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談談散文(網友來稿)

孟意斯  

談談散文(網友來稿)

  這裏說的散文,是狹義的散文,一般稱作抒情散文;五四時期,曾有“美文”“小品文”和“隨筆”之稱;當代又有人稱之爲“藝術散文”。

    散文,是一種描寫見聞、表達感悟的自由靈活的文學樣式。描寫見聞、表達感悟,是就散文的內容而言;

    自由靈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我們欣賞散文,既要細心領會作者對於自然和人生的描述與感悟,又要認真品評作者表達這種感悟所用的形式。

    先說內容。作者不論是述說人生,還是描寫自然,不論是說“自家事”,還是說“人家事”,無不從自我感悟出發。這種感悟,既是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特殊美質的發現,也是作者感情激盪、神思飛揚的心靈體驗過程。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感情、意味情趣的本源。

    這種感悟的特點,首先是它體現着作者的個性。也就是說,作者披襟剖心,真誠道白,讓讀者從文中見出作者本人的經歷、個性、趣味、愛好、志向、學識、修養……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描寫了濟南暖冬日照下的地形地勢、積雪的山、清明的水……作者是“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他傳達給我們的是一個“外來人”“客居者”新鮮、獨特、豐富的感受(或許這種感受是濟南本地人習以爲常的,以至於感受力“鈍化”了)。

    其次,作者的感悟包含或暗示着時代和社會的影響。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來源於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的體驗。因此,作者的感悟要保持個體的真實性,又不陷於個人心靈的“狹隘”圈子,而尋求與讀者心靈的直接、廣泛的溝通,以期獲得讀者的共鳴。如魯迅的《藤野先生》,描寫作者一生中最難忘懷的一段生活,表現一個普通的日本教師對中國留學生的關愛,也寫出了作者當時經歷的一次重大的思想轉折。讀者既能讀出作者的愛國情懷以及對異邦師長的深情,也能看到中國人作爲弱國子民備受異族人的欺侮的悲慘現實。

    再說形式。散文通常寫自然風物、社會風雲的一角,寫名士凡人的一些片段事蹟,抒寫一縷情思,傳達某種趣味。有人說散文姓“散”,“散”就是散淡散漫、自由靈活。這種自由靈活,表現爲在服從內容需要的前提下,寫法不拘一格,任意起止,“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蘇軾)。我們讀過魯迅、朱自清、冰心的散文,它們無一不是精思巧構、自然順暢而又奇妙獨異之作。因爲作者對所寫材料十分熟悉,胸有成竹,能夠爲散文設計出最佳的結構藍圖,同時又具有嫺熟的表現技巧,能輕鬆自如地使那結構藍圖得以實現。

    如細緻探究,具體情況又各顯不同。就結構而言,千變萬化,文無定法。有的比較講究章法,精心佈局,形式顯得縝密、謹嚴,讀者很容易掌握其脈絡、層次,如朱自清的.《春》;有的只是圍繞一箇中心,牽住一條線索組織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較鬆散、自由,但脈絡、層次也清晰可辨,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還有的只是抒寫一種心境或情緒,錯綜變化,全憑主觀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在形式上顯得更加隨意,似乎無跡可求,如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

    就筆法而言,細小處落筆,詩意盎然。散文作家的筆墨,總是在對人物事件的細微處、局部的精描細繪處見出精彩的。如朱自清的《背影》抓住父親背影這一細節大做文章,對父親過鐵道、上下月臺買橘子的情景不厭其煩地寫來。正因爲有這樣的精描細繪,後面的“我的眼淚又來了”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這樣的抒情語句纔有出處,才落到實處。又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寫景抒懷,其中對“像一條瀑布”的“一片輝煌的淡紫色”藤蘿景況描寫細緻生動,淋漓盡致,佔據了大量篇幅,分外引人注目。這些描寫是抒情的起點或依託,是情思遐想得以飛動飄揚的緣由,是作者由小見大、悟出“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一深刻哲理的基礎。有人說“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詩”,這詩意就從這種精描細繪中來。

    就語言而言,散中見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語言具有樸素、自然、流暢、簡淨等特點。它不刻意雕飾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蘊。而且,散文的語言經過情感的陶冶、鍛鍊,又有很強的抒情味和感染力。看看這樣的句子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春》)雖然平白如話,但寫得很動情,很有韻味,有一種自然流動.的節奏。有時作者也特意錘鍊一些富有深刻哲理的語句,“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分外引人關注,如馮驥才的《珍珠鳥》最後寫道:

    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另外,爲了增強語言的感染力,作者經常運用多種修辭方法,表現出文學語言的精彩,

    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春》的結尾: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

    其中有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方法,有文采,有氣勢,有感情,像詩一樣美。

    這些內容上的意味、情致和形式上的變化、創新,只有透過廣泛深入的實踐,透過對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等多種閱讀方法的體認,透過多多接觸各種不同的散文作品,多多磨鍊我們的感受力、想像力、理解力、悟性,才能體會得到,才能體會得深透。有人說散文是“將作者思索體驗的世界,只暗示於細心的注意深微的讀者們”,這既道出了散文創作的特點,又道出了散文欣賞的特點。 作者郵箱:

標籤:來稿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