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空城計》教案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空城計》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空城計》教案

《空城計》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1、學習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

預設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

2、瞭解《三國演義》及諸葛亮這一光輝人物形象。

3、理清故事脈絡。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生字、新詞

2、感受諸葛亮的勇氣和智慧。

教學準備

重溫《三國演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賞歌就像是欣賞生活。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支歌┌傘…

(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一支歌把我們帶入了一段歷史……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一支什麼歌嗎?

二、新授

(一)解題、閱讀定向

1、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三國演義》這本書?

教師小結:《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品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歷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著作除本書外,他還與施耐庵合寫了《水滸傳》。

2、在《三國演義》衆多的人物之中,你們最喜歡誰?喜歡他的什麼特徵?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計》。請同學們開啟課本。“計”是什麼意思?

“三十六計”你知道哪些?

學生紛紛回答:苦肉計、調虎離山、金蟬脫殼。

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第三十二計——空城計。它是一種怎樣的策略呢?學完課文,你們將會明白。

(二)檢查預習

1、大家都預習好課文了嗎?在預習中,你有沒有碰到不理解的詞句?

2、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在朗讀過程中要讀準字音,注意節奏,同時注意理解文章的內容。

3、大家理解文章的內容嗎?請用一句話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師提醒方法:誰?幹什麼?怎麼樣?)

(三)快速瀏覽全文,整理故事情節

板書:

(一)開端 司馬懿兵臨西城

(二)發展 諸葛亮臨危施計

(三)高潮 司馬懿中計

(四)結局 諸葛亮釋計

教師:文章引人入勝,不僅因爲情節吸引人,還因爲人物形象生動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二、分析故事情節

下面我們就從情節入手來看看文章是如何具體表現諸葛亮的智慧的。

(1)開端 司馬懿兵臨西城:這一部分寫的是諸葛亮施用空城計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軍情緊急?這對錶現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從什麼角度表現的?

(教師板書:“軍情緊急”及“側面”。)

(2)發展 諸葛亮臨危施計:面對如此緊急的軍情,諸葛亮是怎樣施計的?這可見諸葛亮的什麼品質?是從什麼角度表現的?

(教師板書:“處變不驚”及“正面”。)

(3)高潮 司馬懿中計: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個旨在迷惑敵人的空城計,久經沙場的魏國名將司馬懿有這麼容易上當嗎?請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馬懿態度變化以及他採取的相應行動的詞語。

(不信——爲什麼?→望——見什麼?→大疑——疑什麼?何根據?→退——表現了諸葛亮的什麼品質?是從什麼角度表現的?)

本層中寫到諸葛亮“笑容可掬”,請大家聯繫當時的情況,說說他的笑中有何含義?

(4)結局 諸葛亮釋計:司馬懿終於領兵退去了,我們也替諸葛亮長舒了一口氣,然而,我們也不免產生疑問:諸葛亮憑什麼斷定司馬懿會上當?古人云:“三十六計,走爲上策。”諸葛亮爲何要冒險設計而不趕緊撤退?這表現人物的什麼品質?是從什麼角度表現的?本段還對衆官作了描寫,這對錶現諸葛亮有何作用?

本層中還有兩處寫到了諸葛亮的笑,找出來,聯繫上下文,分析一下,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義?

三次。笑容可掬→撫掌大笑→拍手大笑(板書)

老師:孔明的這三次笑分別具有哪些不同,請小組討論,並選出你們小組的代表發言。

學生討論小結:同學們講得都非常好,我綜合同學們的意見可以知道,孔明的第一次的笑是故做輕鬆,故做姿態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僥倖的、如釋重負的勝利的笑;第三次笑剛纔有一位同學發言說“孔明第三次的笑是笑司馬懿是個大笨蛋”,可見這是對司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板書:故做輕鬆、故做姿態→僥倖、如釋重負→自豪、嘲笑)透過這三次笑,我們聯繫課文發生的故事,孔明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討論:那司馬懿應該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明確:

1.聯繫《三國演義》整部小說的故事發展來看,在“空城計”之前,司馬懿剛打了勝仗,佔了街亭,可見在街亭一仗中,司馬懿是深思熟慮。在《空城計》這個文章裏,提到司馬懿料孔明“平生謹慎,不曾用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可見司馬懿是老謀深算的。

2.(板書:疑心病重、老謀深算、狡詐多端、多疑自負)

出奇不意,這也是我們今天所教的《空城計》中孔明嚇退司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機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略勝一籌,就源於孔明的“出奇不意”。

三、知能遷移

今天,請同學們回去之後,結合課文,展開想象,運用我們所學到的描寫的方法,替司馬懿寫一段話,回覆諸葛亮對他的嘲笑。

四、小結本課

學習了小說的閱讀方法。對諸葛亮這一形象加深了理解。對智慧有了新的認識。

板書設計:

逼計

施計鎮定自若

中計膽識過人

釋計

《空城計》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理清故事情節。

2、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

“空城計”得以施計成功的原因。

教學難點:

正確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 匯入課題

中國有四大名著,你知道是哪四部嗎?(《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三國演義》衆多的人物之中,你們最喜歡誰?喜歡他的什麼特徵?(諸葛亮,他是人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表現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計》。(板書:空城計 作者:羅貫中)解釋“計”,計謀,謀略。作者羅貫中是元末明初小說家。

過渡:諸葛亮爲什麼要實施“空城計”,是否取得成功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理清故事情節

1、師讀第一部分,要求學生畫出關鍵詞句,概括第一部分的內容。

先引導學生找出:司馬懿、十五萬大軍、望西城蜂擁而來、孔明、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提煉出:“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兵臨西城”再壓縮成:“司馬懿兵臨西城”——“兵臨西城”。

2、指名讀第二部分

概括內容:“諸葛亮急中生智巧施空城計”或“諸葛亮臨危施計”——“孔明施計”或“臨危施計”

3、師:待司馬懿臨西城下,他看到了什麼說些什麼?

全班齊讀第三、四段

師:司馬懿是否中計?(中了)

誰能概括這兩段的內容?(“司馬懿中了空城計”——“司馬懿中計”——“司馬中計”)

4、 讓學生分兩組讀第五、六段後概括內容:“諸葛亮爲衆官解釋計策”——“孔明釋計”

板書:開端 兵臨西城

發展 臨危施計

高潮 司馬中計

結局 孔明釋計

三、透過情節分析人

我們透過故事情節來看看文章是如何具體表現諸葛亮的智慧的。

開端:這一部分是諸葛亮施用空城計的背景,從那些地方看出軍情緊急,是從什麼角度表現他的智慧?司馬懿十五萬大軍 孔明二千五百軍(兵力對比懸殊,說明軍情危急、從側面來表現)

文中“衆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一詞好像沒什麼用,不寫諸葛亮,寫衆官幹什麼呢?刪掉行嗎?(不行,寫衆官更能說明軍情危急,更能烘托諸葛亮的智謀膽略。)

發展: 諸葛亮怎樣施計的?這可見諸葛亮有什麼品質?從什麼角度表現的?“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這些措施都是圍繞“空”字做文章,就是讓司馬懿看到一座空城。“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這是爲了嚴肅軍紀,謹防露出破綻。“吾自有計”表明諸葛亮在危亂之中不忘緩解士兵的緊張感。

爲了把戲演得更加逼真,諸葛亮還親自上場擔任這場戲的主角。

這段說明他(處亂不驚、足智多謀、有勇有謀、有膽識,從正面來表現)

高潮: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個旨在迷惑敵人的空城計,久經沙場的魏國名將司馬懿又這麼容易上當嗎?請大家找出表明司馬懿態度變化以及他採取什麼行動的詞語?你看出司馬懿是個怎樣的人?

司馬懿:疑心病重、老謀深算、狡詐多端、多疑自負

表現了諸葛亮什麼品質,從什麼角度表現的?

諸葛亮:臨危不懼、鎮定自若,側面

結局:從諸葛亮釋計表現了他什麼品質?從什麼角度表現的?描寫衆官,對錶現諸葛亮有何作用?(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正面、側面)

空城計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爲諸葛亮知己知彼,司馬懿老謀深算把孔明想得過於複雜,自認爲孔明做事謹慎,他聰明反被聰明誤,司馬懿輸在他大意,老馬也有失蹄的時候。孔明贏在他臨危不懼,司馬輸在他生性多疑。

四、 找出文中孔明的“三笑”

1、笑容可掬 —— 撫掌而笑 —— 拍手大笑

故做輕鬆 勝利的笑 成功之後開懷大笑

故做姿態 脫險之後的歡笑 自豪的笑

迷惑敵人的笑 如釋重負的笑 對司馬懿的嘲笑

2、“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諸葛亮的空城計最終成功了!這一戰不動一兵一卒,但司馬懿和諸葛亮之間的心理戰卻異常激烈,司馬懿在歷史上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身經百戰,和諸葛亮一樣是一個謀略過人的軍事家。他爲什麼中計呢?孔明高在何處?同學們想不想親眼目睹這場精彩的較量呢?我們一起欣賞《空城計》片斷(觀看電影片斷4--5分鐘)。

3、觀後討論:想想他們的心理戰,孔明當時是怎麼想的?

孔明當時在想:

司馬懿可能會想: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多年以後,孔明與司馬懿在酒宴上相逢,他們談起了當年的空城計。

諸葛亮:

司馬懿:

五、總結:諸葛亮既瞭解自己,又瞭解司馬懿對自己的認識——“平生謹慎,不曾弄險”,可謂知己知彼。他正利用了司馬懿對自己平生的認識,在危急的情勢下,機智果斷的設定了“空城計”,解了西城之危。司馬懿也知己知彼的,但諸葛亮卻利用了司馬懿的“知彼”,這就比司馬懿高明得多了。從現象上看,這是一場軍事上的較量,但實際上是一次智慧、才能、膽識的較量。

學習了這個故事,對諸葛亮這一形象加深了理解,對智慧有了新的認識。“一本好書可以使人終身受益”我建議大家課餘擠點時間好好讀《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想你的收穫一定會很多。

板書設計: 空城計

開端 兵臨西城

發展 臨危施計 笑容可掬

高潮 司馬中計 撫掌而笑

結局 孔明釋計 拍手大笑

孔 明:處亂不驚、足智多謀、有勇有謀、神機妙算、料事如神……

司馬懿::疑心病重、老謀深算、狡詐多端、多疑自負……

《空城計》教案 篇3

【課前寄語】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賞歌就像是欣賞生活。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歌。

(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一支歌把我們帶入了一段歷史,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一首什麼歌嗎?

【學習目標】

1、瞭解《三國演義》,理清故事情節,理清諸葛亮“三笑”的心理內涵及“空城計”施計成功的原因,提高鑑賞文學名著的能力。

2、理解課文對比映襯的寫作手法,準確把握人物形象。

3、激發對古典文學名著的閱讀興趣。

教法指導:

1、自主學習 讓學生圍繞“自學互研”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1)學生帶着導學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句子、詞語,儘量獨立完成步驟二中的思考題,準備展示交流。

(2)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於合作探究時解決。

2、合作學習

(1)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驟二中的答案,同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統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驟三中的思考題。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分歧不能達成一致的,小組討論;小組內不能達成一致的,組長記錄下來,以備全班討論時交流。

(3)全班討論時,教師不能一下子給出答案,在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碰撞後,再點撥引導,達到啓發思維的目的。情景匯入 生成問題

有一首詩謎:“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擺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諸葛亮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他最大的特點是什麼?(足智多謀)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三國演義》節選出來的一篇課文——《空城計》。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瞭解作者

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我國元末明初的一位傑出的古典小說家,在國外,《三國演義》被稱之爲“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傑作”,而《大英百科全傳》則稱他爲“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

2、瞭解作品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整部小說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及西晉初期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最後統一各國,爲了侵佔各個領土開始展開殺戒……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3、故事背景

這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第95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此前的故事背景爲:魏主曹丕新亡,15歲的曹睿繼位,諸葛亮欲藉此機會伐魏。參軍馬謖獻反間計,令曹睿將司馬睿削職回鄉。諸葛亮聞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萬大軍伐魏,一路上戰將掠地,勢不可擋。魏主曹睿聞之大驚,只得重新啓用司馬睿。此時魏將孟達欲謀反,遣人密報孔明,願裏應外合,但不慎走漏風聲被司馬懿部下所殺。司馬懿猜透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不與蜀軍正面交鋒,卻去斷蜀軍糧道,奪取街亭、柳城。諸葛亮誤用馬謖失了街亭、柳城,形勢急轉直下,變得十分被動,又失了內應,已無勝算,急忙準備退回關中。司馬懿奪了街亭,率十五萬大軍來奪西城。此時諸葛亮只有二千五百官兵居西城,形勢萬分危急。課文描述諸葛亮面對強敵而能處變不驚,設下計謀,終於使司馬懿引兵退去。

4、字詞積累

司馬懿(ì) 城鋪(pù) 綸巾(guān)

鶴氅(chǎng) 遁(dùn) 笑容可掬(ū)

5.詞語解釋

蜂擁:像蜂羣一樣擁擠着。

失色:因驚恐不安而變了臉色。

笑容可掬:形容滿臉笑容。

駭然:驚訝、受驚的樣子。

言訖:說完。

遁:逃。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字

1、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話概括本文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學生討論後歸納)

【交流點撥】開端:兵臨西城;發展:臨危施計;高潮:司馬中計;結局:孔明釋計。

2、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顯然是諸葛亮。文中描述諸葛亮時寫到了他的幾次笑?從文中找出描寫諸葛亮“笑”的詞句,分析人物當時的心理。

【交流點撥】文中三次寫到諸葛亮的“笑”:一是寫諸葛亮在城頭“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時諸葛亮故作坦然,誘司馬中計,內心不免有些緊張。

二是見魏軍遠去,諸葛亮“撫掌而笑”,如釋重負,這是輕鬆的笑,也是僥倖的笑,畢竟太危險了。

最後一次是諸葛亮向部下解釋完計策後“拍手大笑”,並說“吾若爲司馬懿,必不便退也”,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馬懿雖狡詐,到底比自己略遜一籌。

3、透過這三笑,我們再來聯繫整個故事,孔明是個怎樣的人?說的時候應該結合課文,做到有理有據。

【交流點撥】足智多謀——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圍繞城門的“空”設了一道計謀嚇退司馬懿。

處亂不驚、臨危不懼——在司馬懿兵臨西城,衆官“盡皆失色”的情況下,孔明卻依然在司馬懿的大軍面前鎮定自若,“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計謀。

神機妙算——料定司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馬懿的疑心來使自己的計謀成功施展。

步驟三 深層探究 深入理解

1、在的第一自然段,說司馬懿引15萬大軍而來,而諸葛亮僅有2500人在手,作者爲什麼要這麼清晰地交代雙方的兵力呢?

【交流點撥】運用對比,突出軍情的危急。

2、“衆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簡單分析一下“盡皆失色”,說說這句話在本段中有何作用?

【交流點撥】“盡皆”是說各個官員無一例外,“失色”說面對險境無計可施,全都嚇得臉色大變。用衆官的表情襯托軍情的緊急。用來反襯烘托諸葛亮的冷靜沉着和傑出的才幹。

3、文中第二自然段寫“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第三自然段又寫“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這裏僅是對上文的簡單重複嗎?如果不是,請說明理由。

【交流點撥】一方面表現出“空城計”之“空”,另一方面也從側面突出了對諸葛亮的刻畫。

4、從“笑而不信”到“大疑”再到退兵的`變化,可以看出司馬懿是怎樣的一個人?

【交流點撥】課文裏提到司馬懿料孔明“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可見司馬懿是老謀深算的。但同時也是疑心病重的一個人。他不聽司馬昭的勸告還罵兒子“汝輩豈知”,是驕傲自負,剛愎自用的一個人。

5、在第四自然段,我們未見一字寫諸葛亮,可我們卻清晰地看到了諸葛亮的形象,你知道這是什麼寫作手法嗎?這種手法有何好處?

【交流點撥】側面烘托。寫出了諸葛亮足智多謀,知己知彼,豐富了人物形象。

6、司馬懿既然是一個老謀深算之人,那他爲什麼會中了孔明的計?或者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此次帶兵而來的不是司馬懿而是司馬昭,孔明的空城計還會成功嗎?

【交流點撥】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正是因爲孔明深深瞭解司馬懿,知道司馬懿對自己的瞭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平生不曾弄險,自以爲深深瞭解孔明,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另外,孔明知道司馬懿剛愎自用,必然不會聽從別人的意見,所以在關鍵時刻,孔明敢於“弄險”,並且一舉成功。

《紅樓夢》有詩云“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空城計”正是應證了這種有趣的現象。《三十六計》是這麼解釋空城計的:“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之敗戰計之一,連孔明都承認此乃“不得已而用之”,屬無奈之舉,然而最終得以成功施展,除了孔明的膽量和氣魄,也在於計策本身的“奇”字之上。

步驟四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一)總結課文

1、試想空城計真的是毫無破綻嗎?爲什麼?司馬懿爲什麼就沒有發現呢?

【交流點撥】我認爲司馬懿不是沒有發現疑點,而是以退爲進。司馬懿手握重權,勢力與威信足以使國君感到威脅。他一直與諸葛亮相鬥,使君主認爲他還有利用價值。若諸葛亮死了,那唯一障礙消失,吳君就會想盡辦法剪除他的羽翼,沒有充分的準備司馬懿就會處於弱勢。所以他在等待一個沒有後顧之憂的契機,再與諸葛亮相鬥。

2、你認爲司馬懿的存在對諸葛亮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交流點撥】交待清楚他中計的原因,突出諸葛亮對他的瞭解,更加表現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以及面對危險是那樣從容和豁達,進一步的刻畫了人物形象。

3、說說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交流點撥】在這一故事中,羅貫中成功地塑造了孔明這一形象,從正面着重刻畫了他的外貌、神態、語言和動作,那麼寫司馬懿有什麼作用呢?寫他老謀深算也好,狡詐多端也罷,最終還是敗給了孔明,就能更加突出孔明的足智多謀,計高一籌,這就是在刻畫人物時經常用到的側面描寫的“襯托”手法。

(二)拓展延伸

1、諸葛亮是歷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軍事家,你能另外寫出兩件關於他的事嗎?

【交流點撥】三顧茅廬、草船借箭

2、在本文中作者僅用“塵土沖天”四字就寫出了司馬懿來兵之衆、之兇,現在就請你利用豐富聯想和想象,用50-100字勾畫出一個殺氣騰騰的古戰場。

【交流點撥】陰風獵獵,黃沙捲起燒焦的旗幟,在漫漫的沙石裏,冒煙的木頭髮出陣陣讓人噁心的臭味。幾具還沒有完全被沙石掩埋的屍體上空盤旋着幾隻禿鷲,屍體上好幾個箭頭還在,那斷了的長槍卻依然握在屍體的手裏。遠處,廝殺吶喊聲不絕於耳,或許明天早上又將多幾萬具屍體。陰風開始怒嚎,似乎要喚醒死去的靈魂。

板書設計

空城計

羅貫中

“笑容可掬”故作輕鬆

故作姿態

“撫掌而笑”如釋重負

僥倖

“拍手大笑”自豪

嘲笑足智多謀

處亂不驚

神機妙算

臨危不懼

△文體常識

本單元是一個小說單元,學習時有必要弄清小說的基本知識。

小說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透過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環境的描述來概括地表現社會生活的矛盾。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和環境。

小說爲了塑造人物形象,往往會運用一些描寫方法,其中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行爲)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等(正面描寫)。有時爲了表現主要人物,除了正面對他進行上述的描寫外,還透過描寫次要人物或反面人物進行襯托(側面描寫)。

情節一般有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社會環境描寫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透過對人物具體生活環境中陳設、格局、氣度、色調等的描繪,來烘托人物的情趣、愛好、氣質、理想、情操等思想性格;

二是透過對某種特定社會生活情景的展示,爲人物提供宏觀的社會歷史背景和時代文化氛圍。

標籤:空城計 教案