理解。但是,我始終認爲學習應是由自己安排的。老師自有老師的計劃,同學也有同學的計劃,但都不能影響我的計劃。各科安排時間的長短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仔細考慮過的。(當然,這也並不意味着對理科的忽視,只是每天安排在其上的時間較少,也是必須每天加以複習的。)於是我始終堅貞不渝地獻身於語文。

時間慢慢流逝,我終於掌握了疏遠已久的語文知識,模擬題也做了百餘套。我捧着自己的勞動成果,期冀着品嚐勝利的果實。然而現實遠比理想殘酷得多。幾次模擬考試下來,成績並不令人滿意,雖然比以前有進步,卻抵不上我付出的汗水。我看着那些平日並不傾心於語文的人卻拿了我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分,第一次有了種被欺騙的感覺,一顆火熱的心被扔到了冷水裏。“那麼辛苦幹什麼?語文這東西全靠蒙。看我,分多高!……”那得意洋洋的聲音像一根長針刺痛我的心。深夜時,我目視黑暗,不住地問自己:“我真的錯了?付出真的並不等於收穫?……”堅強的心會受到懷疑的蹂躪卻不會被捍碎,我又重新找回了信心:畢竟還沒到高考,最後的勝負還沒有決定;既然付出就不會後悔,畢竟還沒有失敗。幾天後,我又重整旗鼓,繼續至死不悔地學習語文。最後的高考是令我欣慰的,我得了令人滿意的分數。不過我倒常常想,如果我的付出早一些開始,高三豈不是會輕鬆些?如果我沒有那麼好的數理基礎,還敢那麼坦然的“適當偏科”嗎?如果今天讓我重新來過的話,我是不會讓自己那麼倉促的。

吳子云(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免試推薦入清華大學):

語文一向是我最頭痛的,我清楚地記得高一時第一次接觸到高考試卷時,差點嚇傻了。確實,這門的考試考題靈活。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對文學素質和文字能力的考查很深入。這對整天埋頭於數理化題海的我們確實是個挑戰。因爲我是海南學生,由於地域關係,漢字讀音成了我比較頭痛的一關卡。從高一起,我就很注意收集易讀錯的字、多音多義字等。只要平時閱讀碰到讀音不是很明確的字或者不懂意義的詞語、成語,就一定要查字典,查出個究竟來,然後記到一個小本上。久而久之,高三複習時,對漢語的音、形、義的複習任務輕了很多,而那些平時的積累也成了絕好的複習材料。關於詩詞背誦,高考中分佔得不多,但這是“死題”,在“分分計較”的高考中,就顯得很重要了,浩瀚詩海,從何背起?答曰:《唐詩》、《宋詞》的精選本,在寒暑假期間甚至睡覺前的時間都可以利用。劃出其中的佳句,摘抄到小本上,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陶冶了文學情操。高考壓力造成的應試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沉重普遍無法擴大知識面,提高文學素養以及其他通才素質。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在夾縫中求發展--把平時看的消遣性質的小說、雜誌換成文學名著吧(哪怕是快餐性質的縮寫本也好),那其實別有一番滋味。還有,平時看報紙要對評論時事的文章多加註意,其筆法往往能對平時的議論文寫作提供啓示。話題帶到這兒,自然要講講高考中的“大頭”--作文了,作文科分的高低往往決定整個卷面得分的高低。我覺得議論文對我來說,是較容易的,爲什麼呢?首先,我上政治課從來不走神,大家別笑--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啊?其實,高中開設的政治課教授了許許多多的辯證的思想方法和理論,一篇好的議論文,必須或多或少的用到它們,纔可能把論點闡述得讓人心服口服,光是堆砌例子和擡出“馬克思曾經說過”是不可能達到這種效果的。第二,平時注意收集論據,分門別類。現在有許多“論據寶典”之類的書,買一本來,一來可分析論據中包含着何觀點,培養提取論點的能力;二來多記些論據,一舉兩得。我覺得語文這科最看重平時功夫,臨時抱佛腳似乎沒多大用處。

田蕾(清華大學建築系學生,河北省忻州地區高考理科狀元):

我想對絕大多數同學而言,語文的複習是最最“雲山霧罩”的了,常常不知從何下手。首先找到好的複習資料是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這種資料最好由老師提供,質量要高。可以把這本複習資料作爲自己複習的綱。語文複習分爲幾大板塊,其中有幾部分的分是可以透過努力穩穩地抓在自己手裏的。如字詞部分,我自己的感覺是高考幾個月對字詞的複習,使我終生都受用不盡。我們有一位十分優秀的師哥,曾在高中三年裏堅持看完了一本《現代漢語詞典》。我曾在高三時效仿過他,但因爲自己開始得晚,所以沒能看完,這是一項艱難的工作,但我覺得,它不僅培養了我的恆心、毅力,而且我在其中找到了樂趣,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我從中第一次知道了拜火教,知道什麼叫陽春白雪,什麼叫下里巴人,所以,如果你還是一名高一的學生,不妨從現在起買一本最新版本的《現代漢語詞典》,每天翻看幾頁,三年下來,頭腦裏裝的東西,就不僅僅能經受“高考”這塊試金石考驗了,在你的一生中,你都會受益無窮的。其次文言文的分還是比較好拿的。因爲文言文的字詞一般都有固定的較爲權威的解釋,句式等都有其較爲穩定的格式,所以不像現代文有時表現得那樣“捉摸不定”。多做些有關的題目,將文言知識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最終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最後還想談談作文。高考作文常選用議論文作爲考察文體。命題者不僅想從文章中看到考生的文筆如何,還想透過文章看到考生是否能對各類事物作出自己獨特的合理的反應,是否有足夠的論據來支援自己的觀點,所以,在寫文章時,首先要認真審清題目,給自己概括出一個符合命題人命題意圖的中心論點,在文章中適時地清楚地表達出來。這一點,臨場發揮所佔的比重較爲大些,但是能否提出得力的論據來支援論點就全看平時的積累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是不可取的。應經常地看看報紙、看看新聞,瞭解一下學校以外、家庭以外,還有些什麼,這個社會在悄悄發生着哪些變化,這既可作爲自己平時的消遣,也爲高考作文積累了寶貴的素材,這方面,男生往往要比女生做得好些。最後強調一點就是高考答卷時要注意自己的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晰,評卷老師的印象分也是很重要的喔!

於洪淼(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生,河北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先談一下中國源遠流長的語文吧。總的來說,我答語文選擇題,是非常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的。語言很大程度依賴於語感,或許會有一些這樣的經歷,你一看題,第一感覺是選擇A,但再仔細琢磨,卻發現B、C、D不同程度上也可以,那聯繫語境來說,可能A纔是最恰當的一個。當然這並不包括看錯題目疏忽大意之過。而現代文閱讀則需細細品味,甚至如牛一樣反芻,字詞放在句中看,句子依靠段落看,段落則離不開整篇文章了。這幾年作文多寫議論文,我的應付方法是先提煉出兩三個或更多的中心論點,擇優、穎者,然後以它爲中心輻身狀的四散尋找分論點,多問些爲什麼?怎麼樣?所以我的作文結構大多是總分式扣並列式的。對中心思想的提煉,有絕招如下:可以從不同的人物上發表評論,可以選擇人物的話中比較深刻的一句評論,還可以從某件事一分爲二的評論,從反面立意等。作文還有一招:即多閱讀一些範文。模仿是個有效的方法。至於對開頭的一二題,我稱呼它爲“下筆威”,內容可真不少,往往考前準備了一大套,卻還會碰上稀裏糊塗的字、詞、音,真讓我覺得得不償失,所以後來我就不是特別重視。

韓西(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學生,四川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語文由於內容多而雜,複習時可首先進行分類,然後一部分一部分地突破。例如可先複習語音、字形、語義類。這一類內容很多,但都是些記憶的東西,因而只要多花點時間,記住某些典型的、常考的、易錯的詞和短語也不太難;然後可複習語法類,繼而提高閱讀能力(包括現代文和文言文)和寫作能力(包括應用文)等等。由於語文能力很難在一年半載內有突飛猛進的提高,因而複習時我們應該在提高較快的部分多下功夫。例如字詞的記憶、文學常識的記憶,都是在短期內複習的重點。文言文中由於很多詞和短語的用法比較固定,句式也有一定規律,因而只要我們多記一些文言實詞、虛詞,掌握一些常用的句式,我們的古文閱讀能力也能很快提高。總之,語文的複習應突出重點,爭取分數能有所提高。

朱林(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學生,安徽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學語文同學英語一樣,作爲一種語言,講求的是積累。由於種種原因,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在語文上花過多的時間。因此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的時間則顯得十分重要,書本上的知識點能掌握的就在課堂上記住,若有閒餘時間,你還可自由安排。作文的練習也是如此,既然沒有更多的時間分配給它,那麼就認真對待老師佈置的訓練題,掌握每種文體的一般寫作技巧;然後可以根據試卷結構,系統地作拼音、標點、字、詞、句、名言詩句、文化常識、閱讀理解、大小作文的單項練習及複習。一股腦地做題並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是在做題後有總結,可以將自己的錯誤,或是僥倖做對但不能保證下次還能做對的題專門記錄在一個小本上,這對於一些小知識點尤其有效。

陳若英(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生,貴州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對語文的複習與英語有許多相通之處,都需要在閱讀、練習中多思考,培養出良好的語感。“跟着感覺走”不可不被視爲一個有效的途徑。在語文考試中所佔比例較大的作文往往對這門成績的高低起決定性作用。最易得分的兩大因素便是觀點新和論證的邏輯性、合理性。這就要求我們在複習中大膽地想,發揮大腦的想象力和發散性的思維能力,使自己的觀點能與衆不同。發現了新觀點,最好立即對之進行論證,用提綱的方式勾勒出結構、論證的順序。“三段論”的結構簡單、清晰,若能使論點突出,行文流暢,便很容易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爲了捕捉思想中的這些火花,我們在平時就要隨時記錄、隨時論證,做到胸有成竹,在考試中才會有不會枯竭的素材。爲節約時間,複習時應多打提綱,少寫完整的作文,做到事半功倍。同時,這種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又會使我們在歷史、政治的問題時更具優勢。

秦珏(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生,貴州省高考文科第四名):

語文,可以說是最難考也最好考的一科,平時不理會它,也能才及格;平時下很大功夫,在考場上也未必能取得高分,不像英語、數學,考分是相對穩定的。因此,我建議不要放過多時間在語文上,不必去做大量的課外模擬題,只需做到兩點即可:一、跟着老師走,課堂上所做的那幾套模擬題加上老師補充的詩詞、文學常識知識足矣,千萬別花時間再自己找題來做(找來的題對着答案看看即可);二、在緊張的間歇,看一會兒報刊、雜誌,背一些詩詞、古文,且作休息。記得我高三時,就堅持看《語文報》、《讀者》、《青年文摘》等,因爲語文作爲一門語言,正是靠在長期大量閱讀中有意無意吸取的養分從而形成的語感來逐漸提高的,高考的緊迫不允許我們再讀厚本的課外讀物,但我們也不能因此一頭扎入試卷中,再不理課外文章。《讀者》等雜誌可算作通俗刊物中的精品,其中不乏短而妙的文章,堅持看看,對你會有好處。記得我當時模擬考中,就有一篇現代文閱讀--《戲如人生》就是從《讀者》上摘錄下來的。

呂雪梅(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生,四川省高考文科第五名):

對於語文,上了高中的人都感到頗爲棘手,似乎考試的和課堂上所學的東西全然不是一回事兒似的。上課覺得無甚收穫,可聽可不聽,但一經考試又覺得處處是漏洞,複習也不知從何做起。因而從高二起我就堅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積累,二是課外閱讀。積累主要是針對基礎知識而言,例如生僻的字、詞、讀音,不熟的成語都一一抄記下來,其中有從課本上看到的,也有在報刊雜誌中遇到的。我還曾計劃將小字典和成語字典拿來翻一遍,可惜時間不夠,未能實施,否則一定獲益不淺。我還將名人名言、有哲理的話、詩詞妙語積累起來,這些都是寫作文的好材料。當時我們班在教室後的黑板上開闢了一塊園地,輪流由每個同學在上面寫一些詩詞警句,供大家在課間、休息時瀏覽學習。還有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詞性的活用變化,我也按類分別進行了整理。我藉助《中學生文言文字典》,裏面的例句都來自課本,我查一個字的一個意項,就能順帶將其餘意項也複習一遍。這些整理出來的東西,包括歷史、政治中查出的闕漏,如果抄到專門的筆記本上,反而沒有時間看,我一般都將其寫在書皮上、扉頁上,筆記本的封面或扉頁,也將自己頭腦中隨時一閃而過的問題記下,這樣隨時都可以看到,隨時都將它們溫習一遍。也許就在老師轉身寫黑板的一剎那,我都能記住一個生字的兩個讀音。課外閱讀主要是利用週日和假期進行的。我從各種報刊雜誌上獲取了大量資訊,這都是寫文章的好素材。我還將一些短小精悍的時文、一些資料作了剪報,以備以後查找。我還看了一些小說如《紅樓夢》、《穆斯林的葬禮》等。我尤其愛讀的是《古文觀止》,從中我感到了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從中我學到了如何使文字具有表現力。我還堅持長期背誦詩詞,這些都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一次讀的雖不多,但集腋成裘,只要堅持,就有收穫。當然,大量閱讀必須建立在時間充分允許的情況下,如果時間是有限緊迫的,那麼就應當考慮投入到能帶來更多收益的地方,這也與個人興趣有一定關係。

黃澍捷(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陝西省高考第十名):

衆所周知,語文水平非一朝一夕或短期內就能得到提高的,靠的是長期的積累和廣泛的接觸。但是對於時間有限且在高考這種特殊的情況下的高三學生來說,不可能博覽羣書和對各方面全面“進攻”,只能有針對性地重點學習和複習。在這一點上,我深有體會;第一年複習語文,“鬍子眉毛一把抓”,不分輕重,複習相當盲目,結果語文成績考得極不理想;而今年,我改變了複習“戰略”,針對性強,重點突出,語文成績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很多人“刮目相看”。

在高考語文題中,語音、字詞、修辭和名句填空這幾方面的內容所佔的分數並不多,因此我沒有特意留出時間去複習,只是在平時的學習和練習中多加註意,而且大多是針對初中高中的課本中涉及的學習罷了。我主攻的目標是古文閱讀能力、現代文閱讀能力以及作文水平的提高,因爲這三方面的分數約佔整個卷面分數的70%。古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多看、多背和多讀,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多看,主要是多看課本中所選的名篇。我就根據老師的建議選了十篇反覆多次地加以重點複習,即:《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師說》、《屈原列傳》、《石鐘山記》、《過秦論》、《六國論》、《赤壁之戰》、《〈指南錄〉後序》。多背,就是不僅要把課本中要求背誦的課文背得爛熟,還要儘可能地多背未選入課本的精典文章。多讀,這一點最爲大多數同學所不注意。這一年的複習,我都十分重視這一點,每天留出約20分鐘去朗讀古文,不僅幫助了我加強對古文斷句的語感,而且還增強了對古文的理解力。除此之外,我還儘量多記古文常識,這對我的寫作也是有助的。

現代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側重點不同於古文,主要側重於對文章層次的劃分和對文章段落或全文主旨的高度準確概括這兩方面能力的提高,而這兩方面能力的提高,除了要將學過的課文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還要大量地做些理論性抽象性較強的諸如文藝評論、科普文章和說明性文章的練習。大量地做這些文章的練習,能夠提高我們的高度概括能力和分析文章結構能力。正是做了很多這樣的練習,我才能取得語文考試的成功。

至於寫作能力的提高,方法簡單卻需要恆心,不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寫作能力的提高首先是多練。平時看到某一事物,哪怕是一朵花、一棵草,或遇見或聽說某一件事,哪怕是司空見慣、不足爲奇,只要有所感觸,不妨提筆寫出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只要寫了,就有提高,好壞長短無所謂,即使寫得令自己不滿意,大可將它丟進垃圾筒,不去理會;進行寫作練習,尤其是給材料作文,最重要的是審題準確。以前我常以自己的認識去寫作,但這是錯誤的,而應去理解揣摩出題人的用意,根據所給的材料進行寫作。審題不準,一切都無從談起,文章寫得即使漂亮,很有文采,也不會得到好分數。1995年高考作文題《鳥的評說》,寓意淺顯易懂,可我卻未仔細審題,輕率地下筆,結果跑題,而今年,我特意留出十分鐘去細心審題,緊扣要求,終於一舉成功。因此說,審題正確,就成功了一半。至於文章寫得是否有文采,是由長年的練習和個人的悟性決定的,我們不必太在意。另外,經常從各種報紙上看漫畫,去細心體會漫畫的含義,不失爲提高準確把握作文題意能力的一條捷徑。不妨試試!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